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广民;范宜文;崔玉;燕吉广
我国目前有4万多的医护人员面临着抗肿瘤药物的危害,特别是肿瘤专科护士,长期接触多种抗肿瘤药物,加之配制化疗药的防护设备较少,操作人员缺少必要的防护用具等,因此容易造成职业危害.为减少和降低其职业危害,化疗护士不仅需要熟练掌握肿瘤化疗的用药方法、适应证、疗效、毒副反应,更需要加强在配药、注药及用物处理上的自我防护意识.笔者在基层医院从事十余年肿瘤护理工作,现将其安全防护的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张利 刊期: 2008年第19期
医院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现代化,已成为医院管理中的重要课题.医院信息管理系统是现代医院管理思想与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完美结合,能大限度地提高医院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
作者:王威翰;王凤平 刊期: 2008年第19期
目的 观察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nm23、p53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三者与胃癌生物学行为及与临床病理行为的关系.方法 江苏镇江第二人民医院2005~2007年的胃癌组织石蜡切片标本50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PCNA、nm23、p53在胃癌组织的表达,采用SPSS12.0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应用x<'2>检验分析PCNA、nm23、p53的表达与临床病理行为的关系,同时分析三者表达的相关性.结果 50例胃癌PCNA、nm23、p53表达阳性率分别是100%、44.0%、46.0%,nm23、p53与胃癌的组织学类型与淋巴转移以及浸润深度无明显关系(P>0.05);PCNA与浸润深度无关,与胃癌的组织学类型以及淋巴转移有关系(P<0.05).结论 PCNA与nm23、p53表达可能与胃癌的发生、发展有关,是判断胃癌生物学行为的指标.PCNA与胃癌的组织学类型与淋巴转移有明显关系.
作者:顾敏 刊期: 2008年第19期
目的 了解农科大学生性观念与性行为的情况,为农科大学生性知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方法 以无记名的方式对378名农科在校1~3年级大学生进行了性观念与性行为的问卷调查,对有效问卷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农科大学生的性观念趋于成熟,存在婚前性行为现象,大多数学生对婚前性行为比较宽容.结论 普及性知识健康教育,引导农科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性观念,正确处理性冲动,提高农科大学生的性道德水平.
作者:来进花 刊期: 2008年第19期
目的 观察奈达铂联合亚叶酸钙氟尿嘧啶治疗晚期食管癌的近期疗效及毒副作用.方法 NDP 80mg/m2,CF 100mg,d1~5,5-FU 500mg/m2,d1~5微量泵持续静脉输注.结果 26例患者中2例CR,16例PR,有效率69.23%.结论 NDP联合CF/5-FU是治疗晚期食管癌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案,能明显提高病人生活质量,患者耐受性较好.
作者:李世栋;徐克友 刊期: 2008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持续性非卧床性腹膜透析(CAPD)患者相关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将2003年1月~2006年12月出院后行CAPD患者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2例和观察组18例,对照组由各班护士对患者及家属进行腹膜透析规范化培训,而观察组则由专职腹膜透析护士负责对患者及家属进行规范化培训和定期家庭随访.比较两组术后6个月末和12个月末时导管出口感染、腹膜炎、引流不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 术后6个月末、12个月末时,观察组患者导管出口感染率、腹膜炎发生率、引流不畅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1).术后12个月末时,观察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 对CAPD患者进行护理干预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从而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高宏华 刊期: 2008年第19期
目的 观察银锌霜用于痔瘘术创面换药的临床疗效.方法 40例用银锌霜换药,将药膏涂抹在适当大小的无菌纱条上后贴覆于创面;4J0例用无菌盐水纱条换药.结果 治疗组创面平均愈合时间长18.5d,短10.75d;对照组创面平均愈合时间长21.75d,短12.75d.治疗组比对照组创面平均愈合时间缩短3d左右,且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痔瘘术后创面采用银锌霜换药比对照组换药时间短且愈合快.
作者:王林现 刊期: 2008年第19期
笔者结合当今教学理念及新护理教学理念,从护理教学查房的选题、开展和评价等方面介绍了创新教育理念在临床护理教学查房中的应用.
作者:刘引弟;叶碧;胡丽茎;魏秋娟 刊期: 2008年第19期
目的 了解铁路女工身体状况,研究发病趋势及防治对策,为开展女工的预防及保健工作提供有力的诊断依据.方法 对太原路局大同铁路地区在职女工进行了超声检查,对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4098名女工中,患病人数为895人,发病率为21.8%,各类疾病的构成比不同,子宫肌瘤490人,构成比为54.75%,卵巢肿瘤186例,构成比为18.99%,宫颈腺体囊肿137例,构成比为15.31%,其它疾病98人,构成比为10.95%.结论 B超作为一种无创伤,无痛苦,方便实用的诊断工具,受到人们的普遍欢迎[1].为了有效控制妇女病逐年上升的状况,B超检查应作为女工定期体检的常规项目.
