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重视和提高对介入诊疗并发症再认识

蒋先贵

关键词:疗并发症, 医学发展趋势, 诊断和治疗, 二十一世纪, 影像诊断, 影像设备, 医学学科, 微创治疗, 微创医学, 微创技术, 疾病, 导引, 超声, 边缘
摘要:介入微创医学是二十一世纪医学发展趋势和研究热点之一,其定义是在影像设备(诸如X线、DSA、CT、MRI、超声)的导引下,利用微创技术,即集影像诊断和微创治疗为一体,对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的一门新兴边缘医学学科.
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美宝烧伤膏在体表溃疡中的应用

    自2001年以来,采用美宝治疗各类体表溃疡共35例,均获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病例共35人,男15例,女20例,大年龄67岁,小年龄13岁,病程长3年,短30d,大面积15cm×6cm,小面积2cm×1cm.治疗至创面表皮化愈合时间长60d,短11d,全部病例均不需植皮,自行修复,且无疤痕发生.

    作者:贺绍民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罂粟壳治疗HCPT化疗所致重度腹泻的疗效观察及护理

    婴粟壳为罂粟科一年或二年生草本植物罂粟成熟硕果的外壳,具有涩肠止泻作用.我科自2004年1月-2006年9月用婴粟壳治疗HCPT化疗所致重度腹泻15例,效果满意.现将治疗方法、疗效观察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程明芝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青年人急性心肌梗塞36例报告

    青年人急性心肌梗塞是持续而严重的急性心肌缺血所引起的部分心肌坏死,其发病率近年来有增加的趋势.笔者于1998~2004年抢救治疗36例病人,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作者:陈红梅;陈连梅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实施整体护理存在问题及对策

    我院自1997年开展整体护理以来,通过试点模式病房的建设,推广至现在整体护理病房已得到全面实行.但是,随着医疗改革的深入实施,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合作医疗及相关政策的出台,使医院经营受到前所未有的市场冲击,继续开展并深化整体护理,已成为医院和患者密切关注的问题.

    作者:李赖芳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颅内动静脉畸形血管内治疗的护理要点

    我院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监护下,采用NBCA胶栓塞治疗颅内动静脉畸形.现就该手术的相关护理技术的要点及体会报道如下:1 心理护理此类病人家属对手术是否成功,以及术中术后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具有恐惧心理,我们术前给病人家属做好说服、解释、鼓励、启发工作,增加对病人疾病治疗信心,主动配合医师完成治疗.

    作者:王爱萍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老年冠心病经桡动脉穿刺介入治疗的护理观察

    冠心病已成为目前临床上主要的心血管疾病,尤以老年冠心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采用介入治疗的患者数也明显增加.常规方法是经股动脉途径.近年来,临床上已开始使用经桡动脉穿刺[1].相比股动脉,其具有损伤小、术后可迅速止血、术后即可下床活动、血管和出血并发症少等优点.

    作者:张亚丽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医院检验科人性化管理初探

    人性化管理实际是指人本管理,在当前科室人员的管理中运用人性化管理有其必然性.本文从建立人性化管理制度,艺术地运用各种管理方法、沟通交流、精神激励、善于授权,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积极运用保健因素理论等方面初步探讨了人性化管理的具体措施.

    作者:李承彬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16例血液透析患者并发精神异常的病因分析

    目的 通过探讨血液透析患者中出现精神异常的原因和表现,加深对本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分析自1998年来在我院进行血液透析并发精神异常的16例患者.结果 经对症处理16例血液透析并发精神异常的患者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结论 血液透析患者中并发精神异常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以各种因素致使脑水肿、脑细胞缺氧为主要原因,根据病因不同采取相应对症治疗,能取得良好效果,改善病人预后.

    作者:张翔;吴武忠;李奕琏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新生儿硬肿症病因分析(附21例报告)

    新生儿硬肿症(简称硬肿症)是由寒冷、早产、感染、窒息等多种原因引起的皮肤和皮下脂肪硬化与水肿的一种疾病,是新生儿时期的常见病、多发病,也是新生儿死亡的主要疾病之一.本文旨在分析近年来硬肿症发病的主要相关因素,指导临床更有效的预防硬肿症的发生.现将我院近8年收治的21例硬肿症发病情况分析如下.

