沈云梅;潘君玲;沈干枝;潘红英
总结显微手术切除大型听神经瘤的术中配合经验.本组显微手术治疗大型听神经瘤患者70例,其中肿瘤全切除59例,次全切除11例.提出手术室配置神经外科专职护士,帮助患者准确摆放手术体位,熟悉手术方法步骤,熟练掌握专科特殊器械的使用,术中密切配合操作,进行神经电生理监测,熟悉神经外科医生的手术需求,从而提高手术效果.
作者:张春华;张军花;李志勇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适合髋部骨折患者的体位护理方法,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及自护能力.方法 将100例髋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改进组和对照组各50例,改进组予指导患者自行体位变换,辅以协助变换体位,尽快让患者掌握自行变换体位的方法;对照组只采取协助变换体位护理方式.结果 两组患者在入院当天未进行体位护理前,在变换体位时均表示疼痛明显加剧,不知道在床上如何配合及自行变换体位;进行不同体位护理方式后第3天,改进组患者均为自行变换体位,且两组患者变换体位时疼痛程度经秩和检验,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改进组患者采取的体位护理方式效果优于对照组.进行有计划、有系统的体位护理,让患者学会自我变换体位的方法,既可提高患者的自理能力,又可使患者减轻疼痛,甚至达到无痛,提高了患者治愈疾病的信心.
作者:陈小花;陈雪娥;张丽;钟碧芬;陈伟英;曾秀坚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拉玛泽分娩减痛法对分娩的影响,以便探索非药物分娩减痛法,减轻产妇痛苦.方法 将2006年10-12月有自然分娩意向的初产妇42例作为对照组,2007年1-6月经孕妇学校进行拉玛泽分娩减痛法训练的初产妇42例作为产前干预组.两组均行导乐陪伴分娩,对照组按常规指导孕妇深呼吸;产前干预组在孕7~9个月时进行拉玛泽分娩法学习,训练孕产妇在宫缩时的呼吸方法和在宫缩间歇期放松全身肌肉的方法,告知孕妇在第1产程潜伏期宫口开2~3 cm时应用胸式呼吸,进入活跃期加速期后(宫口开3~8 cm)应用浅而慢加速呼吸,在宫口开8~9 cm时应用浅呼吸,进入第2产程时指导闭气用力呼吸,当胎头娩出2/3时应用哈气呼吸或吹蜡烛呼吸.比较两组产妇阴道分娩产程时间、分娩疼痛及分娩方式情况.结果 产前干预组第1产程、总产程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产前干预组第1产程活跃期、第2产程分娩疼痛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P<0.05);而两组分娩方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拉玛泽分娩减痛法可减轻产妇压力,降低分娩疼痛,缩短产程,而对分娩方式影响不明显.
作者:应莉;张琳;林亚;项雪芬;张征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住院患者需求,为进一步开展无缝隙护理提供依据,并为拓展医院无缝隙服务提供方向.方法 根据马斯洛人类基本需要理论和整体服务理念,从患者住院期间的生理、心理、舒适等方面的需求自设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患者生理方面的需求主要是希望定时进行适合个体的康复训练活动,夜间睡眠时间按时熄灯,病区安静;安全有效的医疗需求方面主要是希望得到正确诊疗;舒适方面主要是希望得到周到服务和舒适的疗养环境;精神心理方面的需求主要是希望得到医务人员的重视和关心.结论 以调查所反映的患者需求为导向,创新护理工作,开展无缝隙护理服务,使患者得到了人性化的优质服务,并促进临床护理服务质量持续改进.
作者:张镇静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 评价成立老年病专科护理联络小组后,对老年患者吞咽障碍的护理康复效果.方法 通过筛选,将48例伴有吞咽障碍的老年患者由联络小组成员,在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进行系统的评估和康复训练.结果 康复前该组患者吞咽困难分级评分(3.06±1.06)分,康复3周后为(6.73±1.62)分(P<0.01),明显改善了患者的吞咽功能.结论 由老年病专科护理联络小组成员对老年吞咽障碍患者实施系统的护理康复计划,可有效地促进患者吞咽功能的恢复,体现了专科护士及联络小组成员的工作价值.
作者:陈杰珠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中青年男性冠心病支架植入术后患者的性生活状况.方法 采用自制问卷(内容包括年龄、文化程度、职业、月收入、烟酒史、家族史,患者术后的一般生活状况和性生活状况即患病前半年和术后6个月时的性欲强度、性生活次数、术后恢复性生活的时间、勃起功能障碍的情况、对性生活的焦虑程度等)由专人对114例中青年男性冠心病支架植入术后患者进行电话访谈.结果 84.5%的患者对术后如何安全过性生活的知识不甚了解,并有85.7%的患者表示想了解或十分想了解此方面的知识,但是求助于医护人员了解性生活方面知识的人为0.手术前后性生活频率变化有统计学意义,手术后半年性生活频率明显少于术前半年(P<0.001).48.9%的患者表示术后性生活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51.1%的患者认为性生活一点也不受影响.术后1个月内恢复性生活的患者,发生再梗死和未发生再梗死的比例两者相比尚不能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脏康复的终目的就是要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而性生活恢复是生活质量改善的一个重要体现,特别是在中青年人群中更为突出.作为医护人员应重视CAD患者的性生活状况,把性教育列入疾病健康教育,给予患者及其配偶必要的性知识教育,帮助患者尽快恢复正常的性生活,提高生活质量,增强患者的自信心.