作者:张丽清 刊期: 2008年第19期
近年来研究表明,幽门螺杆菌(HP)是十二指肠溃疡(DU)致病及复发的主要原因之一,根除HP能促进DU愈合,幽门螺杆菌耐药菌株的出现,使原有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方案受到挑战,寻求一种治愈率高、副作用小、患者依从性好的治疗方案尤为必要,特别是对HP再感染的复发者.笔者自2005~2007年采用奥美拉唑、左氧氟沙星及克拉霉素新三联治疗十二指肠溃疡幽门螺杆菌再感染复发获得良好效果,现将临床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李冬娃;李德海;徐彦光;李晓琼 刊期: 2008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利用手机、电话、短信等回访形式指导门诊患者小手术后的护理.方法 于患者手术当日术后6h左右,护士通过电话等方法对术后病人进行回访一次,详细询问术后后有无不适症状,并给予伤口护理指导、饮食和心理指导等.结果 回访325例门诊手术后患者.主诉术后无明显不适者为65.5%,诉疼痛者为20.6%,伤口渗血者11.7%,其他为2.2%.通过电话指导或及时来院复诊,妥善解决上述问题.结论 回访指导可缩短护患距离,改善护患关系,增强护患沟通,防止护理过失,减少护患纠纷,提高医院信誉.
作者:褚艳玲;吴爱凤 刊期: 2008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非手术方法用于儿童腺样体肥大的适应证及疗效,加深对儿童腺样体肥大病因治疗的认识.方法 根据鼻咽侧位片,选择A/N比率小于等于0.70患儿共86例,采用西药结合中药的方法进行治疗,并控制或调节饮食.结果 78例患儿临床症状改善明显,总有效率91.39%.4例转手术治疗.A/N由治疗前为(0.68±0.21)转为治疗后(0.59±0.13),差异具显著性,P<0.05.结论 儿童腺样体肥大非手术治疗效果肯定.腺样体病理性肥大需手术治疗时,需结合临床症状和保守治疗效果再做决定.
作者:李国建;张炜;赵青云;王锦云;贾晓煜 刊期: 2008年第19期
目的 对外周神经减压治疗痛性糖尿病神经病的疗效进行探讨.方法 应用腓总神经、腓深神经及胫后神经三处外周神经减压治疗30例临床表现为双下肢对称性疼痛的痛性糖尿病神经病惠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例(40%)患者术后疼痛明显缓解;17例(56.7%)患者症状缓解;1例(3.3%)患者症状无变化.结论 应用外周神经减压术,可有效帮助痛性糖尿病神经病患者缓解疼痛.
作者:李永军;陈方焘 刊期: 2008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外伤性泪小管断裂的手术方法,以提高满意疗效.方法 采用泪小管插管,再行断端吻合.结果 术后患眼无溢泪症状.结论 外伤性泪小管断裂采用泪小管插管后吻合手术,可取得很好的效果.
作者:罗菊香 刊期: 2008年第19期
1 临床资料患者,男,20岁,学生.因发作性右侧肢体麻木、无力半年,右侧肢体无力,失语1d入院.入院前半年始,无明显诱因出现发作性右侧肢体麻木、无力,每次持续数分钟自行缓解,共发作3次,未引起重视.入院前1d.在上课过程中突然出现右侧肢体无力,失语.询问病史发现病前患者在踢足球时曾被足球击中左侧颈部.入院时查体:神志清楚、失语,右侧鼻唇沟变浅,伸舌偏右,右侧上下肌力0级,肌张力弱,右侧腱反射减弱,病理征(-).心肺未见异常,左侧颈动脉处闻及收缩期杂音.头颅CT及MRI示左侧颞顶叶大面积脑梗死.入院第3d行DSA检查示左侧颈动脉夹层,左侧大脑中动脉闭塞.临床诊断:左侧颈动脉夹层并大面积脑梗死.
作者:乐志勇 刊期: 2008年第19期
分析11例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的临床表现特点,并早期诊断及对其预后进行讨论.
作者:潘恩华 刊期: 2008年第19期
前列腺摘除术,目前应用摘除腺体后,用可吸收线缝腺窝近一圈,形成尿道内口,术中、术后出血少.可为临床推广.
作者:邢书凯;杨艳环 刊期: 2008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开塞露改良注入加按摩器综合治疗产后尿潴留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75例,观察组采用开塞露40ml导尿管插入直肠7~9cm注入,加按摩器穴位按摩与心理疗法综合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诱导排尿.结果 观察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开塞露改良注入法加按摩器穴位按摩综合治疗产后尿潴留效果更佳.
作者:赵广民;范宜文;崔玉;燕吉广 刊期: 2008年第19期
目的 总结42例干下型室间隔缺损临床治疗的经验和体会.方法 全部病例采用全麻中低温体外循环下直视手术,经肺动脉及右室流出道切口修补室间隔缺损.结果 全组无死亡病例,术后恢复顺利.出院前及出院后3个月复查心脏彩色多普勒,无残余分流.流出道狭窄及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结论 干下型室间隔缺损因其解剖特点及血流动力学特点,无自然闭合倾向,且易导致主动脉瓣脱垂、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一经诊断即应早期手术,疗效确切.
作者:陈红卫;王宏山;张润生;刘广文;潘砚鹏;杨恒;张锋 刊期: 2008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进展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131例脑梗死住院患者(进展组66例,对照组65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进展性脑梗死组患者血压、血糖、纤维蛋白原、体温、白细胞计数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胆固醇、甘油三酯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血压、高血糖、高纤维蛋白原血症、高血白细胞计数和发热是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的危险因素.
作者:王峰;兰希发;张加伟 刊期: 2008年第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