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居家胰岛素专用注射器重复使用安全次数探讨

程巧云

关键词:专用胰岛素注射器, 重复使用, 注射疼痛, 依从性
摘要:目的 探讨居家胰岛素专用注射器安全使用次数,提高病人胰岛素治疗依从性.方法 对72例糖尿病需胰岛素治疗的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专用胰岛素注射器,对照组采用普通1 ml注射器.比较两组首次注射的疼痛程度及出现3级以上疼痛时注射器的使用次数,比较两组注射器重复使用过程中局部皮肤感染发生率.结果 两种注射器首次注射的疼痛程度及出现3级以上疼痛时注射器重复使用次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均无局部皮肤感染发生.结论 胰岛素专用注射器可重复使用至针头变钝为止,一般60次左右是安全的,可提高病人胰岛素治疗依从性.
护理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护士履行健康教育的难点分析及对策

    目的 了解、分析当前健康教育存在的难点,提出对策.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问卷对1 200名护理人员及400名住院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护患双方在对教育者角色选择上存在偏差,48.9%护士认为应设专职护士进行健康教育,62.8%患者首选医生作为健康教育者;67.0%护士缺乏健康教育的能力;83.7%护士认为缺乏发挥教育职责的支持条件.结论 为推动健康教育向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发展,应加强临床护理队伍建设,完善护理健康教育体系,加大对护理人员资源及健康教育资金的投入等,不断提高健康教育水平.

    作者:孙玉红;宋新然;张珂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肺癌根治支气管成形术后并发症的分析与预防护理

    分析了肺癌根治支气管成形术术式的特点,预见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如肺不张、肺部感染、呼吸功能衰竭、支气管胸膜瘘、肺栓塞、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即术前全面评估患者心肺等各项功能,正确指导患者呼吸功能训练;做好患者围术期的呼吸道管理,必要时及早行环甲膜置管排痰;术后对心肺功能进行严密的监测.本组2例术后发生心律失常,其余患者未出现任何并发症.18例患者全部临床治愈.

    作者:王明珠;陆优仙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注射用美洛西林钠与凯西莱存在配伍禁忌

    注射用美洛西林钠(力扬)为半合成青霉素类抗生素,常用于革兰氏阴性杆菌中敏感菌株所致的呼吸系统、泌尿系统、消化系统、妇科和生殖器官的感染.凯西莱可减轻放化疗的不良反应,并可预防放化疗所致的外周白细胞减少和二次肿瘤的发生.血液科经常将以上两种药物联合应用防治化疗后的感染,但在治疗中发现,为患者输第1组药液(生理盐水注射液250 ml+注射用美洛西林钠2 g)后更换第2组药液(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凯西莱0.3 g)时,发现两种药液在输液管内混合后立即形成乳白色浑浊,为预防输液反应,立即关闭输液通路,及时更换输液管,病人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

    作者:胡晓玲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骨科病人术后留置镇痛泵拔除尿管时机探讨

    目的 探讨骨科术后留置镇痛泵病人拔除尿管不同时机对排尿的影响.方法 将150例骨科手术后留置尿管的病人随机分为3组各50例,甲组病人于术后48 h停留置镇痛泵,镇痛泵拔除后24 h拔除尿管;乙组病人于术后48 h停留置镇痛泵后即拔除尿管;丙组病人于留置镇痛泵期间即拔除尿管.观察3组病人拔除尿管后排尿成功率.结果 甲组拔除尿管后自然排尿成功49例,诱导排尿成功1例;乙组自然排尿成功38例,诱导成功8例,需再次导尿4例;丙组自然排尿成功28例,诱导成功2例,再次导尿20例.3组自然排尿成功率经卡方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认为骨科手术后留置镇痛泵病人在拔除镇痛泵后24 h拔除尿管,优于留置镇痛泵期间或与镇痛泵同时拔除.

