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132例小儿烧伤原因分析及预防

白素敏

关键词:小儿烧伤, 治疗, 预防措施
摘要:目的探讨小儿烧伤的原因及治疗特点,提出小儿烧伤的预防措施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本院1993年7月~2003年7月收治的132例小儿烧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32例中热液烧伤115例,占87.8%,火焰烧伤7例,占5.3%,其它烧伤10例,占6.9%.结论小儿烧伤以中度为多,家庭热液和火焰致伤常见.积极抗休克、正确处理创面、及时治疗合并症是抢救小儿烧伤成功的关键;另外,普及意外伤害的安全教育及家庭自救方法,对降低小儿烧伤发病率至关重要.
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米非司酮、氨甲喋呤与中药联合治疗异位妊娠

    异位妊娠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近年来国内外的发生率均呈逐年上升趋势.我院自2004年1月~2005年12月,对25例异位妊娠使用米非司酮、氨甲喋呤与中药联合杀胚治疗,取得满意效果.

    作者:邱卫群;郑立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口咽管吸痰在抢救神经外科重症昏迷患者中的应用

    口咽通气管是一种非气管导管性通气管道,是一种操作简便,易于掌握,不需要特殊器械并能在数秒内迅速获得有效通气,保持呼吸道通畅的方法.吸痰是解除痰液阻塞,改善通气功能的一项简单有效的护理措施.临床上常用经鼻吸痰法,但重度颅脑损伤昏迷患者存在着影响经鼻吸痰效果的因素,使经鼻吸痰缺乏有效性.我科自2000~2005年以来收治的85例重度颅脑损伤昏迷患者使用了口咽管吸痰,克服了影响经鼻吸痰效果的不利因素,保证了吸痰效果.在维持有效呼吸,保持呼吸道通畅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操作方法及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丁丽华;于洋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氨芐西林/舒巴坦序贯治疗小儿急性呼吸道感染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氨芐西林+舒巴坦序贯疗法在小儿急性细菌性呼吸道感染治疗中的应用疗效.方法设对照组:氨芐西林/舒巴坦静脉注射;治疗组:氨芐西林/舒巴坦静脉-口服序贯治疗,两组临床观察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氨芐西林+舒巴坦的联合制剂,比现有同类不含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抗生素具有更广的抗菌谱和更强的抗菌作用.结论序贯疗法临床疗效确切、安全,经济方便,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牛春梅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小切口胆囊切除223例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小切口胆囊切除治疗结石性胆囊炎的近远期疗效.方法对2002年3月~2006年3月期间我科施行小切口切除胆囊治疗的223例胆结石病人进行住院时间、术后使用止痛剂和医疗费用以及有无术后并发症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23例病人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常规切口胆囊切除术3~4天,住院费用平均节约600元,术后不用止痛剂占90.3%,223例小切口胆囊切除病人中有2例皮下脂肪液化,未发现任何其它并发症发生,经平均18个月的随访无手术后肠粘连等并发症出现.结论小切口胆囊切除术对病人创伤小、痛苦少、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明显缩短,只要技术熟练不会有术后并发症出现.

    作者:李桂春;陈发清;王松柏;刘勤武;岳云林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卡前列甲酯栓用于绝经后取环术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卡前列甲酯栓在绝经后取环术中扩张宫颈、减轻取环综合反应、降低取环困难率的效果.方法将绝经后取环妇女(无前列腺素使用禁忌)136例随机分成A、B两组.A组采用传统方法扩宫不用任何药物;B组术前半小时阴道后穹窿放置卡前列甲酯栓0.5mg.结果 B组宫口扩张程度明显优于A组,B组术中综合反应程度明显轻于A组,B组取环困难率明显低于A组.结论术前半小时阴道后穹窿放置卡前列甲酯栓0.5mg,是一种简便、经济、有效的取环方法,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使用.

    作者:史金玲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住院精神病人拒服药物的护理干预

    在医学不断发展的今天,精神病有多种治疗方法和途经,其中口服药物治疗仍是目前常用的方法之一,它操作简便易行,疗效可靠安全.因此,患者按时按量服药是治疗疾病的关键.由于患者受疾病的影响,拒服药物的现象时有发生.笔者就住院精神病人拒服药物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

    作者:游莹洁;崔中兰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脑室出血CT值对术式选择及其预后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脑室出血CT值对术式选择的指导意义及与病情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86例侧脑室出血病例的血肿CT值,每10HU分成一组,对其脑室引流效果和1个月后日常生活能力(ADL分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60HU以下与70HU以上组别之间ADL与脑室引流显效例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期CT扫描显示脑室出血的CT值对应采取的具体术式和病情预后有重要指导价值.

