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香连
近年来,我院收治地方性斑疹伤寒患者明显增多,其临床表现不典型,易误诊误治.现将我院近4年来收治的42例患者临床特点及误诊原因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焦见荣;李新艳 刊期: 2007年第17期
医疗质量是医院的生命.病历质量全面体现了医疗质量、技术水平、管理水平的高低,同时也是对患者进行医疗活动的真实记录,特别是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颁布和实施,为病历赋予了新的内涵.病历作为处理医疗事故的法律依据,它为医患双方提供了法律保护和举证依据.因此提高病历质量对维护医患双方利益是必不可少的.
作者:李月琴 刊期: 2007年第17期
缺氧诱导因子-1(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 HIF-1)是缺氧条件下广泛存在于哺乳动物和人体内的一种转录因子.大量的研究表明HIF-1在大肠癌组织中高表达,且与肿瘤的多种生物学行为有相关性,说明HIF-1在大肠癌的发病机制中扮演着一个相当重要的角色.
作者:韦良宏;陈凤坤;谭宗群;陈海东 刊期: 2007年第17期
术前因故胃管无法插入,术中胃管不慎脱出,急诊外伤、昏迷患者抢救需插胃管者,无法按常规方法插入,我科共行此类病人麻醉后、抢救时胃管置入105例.方法 :明视置管法:1.全麻气管插管后,用喉镜暴露食道口,用插管钳钳夹胃管插入.2.食道口无法暴露者,将胃管顺气管导管左上方试探插入.3.术中术者从食道下端逆行插入胃管,麻醉者从口腔接住,从鼻腔插入另一胃管,两胃管固定,从鼻腔拉出.盲探置管法:1.全麻气管插管后,从鼻腔插入气管导管入食管,胃管从气管导管插入.2.食道手术病人侧卧位,胃管从上侧鼻腔盲探推进,反复数次,可望成功置入.在有纤支镜的医院,可用纤支镜在上述情况下可视插入,但在无此条件的基层医院,上述插管法仍为临床急需的操作技巧.
作者:王永生 刊期: 2007年第17期
病毒性脑炎(Viral encephalitis)是由病毒直接侵犯脑实质或通过诱发免疫反应所致的脑部炎症.临床可表现发热、头痛,精神、神志改变,抽搐或肢体功能障碍等.2004年1月至2006年12月我院采用高压氧辅助治疗儿童病毒性脑炎患儿40例.效果肯定,报告如下.
作者:许玲 刊期: 2007年第17期
皮肤B细胞淋巴瘤临床极为罕见,确诊主要依靠病理检查,我院于2004年4月诊治1例,术后生存质量良好,报告如下.
作者:尔启东;杨晓南;战忠利 刊期: 2007年第17期
目的 研究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变化及与心肌损伤的关系.方法 采用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测定36例稳定性心绞痛(SAP)、32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P)、38例急性心肌梗死(AMI)和28例急性心肌梗死恢复期患者血清HS-CRP含量,并与40例健康人做比较,同时探讨HS-CRP与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关系.结果 SAP、UAP、AMI和急性心肌梗死恢复期组血清HS-CRP浓度分别为:(2.58±1.12)mg/L、(6.31±3.58)mg/L、(16.42±7.81)ms/L、(5.26±3.47)mg/L,与对照组(1.06±0.64)mg/L比较呈显著性升高(P<0.01).SAP、UAP组中CK、CK-MB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AMI组CK、CK-MB呈显著增加(P<0.01).结论 HS-CRP不仅与冠心病发生有关,其水平还可反映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对临床进行心血管疾病危险分类,预测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有着重要的价值.
作者:彭建军;叶维聪;姚林伶;苏球 刊期: 2007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 对本院近3年来发生的51例ICP病人分治疗组(36例)、未治疗组(15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治疗组的围产儿死亡率、宫内窘迫及新生儿窒息明显少于未治疗组.结论 对ICP的早期诊断、分度处理、适时终止妊娠是降低新生儿死亡率的关键,也可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
作者:邹吉荣 刊期: 2007年第17期
评估食管癌病人术前术后存在的心理问题,根据不同的心理问题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大大减少了术后护理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术后三年、五年、七年的存活率.
作者:徐爱莲;申秀君;王月梅 刊期: 2007年第17期
目的 观察穴位按摩配合足底按摩对妇科腹腔镜术后患者第一次排气时间的影响.方法 将60例行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术后6h开始进行双侧足三里、三阴交、合谷、内关和足底的胃肠反射区按摩,每天3次,对照组按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第一次排气的时间.结果 实验组患者术后第一次排气较对照组平均提前10.18h,经统计学处理,两组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 穴位按摩配合足底按摩能缩短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第一次排气的时间,有利于术后的康复.
作者:李丽;黎美娜;李影文;陈伟珊 刊期: 2007年第17期
腹腔镜胆囊摘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是我院近几年开展的一种新术式,具有切口小、创伤小、疼痛轻、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切口美观、符合美容的要求等特点.自2004年4月~2006年12月我科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良性疾病98例,现就其临床观察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吕胜琴;徐会 刊期: 2007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断肢再植手术后病人出现血管危象的观察与护理,总结其成功的因素,提高手术成功率.方法 对98例122指断肢再植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除5例6指因缺血坏死,其余各指均再植成功,成活率为95.08%.结论 术后密切观察患指的血运,及时发现血管危象,并做好动脉危象、静脉危象、疼痛护理是提高手术成功率的重要因素.
