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再凤;马文素
整体护理是以病人为中心,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以护理程序为基础框架,并把护理程序系统化地运用到临床护理和临床护理管理的科学理论方法.
作者:张艳红;赵艳颖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武汉市狂犬病流行状况,预测发展趋势并探讨控制措施和重点.方法 通过分析1993~2006年狂犬病流行特征,揭示武汉市狂犬病的流行病学状况.结果 2004年开始,狂犬病报告发病率有明显上升趋势,以武汉市东北部山区及丘陵地区报告发病率较高,有明显的季节特征,患病多为活动能力强的青中年男性农民.结论 狂犬病防治必须强调综合防治,尽早制订出台犬类管理规定或条例,以北部山区及丘陵地区,特别是黄陂为防治重点,暴露前后及时到正规卫生部门接受临床处置并注射狂犬血清或/和狂犬疫苗.
作者:张亚武 刊期: 2008年第06期
心肌梗死是内科急症之一,如果抢救不及时,常可危及生命.早在20a前,心肌梗死只在欧美国家中常见,在我国却不常见.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节奏的加快,我国各地区患有心肌梗死的人数在逐年增多.
作者:岳梅;孟洋 刊期: 2008年第06期
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许多人因此而产生了许多压力,导致精神疾病的发病率不断升高.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我们对100例初发精神病患者家属的心理进行问卷调查,发现初发精神病家属的心理存在着许多问题.
作者:冯士娟 刊期: 2008年第06期
1 疣状胃炎的定义慢性疣状胃炎是由Moutler和Corner于1947年报道的内镜下形态呈扁平疣状隆起、中央脐样凹陷糜烂的胃黏膜病变,是一种常见的具有特征性形态及病理变化的特殊类型胃炎.
作者:崔海涛;常洁;姜孔英 刊期: 2008年第06期
静脉内治疗是近代医学的组成部分,约50%患者接受此治疗,而输液程序中的胶布固定是主要的一个环节.胶布的固定效果关系到输液顺利与否.
作者:王丽萍;吴玉梅 刊期: 2008年第06期
急性结肠假性梗阻综合征具有肠梗阻的症状和特征,临床上并不多见,故常由于对该病认识不足,导致误诊、误治.现将我院诊治的8例盆腔手术后并发急性结肠假性梗阻综合征的资料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张婉柳 刊期: 2008年第06期
氨茶碱是临床常见的解痉平喘、防治支气管哮喘的药物之一,我院近年来应用氨茶碱静滴或静注治疗支气管炎、急慢性哮喘,取得了满意效果.但是,在应用氨茶碱治疗的过程中,引起过敏反应,临床少见.
作者:于云霞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本地区女性生殖道临床感染解脲支原体(Uu)和人型支原体(Mh)的分布及抗生素的药敏谱现状,为临床诊疗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支原体培养、鉴定、药敏一体化试剂盒,对2100例疑为支原体感染患者的宫颈分泌物进行支原体培养、鉴定分型,并测定其对10种常用抗生素的敏感性.结果 2100例可疑病例中支原体培养阳性1155例(55%),其中单纯Uu阳性者940例,占44.8%,单纯Mh感染者67例,占3.2%,Uu与Mh混合感染148例,占7%.药敏结果表明,支原体对10种抗生素敏感率较高的是交沙霉素(95.5%)、克拉霉素(93.6%)、阿奇霉素(91.7%)、而耐药高为环丙沙星(61.1%),其次为氧氟沙星(59.4%).结论 本地区女性宫颈口临床感染支原体主要为解脲支原体Uu;交沙霉素等新一代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为首选药物,喹诺酮类抗生素耐药率高.
作者:龙辉;肖淑君;崔艳萍 刊期: 2008年第06期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酒精性肝病(Alcoholic liver disease,ALD)的发病率也明显增高,已成为仅次于病毒性肝炎的第二大肝病.
作者:张向东 刊期: 2008年第06期
产后出血是常见的产科并发症之一,是引起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而产后出血又以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为常见.因此,提高护理人员的助产技术、对预防产后出血、保障产妇的生命安全是非常重要的.现将46例确诊为乏力性产后出血的观察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郑美萍 刊期: 2008年第06期
对32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病例采用白内障非超乳小切口摘除(SICS)或超声乳化术联合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及小梁切除三联术进行手术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疗效比以前明显提高.
