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不同位置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自发性气胸的对比分析

何勇;李志强;刁力;李桃源;常忠纹

关键词:胸腔闭式引流术, 自发性气胸
摘要:目的 探讨腋前线和锁骨中线行胸腔闭式引流治疗自发性气胸的优缺点.方法 选择2006年1月~2007年4月我院收治的年轻自发性气胸患者共计80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于锁骨中线和腋前线行胸腔闭式引流术,观察带管时间、疼痛程度和复发率等指标.结果 两组病人在带管时间和复发率上无显著差异(P>0.05),腋下组病人疼痛程度较锁骨中线组有所减轻,但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腋前线第4肋间的胸腔闭式引流在带管时间和复发率等方面与传统方法相类似,但疼痛程度有所减轻,病人容易耐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老年高血压的中医辨证论

    运用中医理论,结合长期的临床实践分析了高血压病的病因、病机、辨证论证原则提出了辨证论证分型的3型.

    作者:王娅;傅勋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几种老药在输液反应中的应用

    目的 开发、挖掘老药新用途.方法 利用循证医学与临床观察.结果 达到药尽所用.

    作者:田琦;冯国旗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胰腺损伤患者术后的临床观察及护理进展

    目的 探讨与总结26例胰腺损伤患者术后的临床观察要点及护理进展,避免并发症的发生.方法 对26例胰腺损伤患者术后进行心理护理、各种引流管的护理、腹腔灌洗的护理,预防并发症及对生命体征严密观察.结果 26例胰腺损伤患者术后均痊愈出院.结论 胰腺损伤患者术后易发生各种并发症,只要护理人员精心细致地做好各种护理工作,就可避免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作者:杨艳霞;李英婷;胡文杰;孟凡美;李燕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全肺灌洗治疗肺泡蛋白沉着症3例临床分析

    肺泡蛋白沉着症(pulmonary alveolar proteinosis,PAP)是一种少见的慢性肺部弥散性疾病.1958年Rosen等首次报告本病,全世界仅有330例报告[1].主要病理改变为肺泡腔内充满大量的过碘酸雪夫(PAS)反应阳性的富含磷脂蛋白样物质.患者肺通气和换气功能受到严重影响,临床表现为进行性的呼吸困难.PAP治疗方法较为局限,目前认为,全肺灌洗是治疗PAP唯一有效方法.我们应用大容量全肺灌洗治疗PAP患者3例,疗效较为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林武强;林岱敏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法检测乙肝E抗体阳性及PCR定量阴性的意义

    乙肝病毒(Hepatits B virus, HBV)感染是我国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之一,而应用免疫技术测定HBV特异性抗原抗体是HBV感染诊断的主要手段.由于免疫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抗原抗体检测灵敏度明显提高,使低水平HBV感染得以检出,对临床诊断及流行病学有重要意义.

    作者:朱春玉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显微切除46例中央区胶质瘤治疗体会

    自2002年2月至2007年10月,我科共收治中央区胶质瘤46例,均行显微操作肿瘤切除术,肿瘤大多获全切除,术后反应轻,恢复顺利,尤其是术后功能保留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周国平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三种治疗高血压药物的有效性、经济性分析

    据统计,我国高血压总患病率为11.88%,而且随着人民生活不平的提高和人口日益老龄化,高血压患病率有继续上升的趋势,高血压是伴随终身性疾病,在长期的治疗过程中,药物的效果、成本治疗原则成为至关重要的问题,因此,医生在选择药物的同时还要考虑经济因素,使患者看好病,看得起病,还要考虑药物的安全性、有效性.因此,笔者按照本院的用药情况,作以下分析,现将治疗高血压病的三种药物作以比较,由于我院门诊患者数量有限,所以所选择药物范围比较宽,排除以下几种情况:继发性高血压,心、脑、肾严重损害者,孕妇、哺乳期妇女,以及对三种药物过敏者入选患者有270人,平均分成A、B、C三组,每组90人,入选患者中男性143人,女性患者27人.

    作者:后琦珍;林胜科;后祖良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脑血管病患者的心理类型及康复护理对策

    由于脑血管病造成的各种心理障碍表现不一,在临床康复护理过程中将其归属于不同的心理类型,进而采取针对性地康复护理,有利于调整患者心态,积极配合治疗,取得满意康复效果.

    作者:白雪莲;罗秋菊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健康教育在子宫肌瘤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在子宫肌瘤患者中应用的效果.方法 选择200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两组病人同时接受常规治疗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进行系统、整体的健康教育,从病人入院至出院后半年内采取追踪调查、健康评定并记录.结果 出院半年后,实验组健康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 健康教育在子宫肌瘤患者中的应用有利于帮助其恢复健康.

