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良玉;秦枫;李亚敏;陈唯坚;麦培兴
目的评价哮喘病人的生命质量.方法应用36条款小型调查表(SF-36)为测量工具,1 : 1配对病例对照设计研究62例成年哮喘病人的生命质量.结果哮喘组病人生命质量明显降低,生理功能、生理角色功能、生命活力、一般健康、自报健康等生命质量各因子分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心理功能、社会功能、情感角色功能、疼痛等因子两组无明显差异.结论哮喘病严重影响成年个体的生命质量.
作者:张宏;朱光君;杜立新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为探讨多甙冲剂治疗口腔扁平苔藓的临床疗效,选用多甙冲剂进行临床观察.方法将70例糜烂型口腔扁平苔藓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0例采用多甙冲剂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复方丹参治疗.结果两组的痊愈率及复发率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使用多甙冲剂从免疫调节及补充微量元素的方向,治疗口腔扁平苔藓有明确的治疗效果.
作者:张国桃;翁志强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笔者报道流行性出血热的预防护理.分析发病原因,针对原因采取相应护理措施,认为加强健康教育,严格消毒隔离,密切观察病情,进行基层卫生人员业务培训,实行疫区普及流行性出血热疫苗注射,是预防流行性出血热的护理重点,从而明显降低发病率及死亡率.
作者:姚小群;叶丽花;叶阳花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探讨3岁以内婴幼儿室间隔缺损(室缺)术后心律失常的发生特点及有效观察.方法对1990年1月~1998年12月的389例婴幼儿室缺术后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分析其与年龄、术前心胸比值(C/T)、合并肺动脉高压、室缺大小、手术方式及主动脉阻断时间的关系.结果389例中心律失常30例,发生率为7.7%.年龄≤1岁,C/T≥0.5,合并肺动脉高压,室缺≥1 m,,手术为补片修补,主动脉阻断时间≥30 min为高危因素,是手术的主要死亡原因,本组死亡9例,死亡率为2.3%.婴幼儿室缺心内直视修复术后心律失常的发生与年龄、术前C/T、合并肺动脉高压、室缺大小、主动脉阻断时间、手术方式相关.结论对高危因素的婴幼儿应是观察的重点,有针对性的进行观察,及时采取有效防治措施,可降低手术后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从而提高手术后效果.
作者:王虹;刘英楠;王丽惠;董英;孙久华;谭丽丽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进一步探讨胃牯膜内pH与胃肠牯膜组织氧合的关系.方法以失血性休克大鼠为模型,根据胃内PCO2和同时测得的动脉血HCO3-浓度,通过Henderson-Hassselbalch公式间接测定胃粘膜内pH(pHi),同时测定动脉血、混合静脉血、门静脉乳酸(Lacp)及动脉血、混合静脉血血气分析.结果失血性休克时,pHi与门静脉乳酸(Lacp)显著降低,两者呈线性关系(r=-o.88);pHi的降低不仅与胃肠粘膜的氧合障碍有关,同时还与全身组织氧合不足有关;失血性休克时pHi的降低与胃肠牯膜的病理性损害一致.结论pHi的变化可早期反映肠道及全身组织氧合情况,可作为重症监护的一个重要指标.
作者:陶红;庹焱;厉瑛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产后治疗痔疮的有效方法.方法随机抽取30例采用50%硫酸镁热湿敷治疗的产妇为观察组,30例产妇常规应用0.1%有效碘伏于产后局部擦洗为对照组.结果观察组产后止痛快,两组比较经t检验,t=8.2,P<0.01具有显著性差异,两组4天内疗效比较,经秩和检验,H=39.73,P<0.01,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产后痔疮用50%硫酸镁治疗优于用0.1%有效碘伏.
作者:周玉莲;姜雪芹;谭新玲;周玉萍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目前护理人员对法律知识的了解程度,明确护理人员法律知识的培训方向.方法应用自设的调查表,向全院护理人员发调查问卷341份,了解护理人员对法律知识掌握情况.结果全院护理人员法律知识欠缺,不同毕业年限的护士掌握法律知识没有明显的差异;不同学历层次的护士掌握法律知识有明显的差异;护理人员的法律知识主要来源是通过学校教育、自学、讲座.结论护理人员的法律知识可以通过加强在职教育,加大卫生法规教育力度,医院狠抓卫生法的贯彻、执行;进一步加强学校法律知识学习.使护理人员尽快掌握法律知识,并能运用法律来保护病人及护士自身的利益,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叶良玉;秦枫;李亚敏;陈唯坚;麦培兴 刊期: 2001年第04期
一次性气囊导尿管已广泛应用于临床,给病人及临床护理工作带来了极大方便.但如果操作不当,则可能出现一些护理问题.现将我科3例出现气囊内壁粘连的教训及处理方法介绍如下.
作者:曾维 刊期: 2001年第04期
我院自1993年4月~2001年4月施行了83例肝移植术,术后2例因腹腔脓肿腐蚀胆道血管,导致胆道出血,并分别在术后46天和45天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及肺转移癌栓塞.通过对肝移植术后2例胆道出血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及总结,认为术后保持腹腔引流管通畅,早期发现及处理腹腔脓肿,积极预防感染,是防止胆道出血的关键.
