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爱武;李凤琴;陈勤
在目前大部分基层卫生院存在着技术力量薄弱,医疗设备简陋,工作条件差等情况,如何正确诊断和及时处理外科急诊具有现实意义.腹腔穿刺术是临床上常用的诊断方法之一,也是一个临床医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操作技术之一.
作者:林景华 刊期: 2007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发生IUGR的相关因素.方法 以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2004年1月~2007年1月出生的IUGR病例66例,随机抽取同期出生的66例适于胎龄儿做为对照,比较相关因素的发生情况.结果 IUGR组与对照组在分娩方式、胎儿窘迫症、新生儿窒息、妊娠合并贫血等的发生上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 加强孕期监测、采用适当的分娩方式、积极防治妊高征是减少IUGR发生、改善其预后的关键.
作者:兰淑宝 刊期: 2007年第23期
目的 通过动物实验探讨预防椎板切开后硬脊膜外瘢痕粘连的有效材料和方法.方法 20只大白兔随机分为4组,每只切除L1、L3、L5椎板造成3处椎板缺损.A组将透明质酸钠注于硬膜周围,后用带蒂筋膜脂肪片覆盖;B组用筋膜脂肪片覆盖;C组仅注透明质酸钠;D组不用任何间置物履盖.术后2、4、6、8、12周进行肉眼及光镜观察,并进行硬脊膜粘连程度分级.结果 术后12周时B、C、D组均形成了致密粘连,A组无粘连发生.结论 筋膜脂肪片联合透明质酸钠为预防椎管内粘连的有效方法.
作者:罗明玉;朱燕 刊期: 2007年第23期
我院自1998年以来,用超声诊断前臂皮下肿物,取得较好的效果,现将47例诊断和治疗结果及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常耀荣;孙广平 刊期: 2007年第23期
就近年来国内外对黄芪多糖的药理作用的研究进行综述,阐述了黄芪多糖在免疫调节、延缓衰老和促进机体代谢等方面的作用.
作者:王秀云 刊期: 2007年第23期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患者的法律观念、经济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不断增强,护患纠纷的发生呈快速上升趋势,为了有效的扼制和预防护患纠纷的发生,我们对护患纠纷发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分析如下:
作者:李宝珍 刊期: 2007年第23期
目的 总结急诊LC术在基层医院应用中的体会.方法 回顾分析本院131例患者施行LC手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126例LC成功,5例因粘连和变异中转开腹手术,手术平均45min,平均住院5d.肝总管损伤1例.结论 基层医院开展急诊LC术是安全可行的,但要求术者具有丰富的LC手术经验、成熟而冷静的临床思维和及时中转开腹的思想准备.
作者:涂胜;汪蝉明 刊期: 2007年第23期
重症急性胆管炎(ACST)是普外科常见的严重急腹症之一,起病急、发病快、进展迅速、病死率高.我院1997年1月~2006年10月收治重症急性胆管炎(ACST)46例,诊断依据ACST的诊断标准[1],效果满意,现总结如下.
作者:陈卫;陈辉;岳军 刊期: 2007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大S拉钩在剖宫产娩头困难时的应用.方法 46例剖宫产娩头困难时用大S拉钩作相应的处理.结果 46例娩头困难用大S拉钩能有效的娩出胎头.结论 剖宫产娩头困难时用大S拉钩协助娩头可取得很好的效果.
作者:肖发菊;付光玉;黄祥菊 刊期: 2007年第23期
目的 观察剖宫产、硬膜外吗啡术后镇痛产妇的泌乳状况及血清泌乳素(PRL)变化.方法 足月产妇240例均分为四组:Ⅰ组术毕行硬膜外吗啡镇痛;Ⅱ组术毕行硬膜外吗啡镇痛,24h后追加一次;Ⅲ组未行术后镇痛;阴道自然分娩60例为Ⅳ组.240例产妇产前、产后均进行护理干预、科学宣传,实行母婴同室和纯母乳喂养.结果 产后5min、24h及48h内开始泌乳及72h泌乳分泌不足发生率与剖宫产组相比无差异.结论 由于护理干预,剖宫产及硬膜外吗啡术后镇痛不影响产妇母乳喂养的成功率.
作者:徐玲;陈方焘 刊期: 2007年第23期
腮腺肿瘤90%来自腺上皮,良性者以多形性腺瘤为多见,约占腮腺肿瘤的70%[1].而腮腺多形性腺瘤与面神经关系密切,且有低度恶变及复发倾向,故腮腺多形性腺瘤手术要求保护面神经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复发,面神经解剖及腮腺浅叶切除术是腮腺多形性腺瘤的经典术式.经典手术需要切除腮腺导管及腮腺浅叶,从而导致腮腺功能丧失及面容改变,为此我们改进术式,保留腮腺导管行腮腺浅叶部分切除术,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亚军 刊期: 2007年第23期
目的 观察改良明视法和传统盲探法用于双腔导管支气管插管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60例择期食管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改良明视法组(Ⅰ组,30例)和传统盲探法组(Ⅱ组,30例),观察两组用左型双腔导管行支气管插管术时导管一次到位例数及其术后咽喉疼痛的情况.结果 Ⅰ组一次到位28例,明显高于Ⅱ组(Ⅱ组20例);Ⅰ组导管一次到位术后咽喉疼痛10例,明显少于Ⅱ组(Ⅱ组13例).结论 改良明视法应用于双腔导管支气管插管术时导管到位率较高,病人术后咽喉疼痛少,对病人刺激小,是一种简便、可靠、安全的方法.
