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多帕菲致严重迟发过敏反应1例

胡君娥;周志芳

关键词:多帕菲, 过敏反应, 过敏性休克
摘要:多帕菲严重过敏反应发生率很低[1],多发生于首次用药,多次用药后发生过敏反应鲜见报道,且报道的均为速发反应,通常发生在滴注的初几分钟[2],迟发反应尚未见报道.因此,若发生迟发过敏反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抢救措施便显得尤为重要.2007年4月2日我科1例肺癌患者出现迟发严重的过敏反应,救治成功,报道如下.
护理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止痛消炎膏预防甘露醇所致静脉炎的临床观察

    临床上,连续输注甘露醇患者静脉炎的发生率较高,给患者带来了较大的痛苦,因此,如何预防输注甘露醇导致静脉炎则受到了临床护理人员的重视.我科2005年5月-2006年12月,利用止痛消炎膏的药理作用,对连续静脉输注甘露醇2 d以上的住院病例60例,使用止痛消炎膏预防静脉炎的发生,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杨晶晶;余淑素;张春霞;叶赛玉;李育珍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住院患者营养评价方法的选择及应用

    营养不良可引起机体免疫功能降低、组织器官萎缩以及心情抑郁等,导致患者的感染率增加、手术切口愈合延迟、生活质量下降,从而使住院天数、住院费用、病死率增加[1].

    作者:田付丽;邹志英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巧用卫生巾吸收腹腔引流处的漏液

    临床上,肝癌晚期的患者都会有大量的腹水,特别是到了后期腹水用药物已无法控制.每日穿刺抽腹水患者也很痛苦,为了缓解患者的病痛,一般给予腹腔引流,每日定时放腹水,但由于患者腹胀明显,腹部压力较大,腹水经常会从引流穿刺点渗漏出来,污染敷料、被服,引起患者不适,增加护士临床工作量.我科从2006年9月起采用卫生巾吸收引流处的渗漏液,避免了漏液引起的不适,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方法介绍如下.

    作者:盖绿华;冯冰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22例麻疯果仁集体中毒儿童的抢救与护理

    麻疯树是一种热带药用植物,属大戟科,其叶、树皮及根可药用,但有一定毒性,其果仁毒性更大.成熟果仁具有花生仁样香味,易被小孩误食,造成中毒,甚至死亡.海南省2007年4月发生一起22例儿童麻疯果仁集体中毒事件,经我院抢救全部治愈出院.

    作者:赵丹;吴旻;林莉莉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结合网络开展高职护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和验证结合网络开展高职护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干预效果.方法 对随机整群抽取的2005级184名高职护生,采用传统心理健康教育与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心理健康干预,分别在学生入校第1学期的第2个月(干预前)和第3学期的第2个月(干预后)进行SCL-90问卷调查,观察干预前、后该组护生SCL-90得分的差异.结果 本组高职护生集体干预前SCL-90总均分和各因子分均高于常模(P<0.001);集体干预后,心理健康水平呈全面性正向反应,干预前、后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干预后强迫、人际敏感、抑郁3个高频度(≥10%)因子≥3分的人数显著下降(<0.05或P<0.01).结论 结合网络开展高职护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显著.

    作者:李南;赵佩君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江西省大中专护生批判性思维能力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江西省不同院校和不同层次的护理专业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在护生自愿的基础上,采用便利抽样和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采用由香港理工大学护理学院彭美慈教授研制的批判性思维测量表(CTDI-CV)对接受调查的4所院校的200名护生进行横断面调查.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15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江西省大、中专护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得分呈正态分布,但整体状况令人担忧,在全体调查对象中仅有2人达到了正性批判性思维能力的认可分;不同院校和不同层次的护生除寻找真相和开放思想外,其余各子条目的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电视节目、开卷考试、讲故事、网络游戏和美学课程对护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有促进作用.结论 江西省大中专护生批判性思维能力普遍偏低,各护校领导和护理专业教师应采取有效措施改变这一现状.

