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兰芝;殷秀玲
目的 探讨上颌窦穿刺冲洗发生晕厥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 通过对2000~2006年26例病人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6例病人通过原因分析,拟出相应的预防措施,经实践,取得良好的效果.结论 只有找出上颌窦穿刺冲洗发生晕厥的原因,才能很好的预防晕厥的发生.
作者:梁海烈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医务人员洗手依从性的现状及影响医务人员洗手依从性的因素.方法 采用隐蔽性观察法,由专业人员进行有目的的观察.结果 操作前洗手的依从性为3.57%,操作后洗手的依从性为32.14%;临床医生操作前洗手的依从性为1.85%,操作后洗手的依从性为7.4%;护理人员操作前洗手的依从性为4.11%,操作后洗手的依从性为34.11%;不同科室医务人员操作后洗手依从性分别为ICU23.80%、血透室28.57%、产房39.13%、儿科45.94%.结论 影响医务人员洗手依从性的重要因素是工作忙、洗手池少不方便、洗手占用时间长.
作者:史静芳;刘俊霞;闫英 刊期: 2007年第05期
我院自2004年5月开始无痛技术广泛应用妇科门诊的多种手术操作中,均收到很好的效果,受到广大患者的欢迎,现报导如下:
作者:宁儒凤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护理文书书写中存在的问题及管理对策.方法 随机抽取2004年6月~2005年6月已出院的病历1000份及死亡病历40份,针对护理方面的内容逐一检查,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结果 医疗记录与护理记录不一致占26份;医嘱与护士执行时间不一致占38份;护理记录存在真实性缺陷占105份等.结论 通过加强护士在职教育及培训、提高护士的法律意识和书写能力、培养敬业精神、加强医护交流、加强环节质量监控,可提高护理文书书写能力.
作者:李燕玲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为降低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建立健康行为及生活习惯.方法 采用病历回顾研究及当面交谈,对62例脑卒中患者的病历资料从年龄、性别、有无嗜烟、嗜咸、喜食高脂饮食等几方面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嗜酒(53%)、嗜酒(50%)、嗜咸(45%)、喜食高脂食品(17%)等四方面均与脑卒中发病密切相关.结论 只有通过护理健康宣传,积极干预,控制脑卒中的危险因素,才能降低脑卒中的发病率.
作者:李萍;李红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造成儿童意外伤害的原因及相关因素.方法 收集2000年1月~2006年1月期间,因意外伤害住院的1003例患儿的相关临床资料,将伤害类型分为烧烫伤、跌伤、交通意外、炸伤、砸伤、锐器伤、中毒、其他(包括电击伤、溺水、动物咬伤、气管异物等)8种,分组调查分析.结果 意外伤害发生的年龄顺位依次为:学龄前儿童、幼儿、学龄儿、青春期、婴儿;男性明显高于女性.居前三位的伤害为:烧伤、跌伤及交通意外.结论 儿童面临意外伤害的挑战日益严峻,但并非不可预防和避免,应采取积极有效综合防范措施.
作者:刘琮;杨环;陈西蓉;秦蔚音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36例异位妊娠误诊原因.方法 将36例误诊原因分别从病史采集、未婚及带宫节育器妇女检查、忽视必要体检等方面分别进行分析.结果 36例均经手术及病理诊断为异位妊娠,其中输卵管妊娠32例,卵巢妊娠4例.结论 提高对异位妊娠的认识,重视必要辅助检查,减少异位妊娠误诊的发生.
作者:杨英会;郎俊玲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巨大儿及正常足月儿1岁内体格发育情况,探讨巨大儿及正常足月儿的肥胖发生的差异性.方法 对处于同一生活水平的社区散居儿童66人观察随访1年,记录其1个月、6个月、1岁时的体重、身长,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婴儿期的肥胖发生率巨大儿明显高于正常足月儿,巨大儿在婴儿期内的体格发育明显超过正常足月儿.结论 出生体重是婴儿期肥胖的重要影响因素.
作者:雷琳 刊期: 2007年第05期
鼻腔粘连临床较为常见,以往均需手术进行分离,我科2004年8月~2006年3月采用鼻内镜下射频治疗鼻腔粘连32例(33侧),效果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胡碧波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诊断方法及治疗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元月~2006年6月间我院收治上消化道出血1992例的临床资料,对其诊断、治疗方法及预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本组诊断胃十二指肠溃疡1240例,手术治疗178例;门脉高压胃底食管曲张静脉破裂出血528例,手术治疗386例;胃癌、胃间质瘤及十二指肠肿瘤出血39例,手术38例;肝癌并消化道出血7例;不明原因出血178例;其中以内镜诊断确诊1705例.结论 明确诊断是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关键,内镜检查是诊断上消化道出血简便而又实用的方法,适时选择手术治疗能提高上消化道大出血的治愈率,减少上消化道出血的复发率.