作者:刘幼方;陈利芬;叶惠娟;张红霞;唐丽萍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中专护生临床实习中分阶段目标教学的教学效果.方法将1999年9月~2000年6月在外科实习的101名护生为实验组,实施分阶段目标教学;1998年9月~1999年6月在外科实习的97名护生为对照组,实施分阶段教学.结果实验组转科理论及毕业综合技能考核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在护生对带教老师、带教质量及病人对护生工作方面的满意率均大于94%;实验组95%的护生喜欢目标教学.结论分阶段目标教学促使师生双方形成强烈的目标意识、整体意识、学生参与意识和及时反馈强化意识,使临床教学工作规范化,顺应了整体护理需要,充分发挥学生在实习中的主体作用,提高了教学质量.
作者:陈玉英;陈利芬;林平顺;吴丽萍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了解一次性注射器所用的硅油润滑剂对家兔肺组织造成的损伤.方法采用0.9%氯化钠注射液和硅油的混悬液1 ml,每天1次静脉注射到家兔体内,分别为3次、6次、9次.于4周后处死家兔取肺组织,进行其病理组织学研究.结果静脉注射硅油混悬液不同次数后,家兔肺组织都有不同程度的损伤,肉眼观察主要表现为肺组织一叶或多叶肺实变,肺组织表面颜色灰红、灰褐色、有出血,呈大叶性肺炎外观;镜下可见肺泡间质淋巴细胞浸润、毛细血管出血、瘀血,肺小动脉、小静脉血栓、油栓形成;注射砬油量越大,对肺组织及功能的损伤越严重.结论一次性注射器所用硅油润滑剂,以微粒的形式经静脉进人机体,可对肺组织造成损伤.
作者:刘宇英;何曙云;吴剑辉;黄丽源;冼幕慈;邵建勇;赵美卿 刊期: 2001年第04期
我院自开辟留置股静脉Y型导管作为血液透析(血透)通路以来,成功地为尿毒症病人留管透析,既避免了动静脉造瘘前由于动脉穿刺困难带给病人的痛苦,又避免了反复穿刺造成的血管损伤,引起血管严重疤痕.股静脉留置Y型管是保证血透通路的一种好方法.现总结护理体会如下.
作者:林赛勤 刊期: 2001年第04期
我院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开展护理管理,充分发挥能级管理;制度管理及加强护理队伍素质培养三种方法.结果既显示了个人才能的发挥又显示了团队的精神.使得护理管理水平逐步提高,护理服务不断改进,病人满意度逐步增加.
作者:姜新萍 刊期: 2001年第04期
护士长工作信息本经过几年实践,成为护士长和护士们喜爱的一种管理方法.从多方面开发了护理信息,除上请下达外,起到了沟通感情,了解新业务、新技术的特殊作用.
作者:刘立捷;王素芬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增加灌肠时肛管插入深度,了解临产孕妇灌肠后的不适感及灌肠效果.方法将100例临产孕妇按临产时间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增加肛管插入深度,对照组采用常规插入深度,比较孕妇的产程时间及灌肠中的不适感和灌肠效果.结果两组孕妇的产程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灌肠后不适感明显减轻(P<0.01).结论增加灌肠时肛管插人深度减轻了灌肠时孕妇的不适感,灌肠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谭惠兴;何小华;李满华;林艳娟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陪伴分娩对产后抑郁症的影响.方法将220例产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产妇产后的抑郁水平和抑郁症发生率.结果对照组的产后抑郁水平和抑郁症发生率均显著高于观察组(P<0.01).结论陪伴分娩有助于降低产后抑郁症发生率和抑郁水平.
作者:何明娇;徐玉苑;李耘;聂红;邱保华;叶风彩;林锦绒 刊期: 2001年第04期
护士主要通过护理礼仪来表现出护理专业独特的美.如何对护生进行日常交往礼仪的培养?笔者结合多年的护理教学实践,总结三点具体的做法.
作者:李艳玲;马锦萍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子宫全切手术后患者采用自控静脉注药镇痛和传统镇痛方法对血压的影响.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观察患者手术后血压变化.结果两组使用不同镇痛法的病人在术后即刻血压无明显变化(P>0.05),而术后7 h、14 h的血压均有显著性差异(P分别<0.05和<0.01).结论采用自控静脉注药镇痛的患者血压稳定效果满意.
作者:赵广华;王琪;毛怀俊;张进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为了进一步探讨引起口腔科医源性感染的因素,以便采取有效的控制对策.方法1996年1月~1999年12月对门诊口腔科器械、消毒液、医护人员手进行了病原学监测.将1996年1月~1998年12月加强管理前进行病源学监测作为对照组,1999年1月~1999年12月加强管理后进行病源学监测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合格率.结果采取有效管理前口腔器械合格率82.08%,使用中消毒液合格率90.00%,医务人员手合格率62.OO%;机头、车针、牙钻HBsAg污染率分别为0%、9.09%、9.09%;管理后前三者合格率均为100%.结论口腔科器械、使用中消毒液、医护人员手易受污染,而造成医源性感染,必须加强预防医院感染管理.
作者:杨敏;沈佩璋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使用口咽通气导管缓解昏迷病人舌后坠,预防呼吸衰竭.方法将口咽通气导管置于病人口腔内并加强基础护理.结果使用前后呼吸频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鼾声呼吸减轻,总有效率100%.结论使用口咽通气导管可将舌体恢复正常位置,而恢复正常的气道管径,降低气道阻力,改善缺氧,反射性地降低呼吸频率.
作者:王玉珍;王银孩;魏雁林 刊期: 2001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