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静脉输液挂卡在门诊的应用

吴莉萍;秦华忆;朱立敏;武警

关键词:静脉输液, 门诊, 正当权益, 增强, 社会文明, 护理纠纷, 护理工作, 法制观念, 法律制度, 法律意识, 法律武器, 运用, 医疗, 课题, 病人, 保护
摘要: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法律制度的健全,病人的法制观念也随之增强,他们已逐渐运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的正当权益.这种形势,对我们的医疗护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新的要求,如何在工作中增强法律意识,减少护理纠纷是当前需探讨的课题.
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氯胺酮辅助硬膜外麻醉观察

    我院自2005年5月~2006年5月采用硬膜外局麻药中加入氯胺酮的方法麻醉,疗效确切,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冬才 刊期: 2007年第32期

  • 超声引导单纯性肾囊肿的穿刺硬化剂治疗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肾囊肿的穿刺硬化剂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本组122例患者、肾囊肿126个(左肾68个、右肾58个),均经超声引导下穿刺硬化剂的治疗.结果 本组126个囊肿,术后囊肿消失一般需时1~3mo,6mo内消失占多数,少数需要时间较长些,治愈率92.06%,有效率100%,囊肿消失后未见1例复发者.结论 肾囊肿是一种常见的良性疾病,较大时可引起一系列不良后果,外科开放性手术摘除其创伤较大、愈合较慢、花费较多而超声引导穿刺硬化剂治疗简单、安全、方便且疗效满意,现已成为肾囊肿的一种常规治疗方法.

    作者:许志辉;熊洁霞;王苾莉;秦杰;杨洁员 刊期: 2007年第32期

  • 子宫内膜射频消融术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36例疗效观察

    目的 采用子宫内膜射频消融术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方法 患者年龄35~55岁,无生育要求,疗程≥6个月,无生殖系统恶性肿瘤及出凝血功能障碍者.将频率为500KHz射频电源与刮凝刀相连接并将射频电流介入到子宫腔消融内膜,直到宫颈口有气泡溢出为止.36例功血患者预置功率均为40W,治疗时间4~11min一次完成.结果 36例患者中,月经减少不明显者2例(6%),点滴出血者25例(69%),闭经者9例(25%),贫血症状大都得到了改善,有效率达94%.结论 子宫内膜射频消融术适应证较广,方法简单,治疗时间短,费用低,痛苦小,有效提高了妇女的生活质量.

    作者:王军梅 刊期: 2007年第32期

  • 医院人事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与思考

    人事档案管理是一个专业性强、政治性高、锁定性严的工作.它具有档案管理的基本要求,但又不同于档案的一般管理.在医院档案管理中处于一个特殊的地位.由于人事干部的专业素质等原因,医院的人事档案管理存在一定的弊端,收集欠整齐,整理欠规范,保管欠严格,其造成的原因多方面,既有人事干部的专业水平,也涉及到医院领导的重视和关心,也由于制度或责任制的缺失.

    作者:俞雯;王平 刊期: 2007年第32期

  • 麻黄碱在老年高血压患者无痛胃镜检查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对比观察小剂量麻黄碱、异丙酚、芬太尼配伍使用与单纯使用异丙酚、芬太尼对接受无痛胃镜检查的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BP)、心率(HR)、呼吸频率(R)、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探讨麻黄碱减少异丙酚、芬太尼对呼吸、循环系统的影响的可行性.方法 76例拟行胃镜检查的高血压病人,年龄65~80岁,均无严重心肺功能衰竭及心律失常.检查前行心电图、血压检查,心率均在60~100次/min之间,血压均控制在(160~100)/(100~70)mmHg范围内.将76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每组38人,A组(观察组):异丙酚+芬太尼+麻黄碱组,B组(对照组):异丙酚+芬太尼组,二组患者胃镜检查均为同一人操作,分别对2组患者的SPO2、BP、HR、R等进行监测,并对检查结束后患者的反应进行评价.结果 ①2组患者检查前BP、HR、R、SpO2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观察组):检查中,检查后BP、HR、SpO2与麻醉前无明显下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B组(对照组)检查过程中BP、HR、R、SpO2与检查前、后相比较有明显下降,尤以收缩压下降显著(P<0.05).②2组患者均顺利完成胃镜检查,检查结束后均不能回忆检查过程,无任何不适.检查清醒后头昏、头晕、乏力等不良反应,观察组较对照组明显减少,有显著性差异(P<0.05).

