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月燕
设计意图:体育活动对幼儿掌握技能、发展智力、增强体质、促成个性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为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幼儿体育教学不光要求合理的运动负荷,还需强调直观性和趣味性.为了丰富幼儿体育活动内容,增强其趣味性,并做到因地制宜,故就地取材而设计了这项体育活动.“探险夺宝”以轮胎为器械,通过多种方式组合利用,配以有趣的游戏模式,发展幼儿的协调性,提高身体素质,全面地教授幼儿基本活动技能.
作者:胡红英 刊期: 2016年第12期
集体备课是一种集思广益、将个人才智转化为集体优势、从而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也是教师熟悉教材,探讨教法的有效途径.一直以来集体备课都是各年级组教研活动中的基本常规教研活动.一、规范管理我园非常重视在集体备课中教师的专业成长,为了进一步规范集体备课的要求,全面提升集体备课在促进幼儿园教学质量和教师专业成长方面的作用,我园就进一步修改制定了集体备课制度,规范集体备课的基本程序,每学期制定集体备课计划表,每学期有集体备课活动总结.各年级分主班、副班、保育班三个备课小组进行集体备课,每个小组有一个固定的备课组长,强化了组织者的责任.在集体备课中,备课组长组织大家讨论,及时调整谈话话题,时刻肩负起“引领者”的作用.每个备课组长负责提前确定一位主讲教师,每一位教师轮流当主讲,使备课活动人人都可以主持,人人都积极参与,改被动为主动.具体流程为:教师准备——集体备课——形成教案一一实施.
作者:张艺毅 刊期: 2016年第12期
设计意图:幼儿音乐活动包括歌唱活动、韵律活动、欣赏活动和打击乐活动.在主题背景下,我们已尝试着将唱唱演演、肢体造型表现、听赏音乐的基本要素等艺术表现形式融入主题内容之中,而对打击乐演奏这一领域往往怕受到其技能要求、单一模仿等多方面因素的束缚而不敢直面.那么,在新课程改革走到今天,幼儿打击乐活动如何才能与主题内容自然的整合?如何使幼儿获得更全面的音乐素养?这需要我们去思考和实践.因此我设计了本活动,巧妙地融入了打击乐的元素,让幼儿在钓鱼的音乐游戏中培养节奏感.
作者:林芸 刊期: 2016年第12期
设计意图:快乐是一种良好的情绪,能使人身心愉悦.每个人获得快乐的方式不尽相同,有的是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有的是听一首好听的歌……在故事《小花籽找快乐》中,小动物的快乐却是因为帮助了别人所以自己快乐.对于大班幼儿来说,他们已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在生活中培养幼儿愿意尽自己的所能去帮助他人、萌发乐于助人的情感是孩子们应该拥有的良好品质.
作者:熊小会 刊期: 2016年第12期
教师工作历来就是繁琐与辛苦并行的,像我们工作在保教并重的幼儿园一线的教师更是如此,孩子日常的吃喝拉撒、一举一动都牵动着我们的心.说我们像绿叶、像园丁、像妈妈都对,因为我们的职业就是如此:关爱每一位幼儿,呵护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作者:徐秀珍 刊期: 2016年第12期
莲花朵朵莲花高雅而美丽,是我们农场景区特色植物之一,为了让幼儿了解家乡的特色景物,热爱自己的家乡,爱护我们的美丽环境,我们设计了形式多样的莲花.制作步骤1.先设计画出不同形态的荷花.2.用铅笔在黑自卡纸上画出荷花的花瓣.3.用黑白花瓣拼出不同形态的荷花粘贴在一起.4.用黑自卡纸剪出不同形态的荷叶,把花瓣、叶片的外轮廓折出立体感.5.在完成品的后面垫上加厚的纸壳(凸出立体感).
作者:何峰莉 刊期: 2016年第12期
骰子,是我们日常生活所常见的东西.对幼儿来说,骰子翻转的随机性及组合的多样性颇具吸引力,所以幼儿对翻转骰子十分感兴趣.本文所说的骰子,是将“画面”运用其上的,幼儿通过观察翻转骰子而出现的不同画面,自觉运用语言来描述画面信息,并因此得到同伴的积极回应,同时对同伴的语言信息进行吸收加工并迁移表达.如此,在游戏中自然而然地积累语言经验,使得丰富多彩的语言活动日趋完善.