作者:许炎荣 刊期: 2007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腹部手术后并发肠外瘘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999年7月~2006年9月收治的腹部手术后并发肠外瘘35例临床资料.结果 高位肠瘘15例,低位肠瘘20例,其中13例早期手术治疗,22例保守治疗治愈,5例死亡.结论 肠外瘘宜保守治疗,经过控制感染及配合TPN、生长抑素和生长激素等措施,有利于提高肠外瘘的治愈率,降低死亡率,保守治疗效果不佳时,根据患者身体状况、瘘的位置、时机可以考虑手术治疗.
作者:王超显 刊期: 2007年第23期
目的 分析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OPCAB)手术方法及初步临床结果.方法 自2002年3月~2006年3月共完成160例OPCAB,其中左主干病变19例,单支、双支和三支病变分别为8例、30例和122例.158例经正中切口,2例经左前外切口行OPCAB人均旁路移植3.4支(1~5支).应用左乳内动脉159例,余为大隐静脉.结果 全组无住院死亡.平均呼吸机辅助时间7小时.胸腔引流液(270±80)ml,二次开胸1例.结论 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对冠状动脉疾病患者是一种安全、可行、有效的术式.
作者:王建伟;朱汝军;王平凡 刊期: 2007年第23期
泌尿系统尿路梗阻是泌尿系统常见的病理现象,多种泌尿系统疾病如肿瘤、炎症、结石、畸形等均可引起尿路梗阻,尿路梗阻分别由内源性疾病和外源性疾病引起的,以往常规的影像学检查如:静脉尿路造影(IVP)、超声等诊断尿路梗阻无大困难,但对梗阻的病因诊断,单一的检查方法往往无法明确.多层螺旋CT的出现以其快速容积扫描的特点,及螺旋CT泌尿系统三维重建技术,可以显示双侧输尿管全程,同时可以显示肾实质、肾集合系统、输尿管及膀胱的三维立体图像,随着多层螺旋CT尿路造影(MSCTU)这一泌尿系统成像新技术的应用,使得通过一次性检查而明确尿路梗阻的病因及梗阻的程度成为了可能.
作者:马兰生 刊期: 2007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研究老年性相关疾病的发病率及危险因素.方法 常规对2640例老年人(≥60岁)进行全面体检及胸片、心电图、血生化、腹部B超检查.结果 调研群体老年人患病率高(95%),大多数患者(87%以上)有合并症;前三位疾病:高血压(79.8%)、冠心病(52.2%)和高脂血症(47.6%);各种疾病发病率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结论 此调研群体为离退休干部,生活及医疗水平高于社会平均水平,但存在严重疾病危险性,需要采取积极地防治措施和综合治疗方案,预防心脑血管事件发生.
作者:刘瑛;赵子彦;王秀英;闫志晖 刊期: 2007年第23期
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进医疗改革的新形势下,医院应做好思想政治工作.这一方面,医院作为知识密集型行业,知识分子多且文化层次高、接受新事物快,实现自我价值的愿望强烈;另一方面,在医学技术与国际接轨的过程中,又不可避免产生东西思想文化上的碰撞,导致人们利益、分配和思想上的多元化.因此,新形势对做好医疗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作者:王国宁 刊期: 2007年第23期
青光眼是一种严重的不可逆致盲性眼病.原发性青光眼的发率为0.21%~1.64%,盲人中5.3%~21%为青光眼所致.随着显微手术设备及手术技巧的发展,滤过性手术成为青光眼治疗的主要手段.术后浅前房或前房形成延迟是青光眼术后常见的早期并发症,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使前房恢复,将会导致广泛的房角粘连,导致手术失败,甚至引起并发性白内障、角膜内皮失代偿等严重并发症.现将我们对520例942眼青光眼滤过手术后发生浅前房182例132眼的治疗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杨宏伟;孙秋敏 刊期: 2007年第23期
左心衰竭多因器官功能低下而多见于中老年人,常以肺淤血为主要表现.早期临床体征较为隐匿,不具特征性,常并发有多个系统器官疾病,现将25例误诊原因分析如下.
作者:李莉;哈提曼 刊期: 2007年第23期
踝关节是稳定而灵活的负重关节,发病率占各个关节内骨折的首位.一旦发生损伤,创伤解剖变化复杂,特别是不稳定双踝、三踝骨折,给治疗带来一定困难.我院在传统复位手法和外固定的基础上做了进一步研究,通过近期和远期疗效观察,效果满意,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徐永奎;李冠峰 刊期: 2007年第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