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燕;张艳军
目的 探讨肺炎支原体(MP)感染发病的年龄、性别、季节、症状等分布情况.方法 对2020例住院病例采用回顾性的调查方法,应用日本富士瑞必欧株式会社肺炎支原体抗体体外诊断测试剂盒(SERODIA-MYCOⅡ)检测血清MP-IgM抗体.结果 男性MP-IgM抗体阳性率为18.3%,女性阳性率为29.2%,男女比例为1:1.6.1岁以下阳性率低,3~13岁阳性率高,1岁以下、1~3岁和3~13岁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3~6岁与6~13岁之间无显著性差异.一年四季均有不同程度的MP感染病例发生,11~1月份MP发病率比其它月份高.MP感染主要累及呼吸系统,也可累及呼吸系统以外器官.结论 MP感染常见于学龄前儿童及学龄儿童,全年均可发病,以冬季为主.MP感染的临床表现以呼吸道症状为主,亦可伴发多器官损害(包括神经系统、泌尿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等).
作者:吴淑莲;陈小风;李素云;黄治华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笔者总结了我院2004年~2006年338例脐带缠绕的临床资料,对其进行临床分析.1 资料我院自2004年1月~2006年10月共接产1452例,其中脐带缠绕共338例,产前经B超证实脐带缠绕者324例,绕颈一周307例,绕颈二周25例,绕颈一周合并绕身一周3例,绕颈三周3例,分析其对胎儿、新生儿产程时间、分娩方式的影响,选择同期1114例分娩作比较.
作者:姜晓光 刊期: 2007年第12期
医疗纠纷的发生不仅给医患双方带来许多不良影响,同时也间接的影响到社会的其他许多方面,医疗纠纷是不和谐医患关系的具体体现,既影响社会治安稳定又加重卫生行政管理部门的工作负担,一方面给医疗单位带来不利,同时也使患者及家属在精神上遭受重大打击.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强化服务观念是防范医疗纠纷发生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基础,对医务人员进行常抓不懈的卫生法规宣教是避免医疗纠纷发生的有力措施.
作者:董浩平 刊期: 2007年第12期
为了充分调动护士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增强护理队伍的向心力、凝聚力,稳定护理队伍,提高护士整体素质,以促进外科护理质量的全面提高,我科室护理管理者对护理人员实行人性化管理,取得了良好效果,提示了科室开展人性化护理管理的必要性.
作者:王秀芬;郎正东 刊期: 2007年第12期
子痫是孕产妇在有严重妊高征的基础上发生抽搐或伴有昏迷,是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对母婴危害极大,一般发生在产前、产时.近年来产后子痫相对于产前、产时子痫有所上升,因此我们必须采取相应的护理预防措施,从源头抓起,预防或减少产后子痫的发生.
作者:李粉格 刊期: 2007年第12期
异位妊娠是妇产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对其及时诊断和治疗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我院2004年1月至2006年1月间收住的异位妊娠53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作者:刘艳伟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采用冰帽联合复方氨基比林与复方氨基比林应用在乙型脑炎高热患者降温中的效果.方法 对42例乙型脑炎高热患者降温效果进行比较,研究组22例应用冰帽联合复方氨基比林作为降温的用具,对照20例使用复方氨基比林2ml肌肉注射降温;记录降温后不同时间患者温度下降情况.结果 两组病例药物降温后0.5h~1.5h降温效果无显著性(P>0.05);冰帽冰敷加药物后2.5h、4.0h降温效果有显著性(P<0.05).结论 冰帽与药物联合应有具有效果好,持续时间长,冰帽内为霜水,患者感觉舒适,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倩;张红霞;邵稳珠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闭合性肾损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对收治的闭合性肾损伤108例通过病因、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进行定性及分类诊断,然后对保守治疗86例(79.6%)和手术治疗22例(20.4%)进行分析.结果 105例患者痊愈出院,死亡3例(2.8%),均为多器官损伤并有休克的患者.40例(37.0%)患者随访1~6年,肾功能均正常.结论 CT可较准确地诊断肾损伤程度,并可同时了解腹腔脏器损伤情况,B超可用以轻伤者筛选诊断.手术治疗应掌握探查肾脏的时机,是否切除伤肾应以挽救患者生命为前提.肾脏原有病变亦是肾损伤的病因之一,应注意这类病理性肾损伤的诊断与治疗.
作者:张正星 刊期: 2007年第12期
输卵管不通引起的不孕症发病率较高,且逐年增加,治疗较困难,我院采取了中成药金刚藤胶囊口服及输卵管通液,月经期抗感染疗法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我院妇科门诊于2004年6月至2006年6月,经输卵管通水和B超检查证实为输卵管不通54例,年龄23~40岁,其中原发性不孕20例,继发性不孕34例,输卵管近端阻塞30例,远端阻塞21例,输卵管积水2例,附件包块1例.
作者:李运香;温彩龙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中药强体种子颗粒治疗女性抗精子抗体阳性不孕症的疗效.方法 将68例血清抗精子抗体(AsAb)阳性患者分为两组,其中36例采用中药强体种子颗粒治疗,并设对照组32例对比,观察每个疗程后AsAb的转阴率及抗体转阴后的妊娠率,AsAb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测定.结果 中药组的AsAb的转阴率及妊娠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药强体种子颗粒治疗AsAb阳性不孕症抗体转阴所需时间短、转阴率和转阴后妊娠率高,对AsAb所致的免疫性不孕有显著疗效.
