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探讨自发性小脑出血的治疗方法

王魁;满素华

关键词:小脑出血, 显微手术, 预后
摘要:目的 探讨自发性小脑出血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自2001年1月~2007年12月显微手术治疗自发性小脑出血35例.结果 26例行后颅窝开颅清除血肿,9例行后颅窝开颅及侧脑室外引流术.治愈21例,好转10例,死亡4例.结论 自发性小脑出血早期诊断、及时治疗,预后大多良好.
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浅谈门诊护士礼仪

    现代护理的含义早已由原先单纯的生理病理护理,发展到今天的以人为本,健康及心理护理融为一体的新型护理模式,笔者结合护士礼仪在门诊上的具体运用,阐述了护士礼仪在日常工作中的重要性,以期提高护士道德素质和文化修养,更好地完成临床护理任务.

    作者:黄险峰;王霞 刊期: 2008年第21期

  • 针刺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急性发作的血流动力的影响

    椎动脉型颈椎病是颈椎病中较复杂的一种类型,传统认为是椎动脉受压或扭曲产生的一系列供血不足的症状.笔者近两年在常规扩血管治疗基础上,急性发作期配合针刺颈丛穴位,观察其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急性发作的血流动力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作者:潘海根;刘霞 刊期: 2008年第21期

  • 健康教育在传染科病人中的应用

    健康教育是社会发展和医学进步的必然产物,对传染病人实施健康教育,掌握有关疾病的防治知识,可改善不良卫生习惯,提高自我保健能力,促进全民身体健康水平.

    作者:王丽 刊期: 2008年第21期

  • 氯丙嗪致遗尿2例报告

    氯丙嗪致遗尿的不良反应较少见,现将所观察到的2例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病例1:患者,女,47岁.因反复少眠、全身不适、心烦意乱4年,加重1月,于2007年6月4日入院,躯体及各项辅助检查正常,诊断为躯体化障碍.

    作者:隋忠庆 刊期: 2008年第21期

  • 二级医院护理文书中存在问题分析与对策

    目的 规范护理文书书写,提高护理文书书写的质量,保障护理安全.方法 通过对二级医院护理文书质量的检查,分析护理文书书写中缺乏客观、真实、准确、及时、完整性问题,探讨改进护理文书质量的措施.结果 护理文书中存在的问题由2005年的19.05%降到2006年的8.02%.结论 通过对护理文书中存在的问题反馈,针对性地举办讲座,提高护理文书书写的科学性,规范医疗护理行为;通过增强法律意识,提高自我保护意识;通过加强护理文书环节质量管理,提高护理文书书写的质量等.

    作者:陈素文;赵金兰 刊期: 2008年第21期

  • 中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的护理经验

    我科自2000~2003年共收治中老年心力衰竭患者100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蒋玉红;王杨 刊期: 2008年第21期

  • 小剂量氯胺酮辅助吗啡静脉自控镇痛用于晚期癌痛治疗的观察研究

    目的 观察小剂量氯胺酮辅助吗啡静脉自控镇痛用于晚期癌痛患者的止痛效果.方法 选择18例中、重度晚期癌痛病人,随机分成两组,分别采用PCA吗啡(Ⅰ组)和小剂量氯胺酮联合吗啡PCA(Ⅱ组)方法用于以上患者的镇痛.两组均采用静脉自控镇痛方法,镇痛液两组均为100ml,Ⅰ组内含吗啡40mg+2%利多卡因20ml+氟哌利多2.5mg+0.9%生理盐水共计100ml.Ⅱ组内含吗啡20mg+2%利多卡因20ml+氟哌利多2.5mg+氯胺酮200mg+0.9%生理盐水共计100ml.分别在安装止痛泵后30min、1h、3h、5h、24h、48h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疼痛程度,统计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经治疗,两组病例疼痛基本缓解.两组(VAS)各时段无统计学差异.但PCA按压次数和吗啡用量Ⅰ组明显多于Ⅱ组,Ⅱ组生活满意度明显高于Ⅰ组.不良反应:恶心呕吐、便秘、皮肤瘙瘁Ⅰ组明显高于Ⅱ组;呼吸抑制、幻觉发生率两组无差异.结论 小剂量氯胺酮辅助吗啡静脉自控镇痛用于晚期癌痛患者的镇痛有效、副作用小,值得推广.