作者:李文秀 刊期: 2007年第17期
头皮静脉输液是新生儿接受药物治疗及摄入营养的重要途径,我科采用美国BD公司生产的静脉留置套管针输液,不但避免了每天穿刺给患儿带来的不安和痛苦,而且为临床随时用药提供了方便.正确使用封管液的剂量及封管液推注方法是决定留置时间和减少堵管的关键.我们对120例新生儿进行了回顾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艳菊;赵志岩 刊期: 2007年第17期
1 临床资料例1,女性,10岁.以上腹包块伴半年疼痛,不能进食十天,于八九年十月二十日急诊入院.患儿从两岁起,常食人发,每日从数根到数十根不等,尤喜食别人长发,从六岁开始,随着食发量的增加而饮食量减少,并伴有间歇性上腹疼痛,生长发育减慢.于入院前半年发现上腹部有一鹅卵大包块,并逐渐增大,食量明显减少.自觉口内气味难闻,进食后上腹部疼痛加剧和有沉坠胀满感.
作者:魏胜利;魏玮 刊期: 2007年第17期
肝硬化门脉高压时因血流受阻,门静脉内血流则经交通支逆流至体循环系统,侧支循环形成,产生静脉曲张症状.门脉高压严重的并发症是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门脉高压致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约占上消化道出血25%[1],患者可发生失血性休克和肝性脑病,其病情凶险,直接威胁病人的生命,发病突然,发展迅速,病情严重者,如不及时抢救,可危及生命.
作者:景淑娟;李勇武 刊期: 2007年第17期
目的 评价口服免疫球蛋白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的疗效.方法 随即纳入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患儿221例,A组109例口服免疫球蛋白治疗,B组口服5%葡萄糖112例作为对照.结果 口服免疫球蛋白治疗组总有效率(87.16%),高于口服5%葡萄糖对照组(74.36%,P<0.01).结论 口服免疫球蛋白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有效,应用方便.
作者:苗爱军 刊期: 2007年第17期
锁骨骨折临床常见,但无理想治疗方法.我科2005~2006年上半年共收治锁骨骨折移位者30余例,疗效满意.1 临床资料本组30例,男20例,女10例.年龄2~60岁,平均25岁.全为新鲜骨折.致伤原因:交通伤22例,打击伤3例,摔伤5例.其中左侧16侧,右侧14例.骨折类型:斜行18例,横断6例,粉碎6例.
作者:王恩才 刊期: 2007年第17期
目的 为了确保微型腹腔镜甲状腺切除术的顺利实施,探索与此项新技术相适应的手术配合措施.方法 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其中实验组30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按常规进行手术配合;实验组采用了干预因素配合手术.总结分析两组的术者满意度、手术时间、擦拭观察镜及中间Trocar的时间、术中出血量、总吸引时间、放置引流管时间、颈前肌缝合时间进行比较.结果 实验组主刀医师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手术时间、擦拭观察镜及中间Trocar的时间、术中出血量、总吸引时间、放置引流管时间、颈前肌缝合时间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采用干预因素配合手术,手术效果好,医生满意度高.
作者:宁冬兰;韦翠英;黄丽;练秀琼;黄国雄 刊期: 2007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腹膜前间隙内kugel补片治疗中的临床应用经验.方法 局麻下经内环或Hesselblach三角创建腹膜前间隙,并于此间隙内衬置入美国BARD公司生产的内存记忆弹力环补片(腹膜前间隙kugel)修补腹股沟疝20例,腹股沟斜疝14例,直疝4例,股疝2例.Ⅰ型疝6例,疝囊较小的Ⅱ型疝10例,疝囊较大的Ⅱ型疝4例.结果 每一侧手术时间为55~75min;皮内缝合切口;手术时间55~75min,平均65min;术后住院3~8d,平均5d.10例患者中,无切口感染,采用局麻病人术后2~3h能下床活动,采用腰麻患者术后1d下床活动,切口疼痛轻,所有病人随访6~12个月,无复发.结论 微创腹膜前间隙内衬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是一种后入路腹股沟疝修补方法;其切口小,无需解剖腹股沟管,创伤小;利用腹压固定补片,无张力;术后无异物感,疼痛轻,恢复快;不用拆线,住院时间短.是迄今合理、理想、微创的先进无张力疝修补方法.
作者:吴安明 刊期: 2007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分度诊断与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 将我院自2000年10月至2006年10月在我院产前检查并诊断ICP的265例患者,根据ICP分为轻度与重度ICP.观察其妊娠结局与分度诊断前后围产儿死亡率.结果 (1)重度组和轻度组ICP患者终止妊娠的平均孕周分别(35.6±1.7)周和(37.6±2.0)周,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重度组ICP患者羊水粪染、新生儿窒息、新生儿转入重症监护室、剖宫产的发生率分别39.02%、12.20%、30.49%、97.56%,明显高于轻度组的9.30%、4.37%、9.29%、51.91%.(3)分度诊疗前后围产儿死亡率分别为6.08%、0.75%,两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ICP分度诊疗有助于改善围产儿预后,降低死亡率.
作者:回迎春;陈嫣;李晓莉 刊期: 2007年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