作者:王新;王丽姿 刊期: 2007年第11期
对2006年1-10月住院并经临床或病理确诊的70例异位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有流产史41例,有盆腹腔手术史3例,剖宫产史5例,放置宫内节育器(IUD)12例,有停经史60例,阴道不规则流血55例,下腹疼痛58例.认为护理人员掌握异位妊娠的临床表现特点,注意区分疼痛的性质,倾听患者主诉,临床中注意观察不规则阴道流血的量、颜色及性质,了解体征、辅助化验、检查结果的特点,指导孕妇选择有效的避孕措施,避免不必要的宫腔操作,积极治疗生殖系统的急性炎症等可降低发生异位妊娠的风险;加强预防保健知识宣教,告知患者区别正常与异常的阴道出血,若平日月经规律、量适中,有性生活史,而此次表现阴道流血量少呈点滴状、色暗红或深褐色,且流血持续时间已超过以往月经时间,即应及早就医等是确保异位妊娠救治成功率的关键.
作者:李秀云;梁惠芳;耿聪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 通过对先天性白内障患儿术后家庭康复训练指导,使患儿能够坚持弱视训练,巩固并提高先天性白内障患儿术后视力.方法 先天性白内障患儿56例93只眼,在住院期间对患儿及家长有计划地进行心理干预,指导患儿及其家长弱视训练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并指导家长亲自操作.在患儿出院时根据患儿的年龄及视力情况制定具体的弱视训练计划和复诊时间,定期给予电话指导及家庭访视并询问训练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解决并强化坚持训练的重要性.结果 通过家庭康复指导,48例3~12岁患儿共81只患眼,平均训练27个月,其中67%达到良好视力,8例6~36个月患儿12只患眼平均训练18个月,其中58%达到注视反射灵活.结论 本组患儿能够坚持弱视训练且经过弱视训练不仅可以使患儿视力有所提高,甚至可以达到正常水平.家庭康复指导是目前能够使患儿坚持弱视训练的有效的方法之一,能够提高患儿的视力和生活质量.
作者:杨晨霞;尹新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训练对急性心肌梗死支架置入术后患者生活质量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急性心肌梗死支架置入术后患者80例,分为康复组和时照组,康复组术后1 d开始系统规范的康复训练;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和随意自我锻炼.比较两组患者术后2周、4周的6 min步行试验结果,以及4周后生活质量指标(WHOQOL-BRIEF).结果 康复组患者术后2周、4周的6 min步行试验结果以及术后4周生活质量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康复训练可以促进急性心肌梗死支架置入术后患者的心功能改善,明显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孙炜;陈建宁 刊期: 2007年第11期
从患者自身潜意识出发对HIV/AIDS患者围绕潜意识的六大功能:本能、记忆、习惯、情绪、能量、想像力方面进行护理.护理人员应发现患者情绪变化引起的生理改变,及时对患者进行暗示,缓解症状;引导患者内心深处潜藏的美好记忆,帮助其排除莫名的恐惧;注意帮助患者潜意识习惯的形成,以更好地配合治疗、护理工作;给予患者关心和爱护,消除其不良的情绪反应;予患者合理平衡的膳食,加强生活护理,并配合电磁理疗,促使患者自感经历充沛、身心愉悦;予放电影、讲故事、读小说等陶冶患者情操,使其内心得到满足.认为全面了解患者潜意识心理状况,在患者心理产生微妙变化的阶段即采取干预措施,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护理效果.
作者:陈美琴;唐从峰;李小林;肖维艳;曾令梅;尤洪普;谢玉燕;赵青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复方双氧水应用在鼻饲病人口腔护理的效果.方法 60例留置胃管鼻饲且无口腔并发症的病人按照住院号个位数的单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分别用复方双氧水、生理盐水为病人进行口腔护理,每天2次,连续7 d,并设观察表,记录病人每天的口腔情况,包括口腔pH值、口臭程度、舌苔情况、舒适度及其他.结果 在维持口腔正常pH值、改善口臭和舌苔、增加舒适度方面,复方双氧水与生理盐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预防口腔红肿、溃疡、牙龈出血方面,效果无差别(P>0.05).结论 复方双氧水比生理盐水能更有效地使留置胃管病人口腔pH值维持在正常范围内,更好地改善口臭、舌苔,并能使病人感到更舒适.