作者:林艳芳 刊期: 2016年第12期
幼儿园作为基础的教育单位,在幼儿的第一所学校里,做好本职工作是我们每一个幼教工作者的首要任务.正因为如此,保教工作作为幼儿园工作的重心,保教质量的高低显得尤为重要,近几年来,我园在保教质量的提高上不断探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并取得了良好成效,现总结出来与大家分享.
作者:贺文霞 刊期: 2016年第12期
幼儿园海洋科学探究项目活动是以海洋科学为载体、探寻适宜幼儿探究的活动的过程.它的内容不是随意删选的,而是遵循一定的原则,与幼儿在共同探究、共同互动中形成的.一.规划与设计的原则1.项目的适应性原则项目活动内容的开发以幼儿的活动兴趣、身边热点、生活经验作为支点,选择与之相适应的内容进行设计与开发,并进行扩大性的或者缩小性的内容延续,从而激发幼儿不断深入探究.
作者:朱水芸 刊期: 2016年第12期
习主席说:“做好老师,要有理想信念.老师肩负着培养下一代的重要责任.正确理想信念是教书育人、播种未来的指路明灯.”回想23年前的我,一个刚从师范学校毕业的小姑娘,在别人的眼里时常流露出青涩、胆怯地微笑,怀揣着做一名优秀幼儿教师的梦想,走上了平凡的工作岗位.
作者:杨丽 刊期: 2016年第12期
“不要输在起跑线上”这个口号曾风靡一时,这让很多教育者和家长们意识到了早期教育的重要性,但从另一个方面,也正是这一句带有商业竞争性的口号把成千上万的幼儿卷入人为的竞争之中,许多孩子更是被竞争剥夺了童年的幸福.于是又有许多人发表观点:现在的孩子已经没有了童年,孩子的童年已经在慢慢消逝;有些人又呼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而作为我们学前教育工作者,每天和孩子们在一起的老师们,又可以为孩子的童年做些什么?我们怎样才能让幼儿感受到真正的幸福童年?于是我们开展了一次“对话童年”的园本教研活动.
作者:沈丽华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生动丰富的墙饰不仅赏心悦目还饱含教育元素,能起到潜移默化教育地作用.那么墙饰究竟发挥着哪些教育作用呢?我个人认为:一、墙饰与主题结合成为课堂活动的窗口主题鲜明的墙饰除了能美化环境还能起到教育的作用.让墙饰走进教学,让教学延伸到环境,内外呼应,合而为一.曾经,那些形式花俏的墙饰既增加了老师们的工作量,还忽略了与教学之间的联系;现在,我们将教学主题与环境创设紧密地连接在一起,结合学习进度提前规划,让每个孩子的作品都有机会展示,让环境成为教学的助力和孩子们交流的平台.例如:小班入园后的第一个月是“快乐的幼儿园”主题,在这个总主题下又细分为四个周主题:第一周是“甜甜找朋友”,我们先指导幼儿进行涂色游戏,再将孩子们的所有作品五个一组分组张贴,而刚入园的幼儿在看到自己的作品被老师精心装饰后贴在墙上时,能够直观地获得认同感,有效地缓解入园的紧张情绪;第二周是“甜甜笑眯眯”,美术活动《笑脸宝宝》的作品也被搬上了墙壁,当那红红的稚嫩笑脸展示到墙面上时,孩子们收获的就是成功的快乐!
作者:孙慧 刊期: 2016年第12期
区角活动是幼儿园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隐性”课程.教师根据教育目标和幼儿发展水平有目地和计划地投放各种材料,创设出宽松和谐地活动环境,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能力自主地选择学习内容和活动伙伴,主动进行操作、探索和交往活动.体现了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形式,关注个别差异并赋予自由选择的权利,能充分满足不同层次幼儿学习成长的需要.
