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小会
本学期,为了有效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我园调动全体教师合作参与,力求发挥各自的奇思妙想,在思想碰撞中求新求异,并从中提升教师设计、思考、教学组织的能力.运用各种教学策略灵活把握课堂,在不断地实践与反思中逐步提升专业能力,发现成长过程中的“真”问题并不断修正和提高.
作者:王瑾;程玲 刊期: 2016年第12期
设计意图:睿睿从家里带来一个装纸的“不倒翁纸筒”,一下子便激起了班上孩子们的好奇与探究兴趣.因为它不仅和孩子们平常见到的纸筒不一样,底部是椭圆的,而且这个纸筒还是一个有着笑脸的“不倒翁”,晃晃悠悠的形态可掬,怎么推也推不倒.孩子们围着它叽叽喳喳的……作为老师我能充分感受到孩子们那份溢于言表的喜爱和快乐.玩耍中不知是谁突然说了一句:“它为什么就是推不倒呢?”一场关于不倒翁不倒的话题就此展开了.于是,我就利用塑料蛋和其他一些材料,让孩子们在自己动手操作中去观察、比较,寻找不倒翁不倒的答案.
作者:朱冬梅 刊期: 2016年第12期
一、案例陈述1.游离的幼儿“游离”的意思是指离开集体、联盟或依附的事物,在这里的“游离”指的是不去区域中运动,离开区域运动,离开老师的视线范围之内.案例一:“没得玩”观察对象:两名大班幼儿——小宝和牛牛运动地点:大二班和大三班教室门口的空地上具体表现:大二班和大三班教室门口,小宝和牛牛蹲在门口的角落处用胸牌在地上划着什么,一会儿小宝起立,将箩筐里剩下的胸牌扔向牛牛,一会儿牛牛起身用自己的胸牌对着小宝戳……足球区班级邢老师发现了这一情况,走过来蹲下去问他们:“你们在玩什么呀?”小宝耸耸肩膀说:“我们是来跳绳的,发现没有绳了,所以我们没得玩,就在这里随便玩玩,等等看有谁不玩了我们就可以去了.”
作者:吴洁 刊期: 2016年第12期
习主席说:“做好老师,要有理想信念.老师肩负着培养下一代的重要责任.正确理想信念是教书育人、播种未来的指路明灯.”回想23年前的我,一个刚从师范学校毕业的小姑娘,在别人的眼里时常流露出青涩、胆怯地微笑,怀揣着做一名优秀幼儿教师的梦想,走上了平凡的工作岗位.
作者:杨丽 刊期: 2016年第12期
设计意图:体育活动对幼儿掌握技能、发展智力、增强体质、促成个性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为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幼儿体育教学不光要求合理的运动负荷,还需强调直观性和趣味性.为了丰富幼儿体育活动内容,增强其趣味性,并做到因地制宜,故就地取材而设计了这项体育活动.“探险夺宝”以轮胎为器械,通过多种方式组合利用,配以有趣的游戏模式,发展幼儿的协调性,提高身体素质,全面地教授幼儿基本活动技能.
作者:胡红英 刊期: 2016年第12期
区角活动是幼儿园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隐性”课程.教师根据教育目标和幼儿发展水平有目地和计划地投放各种材料,创设出宽松和谐地活动环境,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能力自主地选择学习内容和活动伙伴,主动进行操作、探索和交往活动.体现了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形式,关注个别差异并赋予自由选择的权利,能充分满足不同层次幼儿学习成长的需要.
作者:罗翠玲 刊期: 2016年第12期
骰子,是我们日常生活所常见的东西.对幼儿来说,骰子翻转的随机性及组合的多样性颇具吸引力,所以幼儿对翻转骰子十分感兴趣.本文所说的骰子,是将“画面”运用其上的,幼儿通过观察翻转骰子而出现的不同画面,自觉运用语言来描述画面信息,并因此得到同伴的积极回应,同时对同伴的语言信息进行吸收加工并迁移表达.如此,在游戏中自然而然地积累语言经验,使得丰富多彩的语言活动日趋完善.
作者:林艳芳 刊期: 2016年第12期
幼儿园作为基础的教育单位,在幼儿的第一所学校里,做好本职工作是我们每一个幼教工作者的首要任务.正因为如此,保教工作作为幼儿园工作的重心,保教质量的高低显得尤为重要,近几年来,我园在保教质量的提高上不断探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并取得了良好成效,现总结出来与大家分享.
