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贴心服务 铸就品牌 追求卓越 永无止境《护理学报》特色及稿约

关键词:贴心服务, 品牌, 追求卓越, 护理学
摘要:
护理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肾移植患者术后并发反应性精神障碍的原因及护理

    共522例肾移植患者,出现肾移植术后反应性精神障碍10例,表现为急性反应性谵妄型7例,抑郁型3例.其原因多与手术前后患者强烈的心理应激反应、对监护病房环境适应不良、经济问题、个性及免疫抑制剂的使用有关.提出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创造良好的休养环境,提高家庭和社会的支持度,对症处理等.强调患者移植手术前可缩短透析的次数,并进行精神症状的评估.

    作者:邹雪莲;陶小琴;叶永峰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拉玛泽分娩减痛法对分娩的影响

    目的 观察拉玛泽分娩减痛法对分娩的影响,以便探索非药物分娩减痛法,减轻产妇痛苦.方法 将2006年10-12月有自然分娩意向的初产妇42例作为对照组,2007年1-6月经孕妇学校进行拉玛泽分娩减痛法训练的初产妇42例作为产前干预组.两组均行导乐陪伴分娩,对照组按常规指导孕妇深呼吸;产前干预组在孕7~9个月时进行拉玛泽分娩法学习,训练孕产妇在宫缩时的呼吸方法和在宫缩间歇期放松全身肌肉的方法,告知孕妇在第1产程潜伏期宫口开2~3 cm时应用胸式呼吸,进入活跃期加速期后(宫口开3~8 cm)应用浅而慢加速呼吸,在宫口开8~9 cm时应用浅呼吸,进入第2产程时指导闭气用力呼吸,当胎头娩出2/3时应用哈气呼吸或吹蜡烛呼吸.比较两组产妇阴道分娩产程时间、分娩疼痛及分娩方式情况.结果 产前干预组第1产程、总产程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产前干预组第1产程活跃期、第2产程分娩疼痛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P<0.05);而两组分娩方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拉玛泽分娩减痛法可减轻产妇压力,降低分娩疼痛,缩短产程,而对分娩方式影响不明显.

    作者:应莉;张琳;林亚;项雪芬;张征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自体足趾移植再造手指术患者供足的护理

    总结自体足趾移植再造手指术患者供足的护理经验.32例施行足趾移植再造手指术患者,针对患者普遍存在焦虑、恐惧心理,术前积极做好患者的心理疏导、供足皮肤及血管准备;术后严密观察伤口情况,及时有效处理供区并发症,加强供足功能锻练,大限度减少移植对供足的影响.术后随访3个月~1年,除1例供足行走有轻度疼痛外,其余病例供足愈合良好,效果满意.做好患者术前身心准备是手术成功的基础,重视术后供足护理及功能锻炼是促进患者早日康复的关键.

    作者:赖红燕;黎艺芳;尹葵燕;江丽婷;袁红梅;陈海燕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家属健康教育对门诊化疗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门诊化疗患者进行家属健康教育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2006年5-11月选择门诊化疗患者62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两组患者在接受常规治疗的同时接受健康教育,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同步实施家属健康教育.在患者首次化疗及第2疗程化疗时,分别对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分.结果 第2周期化疗时,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首次化疗时和对照组同时段(P<0.05).结论 对门诊化疗患者和家属同时实施健康教育,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胡阳元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中青年男性冠心病患者支架植入术前后性生活状况调查

    目的 了解中青年男性冠心病支架植入术后患者的性生活状况.方法 采用自制问卷(内容包括年龄、文化程度、职业、月收入、烟酒史、家族史,患者术后的一般生活状况和性生活状况即患病前半年和术后6个月时的性欲强度、性生活次数、术后恢复性生活的时间、勃起功能障碍的情况、对性生活的焦虑程度等)由专人对114例中青年男性冠心病支架植入术后患者进行电话访谈.结果 84.5%的患者对术后如何安全过性生活的知识不甚了解,并有85.7%的患者表示想了解或十分想了解此方面的知识,但是求助于医护人员了解性生活方面知识的人为0.手术前后性生活频率变化有统计学意义,手术后半年性生活频率明显少于术前半年(P<0.001).48.9%的患者表示术后性生活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51.1%的患者认为性生活一点也不受影响.术后1个月内恢复性生活的患者,发生再梗死和未发生再梗死的比例两者相比尚不能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脏康复的终目的就是要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而性生活恢复是生活质量改善的一个重要体现,特别是在中青年人群中更为突出.作为医护人员应重视CAD患者的性生活状况,把性教育列入疾病健康教育,给予患者及其配偶必要的性知识教育,帮助患者尽快恢复正常的性生活,提高生活质量,增强患者的自信心.