作者:陆杉;李丽芸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造血干细胞移植中出血性膀胱炎(HC)的预防与护理.方法 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血液病25例,预处理方案:MAC、BuCY为主.在预处理期间,通过水化、利尿、碱化尿液、美斯纳解救等方法预防HC.结果 1例患者于移植后第9天发生Ⅲ度HC,经大量补液、利尿、碱化尿液、止血等治疗和护理后治愈,余14例患者未发生HC.结论 通过水化、碱化尿液、利尿、美斯纳解救等方法预防HC是有效的.
作者:李素霞 刊期: 2007年第12期
输卵管妊娠破裂是病理产科中的常见病,起病急,病情变化快,可因腹腔内大量出血而导致失血性休克危及生命.[1]及时有效的救治是挽救生命、保证治病成功和减少或预防并发症的重要基础.[2]我院自2004年7月~2006年12月共收治输卵管妊娠破裂病人149例,现将救治及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唐明 刊期: 2007年第12期
肩周炎是一种常见的多发病、常见病,轻者活动疼痛,重者功能受限,穿衣梳头、拿筷不能自理,严重的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国内常见的消炎、止痛、封闭、理疗,效果多不理想.笔者采用点穴和外用药物治疗13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杜学林 刊期: 2007年第12期
近年来随着围产医学的发展,剖宫产术已成为处理高危妊娠的手段之一,由于手术的进步,抗生素、输液输血疗法的完善,以及麻醉和监测水平的提高,手术的危险性明显降低.近几年来,由于社会因素使剖宫产手术指征扩大,致使剖宫产率的增加,这部份产妇未经试产,儿头高浮,加之大部份孕妇要求作美容切口,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有利于切口的愈合,且美观诸多优点,但胎头娩出相应困难,相对增多.现将娩胎儿困难体会如下:
作者:左定芬;徐辉 刊期: 2007年第12期
有机磷农药属于有机磷酸脂类化合物,稍有挥发性,有蒜味,一般难溶于水,在酸性环境中较稳定,在碱性条件下易水解而失效.主要毒性是抑制胆碱脂酶,引起乙酰胆碱蓄积,使胆碱能神经受到持续冲动导致先兴奋后衰竭的一系列症状.我科于2006年1月至2006年12月共收治有机磷农药中毒7例,其中1例因路途遥远,交通不方便,送到我科已经呼吸、心跳停止,经尽力抢救无效临床死亡.其它病例经综合和精心护理均痊愈,报告如下:
作者:郑少萍 刊期: 2007年第12期
2006年3月至12月,我科对38例经锁骨下静脉穿刺置入单腔中心静脉导管的方式进行治疗,均取得较满意的效果.1 置管原因1.1 慢性病长期输液而外周静脉条件差.1.2 长期频繁周期性静脉输液者.1.3 外周静脉穿刺困难需紧急建立静脉通路的危重病人.
作者:孔丽悦;邵稳珠;刘友玲 刊期: 2007年第12期
多西他赛为紫杉类抗肿瘤药物,通过干扰细胞有丝分裂和分裂期间细胞功能的必须的微管网而起抗肿瘤作用.多西他赛与游离的微管蛋白相结合,促进微管蛋白装配成稳定的微管,同时抑制其解聚,导致丧失了正常功能的微管束的产生和微管的固定,从而抑制细胞的有丝分裂.
作者:张红霞;李变丽;刘友玲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 分析不同分娩方式对新生儿早发型母乳性黄疸的影响.方法 在我院出生的符合母乳喂养的足月正常新生儿1845例,分为剖宫产组(803例),经阴道产组(1042例).均于出生后第2d起清晨进食后用同一经皮测胆红素仪测前额皮肤至产后一周,有异常者抽取静脉血作生化检测.结果 共诊断早发型母乳性黄疸142例.顺产组新生儿发生早发型母乳性黄疸的低于剖宫产组(P<0.05).结论 剖宫产可增加新生儿早发型母乳性黄疸的危险性.
作者:唐洁 刊期: 2007年第12期
膀胱结石是泌尿外科的一种较常见的疾病,尤其是一些反复泌尿系感染或/和合并前列腺增生的患者发病率更高.我院于2001年6月至2006年9月共收治膀胱结石患者23例,结石较大单一碎石钳碎石困难患者14例,其中13例采用膀胱镜加膀胱穿刺造瘘利用双碎石钳治疗膀胱较大结石,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顺利;包宗玉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应用红外光治疗宫颈糜烂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应用北京波姆红外技术公司生产的BPM-I-III红外光治疗仪进行治疗.结果 206例中总有效率为100%,其中1次治愈198例(96.12%),有效8例(3.88%).结论 红外光治疗宫颈糜烂疗效显著,治愈率高,无副作用,不良反应少,操作简单易行,适用于基层医疗单位.
作者:王玉萍;李文华 刊期: 2007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