    作者:王群;张建勋;向慧;王芳;张雨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冷盐水灌注大头电极导管消融治疗快速心律失常的术中监护

    总结冷盐水灌注大头电极导管消融治疗快速心律失常患者的术中护理经验,包括心理护理、灌注监护、消融放电监护和并发症监护.认为术中护理重点是灌注监护和消融放电监护.灌注监护中,低流速灌注保证灌注管道的通畅,高流速灌注则保证达到理想的电极冷却效果;消融放电监护时,准确的参数设置、及时的参数汇报等,是确保消融手术顺利完成不可或缺的步骤.

    作者:刘华芬;王晓红;刘秀娟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护理本科生对双语教学的认知及教学效果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护理学基础课程实施双语教学的效果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自制调查问卷,调查127名接受双语教学的学生,了解他们对双语教学的认知情况及影响双语教学效果的相关因素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75.8%学生认为双语教学的开展有必要,但只有45.2%的学生对双语教学的效果给予肯定.学生们普遍认为影响双语教学授课效果的因素主要体现在学生的外语水平、教师的外语水平、教材的选择及课程的性质与难易程度4个方面.结论 早期开展双语教学并与外语学习同步,加强双语教学师资培训,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等将有利于提高学生对双语教学的兴趣和学习效果.

    作者:隋树杰;肖宁宁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应用六西格玛方法减少瓶装药物配制后残留量

    目的 减少瓶装药物配制后残留量,大限度降低药物浪费.方法 应用六西格玛方法,分析可能影响瓶装药物配制后残留量的各种因素,然后对几个较为常见的影响因素进行测量分析,找出影响药物残留量的主要因素,并进行改进.结果 发现影响药物残留量的主要因素是瓶塞有无内缺口和是否大瓶(可加入溶剂>10 ml的药瓶),其次是护士的工作态度.通过采用针头斜面贴近瓶中上壁的抽液方法和抽查监控措施,使药物残留量从平均0.357 ml降到0.112 ml.结论 应用六西格玛方法为减少药物残留量提供了帮助.学习六西格玛方法,有利于护士工作思路的转变和工作质量的提高.

    作者:周世娟;郎云琴;叶美花;李香琴;唐慧琳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深圳市民营医院护士焦虑抑郁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了解深圳市民营医院护士焦虑、抑郁和社会支持状况,探讨焦虑、抑郁状况与社会支持间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对171名深圳市民营医院护士焦虑、抑郁与社会支持状况进行调查,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SAS、SDS和SSRS评分显著高于常模,但社会支持状况处于一般水平;焦虑、抑郁情绪与社会支持呈显著相关.结论 深圳市民营医院护士总体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要提供切实可行的物质或精神等社会支持,以促进及维持护士的心理健康.

    作者:杨筱多;姜亚芳;常京平;董亚秀;李洋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护士组长竞争上岗对护理质量和人才储备的影响

    目的 促进整体护理的深化发展和护理管理后备人才的培养和储备.方法 确定参加竞聘的岗位,制定竞聘的资格条件和竞聘考核内容,规范组织实施程序,对效果进行评价实施等.结果 提高了临床护理质量和病人满意度,培养了临床护理骨干和护理管理的后备人才,在近3年新任病区护士长中,有90%从护士组长中产生,占全部病区护士长总数的58%.结论 组长竞争上岗为优秀护理人才展示才华搭建舞台,是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培养和储备护理人才和提高护理管理效能的有效途径.

    作者:方海云;吴彧;栾小燕;熊洁;岑美珠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环氧乙烷消毒后的残留与影响解吸因素

    环氧乙烷(ethylene oxide,EO),又名氧化乙烯或氧丙烷.由于EO具有高效、广谱、穿透力强、作用于物品后无损害等优点,已成为我国医疗卫生用品消毒、灭菌的重要手段.常将其用于皮革、塑料、医疗器械、精密仪器,特别是用于介入治疗材料等贵重物品的消毒[1].也可用于书藉、文字档案材料的消毒[2].目前在EO消毒与质量监控中,主要关注的是EO消毒、灭菌的效果,容易忽视EO残留可能给人体带来的危害.这个现象值得警惕.EO有一定吸附作用,EO消毒后会以原形和两种副产物氯乙醇乙烷(ECH)和乙二醇乙烷(EG)残留在被消毒物品和包装材料内[1].有关消毒器械EO残留引起变态反应的危害已有报道[3],笔者将从EO对医疗器械、一次性医疗用品和一次性卫生用品消毒后在处理物品中的残留特点,综述消毒后物品中EO残留标准、残留现状与危害和影响解吸的因素,为EO消毒的实际工作提供参考.