    作者:李绍臣;姜长林;李菁菁 刊期: 2008年第21期

  • 舒适护理模式在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中的应用

    手术治疗对机体来说是一个不可轻视的外界刺激,可导致患者心理和躯体的不适等反应.适宜的护理方法可减轻患者的不适程度.我科对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病人在手术期间采取了舒适护理模式,收到了满意效果.

    作者:刘凌;姜萍;张典元 刊期: 2008年第21期

  • 特殊类型的阑尾炎

    特殊类型的阑尾炎诊断和治疗都比较困难,应引起高度重视.1 新生儿急性阑尾炎1.1 新生儿阑尾炎比较少见,出生后新生儿阑尾呈漏斗状,所以由粪食、淋巴组织所致的管腔不易发生阻塞.

    作者:李效恩 刊期: 2008年第21期

  • 格拉司琼防治化疗病人恶心呕吐所致便秘的护理干预

    格拉司琼是一种高选择性的5-HT3受体拮抗剂,可有效防治化疗所致恶心、呕吐[1]和延迟期呕吐[2].但可引起便秘等毒副作用,常使病人感到十分痛苦,且影响病人生活质量.

    作者:殷凤芳;史保院;孟丽娜 刊期: 2008年第21期

  • 中药解毒养心汤治疗病毒性心肌炎28例疗效观察

    病毒性心肌炎近年来有逐渐增加趋势,确诊比较困难,治疗无特殊方法,病情易反复、病程长,容易产生并发症,多数易留后遗症,我院自2001年3月~2007年4月间共收治28例病毒性心肌炎患者,我们采用中药解毒养心汤为基础方,辨证加减治疗,收到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先德 刊期: 2008年第21期

  • 浅谈临床护理心理学

    随着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工作从单纯对病人生活和疾病的护理,扩展为全面照顾和满足护理对象的生理、心理、社会方面的需要.

    作者:谈丽俊 刊期: 2008年第21期

  • 藻酸盐敷料治疗压疮的效果观察与成本分析

    目的 通过与传统方法对比,探讨藻酸盐敷料对压疮的疗效和成本效益.方法 随机将压疮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为藻酸盐敷料治疗组,对照组为传统1:5000呋喃西林溶液湿敷治疗组.观察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愈合时间、换药次数、换药所花的时间和费用.结果 实验组治疗压疮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换药疗法,具有换药时疼痛较轻、治愈率高、伤口愈合快、护理总时数少等优点.结论 用藻酸盐敷料治疗压疮患者舒适、安全有效,无不良反应且简便易行.

    作者:李凤宜;孔肖华;罗瑞颜 刊期: 2008年第21期

  • 384例宫内感染的病因分析

    目的 通过回顾性分析,对确认IAI的病因、预后、检测手段和治疗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方法 2007年1月1日~2007年12月30日临床诊断IAI 385例,确诊384例,从母亲发热,体温≥37.5℃,产妇心率>100次/min,胎心率>160次/min,羊水臭味,子宫压痛.末梢血WBC>15×109/L,C反应蛋白(CRY)>8 mg/L.满足以上条件3个及以上为临床标准.如胎盘病理结果有急性炎细胞浸润和(或)母体宫腔培养、新生儿咽拭子或耳拭子细菌培养阳性为临床确诊标准.结果 IAI临床表现母血白细胞、C-反应蛋白及体温升高多见,孕妇心动过速和胎心率加快相对较少.而子宫压痛和羊水则更少见,子宫压痛仅出现于2例感染严重病例.IAI患者中,胎膜早破在早产组明显多于足月产组(P<0.001).384例IAI发生羊水粪染138例,占35.59%.384例IAI中宫腔病原体培养阳性142例,占36.98%,其中胎膜早破组和非胎膜早破组例数分别为49例、55例,分别占34.5%、38.73%.病原体培养阳性结果在两组间亦无差异(P>0.05).在384例IAI中发生产褥感染23例,发生率6.00%,其中2例严重感染发生产后子宫内膜炎.结论 宫内感染与胎膜早破尤其是PROM、阴道检查次数、羊水粪染可能相关,可引起产程异常、新生儿感染等,在围生保健和分娩过程中应加强管理,积极预防和治疗宫内感染以改善母儿预后.

