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润兰
2004年9月6日,某小学有540名学生,中餐后有55名学生发生集体性腹泻、发热等情况,根据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验分析,确认是一起由食源性细菌性痢疾引起的食物中毒,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吴德清 刊期: 2007年第35期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方法 回顾分析325例行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共发生并发症27例,其中亚急性支架血栓形成1例,心包填塞1例,拔管时发生血管迷走神经反射11例,穿刺部位出血5例,皮下血肿7例,假性动脉瘤2例.结论 严密的观察和护理干预可有效防止冠脉内支架置入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李京芳 刊期: 2007年第35期
1 临床资料患者,男,61岁,因双下肢浅静脉扩张10余年后,右下肢疼痛1mo,于2007年1月11日收住院,入院当天静滴头孢哌酮、左氧氟沙星药物,于2007年1月12日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双侧大隐静脉剥脱术,于18∶ 00返回病房,术后当日静脉滴注头孢哌酮、左氧氟沙星注射液、阿拓莫兰等药物,在静滴完阿拓莫兰药物后,病人感轻度胸闷、憋喘,未做处理,半小时病人自行缓解,次日继续应用以上药物,当再次静脉滴注阿拓莫兰药物30min后,患者即出现头晕、胸闷、憋喘明显、呼吸困难、喉头有异物感等症状,立即停止静滴阿拓莫兰药物,更换输液管道,并改用静滴NS 250ml,静脉推注地塞米松10mg,肌肉注射非那根25mg吸氧,1h后症状消失.
作者:张淑媛 刊期: 2007年第35期
目的 探讨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危险因素、诊断、治疗及预防措施.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我院2000年~2005年间腹部手术后切口发生脂肪液化的病例中随机抽取35例作为实验组,同时、同期手术未发生脂肪液化的腹部手术病例中随机抽取35例作为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综合性、易感性诱发因素均可造成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危险因素中除基础疾病因素无显著性差异(P》0.05),其余体型、体质、使用电刀、切口类型、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手术类型、年龄、性别、有无合并症等危险因素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重视和加强腹部手术围手术期处理是预防和治疗切口脂肪液化的关键所在,而加强病房及手术室管理等综合措施可减少或避免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
作者:王卿;徐爱霞 刊期: 2007年第35期
1 临床资料患者男性,46岁.在劳动后约2h出现腹痛、腹胀,以右下腹明显,加重2d就诊.查体:血压140/100mmHg;T:37.6℃;痛苦表情,心肺未见明显异常,无黄疸.腹胀、肠鸣音活跃.右下腹压痛、反跳痛,轻度肌紧张,未触及包块,叩诊鼓音增强,既往右侧腹股沟疝十余年.辅助检查:腹透肠胀气明显,术前诊断为急性阑尾炎,腹膜炎.
作者:张志明 刊期: 2007年第35期
脑出血,又称脑溢血,是指脑实质内的动静脉、毛细血管的自发性破裂而引起的出血,其中动脉出血常见.脑出血是病死率、致残率高的疾病之一.高血压是脑出血常见的原因,约占脑出血的85%[1]
作者:周晓;吴清波;杨旭 刊期: 2007年第35期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发病率日益升高,心脏突发事件也明显增加.心率变异性(HRV)作为反映心脏自主神经功能指标,自然也就成了判断CHD预后、预测CHD患者突发事件的一项不争的监测指标.本文通过观察一组高血压(HT)合并CHD患者HRV变化,探讨心肌缺血对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
作者:夏文书;王雪胜;段蕴 刊期: 2007年第35期
术前伴有心律失常的择期及急症手术病例96例,经围手术期处理,安全度过了麻醉手术期,且术后经继续治疗后转归良好,63例心律失常消失,其中包括2例室早二联律及1例室颤病例.24例由频发室早转为偶发室早;另7例心律失常及2例房颤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心律失常虽非麻醉绝对禁忌证,但有发生室颤、心跳骤停的危险,应高度重视.非威胁生命的择期手术均应暂缓,待查明原因,给予相应处理,心律失常控制后方考虑手术.即使不能等待的紧急手术,也应了解有关情况,给予适当处理.经术前治疗,改善心肌供血后应积极考虑治疗原发病.如急性胆囊炎、腹膜炎、肠梗阻、低蛋白、休克等;只有根治了病因,阻断了恶性循环才能有效地控制心律失常.围术期处理紧密相关,要保持血液动力学稳定、维持心肌氧供需平衡、维持适宜的麻醉深度、镇痛完善及降低应激反应是影响心律失常病人转归的重要因素.
作者:苏春玲;陈昭;薛允国 刊期: 2007年第35期
股骨颈骨折、股骨头坏死及高龄髋关节骨关节病患者,通过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能有效地减轻患者痛苦,改善髋关节功能,从而提高生活质量.我科于2005年1月~2006年8月,共收治髋关节置换术患者17例,术后均取得满意效果.患髋疼痛解除,大大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陈秀桂;郭跃娜;林玉英 刊期: 2007年第35期
显微外科技术经过近半个世纪的研究、应用、推广和发展,现在已从一项专门技术转变为一门专门学科[1,2].显微外科技术是对普通外科技术的深化和升华.由于显微外科技术精细、准确、损伤小,神经、血管、肌腱、皮瓣等组织修复重建后,功能恢复良好,受到患者普遍欢迎.近10多年来,显微外科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外科所有专业学科[3].