    作者:高玉娥;段凤英;刘学鼎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漂浮导管床边心脏临时起搏的观察

    目的 分析12例床旁应用球囊漂浮电极导管行心脏临时起搏的临床疗效.方法 男性5例,女性7例,年龄(73.7±12.9)岁;安置临时起搏器原因为:高度房室传导阻滞9例,病窦综合征3例;均选右股静脉入路,起搏部位为右室心尖部;通过分析起搏心电图图形特点、测量导管深度、行X线等检查进行研究,观察该起搏方法的疗效.结果 应用球囊漂浮电极导管即刻成功率为66%(8/12);2例电极导管不能通过扭曲的髂静脉,换用普通电极导管在DSA透视下送入右室起搏;1例反复不能进入右室起搏,X线透视下方将导管送入右室而起搏;1例心脏停搏的患者漂浮导管不能起搏,换用普通电极导管后成功起搏.无一例出现栓塞、电极脱位、心脏穿孔或穿刺并发症.结论 球囊漂浮电极导管进行床旁心脏临时起搏是一项安全有效、可行的起搏方法,对心脏停搏、血管扭曲的患者应慎用.

    作者:于宗良;谷惠敏;赵志强;顾明;冯振勤;朱建中;许浩军;汪强;孙学明;李联邦;周维维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产后子痫的危险因素及预防对策

    子痫是孕产妇在有严重妊高征的基础上发生抽搐或伴有昏迷,是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对母婴危害极大,一般发生在产前、产时.近年来产后子痫相对于产前、产时子痫有所上升,因此我们必须采取相应的护理预防措施,从源头抓起,预防或减少产后子痫的发生.

    作者:李粉格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83例脑室出血患者侧脑室引流术期间整体护理

    总结83例脑室出血患者在侧脑室引流术前、术中、术后的监测及整体护理,认为:术前宜常规治疗内科并发症,降低颅内压,术中及术后监测颅内压迅速引流脑室内积血,保持引流管通畅,仔细观察并记录引流量及颜色,在可能的情况下,尽早夹管拔管以减少颅内感染或并发症,提高治愈率.

    作者:李明英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老年人早期左心衰竭的诊断体会

    所谓早期左心动衰竭为尚未出现典型左心衰竭(紫绀、端座呼吸、咳大量粉红色泡沫痰、大汗淋漓)以前的症状与体征.老年人由于冠状血管的老化,心脏储备力也随着逐渐减低,加之有害的心肌壁张力增加,心脏顺应性差,一旦发生心内或心外多因素的影响,极易发生心力衰竭.

    作者:聂怀峰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造血干细胞移植术中出血性膀胱炎的预防及护理

    目的 探讨造血干细胞移植中出血性膀胱炎(HC)的预防与护理.方法 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血液病25例,预处理方案:MAC、BuCY为主.在预处理期间,通过水化、利尿、碱化尿液、美斯纳解救等方法预防HC.结果 1例患者于移植后第9天发生Ⅲ度HC,经大量补液、利尿、碱化尿液、止血等治疗和护理后治愈,余14例患者未发生HC.结论 通过水化、碱化尿液、利尿、美斯纳解救等方法预防HC是有效的.

    作者:李素霞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149例输卵管妊娠破裂的救治与护理体会

    输卵管妊娠破裂是病理产科中的常见病,起病急,病情变化快,可因腹腔内大量出血而导致失血性休克危及生命.[1]及时有效的救治是挽救生命、保证治病成功和减少或预防并发症的重要基础.[2]我院自2004年7月~2006年12月共收治输卵管妊娠破裂病人149例,现将救治及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唐明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25例输液反应的临床分析及预防措施

    通过对25例输液反应的临床分析和研究,找出25例输液反应的原因,并制订出相应的预防措施.从而提高了医疗护理质量,真正做好为病人、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作者:陈冬平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带蒂延长颞肌瓣成功修补前颅窝底穿透伤1例

    颅脑穿透伤是一类极易致死或致残的严重颅脑外伤,在战时多见,平时较少见,而颅底的穿透伤极其少见,且手术修补较为困难.本科收治一例严重前颅窝底前部穿透伤患者,经采用带蒂延长颞肌瓣成功修补而治愈,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江银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单腔中心静脉置管在临床应用

    2006年3月至12月,我科对38例经锁骨下静脉穿刺置入单腔中心静脉导管的方式进行治疗,均取得较满意的效果.1 置管原因1.1 慢性病长期输液而外周静脉条件差.1.2 长期频繁周期性静脉输液者.1.3 外周静脉穿刺困难需紧急建立静脉通路的危重病人.

    作者:孔丽悦;邵稳珠;刘友玲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肩周炎的新法治疗

    肩周炎是一种常见的多发病、常见病,轻者活动疼痛,重者功能受限,穿衣梳头、拿筷不能自理,严重的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国内常见的消炎、止痛、封闭、理疗,效果多不理想.笔者采用点穴和外用药物治疗13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杜学林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浅谈护理科室工作人性化管理

    为了充分调动护士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增强护理队伍的向心力、凝聚力,稳定护理队伍,提高护士整体素质,以促进外科护理质量的全面提高,我科室护理管理者对护理人员实行人性化管理,取得了良好效果,提示了科室开展人性化护理管理的必要性.

    作者:王秀芬;郎正东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杂志

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杂志

主管:卫生部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