    作者:冯丽琪;邹志飞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抬高臀部增加肛管插入长度清洁灌肠法的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抬高臀部增加肛管插入长度清洁灌肠法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80例需要清洁灌肠的患者按入院日期单双号随机分成2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左侧卧位抬高臀部12 cm增加肛管插入长度(自肛门插入12~15 cm)清洁灌肠方法,配合手法按摩下腹部进行清洁灌肠,对照组采用传统清洁灌肠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灌肠时间、灌肠次数、总的灌肠液量、肠道清洁及患者满意度.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在平均灌肠时间、灌肠次数及灌肠总液量方面均显著减少(P<0.001),灌肠后肠道清洁人数及患者满意度显著提高(P<0.001或P<0.05).结论 抬高臀部增加肛管插入长度清洁灌肠法明显优于传统清洁灌肠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罗秀娟;杨艳芳;詹若燕;黄秀霞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血浆置换的特点及护理

    总结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患者血浆置换的特点及其护理要点.回顾性分析11例TTP患者血浆置换过程中患者的心理特点、技术操作要点、心血管系统并发症的发生、出血情况、神经系统异常对血浆置换的影响.认为对TTP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有助于血浆置换顺利进行;在血小板计数低的情况下,加强病情观察,合理使用抗凝剂,血浆置换过程不会明显加重出血;置换过程采用床边CRRT机器进行,并加强对患者血压变化、神经症状的监测,以防止出现血流动力学的改变而影响血浆置换的顺利进行.

    作者:李小银;叶晓青;王饶萍;占玉云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留置针小夹子在输液器中妙用

    在临床静脉输液时,有时可能因生产厂家质量问题或调速器使用不当而导致输液器调速器滑轮滑出的情况.常规的处理是更换一条新输液器,这种方法不仅要求严格无菌操作,而且浪费药液,也增加了科室成本.留置针小夹子的巧用可以解决以上问题.方法如下.

    作者:彭雪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全膀胱切除原位回肠新膀胱术后并发症的护理

    总结全膀胱切除回肠新膀胱术后并发症的护理经验.对34例行全膀胱切除回肠新膀胱术患者随访,详细记录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随访1个月~9.5年,32例术后白天能自控排尿,畅通,每次尿量约200~600 ml,1例女性患者术后患有压力性尿失禁,1例合并日夜尿失禁于出院后第4周日间尿失禁消失;拔尿管1月内11例患者夜间熟睡时出现遗尿,出院6个月10例患者夜间熟睡遗尿已消失.4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排尿困难,1例予永久膀胱造瘘,3例加强膀胱黏液处理及腹压排尿后改善.本组无出现电解质紊乱.1例双侧输尿管结石经ESWL术后痊愈.本组23例男性患者出现阴茎勃起功能障碍.全膀胱切除回肠新膀胱术虽为一成熟术式,但仍需重视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

    作者:郭肖霞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1例膈肌膨出伴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护理

    膈肌膨出是指膈肌因麻痹、发育不全或萎缩所造成膈肌位置异常升高.从病因上可以分为2类:先天性或非麻痹性;后天性或麻痹性.此类疾病比较少见,根据国外报道在常规X线检查中每1 400~13 000人次中可发现1例,国内文献报告不过数十例.膈肌膨出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常见于左侧.成人单侧膈肌膨出,其肺活量和肺总量减少20%~30%,因此常有胸闷、气短等症状,这类患者易发生慢性呼吸衰竭[1].我科于2005年4月26日收入1例先天性左膈膨升伴Ⅱ型呼吸衰竭的患者,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磊;王秋俐;曹文革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老年患者饮食呛咳的预防性护理

    对72例饮食呛咳的老年患者,由专人负责,采用洼田氏饮水试验对患者评估分级,其中32例3级,24例4级,16例5级.根据分级给予鼻饲或喂食护理,结果本组仅1例因饮食呛咳引起肺部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为1%.认为要专人进行洼田氏饮水试验评估,保证评估标准一致;对饮食呛咳的老年患者,加强饮食指导是预防并发症的重要措施.