    作者:王新;王丽姿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重症胰腺炎患者鼻空肠管盲视放置的护理体会

    常规鼻空肠管的留置常需在X线或内镜下进行[1].X线透视下置管需将患者送到放射科,费时费力;内镜下置管法患者痛苦,且治疗费用高.盲视置管法是按常规插胃管的方法,将鼻空肠管从一侧鼻孔插入胃内,凭借胃窦部的蠕动将管道前端推入十二指肠至空肠.我科2006年1-5月对15例重症胰腺炎患者施行盲视放置鼻空肠管,现报道如下.

    作者:袁昊晖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课间实习教学模式在护理专业教学中的应用

    目的 探索课间实习教学模式在护理专业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襄樊职业技术学院2005级护理大专生2个班98名学生实施课间实习教学,第2学年结束时对学生和相关教师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和教师对课间实习教学模式的看法.结果 98%的学生认为课间实习可激发学习兴趣,还可加深对前期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并提高后续学习效果;97%的教师认为课间实习突出了教学过程的职业性与实践性,可提高后续课程的教学效果;97%的学生和96%的教师肯定课间实习能提高学生的沟通意识和能力.结论 课间实习使理论学习与岗位实践有机交融,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是一种可以推广的教学模式.

    作者:罗红艳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疾病相关健康行为调查研究

    目的 了解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疾病相关的健康行为现状,探讨预防对策.方法 采用自编一般资料调查表、Morisky-Green服药依从性测评表和健康行为量表对120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本组102例患者服药治疗高血压,其中依从性高23例,依从性中45例,依从性差34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在参与活动、心理应激、生活习惯方面均存在不健康行为;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在心理应激、生活习惯维度健康行为得分明显高于普通老年人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高血压病患者与普通老年人群在参与活动维度健康行为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存在疾病相关的不健康行为,促进患者采取健康行为的预防控制策略和措施亟待加强.

    作者:张瑞芹;勇琴歌;李湘萍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无缝隙护理模式住院患者需求调查

    目的 了解住院患者需求,为进一步开展无缝隙护理提供依据,并为拓展医院无缝隙服务提供方向.方法 根据马斯洛人类基本需要理论和整体服务理念,从患者住院期间的生理、心理、舒适等方面的需求自设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患者生理方面的需求主要是希望定时进行适合个体的康复训练活动,夜间睡眠时间按时熄灯,病区安静;安全有效的医疗需求方面主要是希望得到正确诊疗;舒适方面主要是希望得到周到服务和舒适的疗养环境;精神心理方面的需求主要是希望得到医务人员的重视和关心.结论 以调查所反映的患者需求为导向,创新护理工作,开展无缝隙护理服务,使患者得到了人性化的优质服务,并促进临床护理服务质量持续改进.

    作者:张镇静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中心静脉置管时患者家属在场的实施体会

    总结在中心静脉置管时患者家属在场的实施方法和体会.456例同意置管患者,允许置管时其家属在场.评估家属对于在场的意愿和心理承受能力,置管前向患者及陪护家属解释置管的目的和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指导家属安慰患者和自我情绪控制的方法,对置管过程中出现的不适和并发症适当解释,尊重患者及其家属的意愿,使患者和家属很好地配合穿刺和护理.患者和家属普遍愿意在家属在场时进行中心静脉置管,对相关知识乐于接受,沟通后更能理解并发症及预防知识.需注意选择合适的家属和控制适当的人数,注意沟通的内容、技巧和方法,充分尊重患者及家属,体现人性化护理.

    作者:俞素卿;徐慧敏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一点红用于经口气管插管患者口腔护理的效果观察

    目的 评估采用一点红对经口气管插管(oral endotracheal tube,OETT)患者进行口腔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60例OEIT患者按气管插管的时间先后编号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试验组采用一点红进行口腔护理,对照组采用复方硼砂液进行口腔护理.观察两组在插管后7 d内口腔溃疡发生率、发生时间.结果 两组患者口腔护理后口腔溃疡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试验组口腔溃疡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发生口腔溃疡的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口腔溃疡发生时间明显比对照组晚.结论 采用一点红口腔护理明显优于复方硼砂液,对防止和控制OEIT患者口腔感染有积极意义.

    作者:陶胜茹;卢婉娴;周佩如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喉癌术后患者出院后的综合护理

    总结对48例喉癌术后患者进行出院后的综合护理的经验.认为喉癌术后患者的心理状态、语言功能、进食方式及呼吸通道发生改变,影响其生活方式和生存质量,应进行综合护理.包括:针对患者的恐惧、悲观进行心理护理,争取家庭的支持;成立佛山新声会,让喉切除患者在医务人员的帮助下获得语言康复,重新回归社会;设立喉科护理专科门诊,帮助解决家庭护理中的常见问题,给予日常护理和康复护理的指导.通过院外护理,本组48例患者完全生活自理,有45例(94%)能掌握至少1种发声方法,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肖健香;谢雪颜;刘美华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结合网络开展高职护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和验证结合网络开展高职护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干预效果.方法 对随机整群抽取的2005级184名高职护生,采用传统心理健康教育与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心理健康干预,分别在学生入校第1学期的第2个月(干预前)和第3学期的第2个月(干预后)进行SCL-90问卷调查,观察干预前、后该组护生SCL-90得分的差异.结果 本组高职护生集体干预前SCL-90总均分和各因子分均高于常模(P<0.001);集体干预后,心理健康水平呈全面性正向反应,干预前、后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干预后强迫、人际敏感、抑郁3个高频度(≥10%)因子≥3分的人数显著下降(<0.05或P<0.01).结论 结合网络开展高职护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显著.