    作者:张才宙;陈方焘;李杰修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妊娠合并梅毒1例

    1 临床资料患者,24岁,自由业者,孕1产0,因停经39周临产要求剖宫产于2005年06月20日入院.停经38天时在本院确诊早孕,孕约4月半时自觉有胎动至今,定期在本院门诊行产科检查,均无异常发现.孕6月时发现左右手腕、颈后部及腰部均有散在黄豆大小玖瑰红斑、丘疹,两侧大阴唇、会阴体及肛门周围均有湿润性红色丘疹,两侧腹股沟处均有玖瑰色鳞屑性斑丘疹,不痛不痒.

    作者:陈金凤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脑胶质瘤及其基因治疗研究进展

    脑胶质瘤是临床常见的颅内恶性肿瘤,其治疗方法复杂多样,通常以常规治疗与辅助治疗相结合.但是传统治疗方法具有低效性及不可避免的副作用.近年来生物技术快速发展,针对不同阶段脑胶质瘤的特异性基因所进行的研究成为近期基因治疗的热点.但目前利用基因治疗脑胶质瘤还未能在临床上得以应用.

    作者:任雯雯;杨洋;陈付学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肝纤维化指标联合检测在慢性肝脏疾病诊断中的意义

    目的探讨肝纤维化血清检测指标及肝功能指标在慢性肝脏疾病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对162例各种类型肝病患者血清Ⅲ型前胶原(PCⅢ)、层粘蛋白(LN)、Ⅳ型胶原(IV-C)和透明质酸(HA)进行检测,同时检测了丙氨酸转氨酶(ALT)、门冬氨酸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及甲胎蛋白的水平(AFP),并与30例健康人做比较,分析各指标在慢性肝脏疾病中的变化特点、相关性及诊断价值.结果慢性肝炎患者血清中PCⅢ、Ⅳ-C、HA及肝功能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1),而LN的改变不明显;肝硬化及肝癌患者中肝纤维化各项指标及AFP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肝纤维化指标的改变与肝功能的改变呈一定的相关性.结论 HA、IV-C、PCⅢ三项指标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而LN诊断肝纤维化价值有限.联合检测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及肝功能指标可提高临床对肝纤维化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有利于慢性肝病演变的监测和治疗.

    作者:肖容;苏文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股骨转子间骨折259例不同治疗方法回顾分析

    目的比较分析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不同治疗方法的优劣.方法自1992~2004年治疗259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按Tronzo-Evans分类[1],其中Ⅰ型54例,Ⅱ型58例,Ⅲ型60例,Ⅳ型52例,Ⅴ型35例.分别接受保守治疗和手术内固定.结果半年后随访,能独立行走235例,扶杖行走13例,借助轮椅行走8例,死亡3例.按照X线评定标准,92.8%病人满意.髋关节功能评定优良率90.7%.结论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以Gamma钉和PFN内固定为佳,牵引疗法仍有优势.

    作者:刘宇杰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人工补片在老年人腹股沟疝的应用

    目的探讨人工补片对老年人腹股沟修补的疗效.方法 120例老年人腹股沟疝采用人工补片疝修补术,并术后随访,与传统未做补片老年人疝修补术进行对比.结果人工补片修补的疝复发率明显降低,其它并发症无明显差别.结论老年人疝修补术应采用人工补片.

    作者:罗建华;汪振耿;卢绍福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2型糖尿病诺和锐强化治疗患者的低血糖原因分析及护理

    目的通过检测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强化治疗后血糖及低血糖症发作时的血糖,分析低血糖发生原因,提出相应护理措施.方法 30例40~80岁2型糖尿病初次使用胰岛素强化治疗病例进入本次研究.以10d为观察期限,监测各时点手指血糖,交互式在患者低血糖发作时及时监测.结果糖尿病无交互式发症组发生低血糖频率显著低于有交互式发症组,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1).40~59岁年龄段组在运用胰岛素强化治疗后发生低血糖的频率显著低于其他2个年龄段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结论①2型糖尿病病例经胰岛素强化治疗之后,年龄和是否有交互式发症是决定低血糖发生概率的重要影响因素.②对年龄较大、并发症较多的2型糖尿病患者需加强卫生宣教,密切观察病情,严密监测血糖,选用诺和锐30R优于其它剂型,并在胰岛素强化治疗过程中随时调整胰岛素用量.

