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文建;邢振广
普萘洛尔为β受体阻滞剂中的代表药,在心血管系统具有广泛的作用和用途,现分述如下:
作者:童三强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住院一月内的心功能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分析4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病例资料,比较年龄、有无合并症及梗死范围的不同心功能情况.结果年龄小于45岁与45岁以上相比,有无合并症、梗死范围前壁与其他部位相比有显著差异.结论年龄大、有合并症、梗死范围广的患者心功能差.
作者:李丽娟;吴志刚;李念;李慧欣 刊期: 2006年第06期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是目前治疗无手术指征肝癌的首选治疗方法,治疗创伤小、反应轻,临床上取得很好的疗效.因肝癌组织是双重供血,肝动脉栓塞后,肿瘤边缘的包膜下,由门静脉供血仍可存活,而多次放射介入后,虽肝动脉可狭窄闭塞,但仍有侧支供血形成.故单一放射介入治疗,远期疗效并不理想.联合B超引导下经皮肝内占位灶注射无水酒精术,以消灭残留肿瘤细胞,预防肿瘤复发有较好的疗效.我科自2005年1~12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联合B超引导下经皮肝内占位灶注射无水酒精术治疗肝癌,取得满意的效果.现将临床护理报告如下:
作者:顾敏;徐丽;崔怀荣;宋琳莉 刊期: 2006年第06期
为探讨炼胶作业对工人肺通气功能的影响,泉州市卫生监督所与南安市疾控中心对某炼胶厂男性炼胶作业工人226名进行了肺通气功能测定分析.
作者:吴志服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总结外伤性肝破裂的诊治经验.方法对89例外伤性肝破裂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非手术治疗20例,手术治疗69例,手术方式包括单纯清创修补、填塞修补、肝切除术.结果非手术治疗组中,1例因合并多器官损伤而死亡,手术治疗组中,2例死亡,治愈率97%.结论外伤性肝破裂一经确诊,应在短时间内补液、输血,纠正休克或防止休克的发生,维持循环稳定,缩短术前准备时间.根据肝损伤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及适宜的术式,正确的引流可减少术后并发症,同时术中应注意合并伤的处理.
作者:周崇臣;刘寒松;马超 刊期: 2006年第06期
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人们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健康观念的转变,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也不断在增强,因而,护患纠纷在临床上有上升的趋势.但是笔者发现许多纠纷与护患沟通不够、护患沟通障碍等存在直接或间接的关系.真正的属于护理差错或护理事故的纠纷是微乎其微的.因此早在90年代,临床就将护患沟通纳入整体护理的一部分.经几十年的深入开展和不断的摸索总结,如今,护患沟通已经渗透到护理日常工作的方方面面.这里,浅谈一下护理沟通的心得体会.
作者:孙洪香;江明;邢小明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笔者总结了60例经耻骨上前列腺摘除手术期护理的体会,认为:术前充分准备、心理护理和正确卫生指导对提高患者手术的耐受性极为重要;术后观察引流管尿液的颜色及保持膀胱冲洗通畅、严密观察病情变化以及注重基础护理,对防止术后出血预防其他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均起着积极作用.
作者:张伟新;刘付国琛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研究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发生后(48小时内)应用辛伐他汀的疗效与安全性以及半年中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方法将确诊的ACS患者46例随机分为两组,随访半年,观察调脂疗效、心脑血管事件发生情况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用药后血脂明显下降(P>0.05),与对照组比较心脑事件发生率明显下降(X2=11.29,P<0.05).治疗过程中肝肾功能及肌酸激酶均无明显变化.结论 ACS早期应用辛伐他汀可明显降低缺血事件发生.
作者:王秀梅;张波;崔文海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用腔内注药法治疗颌骨囊肿代替手术摘除法,不破坏周围正常组织结构,不影响正常生理功能,不遗留疤痕畸形,不影响美容.即使巨大骨囊肿也无须植骨,不遗留骨质缺陷畸形.方法囊腔穿刺冲洗,注入复方磷酸液(Composite Phosphoric,CP液),5~10分钟后冲洗.结果注药后功能及生活无影响;囊腔愈合、骨化;松动牙固定;无感觉运动异常、功能障碍、残留疤痕及缺陷畸形.结论 CP液能使上皮细胞层凝固坏死,使之失去分泌与隔离功能,肉芽组织增生充满囊腔,骨腔骨化,恢复功能.
作者:郑继刚 刊期: 2006年第06期
在腹腔、盆腔巨大液性包块切除过程中,常采用两种手术方式:①延长手术切口.②在包块上切一小切口,用吸引抽吸囊腔积液,待包块缩小后行包块切除,两种方法均有不足之处.我院自2004年5月采用20ml一次性注射器在腹腔、盆腔巨大液性包块中应用50例,效果良好,现介绍如下.