    作者:邹叶青;柳丰萍;吕莉群;罗发香;许金仙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协议护理在预防家庭腹膜透析病人导管出口处感染中的应用

    总结协议护理在预防家庭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病人导管出口处感染的应用体会.采取协议护理方法对71例家庭腹膜透析病人进行健康教育随访3个月,即通过举办导管出口处护理知识讲座、小组交流、个别讨论等形式,与病人商讨导管出口处护理的方法,结合腹膜透析护士(PD护士)每月对病人进行随访和不定期考核,3个月后评估病人导管出口处感染发生情况.与常规护理病人导管出口处感染率9%相比,本组病人无出现感染,护理效果满意.运用协议护理可明显降低CAPD病人导管出口处感染发生率,减少并发症发生,减轻病人痛苦.

    作者:廖玉梅;徐春华;高敏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异位妊娠临床分析及护理对策

    对2006年1-10月住院并经临床或病理确诊的70例异位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有流产史41例,有盆腹腔手术史3例,剖宫产史5例,放置宫内节育器(IUD)12例,有停经史60例,阴道不规则流血55例,下腹疼痛58例.认为护理人员掌握异位妊娠的临床表现特点,注意区分疼痛的性质,倾听患者主诉,临床中注意观察不规则阴道流血的量、颜色及性质,了解体征、辅助化验、检查结果的特点,指导孕妇选择有效的避孕措施,避免不必要的宫腔操作,积极治疗生殖系统的急性炎症等可降低发生异位妊娠的风险;加强预防保健知识宣教,告知患者区别正常与异常的阴道出血,若平日月经规律、量适中,有性生活史,而此次表现阴道流血量少呈点滴状、色暗红或深褐色,且流血持续时间已超过以往月经时间,即应及早就医等是确保异位妊娠救治成功率的关键.

    作者:李秀云;梁惠芳;耿聪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急性心肌梗死支架置入术后早期康复训练对患者生活质量及心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训练对急性心肌梗死支架置入术后患者生活质量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急性心肌梗死支架置入术后患者80例,分为康复组和时照组,康复组术后1 d开始系统规范的康复训练;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和随意自我锻炼.比较两组患者术后2周、4周的6 min步行试验结果,以及4周后生活质量指标(WHOQOL-BRIEF).结果 康复组患者术后2周、4周的6 min步行试验结果以及术后4周生活质量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康复训练可以促进急性心肌梗死支架置入术后患者的心功能改善,明显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孙炜;陈建宁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在晨会交接班中增加总责任护士交班的做法与体会

    目的 在晨会交接班中增加总责任护士交班,以及时纠正护理工作中的偏差或缺陷,提高病区护士病情观察能力,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方法 在每日后夜班护士进行交班后、床头交接班前,由总责任护士对组内病人进行补充交班,主要分析病人目前存在的护理问题、护理的重点与难点、护理措施和要求,分析存在的安全隐患和可能会发生的并发症,指导其他护士有针对性地评估与预防.将交接班形式改进前后的病情观察情况、病人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 病情观察不到位等缺陷由2006年第2季度(120例病人)的11例下降到2007年第2季度(130例病人)的4例(P<0.05).住院病人满意度由2006年第2季度的93.5%上升到2007年第2季度的99.2%.结论 在晨会交班中增加总责任护士交班能有效提高病区护理服务质量,密切护患关系,提高护士的自身素质,促进护士长管理水平提高.

    作者:徐赛珠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艾滋病患者潜意识的护理

    从患者自身潜意识出发对HIV/AIDS患者围绕潜意识的六大功能:本能、记忆、习惯、情绪、能量、想像力方面进行护理.护理人员应发现患者情绪变化引起的生理改变,及时对患者进行暗示,缓解症状;引导患者内心深处潜藏的美好记忆,帮助其排除莫名的恐惧;注意帮助患者潜意识习惯的形成,以更好地配合治疗、护理工作;给予患者关心和爱护,消除其不良的情绪反应;予患者合理平衡的膳食,加强生活护理,并配合电磁理疗,促使患者自感经历充沛、身心愉悦;予放电影、讲故事、读小说等陶冶患者情操,使其内心得到满足.认为全面了解患者潜意识心理状况,在患者心理产生微妙变化的阶段即采取干预措施,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护理效果.