    作者:赵向阳 刊期: 2007年第32期

  • 男性不育症的微观辨证

    不育症是一种常见病,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在育龄期有8%的夫妇患有不育的疾患.世界卫生组织已明确提出,有12个月以上的不避孕性生活史而未受孕,即可定为不育.不育的病因涉及到男女双方,由女方原因引起的不育,称为女性不孕;而由男方的原因,则称为男性不育.

    作者:李红胜 刊期: 2007年第32期

  • 漫谈中药药源的合理利用

    笔者从中药方剂、临床用量、炮制、煎服等几方面,论述了如何合理利用中药问题.提出要充分发挥中药临床治疗作用,必须做到合理用药.

    作者:苏润珠 刊期: 2007年第32期

  • 急性脑梗死伴应激性血压增高临床分析

    目的 观察应激性血压增高与急性脑梗死的病灶大小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经明确诊断的急性脑梗死患者360例,分为血压正常组256例,血压增高组104例,分别计算不同病灶所占比例和预后情况.结果 大病灶或多病灶血压应激性增高的比例大,且预后较小病灶差.结论 血压应激性增高是脑梗死的一种代偿反应,过早、过急干预3级以下的高血压对预后是有害的.

    作者:彭燕 刊期: 2007年第32期

  • 从举证责任倒置看护理记录书写的现状与对策

    因医疗行为引起的侵权诉讼,由医疗机构就医疗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不存在医疗过错承担举证责任,即:举证责任倒置.今后法院在诉讼中,如果医院不能对自己的医疗技术行为提供无过错证据,将要承担败诉责任.护理记录是医疗病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护理记录综合反映了病人患病期间病情的动态变化以及所采取的治疗护理的全过程.分析护理记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为保证护理记录的原始性、正确性、完整性和作为证据的权威性在应对医疗侵权诉讼举证责任倒置是非常重要的.

    作者:陈素惠 刊期: 2007年第32期

  • 胰岛素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强化治疗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胰岛素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强化治疗的效果.方法 将88例初诊2型糖尿病(符合1999年WHO年糖尿病诊断标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给予人胰岛素(诺和灵)强化治疗,对照组未给任何胰岛素治疗,追随3年,对其仅用饮食和运动治疗人数、住院次数和糖化血红蛋白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后期主要以饮食、运动和双胍类降糖药治疗,减少了住院次数,糖化血红蛋白控制更为理想.结论 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给予胰岛素强化治疗,能缓解和恢复β细胞的功能,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贾关亮;卢颖;范慧云;管秀静 刊期: 2007年第32期

  • 年轻未育妇女卵巢肿瘤116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年轻未育妇女卵巢肿瘤形成的可能原因,手术方式对此年龄组病人生育功能的影响,以及提高该年龄段病人生育能力的相关措施.方法 回顾2004年1月~2007年1月在我院手术的年轻未育妇女卵巢肿瘤116例病人,对受术者的年龄、人工流产或药流的次数、手术方式、术后病理、术后肿瘤复发及受孕情况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20~30岁年龄段好发,共92例,占79.3%,以巧克力囊肿发病率高,为42.24%,全组无手术死亡,无复发及其它并发症,经6~48mo的随访,86例已婚病人中有69例妊娠,其中已分娩43例.结论 目前卵巢巧克力囊肿发病率高,其形成原因可能与人工流产次数增多有关,提倡健康性教育,减少婚前性行为及人工流产对降低该病的发生有益,同时正确的手术方式对年轻未育妇女卵巢肿瘤术后的生育功能有着较大的影响.

