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琦;冯国旗
血液透析是治疗急慢性肾衰的有效替代疗法之一.血透患者由于受疾病本身,透析并发症以及家庭、社会的影响,容易产生各种心理问题,从而影响治疗效果,因此做好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护理至关重要.
作者:王丽君 刊期: 2008年第09期
伸直型膝关节僵硬是膝部周围骨折术后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屈膝功能不足70°时,将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工作.股四头肌成形术是治疗本症的经典性手术,我院2004年8月~2007年1月共手术治疗18例,均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小利;郑若昆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七日疗法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疗效.方法 采用七日疗法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结果 本组480例,治愈296例,好转114例,无效70例,治愈率61.67%,有效率85.41%,无效率14.58%.结论 七日疗法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疗效佳.
作者:王亚茹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胃息肉的临床诊断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总结分析了经胃镜和胃双对比造影检查证实的36例胃息肉病变.结果 36例胃息肉病变,单发27例,多发9例;共49个病灶,小于1cm 32个,大于1cm 15个,大于2cm 5个.增生性息肉32例,腺瘤性息肉2例;5例胃息肉并发胃癌.讨论胃息肉的临床诊断主要依靠胃镜和胃双对比造影检查确诊.胃息肉与胃癌的关系密切,腺瘤性息肉有癌变的倾向被称为癌前病变;特别对病变大于2cm形态不规则并伴有萎缩及肠化的老年患者要高度重视,应密切观察有无并发癌或恶变的可能.
作者:刘尊清;胡育松;程诗军;庞菊 刊期: 2008年第09期
血小板输血疗效确切,已成为治疗血小板数量和功能异常而发生的出血性疾病,以及严重创伤,高难手术出血抢救的重要手段[1].目前由于国内血小板相关抗原、抗体检测技术的局限性及普及面小,临床上血小板输注时只考虑ABO血型相同,而忽视了血小板抗原相配合的问题[2].临床上需为反复、多次输注血小板的患者,提供血小板抗原相配合的血小板,以提高临床血小板输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现就血小板配型的现状及研究进展作一简述.
作者:赵惠彦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胃手术后残胃功能性排空障碍的处理方法.方法 总结18例胃手术后残胃功能排空障碍的诊治经过.结果 18例病人经保守治疗,17例缓解,1例术后13d再手术.讨论 X线钡餐或碘剂动态观察和胃镜检查对于排除机械性梗阻确定诊断有决定性意义.处理应行保守治疗,在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肠外营养的基础上应用胃复安和吗丁啉有良好效果.
作者:韩秋鑫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 评价血栓通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80例病人无禁忌证,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病人治疗前的一般情况、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具有可比性.对照组给予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加胞二磷胆碱750mg,5%葡萄糖250ml加维脑路通1.0g,每日静滴,疗程2wk;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血栓通胶囊,4粒/次,3次/d,口服,治疗结束时统计神经功能缺损积分、血脂和血流变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用药后神经功能缺损积分较用药前减少(P<0.01),对照组亦减少,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用药后血脂、血液流变学各指标较治疗前下降显著(P<0.05).结论 血栓通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满意,有应用价值.
作者:张宇明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枣庄地区城乡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原因有何差异,并为枣庄地区新生儿保健工作提供指导依据.方法 选取2002年1月~2006年12月期间高胆红素血症住院患儿中的492例按居住地分为城乡两组,对病因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乡村组高胆红素血症患儿首发病因仍为感染,而城市组感染已降至第四位,构成比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差异.城市组围产期缺氧窒息己成为导致高胆红素血症的首发因素,而城乡两组母乳性黄疸的发病率均为第三位,构成比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而溶血及其他疾病所致高胆红素血症发病比例相对较低.结论 乡村患儿感染仍是高胆红素血症的首发因素,而围产期缺氧窒息及母乳喂养已成为城乡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病的主要病因.
作者:董兆华;隋萍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 检测正常晚期妊娠和子痫前期及子痫患者胎盘组织中Livin的表达,探讨Livin在子痫前期及子痫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4例子痫前期、20例子痫和24例正常晚期妊娠胎盘组织中Livin蛋白的表达.结果 Livin主要在合体滋养细胞的细胞核中表达.子痫前期及子痫组Livin蛋白均低于正常晚期妊娠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子痫前期及子痫患者胎盘组织中Livin蛋白的表达异常可能在其发生、发展过程中有一定的作用,为子痫前期及子痫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作者:王晓兵;林丽 刊期: 2008年第09期
医疗卫生市场的建立,直接影响了护理改革.目前我国护理改革的基本任务是:在稳定护理队伍的基础上,向专业化发展,提高护理质量,研究和提供符合人民群众需求变化的护理服务,降低医疗成本.