    作者:陈美琴;唐从峰;李小林;肖维艳;曾令梅;尤洪普;谢玉燕;赵青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家属健康教育对门诊化疗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门诊化疗患者进行家属健康教育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2006年5-11月选择门诊化疗患者62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两组患者在接受常规治疗的同时接受健康教育,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同步实施家属健康教育.在患者首次化疗及第2疗程化疗时,分别对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分.结果 第2周期化疗时,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首次化疗时和对照组同时段(P<0.05).结论 对门诊化疗患者和家属同时实施健康教育,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胡阳元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脑卒中偏瘫患者药熨配合中医推拿的康复护理

    2005年5月-2006年5月收治的66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在神经内科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以药熨配合中医推拿进行康复治疗及护理.药熨法:取吴茱萸50 g、莱菔子50 g、白芥子50 g、菟丝子50 g、苏子50 g干燥成熟种子放入小布袋内充分摇匀,放入微波炉内(旁边放1小杯水)用高火加热2~3 min,达70~80℃,将药袋放到患肢用力来回推熨;中医推拿:由专业治疗师为患者进行穴位推拿,护士协助其进行坐站走康复练习等.连续施护8周后瘫侧上肢运动功能2级以下7例,2~4级24例,~6级35例;瘫侧下肢运动功能2级以下8例,2~4级12例,~6级46例;治疗后步行能力1级6例,2级15例,3级21例,4级24例.认为在整个康复过程中,康复护理要做好:(1)非活动时瘫痪肢体需功能位摆放;(2)预防和治疗瘫痪肢体痉挛;(3)掌握患者残存机能的范围和程度,以便指导和训练患者进行日常生活活动.药熨时掌握药袋的适宜温度,不可在皮肤病变及破损处行药熨.

    作者:林雪霞;黄小丽;罗彩花;姚国新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1例经口改经鼻气管插管患者牙垫碎片误入气道的护理启示

    气管插管分为经口和经鼻两种插管方式.紧急情况下常采用经口气管插管,插管后常予牙垫固定气管导管于上下齿之间,防止患者烦躁咬扁管道而影响通气.经口改为经鼻气管插管后出现牙垫碎片误入气道者尚未见文献报道.2007年2月我科1例呼吸衰竭患者行经口改经鼻气管插管后,出现牙垫碎片误入气道,经纤维支气管镜钳取成功,现报道如下.

    作者:林桂萍;李华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老年病专科护士院内会诊指导压疮湿性换药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老年病专科护士对老年压疮患者进行院内会诊,指导院内会诊科室的护士进行压疮换药及落实防压疮措施、观察压疮的护理效果.方法 将2005年4月-2006年4月收治的48例患者设为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压疮干性换药方法;将2006年5月-2007年4月收治的39例患者设为观察组,观察组则由老年专科护士会诊后制定方案,并指导护士实施压疮湿性换药法,比较两组的疗效、治愈时间及换药次数.结果 观察组压疮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已治愈患者的治疗时间为(18.22±5.19)d,换药为(6.19±2.52)次,对照组治愈时间(24.14±7.11)d,换药(25.46±7.50)次,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01).结论 老年专科护士对老年压疮患者进行会诊,将个体化的压疮评估与湿性换药的方法在临床中推广,使压疮护理的新知识得到有效应用,使压疮治愈时间缩短,换药次数减少.由此可见老年病专科护士院内会诊指导压疮的护理,可明显提高压疮的护理效果.

    作者:周君桂;张秀华;甄莉;王琼;黄添容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复方双氧水用于鼻饲病人口腔护理的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复方双氧水应用在鼻饲病人口腔护理的效果.方法 60例留置胃管鼻饲且无口腔并发症的病人按照住院号个位数的单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分别用复方双氧水、生理盐水为病人进行口腔护理,每天2次,连续7 d,并设观察表,记录病人每天的口腔情况,包括口腔pH值、口臭程度、舌苔情况、舒适度及其他.结果 在维持口腔正常pH值、改善口臭和舌苔、增加舒适度方面,复方双氧水与生理盐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预防口腔红肿、溃疡、牙龈出血方面,效果无差别(P>0.05).结论 复方双氧水比生理盐水能更有效地使留置胃管病人口腔pH值维持在正常范围内,更好地改善口臭、舌苔,并能使病人感到更舒适.