    作者:朱宏英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女性外阴瘙痒的临床分析

    近两年来,在妇产科门诊患者中,以外阴瘙痒为首要症状来就诊的女性患者越来越多.笔者对我院2006年12月~2007年12月以来以外阴瘙痒为主诉的女性患者92例进行临床诊治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都永冰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利用小儿气管导管为引导管插置胃管的临床应用与分析

    插置胃管是临床常用的基础护理操作,对清醒、一般的患者大部分护士做到一次置管成功.但随着经口或经鼻气管插管在重症颅脑疾病患者中的应用,由于气管插管状态下,患者失去吞咽功能不能主动配合[1],且加上气管与食管的毗邻解剖关系等原因,常规的胃管置入方法常造成置管困难、置管异常或置管失败.在临床实践中,我们为气管插管患者插置胃管时采用以小儿气管导管(内径5~5.5cm)为引导管来插置胃管,经临床实践32例患者成功率达100%.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马惠;张善芳;庞德春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月骨周围腕骨脱位误诊分析

    我院1999~2006年共收治6例月骨周围腕骨脱位患者,有3例首诊时误诊,分析如下:

    作者:刘明华;王再军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1315例利凡诺行中期引产的护理

    利凡诺是一种强力杀菌剂,它能引起离体与在体子宫的收缩,表现为子宫肌肉收缩频率增加、幅度或紧张度增大,将利凡诺注入羊膜腔内或宫腔内都能引起子宫收缩,并能达到排出胎儿和胎盘的目的,在基层医院是中期引产的常用方法.

    作者:刘玉杰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缩宫素联合压肠板托胎头在剖宫产术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寻求剖宫产术中降低取胎头的难度和取胎头困难的方法.方法 术中在切开子宫前应用缩宫素静脉滴注或静脉注射诱发宫缩,联合压肠板托胎头促进胎头娩出.结果 采用此方法,娩头困难占2.1%,新生儿窒息率占2.9%,产后出血占0.8%,胎盘娩出平均时间43s,新生儿娩头时间25~150s,平均51s.结论 该方法降低了术中取胎头的难度和取胎头困难的发生率,降低了剖宫产儿的窒息率,减少了剖宫产儿产伤发生率,并且促进胎盘娩出,减少术中出血.

    作者:郭延明;赵淑梅;颜景玲;刘诺;王明莲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血管性介入治疗宫外孕的围手术期护理

    目的 探讨血管性介入治疗宫外孕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 在X线监视下对10例宫外孕患者采用Seldinger技术,使用4FCobra导管,超选择性行患侧子宫动脉插管,经造影证实后,从导管注MTX 100mg,用明胶海绵颗粒栓塞子宫动脉.结果 10例患者住院一周左右均治愈出院,治疗效果满意.结论 宫外孕的血管性介入治疗是近年来开展的一种新的保守治疗方法,安全、有效、副作用小,可保留生育能力是其优势,在临床上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作者:雷瑶;李慧波;寇爱双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中药泡浴+碘伏消毒液原液治疗新生儿脓疱疮疗效观察与心得体会

    新生儿脓疱疮是发生在新生儿时期的常见皮肤病,是一种周围红晕不显著的薄壁水脓疱,主要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1].祖国医学又称黄水疮.疱内含有脓液,其色呈混浊.疱破后形成糜烂,溢出脓液,结脓痂.多因湿热或热毒所致.反复发作者,邪毒久羁,可造成脾气虚弱.[2]本病发病急骤,传染性强,易在新生儿室、哺乳室造成流行,若不积极有效治疗,可并发肺炎、败血症、脑膜炎等而危及生命.

    作者:张方霞;崔西美;杨乐娥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调查分析护理人员的心态,确保护理队伍稳定

    医疗卫生市场的建立,直接影响了护理改革.目前我国护理改革的基本任务是:在稳定护理队伍的基础上,向专业化发展,提高护理质量,研究和提供符合人民群众需求变化的护理服务,降低医疗成本.

    作者:宋协芹;郑晓丹;刘秀萍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膀胱白斑36例报告

    膀胱白斑通常被认为是慢性膀胱炎的一种镜下表现形式,临床资料报道不多,我院自2003年3月至2007年5月,共收治膀胱白斑病人36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国清;王海云;关光辉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岷县2001年健康人群麻疹抗体水平监测

    为了解岷县健康人群麻疹抗体水平,2001年8月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对95名健康人群的IgG抗体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总抗体阳性率77.89%,保护率为64.21%,几何平均滴度(GMT)为1:364.90;6~8岁组和13~15岁组人群抗体保护率(依次为75.00%、88.89%)均高于2~4岁和25~39岁(依次为48.28%、54.17%);乡村人群抗体阳性率、保护率、GMT均高于城镇人群.表明城、乡间接种工作开展不平衡,2~4岁组和25~39岁组不能完全排除麻疹局部流行的可能性.建议今后在加强基础免疫的同时,应对成人采取相应有效免疫对策,开展必要的免疫措施;加强冷链管理、MV质量和再免疫成功率的监测.

    作者:胡元春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浅谈药物不良反应与安全用药的策略

    通过对不合理用药引起的不良反应和毒副作用的原因分析,提出相应的安全用药策略,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提高患者自我保护意识.

    作者:夏安广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杂志

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杂志

主管:卫生部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