    作者:李南;赵佩君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血浆置换与口服神农肝康合剂治疗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护理

    对31例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在内科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血浆置换及中药神农肝康合剂口服治疗.认为及时消除患者不良心理、给予合理饮食指导、重视服用神农肝康合剂过程中胃肠不适的护理及熟练掌握血浆置换操作规程、注意观察和处理操作中出现的各种并发症是确保治疗成功的关键.

    作者:艾书眉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心脏介入治疗后应用BoomerangTM血管封堵器局部血管并发症的观察

    目的 探讨心脏介入治疗患者应用BoomerangTM血管封堵器封堵股动脉后血管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方法 选择心脏介入治疗后采用封堵器的病例60例为观察组,常规手工压迫止血75例为对照组,观察比较两组止血成功率及局部血管并发症.结果 观察组全部封堵成功,发生小血肿1例,血管并发症发生率2%;对照组发生各种血管并发症共8例,发生率11%,观察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BoomerangTM血管封堵器应用于心脏介入治疗后,封堵股动脉的止血成功率高,血管并发症发生率低,提高了患者的舒适度.

    作者:龚积艳;王艳红;张小丹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入院前伴暴力行为精神病患者的护理

    总结了70例曾有暴力行为的精神病住院患者的护理.认为要加强患者的精神症状的护理,帮助恢复自知力,树立治疗信心;端正医务人员与家属的态度;谨慎采取强制手段;加强安全宣教,重视对患者的健康指导和家属的参与.通过针对性护理,本组患者在住院期间,仅有6例出现暴力行为.

    作者:黄鸿治;唐宝玲;赖美花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25例中晚期妊娠合并上尿路结石致肾绞痛患者保守治疗的护理

    报道2001年10月-2007年2月25例中晚期妊娠并上尿路结石致肾绞痛患者采用保守治疗的护理,对有心理负担的孕妇评估其心理状况后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消除心理顾虑;严密观察病情严防各种并发症和意外;正确区分肾绞痛和子宫收缩痛,分别采取相应的措施;孕期重视胎心音、胎动的监测;采用合理的药物治疗,遵守确保孕妇和胎儿安全的为原则,25例患者肾绞痛全部得到缓解,孕妇及胎儿均未发生意外.

    作者:周月华;贾颖如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22例麻疯果仁集体中毒儿童的抢救与护理

    麻疯树是一种热带药用植物,属大戟科,其叶、树皮及根可药用,但有一定毒性,其果仁毒性更大.成熟果仁具有花生仁样香味,易被小孩误食,造成中毒,甚至死亡.海南省2007年4月发生一起22例儿童麻疯果仁集体中毒事件,经我院抢救全部治愈出院.

    作者:赵丹;吴旻;林莉莉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艾滋病患者潜意识的护理

    从患者自身潜意识出发对HIV/AIDS患者围绕潜意识的六大功能:本能、记忆、习惯、情绪、能量、想像力方面进行护理.护理人员应发现患者情绪变化引起的生理改变,及时对患者进行暗示,缓解症状;引导患者内心深处潜藏的美好记忆,帮助其排除莫名的恐惧;注意帮助患者潜意识习惯的形成,以更好地配合治疗、护理工作;给予患者关心和爱护,消除其不良的情绪反应;予患者合理平衡的膳食,加强生活护理,并配合电磁理疗,促使患者自感经历充沛、身心愉悦;予放电影、讲故事、读小说等陶冶患者情操,使其内心得到满足.认为全面了解患者潜意识心理状况,在患者心理产生微妙变化的阶段即采取干预措施,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护理效果.

    作者:陈美琴;唐从峰;李小林;肖维艳;曾令梅;尤洪普;谢玉燕;赵青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多帕菲致严重迟发过敏反应1例

    多帕菲严重过敏反应发生率很低[1],多发生于首次用药,多次用药后发生过敏反应鲜见报道,且报道的均为速发反应,通常发生在滴注的初几分钟[2],迟发反应尚未见报道.因此,若发生迟发过敏反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抢救措施便显得尤为重要.2007年4月2日我科1例肺癌患者出现迟发严重的过敏反应,救治成功,报道如下.

    作者:胡君娥;周志芳 刊期: 2007年第11期

护理学报杂志

护理学报杂志

主管:广东省教育厅

主办:南方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