作者:吕绮媚;李瑞娟;岑慧红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心脏介入治疗患者应用BoomerangTM血管封堵器封堵股动脉后血管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方法 选择心脏介入治疗后采用封堵器的病例60例为观察组,常规手工压迫止血75例为对照组,观察比较两组止血成功率及局部血管并发症.结果 观察组全部封堵成功,发生小血肿1例,血管并发症发生率2%;对照组发生各种血管并发症共8例,发生率11%,观察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BoomerangTM血管封堵器应用于心脏介入治疗后,封堵股动脉的止血成功率高,血管并发症发生率低,提高了患者的舒适度.
作者:龚积艳;王艳红;张小丹 刊期: 2007年第11期
营养不良可引起机体免疫功能降低、组织器官萎缩以及心情抑郁等,导致患者的感染率增加、手术切口愈合延迟、生活质量下降,从而使住院天数、住院费用、病死率增加[1].
作者:田付丽;邹志英 刊期: 2007年第11期
总结在中心静脉置管时患者家属在场的实施方法和体会.456例同意置管患者,允许置管时其家属在场.评估家属对于在场的意愿和心理承受能力,置管前向患者及陪护家属解释置管的目的和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指导家属安慰患者和自我情绪控制的方法,对置管过程中出现的不适和并发症适当解释,尊重患者及其家属的意愿,使患者和家属很好地配合穿刺和护理.患者和家属普遍愿意在家属在场时进行中心静脉置管,对相关知识乐于接受,沟通后更能理解并发症及预防知识.需注意选择合适的家属和控制适当的人数,注意沟通的内容、技巧和方法,充分尊重患者及家属,体现人性化护理.
作者:俞素卿;徐慧敏 刊期: 2007年第11期
报道2001年10月-2007年2月25例中晚期妊娠并上尿路结石致肾绞痛患者采用保守治疗的护理,对有心理负担的孕妇评估其心理状况后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消除心理顾虑;严密观察病情严防各种并发症和意外;正确区分肾绞痛和子宫收缩痛,分别采取相应的措施;孕期重视胎心音、胎动的监测;采用合理的药物治疗,遵守确保孕妇和胎儿安全的为原则,25例患者肾绞痛全部得到缓解,孕妇及胎儿均未发生意外.
作者:周月华;贾颖如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和验证结合网络开展高职护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干预效果.方法 对随机整群抽取的2005级184名高职护生,采用传统心理健康教育与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心理健康干预,分别在学生入校第1学期的第2个月(干预前)和第3学期的第2个月(干预后)进行SCL-90问卷调查,观察干预前、后该组护生SCL-90得分的差异.结果 本组高职护生集体干预前SCL-90总均分和各因子分均高于常模(P<0.001);集体干预后,心理健康水平呈全面性正向反应,干预前、后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干预后强迫、人际敏感、抑郁3个高频度(≥10%)因子≥3分的人数显著下降(<0.05或P<0.01).结论 结合网络开展高职护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显著.
作者:李南;赵佩君 刊期: 2007年第11期
临床上,连续输注甘露醇患者静脉炎的发生率较高,给患者带来了较大的痛苦,因此,如何预防输注甘露醇导致静脉炎则受到了临床护理人员的重视.我科2005年5月-2006年12月,利用止痛消炎膏的药理作用,对连续静脉输注甘露醇2 d以上的住院病例60例,使用止痛消炎膏预防静脉炎的发生,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杨晶晶;余淑素;张春霞;叶赛玉;李育珍 刊期: 2007年第11期
气管插管分为经口和经鼻两种插管方式.紧急情况下常采用经口气管插管,插管后常予牙垫固定气管导管于上下齿之间,防止患者烦躁咬扁管道而影响通气.经口改为经鼻气管插管后出现牙垫碎片误入气道者尚未见文献报道.2007年2月我科1例呼吸衰竭患者行经口改经鼻气管插管后,出现牙垫碎片误入气道,经纤维支气管镜钳取成功,现报道如下.
作者:林桂萍;李华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高三男生报考大学时选择护理专业的意向情况,为护理教育决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自设问卷,对93名高三男生在准备报考大学时进行调查,内容包括对护理专业的认知情况和选择护理专业的意向.结果 91%的男生对护理专业不了解或只了解一点,83%对护理专业不感兴趣或仅有一点兴趣,43%认为男生从事护理专业的就业前景好或较好,但只有17%有填报护理专业的意向.结论 高三男生对护理专业认识不足,家庭支持不够,是较少男生选择报考护理专业的原因.为此,应加强护理专业的宣传,树立男护士形象,充分认识男性从事护理专业的优势,注重男护士教育,提高男性对护理专业的兴趣.
作者:邓英 刊期: 2007年第11期
总结了70例曾有暴力行为的精神病住院患者的护理.认为要加强患者的精神症状的护理,帮助恢复自知力,树立治疗信心;端正医务人员与家属的态度;谨慎采取强制手段;加强安全宣教,重视对患者的健康指导和家属的参与.通过针对性护理,本组患者在住院期间,仅有6例出现暴力行为.
作者:黄鸿治;唐宝玲;赖美花 刊期: 2007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