作者:孔令海 刊期: 2007年第35期
目的 了解解脲脲原体和人型支原体男性泌尿道感染及耐药情况,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 对183份男性泌尿道标本进行支原体培养及体外药敏试验.结果 男性支原体检出率为44.26%,支原体对红霉素(Ery)、乙酰螺旋霉素(Ace)、罗红霉素(Rox)、环丙沙星(Cip)、氧氟沙星(of1)、司帕沙星(Spa)等耐药率较高,四环素(Tet)、强力霉素(Dox)、美满霉素(Min)、可乐必妥(L-of1)、壮观霉素(Spa)、交沙霉素(Jos)、克拉霉素(Cla)、阿奇霉素(Azi)等对支原体敏感度较高.结论 喹诺酮类药物的广泛应用,使此类抗菌药物耐药率急剧升高.因此,治疗支原体感染的药物,应按照药敏结果有选择的使用.
作者:农建宏;李惠新;陈启志 刊期: 2007年第35期
目的 对腰椎神经根管出口矢状位面积和上横径进行测定,研究腰椎不稳患者神经根管出口与其神经症状相关性.方法 患者组:选择腰4、5不稳有手术指征患者20例.正常组:无腰5神经根相应刺激症状者20例;采用MRI定位测量患者手术前神经根管出口矢状位面积和上横径,行对照分析.结果 患者与正常组椎间神经根管出口面积对比及上横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1),腰椎不稳患者神经根管出口矢状位面积和上横径的改变与其症状的出现有解剖学意义.结论 腰椎不稳患者症状的出现可能由于神经根管出口上横径变窄和神经根扭曲使脊神经受刺激而引起.
作者:左华;孙维斌 刊期: 2007年第35期
有机磷杀虫药中毒是农村常见的急性中毒之一,成人有机磷杀虫药中毒较易诊断,而小儿食服被有机磷杀虫药污染的瓜果或经皮肤吸收引起中毒,如未向家长详细追问病史,诊断较难,常可发生误诊.现将本院近两年来6例小儿有机磷杀虫药误诊原因分析如下:
作者:余火旺 刊期: 2007年第35期
目的 探索健康教育能否提高病人的服药依从性.方法 选择精神分裂症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0例,男女各50例,研究组病人在病情的不同阶段进行健康教育共6wk.结果 研究组病人经健康教育后服药依从性明显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健康教育能提高病人服药依从性,从而促进病人康复,对预防复发也有很重要的意义.
作者:雷早;陈峰 刊期: 2007年第35期
护理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它要求从事这门科学的人有高尚的道德情操、较高的智慧、娴熟的技能、优雅的行为举止、良好的文化教养及健康的人格等优秀的心理品质.作为一名护士,工作的直接对象是人,是需要服侍的病人,这就要求护士具备优秀的心理品质.
作者:林峰;廖世杰 刊期: 2007年第35期
癌症是一种常见病,死亡率很高,由于此病早期发现较为困难,待发现已到中晚期.因此,一旦患者诊断为此病,即会情绪低落、心灰意冷甚至丧失理智.在癌症治疗期和以后的康复期都必须得到具有专业知识和高度责任感的护理工作者的医治、指导,通过特殊心理护理,使患者能正确认识癌症和对待癌症,树立占胜癌症的信心.
作者:林亚芝 刊期: 2007年第35期
目的 比较侧脑室穿刺引流联合腰大池穿刺持续引流脑脊液方法和单纯侧脑室外引流治疗脑室出血的疗效.方法 66例脑室出血患者分别采用侧脑室外引流加尿激酶灌注联合腰大池穿刺持续引流脑脊液方法(A组,34例),侧脑室穿刺外引流加尿激酶灌注治疗(B组,32例),比较2组的存活率、死亡率和脑积水发生率.结果 A组死亡4例(11.76%),B组死亡11例(34.38%),2者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半年,A组中无交通性脑积水,B组则为5例.结论 侧脑室外引流联合腰大池穿刺持续引流治疗脑室出血的疗效优于单纯侧脑室外引流.
作者:陈绪才;刘丽华;朱迎春;王国成 刊期: 2007年第35期
婴幼儿营养不良是儿科常见病之一,是由于饮食不节、断乳过早、喂养不当或食物不能充分利用,以致能量缺乏、不能维持正常代谢,迫使机体消耗自身的组织,出现体重不增或减轻,生长发育停滞、脂肪逐渐消失、肌肉萎缩的现象.临床表现为食欲减退、体重减轻、面黄肌瘦、发毛憔悴,甚至遍身骨露、骨瘦如柴.
作者:杨花花;陈东亮 刊期: 2007年第35期
近年来有关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报道日渐增多,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一向认为预后良好、有自愈倾向的肺炎支原体肺炎,也发现了不少肺外合并症和并发症,导致病程迁延、病情严重乃至死亡.本文就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治疗,作一概述.
作者:刘培芳 刊期: 2007年第35期
目的 探讨应用各种手术方法治疗膝关节内复杂骨折的近期疗效及手术方法对疗效的影响.方法 2002年1月~2005年12月,应用各种内外固定的方法治疗膝关节内复杂骨折65例,按AO分型:C1型22例,C2型26例,C3型17例,其中开放性骨折14例.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在12~28月.骨折均全部愈合,愈合时间平均15(12~23)wk.按HSS评分:优53例,良9例,中2例,差1例,优良率95.4%.结论 根椐骨折类型及软组织损伤的不同,选择合适的固定方法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姚京东;孙强;宋文锴;徐杰;桂鉴超;蒋逸秋 刊期: 2007年第3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