作者:易红艳;钟笑萍;彭丹;林泗添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直肠肛管损伤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总结分析2002~2006年我院直肠肛管损伤14例病人的诊断和治疗方法.结果本组病人全部治愈.结论直肠肛管损伤病情复杂,早期诊断和恰当的治疗是提高直肠肛管损伤疗效的关键.
作者:黄春育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观察深圳市儿童支原体的流行情况.方法对2004年1月至2005年12月在我院确诊为下呼吸道感染的5725例患儿取静脉血,用ELISA法检测肺炎支原体特异性抗体IgM(Mp-IgM).结果两年间该地区下呼吸道感染患儿中,Mp-IgM的总检出率为43.1%,其中2004年10月至2005年9月,Mp-IgM的检出率持续达40%以上,感染患儿经临床相应治疗均取得明显效果,证实该期间存在支原体流行;发病年龄前移,1~3岁的儿童Mp-IgM的检出率高达53.5%,≤1岁的婴儿检出率为26.7%.结论肺炎支原体已成为本地区小儿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本病的发生及流行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高度重视.
作者:李晶;郑跃杰;邓继岿;白大明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氨芐西林+舒巴坦序贯疗法在小儿急性细菌性呼吸道感染治疗中的应用疗效.方法设对照组:氨芐西林/舒巴坦静脉注射;治疗组:氨芐西林/舒巴坦静脉-口服序贯治疗,两组临床观察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氨芐西林+舒巴坦的联合制剂,比现有同类不含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抗生素具有更广的抗菌谱和更强的抗菌作用.结论序贯疗法临床疗效确切、安全,经济方便,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牛春梅 刊期: 2006年第06期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发病率逐年升高,糖尿病将是21世纪的一个主要健康问题[1].目前糖尿病治疗的目标是减轻病人症状,延缓并发症发生,提高生活质量[2].要想达到这个目标,需要对糖尿病病人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使病人能够自我认识,自我护理.
作者:崔福秀;逄金菊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观察炎琥宁针剂治疗小儿上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2上感患儿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两组比较,主要临床症状好转时间、总有效率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炎琥宁针剂治疗小儿上感疗效显著.
作者:王巍 刊期: 2006年第06期
传统的教育观念是一种一次性的学校教育,由于现代医学科学的迅猛发展,社会不断进步,使护理学的工作领域不断拓宽,对临床护理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致使一些新知识、新理论、新技术、新观念不断涌现,影响了人们的思想观念,改变了人们的世界观,传统教育在观念、形式、结构、内容等方面都或多或少的受到冲击,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护理工作者需要通过继续教育的方式来进一步掌握新的理论和技术,才能适应社会需要,促进护理工作的发展.
作者:贾月芹;杨会玲;蔡怡 刊期: 2006年第06期
随着护理模式由功能制护理向责任制护理及系统化整体护理的转变,作为系统化整体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健康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通过两年的实践,深深体会到对病人的教育不同于一般的课堂教育.因为病人为一特殊群体--要针对他们的年龄、生理、心理及知识层次做好健康教育,就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积极而稳定的情绪及善解人意的洞察力.
作者:葛秋梅;宋爱平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急性化脓性胆囊炎的治疗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47例急性化脓性胆囊炎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经验.结果发病后72小时内手术者29例,术后切口感染1例,胆汁瘘1例;发病后三天至一周手术12例,术后切口感染2例;发病一周后手术者6例,术后切口感染1例,死亡1例.结论急性化脓性胆囊炎应尽早行急诊或早期手术.
作者:李向东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卡前列甲酯栓在绝经后取环术中扩张宫颈、减轻取环综合反应、降低取环困难率的效果.方法将绝经后取环妇女(无前列腺素使用禁忌)136例随机分成A、B两组.A组采用传统方法扩宫不用任何药物;B组术前半小时阴道后穹窿放置卡前列甲酯栓0.5mg.结果 B组宫口扩张程度明显优于A组,B组术中综合反应程度明显轻于A组,B组取环困难率明显低于A组.结论术前半小时阴道后穹窿放置卡前列甲酯栓0.5mg,是一种简便、经济、有效的取环方法,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使用.
作者:史金玲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小儿烧伤的原因及治疗特点,提出小儿烧伤的预防措施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本院1993年7月~2003年7月收治的132例小儿烧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32例中热液烧伤115例,占87.8%,火焰烧伤7例,占5.3%,其它烧伤10例,占6.9%.结论小儿烧伤以中度为多,家庭热液和火焰致伤常见.积极抗休克、正确处理创面、及时治疗合并症是抢救小儿烧伤成功的关键;另外,普及意外伤害的安全教育及家庭自救方法,对降低小儿烧伤发病率至关重要.
作者:白素敏 刊期: 2006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