    作者:胡素英;包申华 刊期: 2007年第32期

  • 阿立哌唑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阿立哌唑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疗效.方法 对门诊或住院的首发精神分裂症采用阿立哌唑治疗,以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和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经阿立哌唑治疗,有效率95.0%,阿立哌唑对各亚型均有效,BPRS减分率为31.8%~69.6%.不良反应少而轻微,认知功能恢复好,提高了患者的依从性.结论 阿立哌唑可为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首选药物,能有效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刘德军;郭守斌 刊期: 2007年第32期

  • 番泻叶配庆大霉素在术前肠道准备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观察番泻叶对肠道清洁度的疗效.方法 番泻叶汁配庆大霉素针口服加灌肠.结果 56例中45例显效,显效率80.4%,11例有效,无效为0.治疗组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番泻叶汁配庆大霉素进行肠道准备明显优于普通灌肠.

    作者:张俊林;孙振 刊期: 2007年第32期

  • 临床护士参与护理管理的探索与体会

    护士是医院临床护理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角色,承担着繁重而独特的工作,在如今医患关系越来越紧张的情况下,护士更是一刻不得轻松,一方面是想方设法为病患减轻痛苦,不得有一丝马虎,另一方面却时常要受到病人及家属的冷眼,甚至谩骂,使护理人员的职业自豪感受挫,实施临床治疗、护理如履薄冰,不敢冒险,不敢创新,工作激情锐减,导致工作质量和效率相应降低.

    作者:米倩;邹春芳 刊期: 2007年第32期

  • 综合疗法治疗泌尿系结石120例

    泌尿系结石近年来发病率较高,临床上以腰痛、腹痛、呕吐、尿血等症状为多见.笔者从2007年2月~2007年7月应用综合疗法治疗120例泌尿系结石患者,收到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海军 刊期: 2007年第32期

  • 中心静脉导管引流加尿激酶胸腔内注射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的疗效观察

    近年来,结核性胸腔积液在我国发病率有所提高.临床上多采用常规抗结核和胸腔穿刺抽液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但部分患者经上述治疗后,遗留膜增厚、粘连,且反复穿刺病人痛苦大[1].

    作者:王红梅 刊期: 2007年第32期

  • 危重病人护理记录缺陷原因分析及对策

    随着《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病历书写基本规范》等相关配套文件出台,危重病人护理记录已成为住院病人医疗文件记录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成为重要的法律文书,患者有权复印、复制.

    作者:郑菊华 刊期: 2007年第32期

  • 氮芥冲击治疗肾病综合征的观察与护理

    肾病综合征是临床常见病之一,我院开展氮芥冲击配合激素冲击治疗肾病综合征多年,疗效满意.现就氮芥冲击过程中各阶段的护理体会阐述如下.

    作者:刘再辉;刘艳 刊期: 2007年第32期

  • 蝮蛇咬伤的处理体会

    我市属于丘陵地带,到了春末夏秋,气温在18~30℃时,毒蛇由冬眠渐渐开始复苏,出没在山林、田野等地,以蝮蛇为主.我院每年都要收治一批蝮蛇咬伤的病人,在处理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作者:姜建凤 刊期: 2007年第32期

  • 重症肺炎患儿心律失常相关因素分析及处理

    目的 探讨重症肺炎患儿心律失常发生的原因及治疗对策.方法 对90例重症肺炎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2例重症肺炎患儿出现心律失常56例次,发生率46.7%(42/90),包括各类早搏、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窦性心动过缓、一度或二度房室传导阻滞等.低年龄、Ⅰ型呼吸衰竭、心功能不全、肌钙蛋白升高及低血钾是重症肺炎心律失常影响因素(P<0.01).结论 心律失常是重症肺炎患儿早期较严重并发症,低年龄、Ⅰ型呼吸衰竭、心功能不全、心肌损害程度及低血钾等与重症肺炎患儿心律失常有密切关系,及时有效的氧疗及早纠正心功能不全、控制感染、保护心肌治疗、维持内环境稳定、防止电解质紊乱和缺氧、酸中毒的发生,是防止重症肺炎患儿心律失常发生的有效措施.

    作者:刘亚秋;刘喜;李凯红;丘喜 刊期: 2007年第32期

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杂志

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杂志

主管:卫生部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