    作者:邓满聪;汪艳娟;陈偶英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论护士情商的培养

    随着护理模式由功能制护理向责任制护理及系统化整体护理的转变,作为系统化整体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健康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通过两年的实践,深深体会到对病人的教育不同于一般的课堂教育.因为病人为一特殊群体--要针对他们的年龄、生理、心理及知识层次做好健康教育,就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积极而稳定的情绪及善解人意的洞察力.

    作者:葛秋梅;宋爱平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二周CT诊断分析

    目的提高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CT诊断及分度正确率.方法收集分析75例新生儿窒息脑损伤缺血缺氧性脑病及颅内出血的一周内、二周后CT诊断结果,分别与6个月后的CT诊断结果及临床结论比较.结果一周内的CT诊断58例与临床相符,第二周以后的CT诊断71例与临床相符.结论新生儿窒息脑损伤的CT诊断有重要意义,尤其以二周后第14天的CT诊断结果,对判断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和颅内出血的分度、预测预后有重要意义.

    作者:顾苏彪;吴海奎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产道血肿的原因分析及护理现状

    产道血肿是较常见的分娩并发症之一,国外发病率低为1: 5000,高为1: 329[1],国内报道在0.24‰~6.2‰之间[2,3].是指产时及产褥初期软产道包括外阴、阴道、宫旁等部位发生血肿,好发部位为阴道,属产后出血的一种形式[4],以会阴左侧切口处及左侧阴道壁多见[5].因发病隐蔽,诊断易被延误,常致出血增多,处理不当会引起严重后果.

    作者:马晨霞;王亚琴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糖尿病患者急性心肌梗塞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糖尿病(DM)合并急性心肌梗塞(AMI)的临床特点.方法对64例糖尿病合并AMI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糖尿病合并AMI无痛性心梗占26.6%,多部位梗死占43.8%,并发急性心力衰竭占28.8%,心源性休克占29.7%,病死率42.2%.结论糖尿病合并AMI临床症状不典型、多部位梗塞常见、并发症多、病死率高,应早期诊断,预防并发症.

    作者:王伟;孙支余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肺结节(肿块)MSCT灌注成像的临床应用

    目的评价肺结节(肿块)MSCT灌注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三位医师独立对经临床确诊的32例肺结节(肿块)病例的MSCT灌注原始图像进行成像研究,并对三组CT灌注成像参数值血流量(BF)、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毛细血管表面通透性(PS)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CT灌注成像参数值受感兴趣区的部位、大小和输出静脉的选择影响较大.恶性肺结节(肿块)的CT灌注成像参数值均高于良性肺结节(肿块),其中BF、BV、PS值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MTT值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MSCT灌注成像能评估肺结节(肿块)的血流模式,可为肺结节(肿块)的鉴别诊断提供依据.

    作者:张军;邹松青;上官文博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闭合复位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

    目的探索闭合复位空心螺钉经皮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C型臂X光机透视下,手法复位股骨颈骨折后,经皮穿入3根克氏针预固定,并以克氏针为导针,分别引导拧入长度合适的空心螺钉3根,治疗成人股骨颈骨折28例,术后随访6个月~3年,对其临床功能、复查X线片等作总结分析.结果优22例,占78.6%;良5例,占17.9%;差1例,占3.6%.总优良率96.5%,骨折愈合率100%.远期出现股骨头坏死5例,占17.9%.结论闭合复位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方法简单,固定可靠,治疗效果好,适合治疗除老年头下型骨折的各型股骨颈骨折.

    作者:郝文建;邢振广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跟骨骨折的治疗现状及其进展

    跟骨骨折是足部常见损伤,多因从高处坠落所致,其骨折分类、治疗等方面存在一定的争议,近几年来,在此类骨折治疗方面取得较大的进展.笔者对跟骨骨折损伤机制、分类、治疗、评分标准及其并发症等做一综述.

    作者:尤少裕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杂志

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杂志

主管:卫生部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