    作者:张新;吕建敏;郭玉美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自锁式气管插管固定器在气管导管固定中应用的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自锁式气管插管固定器在气管导管固定中应用的效果.方法 采取单纯随机抽样的方法,将60例气管插管病人分为两组各30例,观察组应用自锁式气管插管固定器,对照组采用2条胶布交叉固定气管导管.对两组气管插管固定效果及护士操作所需时间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气管导管脱落或移位2例,对照组11例;观察组固定插管需(0.76±0.14)min,对照组(1.99±0.16)min;观察组更换固定器(0.34±0.54)min,对照组更换胶布需(5.78±3.83)min: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自锁式气管插管固定器固定气管导管较胶布交叉固定气管导管牢固,且节约护士操作时间,但费用相对较高,临床应根据情况选择使用.

    作者:陈军华;郭巧珍;徐素琴;张莹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深圳市社区脑梗死患者知-信-行的基线调查

    目的 了解社区脑梗死患者对于脑梗死相关知识的了解情况、相关信念和相关行为,为制定切实合理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3个社康中心服务辖区的5个居委会30岁以上人群中曾被确诊为脑梗死的患者为调查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脑梗死患者知-信-行调查表,用于测量脑梗死患者有关脑梗死知、信、行的情况,由培训通过的课题组专业护士进行入户问卷调查.结果 被调查的54例患者中有43%对脑梗死的基本知识不了解,38%的患者对饮食知识不了解.大部分患者对相关信念比较认同.有33%的患者仍在吸烟;51%的患者从来不监测血压、血糖、血脂,41%的患者未采取任何预防措施;有41%患者从不参加体育锻炼;饮食行为方面大部分患者喜吃咸、甜、含胆固醇高的食物.结论 社区脑梗死患者对脑梗死相关知识知晓率总体水平较低,健康行为的形成率较低,社区脑梗死患者的相关知识的知晓率与健康行为形成率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作者:钟小珍;江祥生;付春兰;刘玲燕;杨润平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孕妇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孕妇的应对方式、心理健康状况以及两者的关系.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解亚宁编制的简易应对方式量表(SCSQ)对280例孕妇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1)孕妇的积极应对水平与消极应对水平均比常模低;(2)孕妇的SCL-90总分和各因子分均显著高于常模.经比较,除人际关系外,其余各因子分和总分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消极应对方式与SCL-90总均分及10个因子得分均呈显著的正相关(P<0.01);(4)消极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有密切关系,尤其是以下4种应对方式对孕妇的心理健康产生较大的消极影响,分别是通过抽烟、喝酒、服药、吃东西来解除烦恼,依靠别人解决问题,认为时间会改变现状,唯一要做的便是等待,幻想可能会发生某种奇迹改变现状.结论 孕妇的心理健康状况明显低于一般人群,消极应对方式是影响她们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因素.

    作者:王琴;何国平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居家胰岛素专用注射器重复使用安全次数探讨

    目的 探讨居家胰岛素专用注射器安全使用次数,提高病人胰岛素治疗依从性.方法 对72例糖尿病需胰岛素治疗的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专用胰岛素注射器,对照组采用普通1 ml注射器.比较两组首次注射的疼痛程度及出现3级以上疼痛时注射器的使用次数,比较两组注射器重复使用过程中局部皮肤感染发生率.结果 两种注射器首次注射的疼痛程度及出现3级以上疼痛时注射器重复使用次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均无局部皮肤感染发生.结论 胰岛素专用注射器可重复使用至针头变钝为止,一般60次左右是安全的,可提高病人胰岛素治疗依从性.

    作者:程巧云 刊期: 2006年第11期

护理学报杂志

护理学报杂志

主管:广东省教育厅

主办:南方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