    作者:胡冰梅;李丽容;方芙蓉 刊期: 2008年第21期

  • 浅谈高压灭菌的质量与管理

    医院消毒供应室担负着全院的高压灭菌工作,良好的工作质量可直接着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因此,加强高压灭菌的管理是医院消毒供应室工作的重要环节.

    作者:陈永真;朱艳;田伟美 刊期: 2008年第21期

  • 一种改良的亚硫酸氢盐修饰微量DNA的甲基化分析方法

    目的 建立一种改良的亚硫酸氢盐修饰微量DNA的甲基化分析方法.方法 应用低熔点琼脂糖包埋不同含量的DNA进行亚硫酸氢盐修饰.通过MGMT基因甲基化与非甲基化特异PCR的扩增,与传统的亚硫酸氢盐修饰法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改良法对于低至15.625ng的DNA修饰均可获得MGMT基因甲基化扩增产物,而传统法对于62.5ng及其以下的DNA修饰难以获得MGMT基因甲基化扩增产物.结论 改良的亚硫酸氢盐修饰方法可有效提高甲基化特异PCR的灵敏度,该方法为微量DNA的甲基化分析提供了一种较理想的研究手段.

    作者:冯苏妹;杨磊;吕嘉春;纪卫东 刊期: 2008年第21期

  • 化工区化学性眼烧伤76例临床分析及体会

    化工区化学性眼烧伤较多,本组76例中由于安全意识淡漠造成眼烧伤11例,操作方法不当9例,出现意外56例,致使眼组织受损害.伤后立即进行现场冲洗对减少眼组织损害起着重要作用.76例患者中68例(占89.5%)进行现场冲洗,预后视力多数较好.提示:加强劳动安全教育、宣传化学性眼烧伤现场急救常识至关重要.

    作者:黄桂珍;邱红;王秀娟 刊期: 2008年第21期

  • 肺结核治疗非依从性因素及干预措施

    药物治疗仍是当今人类控制肺结核的必要手段,依从性的高低直接影响肺结核病人的治疗效果.坚持早期、联用、适量、规律和全程使用抗结核药物是控制结核病的关键.

    作者:胡秀凤 刊期: 2008年第21期

  • 镇江市2004~2007年HIV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 对2004~2007年镇江市HIV监测结果进行分析评价,了解本地区HIV流行特征和趋势,为制定艾滋病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4~2007年镇江市HIV常规监测、哨点监测及专题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4~2007年镇江市共报告HIV感染者109例,HIV抗体检出率为0.20%(109/55476),证实经吸毒途径和性接触感染率达73.39%(80/109),是我市目前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结论 针对镇江市艾滋病流行现状,应切实落实各项综合防治措施,加强健康教育,行为干预和监测力度,以有效阻止HIV由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播散.

    作者:吴霄;葛琴娟;刘丽萍;刘晓霞 刊期: 2008年第21期

  • 糖化血清蛋白测定在2型糖尿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

    目的 了解本地区临床确诊为2型糖尿病(DM)患者糖化血清蛋白(GSP)与血清葡萄糖(GlU)二者的关系.方法 GSP用果糖胺法,血清Glu用氧化酶法.回顾2006年1月~2007年11月份本地区来我院住院和门诊的2型DM患者共286例,男149例,女137例的GSP和血清Glu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同时选200例无糖尿病的的健康人,男110人,女90人,分析GSP和血清Glu两者的测定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286例2型DM患者GSP、血清Clu均正常者50例占17.5%;GSP、Glu均增高者171例占59.8%;GSP增高、血清Glu正常者25例占8.7%;GSP正常、血清Glu增高者40例占14.0%.200例无糖尿病的的健康人,GSP、血清Glu均正常者197例占98.5%,GSP正常、血清Glu增高者3例占1.5%.结论 GSP的含量不受即时血糖的影响,二者的变化不成比例性,对评价糖尿病患者2~3周病情的控制是一项灵敏可靠的指标,尤其对于住院病人的治疗与监控测定GSP在2型DM的临床应用有一定的价值.

    作者:赵杰才 刊期: 2008年第21期

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杂志

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杂志

主管:卫生部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