    作者:吕绮媚;李瑞娟;岑慧红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护士末位淘汰制的实施及效果评价

    为大限度调动护士潜能,2005年1月-12月护理部对全院45岁以下护理人员实施了末位淘汰制,制定考核标准,采取自评、互评、管理者评,确定淘汰人数,采取不同的淘汰方式.结果 本次淘汰护士2名,其中转岗1人,辞退1人.提高了文明优质服务质量,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由2004年的98%上升至2005年的99.2%;提高了护理工作质量,2004年护理投诉6例,2005年仅1例,护理人员质量意识更强,2005年在全院护理质量检查中,各项指标均较2004年上升;调动了护士的学习积极性,2005年理论及操作考核合格率均较2004年提高,同时报考护理大专及护理本科的护士增多.虽感有压力,但大多认为有利于提高护士整体素质.继续实施,如整体提高,可采取零淘汰.

    作者:毛金娥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显微手术切除大型听神经瘤的护理配合

    总结显微手术切除大型听神经瘤的术中配合经验.本组显微手术治疗大型听神经瘤患者70例,其中肿瘤全切除59例,次全切除11例.提出手术室配置神经外科专职护士,帮助患者准确摆放手术体位,熟悉手术方法步骤,熟练掌握专科特殊器械的使用,术中密切配合操作,进行神经电生理监测,熟悉神经外科医生的手术需求,从而提高手术效果.

    作者:张春华;张军花;李志勇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髋部骨折患者不同体位护理方法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适合髋部骨折患者的体位护理方法,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及自护能力.方法 将100例髋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改进组和对照组各50例,改进组予指导患者自行体位变换,辅以协助变换体位,尽快让患者掌握自行变换体位的方法;对照组只采取协助变换体位护理方式.结果 两组患者在入院当天未进行体位护理前,在变换体位时均表示疼痛明显加剧,不知道在床上如何配合及自行变换体位;进行不同体位护理方式后第3天,改进组患者均为自行变换体位,且两组患者变换体位时疼痛程度经秩和检验,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改进组患者采取的体位护理方式效果优于对照组.进行有计划、有系统的体位护理,让患者学会自我变换体位的方法,既可提高患者的自理能力,又可使患者减轻疼痛,甚至达到无痛,提高了患者治愈疾病的信心.

    作者:陈小花;陈雪娥;张丽;钟碧芬;陈伟英;曾秀坚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拉玛泽分娩减痛法对分娩的影响

    目的 观察拉玛泽分娩减痛法对分娩的影响,以便探索非药物分娩减痛法,减轻产妇痛苦.方法 将2006年10-12月有自然分娩意向的初产妇42例作为对照组,2007年1-6月经孕妇学校进行拉玛泽分娩减痛法训练的初产妇42例作为产前干预组.两组均行导乐陪伴分娩,对照组按常规指导孕妇深呼吸;产前干预组在孕7~9个月时进行拉玛泽分娩法学习,训练孕产妇在宫缩时的呼吸方法和在宫缩间歇期放松全身肌肉的方法,告知孕妇在第1产程潜伏期宫口开2~3 cm时应用胸式呼吸,进入活跃期加速期后(宫口开3~8 cm)应用浅而慢加速呼吸,在宫口开8~9 cm时应用浅呼吸,进入第2产程时指导闭气用力呼吸,当胎头娩出2/3时应用哈气呼吸或吹蜡烛呼吸.比较两组产妇阴道分娩产程时间、分娩疼痛及分娩方式情况.结果 产前干预组第1产程、总产程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产前干预组第1产程活跃期、第2产程分娩疼痛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P<0.05);而两组分娩方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拉玛泽分娩减痛法可减轻产妇压力,降低分娩疼痛,缩短产程,而对分娩方式影响不明显.

    作者:应莉;张琳;林亚;项雪芬;张征 刊期: 2007年第11期

护理学报杂志

护理学报杂志

主管:广东省教育厅

主办:南方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