作者:胡爱民;郑祖祥;曾长江;苏域;尹必辉 刊期: 2007年第05期
脑囊虫病是猪绦虫幼虫(囊尾蚴)寄生人的脑部所致,在我国东北地区发病率颇高,且青壮年多见.脑囊虫病在治疗过程中未发现副反应,而在停药半个月或更长一段时间后出现发热、癫痫甚至颅内压增高的症状,我们称这种现象为阿苯哒唑治疗脑囊虫病的迟发反应,癫痫、颅内压增高乃是临床急、危症,故应于重视.
作者:李慧;王大力;曹玉梅 刊期: 2007年第05期
重型肝炎是病毒性肝炎的一种极为严重的临床类型.患者免疫功能明显降低的情况下,感染又会进一步削弱机体的抗病能力,加重病情,影响愈后.因此,及时有效的应用抗菌药物是影响重型肝炎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现将2001~2006年我院收治的重型肝炎55例患者感染情况、抗感染药物的应用、耐药情况以及对预后的影响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安红 刊期: 2007年第05期
MID是老年人常见的,通过治疗后某种功能可以恢复的痴呆.本文对130例经CT诊断为多发性脑梗塞患者,用HDS进行智能检测发现42例符合MID,现对资料分析如下:
作者:邓立民;唐冬霞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通过检测脑梗死患者及对照人员的血小板膜糖蛋白(GP)Ia-807基因多态性,探讨该多态性与脑梗死发病的关系.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128例脑梗死及128例正常人的GP Ia C807T基因型.结果 在安徽地区汉族人群中,脑梗死组血小板膜糖蛋白Ia基因T807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都有对照组(χ2=4..34,P<0.05).结论 在安徽汉族人中,血小板膜GP Ia T807等位基因可能是脑梗死病人的遗传危险因素.
作者:孙震;王爱玲;余元勋;冯俊;杨春;程景林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特点与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对62例老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与病理特点进行分析.均行腰椎后路椎板减压髓核摘除术,其中小切口开窗35例,半椎板切除20例,全椎板切除7例,根据手术前后JOA评分评价手术疗效.结果 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病理以髓核组织的脱水,纤维环的破裂,小关节囊、周围韧带及软骨终板退变为主要特点.临床特点为下肢疼痛多发,腰部活动受限较多;双下肢神经系统检查肌力下降明显,生理反射改变明显.62例平均随访1.9年,JOA评分术后平均改善率为68.9%,手术前后JOA评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病程长,体征多,病理改变明显,行腰椎后路椎板减压髓核摘除术,手术效果满意.
作者:刘云;刘伟为 刊期: 2007年第05期
我们于2001.01~2004.06,对26例中晚期食道癌吞咽困难患者,采用镶粒子自膨式金属支架CSFMS治疗,并对术后及临床疗效、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价.
作者:张仪 刊期: 2007年第05期
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临床较常见的血管疾病,近年发病率有增多的趋势.其形成的三大因素,包括血液高凝、血流滞缓和管壁损伤.好发于下肢.表现为肢体肿胀、疼痛及浅静脉扩张或曲张等临床症状.治疗不及时或不当,常可出现水肿、静脉曲张、皮炎、色素沉着、郁滞性溃疡等后遗症.因此,加强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临床护理,对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有着积极的意义.我院通过对20例深静脉血栓患者在抗凝血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施以精心的专科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荣华;蒋新花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验证茶树油对致病微生物的杀灭作用,寻找有效、方便实用的新一代消毒剂.方法 用军科院提供的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6538(第4代)、白色链珠菌ATCC10231(第9代)、大肠埃希菌8099(第4代)用重庆产茶树油作三次重复定量杀菌试验.结果 茶树油对以上三种微生物10分钟杀灭作用达分别为:92.46%、76.49%、99.99%.结论 茶树油可作为制造有效、方便、实用的消毒剂之原料.
作者:金路;陈炯 刊期: 2007年第05期
患者×××,男,45岁,该患正在路上行走时,突然出现背部剧痛,随即出现双下肢麻木、无力、瘫倒于地.背部疼痛持续20余分钟后缓解,然后发现大便失禁.无外伤,无发热,无头痛,无昏迷,无呕吐,上肢及言语正常.发病前无上感及腹泻病史.既往健康.入院后检查示双下肢浅深感觉消失,肌力0级,肌张力降低,肌肉无萎缩,膝腱和跟腱反射明显降低,双侧巴彬斯基征阳性,尿潴留,余(-).腰椎三位片及腰髓核磁共振、脑脊髓液检查正常.
作者:于瑞才;曹兵;李丽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寻求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佳法.方法 采用过伸复位与垫枕练功相结合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结果 55例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均达到了整复骨折、纠正畸形、稳定椎体、恢复功能的目的.结论 采用过伸复位与垫枕练功相结合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效果满意.
作者:张方勤;毛开奇 刊期: 2007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