作者:王雪梅;刘隽 刊期: 2008年第06期
20世纪60年代初同型半胱氨酸首次在尿中被发现,1969年Kilmer Mecully首次提出同型半胱氨酸(HCY)理论,随着研究的深入,现证实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在脑卒中的致病因素中受到了极大关注,现已证实高同型半胱氨酸是脑卒中的一种独立风险因子[1].
作者:王宝忠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总结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acute acalculous cholecystitis, AAC)的剖腹探查时机及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分析15例AAC的临床资料.结果 15例全部在24h内行急诊剖腹探查手术,术后全部临床治愈,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AAC应早期行剖腹探查术,是临床治愈率的关键.我陪自1997年~2007年共收治急性非结合石性胆囊15例,笔者给予总结分析如下.
作者:马德兴 刊期: 2008年第06期
2002年1月~2007年1月,我院妇产科共静脉穿刺抽血3762余人次,发生皮下淤血175例,占4.7%.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莫少琼 刊期: 2008年第06期
下肢骨折在骨痂形成期以后都面临扶拐步行锻炼阶段,而拐杖的正确使用直接关系到病人的安全与顺利康复.经临床观察对比,经过宣教的骨折病人,无1例因用拐不当发生各种并发症,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淑英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笔者于2004年11月~2006年12月于也门共和国援外工作两年,由于多产的原因,子宫脱垂相当常见,而又由于经济条件所限,不能得到及时治疗,有一些病人长期脱出磨擦,使得阴道前壁有不同程度的缺损,现将两年间手术治疗15例总结如下:
作者:马莉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骨盆外固定支架在急诊处理不稳定型骨盆骨折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19例不稳定型骨盆骨折,建立多路静脉通道,快速输血输液纠正休克,血压仍得不到稳定时,2例作骼动脉造影,1例作剖腹探查,全部急诊行骨盆外固定支架治疗.结果 18例存活,1例死于失血性休克.随访1.5~3a,除1例C3型骨折行二期手术内固定治疗外,17例单纯应用骨盆外固定架治疗的患者骨折均愈合,平均随访10.5mo,根据骨折复位、疼痛、步态、肢体长度、髋关节活动度等分为优、良、可、差4级,优良率为88.9%.结论 骨盆外固定架急诊处理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操作简单,有利于抗休克治疗,其临床疗效确切,早期稳定血流动力学,多种外科手段干预,可提高重度骨盆骨折的救治水平,降低死亡率.
作者:陈仲华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国产左旋卡尼汀和红细胞生成素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的疗效,以及对红细胞生成素用量的影响.方法 将维持性血液透析肾性贫血患者60例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在应用红细胞生成素的同时静脉补充左旋卡尼汀,对照组单用红细胞生成素,治疗12wk,两组红细胞生成素初始用量均为150U/(kg·wk),当血红蛋白≥100g/L,红细胞压积≥30%时,红细胞生成素逐渐减量至维持量.结果 两组患者的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较治疗前均有所提高(P<0.05),治疗组提高比对照组更显著(P<0.05),且治疗组红细胞生成素的维持用量更少(P<0.01).结论 国产左旋卡尼汀能显著提高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肾性贫血的疗效,减少红细胞生成素的用量.
作者:黄曼;吴武忠;张翔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鼻咽癌由于其解剖和病理学的特点,首选根治性放射治疗,但因放射剂量大(一般DT>70Gy),放疗时间长(7wk以上),易使颞颌关节及咀嚼肌发生退行性变和纤维化、肌肉萎缩、关节硬化而引起张口困难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致残;部分患者被迫中断放疗.因此探讨早期康复训练对鼻咽癌患者接受根治性放射治疗后张口困难的防治效果.方法 将26例鼻咽癌放射治疗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3例.观察组在放疗的同时采取早期穴位注射复合液及康复训练.对照组单纯接受鼻咽癌放射治疗.在放射治疗后,及治疗半年,一年半后分别对两组患者的门齿间距进行测量.结果 观察组患者放疗后张口缩小的发生率为12.7%,其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为30.7%.半年后观察组为9.5%,对照组为47.6%,一年半后观察组为7.9%,对照组为49.2%(P<0.01).结论 中西医结合(早期穴位药物注射,同时配合康复训练),有助于降低鼻咽癌患者放射治疗后张口困难的发病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朱清菊 刊期: 2008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