作者:宋协芹;郑晓丹;刘秀萍 刊期: 2008年第09期
桡骨远端骨折是上肢常见的骨折,约占急诊骨折的1/6[1].约50%的桡骨远端骨折累及桡腕和(或)下尺桡关节,由于桡骨远端关节面解剖、结构功能独特,骨折与邻近关节韧带损伤密切相关,加之骨折损伤的形式多种多样,使桡骨远端骨折变得复杂,疗效往往不满意.
作者:黄家基 刊期: 2008年第09期
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是普外科常见病之一.我院自2003年以来治疗21例,疗效满意,现总结分析如下:
作者:张全斌;袁广超;周慧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腋前线和锁骨中线行胸腔闭式引流治疗自发性气胸的优缺点.方法 选择2006年1月~2007年4月我院收治的年轻自发性气胸患者共计80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于锁骨中线和腋前线行胸腔闭式引流术,观察带管时间、疼痛程度和复发率等指标.结果 两组病人在带管时间和复发率上无显著差异(P>0.05),腋下组病人疼痛程度较锁骨中线组有所减轻,但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腋前线第4肋间的胸腔闭式引流在带管时间和复发率等方面与传统方法相类似,但疼痛程度有所减轻,病人容易耐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何勇;李志强;刁力;李桃源;常忠纹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硬膜外术后镇痛不良反应的发生及防治方法.方法 对2128例硬膜外术后镇痛病人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记录不良反应的种类及发生率,分析发生原因,寻求有效的防治方法.结果 全部病例镇痛有效率达100%.共发生并发症998例(46.9%):其中皮肤瘙痒发生率较高(24.44%),均经对症处理后缓解;恶心、呕吐发生率7.05%,较文献报道的发生率低;尿潴留的发生率3.81%;过早脱管占8.41%;单侧下肢麻木或乏力占4.70%;呼吸抑制和椎体外系症状各占0.42%和0.94%;骶尾部硬肿0.14%,导管阻塞及机器故障占0.42%,全组病人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硬膜外镇痛并发症主要与镇痛药物有关,并与患者性别、置管部位有关.在临床实践中,合理选择用药、适时调整用药量、加强临床监测和护理,是提高硬膜外术后镇痛效果、降低并发症的重要保证.
作者:黄杏琼;刘纳新 刊期: 2008年第09期
急性有机磷中毒反跳现象是指有机磷农药中毒者在积极抢救治疗,中毒症状缓解或基本控制后,病情突然加重且进一步恶化.是有机磷中毒中较为常见的并发症,也是死亡的第二高峰,现对临床12例反跳病例资料分析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窦爱燕 刊期: 2008年第09期
产后出血仍然是目前产科主要的并发症及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成功地控制产后出血,降低其发病及死亡的关键,在于及早预防及制定适时、正确的治疗方案.产后出血是指胎儿出生24h内,阴道出血超过500ml.以胎盘娩出至产后2h为多见.
作者:孙启宏 刊期: 2008年第09期
近两年来,在妇产科门诊患者中,以外阴瘙痒为首要症状来就诊的女性患者越来越多.笔者对我院2006年12月~2007年12月以来以外阴瘙痒为主诉的女性患者92例进行临床诊治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都永冰 刊期: 2008年第09期
临床上存在许多患者对义齿长时间不能适应.影响其适应性的因素较为复杂,通常是综合因素作用的结果.本文从患者的年龄、性别、修复史及文化水平等方面,对患者的自身条件对全口义齿修复后的适应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并就其临床意义作了探讨.
作者:周晓波 刊期: 2008年第09期
为了提高斜视儿童围手术期的安全,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及术后恢复良好,本文从心理护理、病房环境设施的安全管理、麻醉前的安全管理、麻醉复苏的安全管理、复视的安全管理、用药的安全管理六个方面进行探讨,保证了儿童斜视围手术期的护理安全管理.
作者:卢素芬;吴冬冰;陈少青 刊期: 2008年第09期
慢性泪囊炎和鼻泪管阻塞是临床常见的眼科疾病,治疗多采用内眦部切口行泪囊鼻腔造口术,术中出血多、损伤较大、术后面部留有切口瘢痕,随着鼻内窥镜外科技术的建立和成熟,以及鼻眼相关外科的开展,经鼻内窥镜下泪囊鼻腔造孔术成为鼻眼相关外科的重要内容之一.我科自2003年3月~2006年5月应用鼻内窥镜经鼻行泪囊鼻腔造孔术10例(13侧),术后进行了随访以观察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孙东涛 刊期: 2008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