作者:罗翠玲 刊期: 2016年第12期
区域活动以其个别化的教育形式尊重了幼儿的个体差异,满足了幼儿个体发展的需要,成为幼儿园所喜欢的活动形式,也是当前幼儿园落实《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所指出的幼儿园教育应为幼儿“提供自由活动的机会,支持幼儿自主地选择、计划活动.”“为每个幼儿提供表现自己长处和获得成功的机会,增强其自尊心和自信心.”的有效的措施.而区域活动所具有的自选性、自主性,其教育价值依托于操作材料、情境和相应的活动中的特点,决定了教师对区域活动的指导更多的只能是以间接的方式来进行.再加之,区域活动的规则所承载的独有的教育价值,如可以有机地将教育者的教育意图渗透其中;可以在活动中起着组织、约束、调整幼儿活动行为和相互关系,大限度地保证幼儿的活动权利等方面的作用,使得我们清楚地意识到,抓好区域活动规则的建设工作,是保证区域活动有效地开展的重要前提.
作者:于志华;封安莲 刊期: 2016年第12期
年龄段:4~5岁幼儿(幼儿园中班)目标定位:川西民间特色与主题活动背景下幼儿园班级环境创设区域布局:教室外的走廊区域设计了“跳房子”游戏和植物角;在教室门口处,以幼儿自画像为操作材料,结合民间游戏和本月主题生成各种游戏;衣帽间两侧是“安全标志我知道”和幼儿作品展示栏;教室入门处两侧是为培养幼儿“小主人”精神而设立的班级公约、风铃闹钟、小鬼当家(值日生)、天气小屋(一周天气统计);教室内各个生活区都有相应的步骤指引,培养幼儿自理能力;空中悬挂有五个风铃吊饰;地面上有一个大转盘、斑马线和红绿灯标志;教室左侧墙面是主题墙;其他区域作为活动区域,益智区、图书区、美工区及大面积的游戏区域(汽车组装自理区、汽车美容区、洗车区、加油区).
作者:罗秋;肖瑶;倪丽娜;邹小丽 刊期: 2016年第12期
春天,是播种希望的季节,我带着孩子们在植物种植区里一起种下了花生的种子.在种植的过程中,每一个孩子都全程参与——挖坑、播种、培土、浇水,孩子们很兴奋,享受着劳动的过程,更对一粒粒的花生种子寄予了厚望,希望在秋天能亲手收获自己的劳动果实.等待的过程是漫长的,经过孩子们精心的照料,我们终于盼到了收获的季节.
作者:袁营 刊期: 2016年第12期
撕贴是把手指作为工具,简便、经济、安全的手工活动.幼儿通过自己的小手一撕一贴,就可以撕贴出各种各样妙趣横生的作品.幼儿手指肌肉动作的控制能力在撕贴的过程中能得到很大的锻炼,撕贴出来的作品具有自然、浑厚、稚拙的美感.正如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心理学家也一致认为手指是“智慧的前哨”,这说明动作的发展多么的重要.所以我觉得可以借助撕贴活动,让小班孩子们的小手变得更灵巧,提高孩子对独特美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作者:王攀;何宏芳 刊期: 2016年第12期
新学期开始了,小小班的孩子们比入园时长大了半岁.而我则开始尝试鼓励孩子们自己穿衣戴帽.孩子们很棒,努力尝试按老师教的方法自己穿衣服,于是,可爱的穿衣秀在每天午睡起床的时间如期上演.下午两点,起床时间到了!
作者:李晓利 刊期: 2016年第12期
设计意图:幼儿园孩子的心理正处于“自我中心”阶段,再加上现今大多数家长对孩子无回报的单向溺爱使他们事事以自我为中心,不会顾及他人的想法和感受.《大蝌蚪》这个故事中的主角大蝌蚪在不断长大的过程中,多次想象自己变成巨大青蛙可能会引起的骚乱、恐慌,因此他始终坚持自己的想法—— “做一只蝌蚪挺好的”.表面看来可能是大蝌蚪的一个无奈之选,实则是大蝌蚪每一次都站在他人立场考虑问题而作出的决定.我设计本次语言活动,让我们的小朋友在一次次想象、讲述的过程中尝试站在他人立场上考虑问题,促进幼儿社会观点采择能力的发展.
作者:张学英 刊期: 2016年第12期
本学期,为了有效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我园调动全体教师合作参与,力求发挥各自的奇思妙想,在思想碰撞中求新求异,并从中提升教师设计、思考、教学组织的能力.运用各种教学策略灵活把握课堂,在不断地实践与反思中逐步提升专业能力,发现成长过程中的“真”问题并不断修正和提高.
作者:王瑾;程玲 刊期: 2016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