作者:贺文霞 刊期: 2016年第12期
“不要输在起跑线上”这个口号曾风靡一时,这让很多教育者和家长们意识到了早期教育的重要性,但从另一个方面,也正是这一句带有商业竞争性的口号把成千上万的幼儿卷入人为的竞争之中,许多孩子更是被竞争剥夺了童年的幸福.于是又有许多人发表观点:现在的孩子已经没有了童年,孩子的童年已经在慢慢消逝;有些人又呼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而作为我们学前教育工作者,每天和孩子们在一起的老师们,又可以为孩子的童年做些什么?我们怎样才能让幼儿感受到真正的幸福童年?于是我们开展了一次“对话童年”的园本教研活动.
作者:沈丽华 刊期: 2016年第12期
设计意图:涂色游戏是幼儿园小班艺术活动常见的技能练习之一,但其单一又枯燥的操作过程常常使得活动变得虎头蛇尾.孩子们兴趣盎然地用彩笔画出第一笔时,心情是雀跃且愉悦的,但是过不了多久,当他们在重复的动作中没有发现自己期待的新鲜、好玩时就开始流露出不耐烦的情绪来:走神、东张西望、为了早交作品胡涂了事等等不良行为.如何有效地开展此类的活动?我尝试着将情景化的教学方式运用在系列活动“甜甜的糖果”之涂色游戏“美味的颜色”中,竟然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作者:王川梅 刊期: 2016年第12期
设计意图:快乐是一种良好的情绪,能使人身心愉悦.每个人获得快乐的方式不尽相同,有的是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有的是听一首好听的歌……在故事《小花籽找快乐》中,小动物的快乐却是因为帮助了别人所以自己快乐.对于大班幼儿来说,他们已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在生活中培养幼儿愿意尽自己的所能去帮助他人、萌发乐于助人的情感是孩子们应该拥有的良好品质.
作者:熊小会 刊期: 2016年第12期
一、课程背景开学后,在班级主题“暑假趣闻”的环境布置中,承承小朋友带来了去常州恐龙园游玩的照片,照片中承承与大恐龙的几张合影引起了孩子们极大的兴趣.浩浩说:“我暑假里也去了恐龙园呢!那里的恐龙真可怕!”孩子们议论纷纷,分享自己的发现.是的,在孩子们的心中,恐龙是多么可怕又神秘的动物呀!他们想了解恐龙的知识,但又知之甚少,常会争得面红耳赤.追随着孩子们探索的脚步,主题活动“有趣的恐龙世界”开启了它的旅程.
作者:周红云 刊期: 2016年第12期
设计意图:幼儿音乐活动包括歌唱活动、韵律活动、欣赏活动和打击乐活动.在主题背景下,我们已尝试着将唱唱演演、肢体造型表现、听赏音乐的基本要素等艺术表现形式融入主题内容之中,而对打击乐演奏这一领域往往怕受到其技能要求、单一模仿等多方面因素的束缚而不敢直面.那么,在新课程改革走到今天,幼儿打击乐活动如何才能与主题内容自然的整合?如何使幼儿获得更全面的音乐素养?这需要我们去思考和实践.因此我设计了本活动,巧妙地融入了打击乐的元素,让幼儿在钓鱼的音乐游戏中培养节奏感.
作者:林芸 刊期: 2016年第12期
教师工作历来就是繁琐与辛苦并行的,像我们工作在保教并重的幼儿园一线的教师更是如此,孩子日常的吃喝拉撒、一举一动都牵动着我们的心.说我们像绿叶、像园丁、像妈妈都对,因为我们的职业就是如此:关爱每一位幼儿,呵护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作者:徐秀珍 刊期: 2016年第12期
一张小桌、一颗橘子,给,点心时间加点“料”,让艺术活动的味道从指尖传递到心田.制作步骤1.把橘子剥开,橘子皮撕成大大小小、不同形状的碎片,橘子瓣分成一瓣儿、一瓣儿的,橘子叶、橘子柄等备用.2.根据幼儿不同的想象,利用橘子皮、橘子瓣、橘子叶、橘子柄拼摆出各种不同的造型:宝剑、风车、花、项链等等.充分利用身边的材料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动手能力.
作者:王春青 刊期: 2016年第12期
撕贴是把手指作为工具,简便、经济、安全的手工活动.幼儿通过自己的小手一撕一贴,就可以撕贴出各种各样妙趣横生的作品.幼儿手指肌肉动作的控制能力在撕贴的过程中能得到很大的锻炼,撕贴出来的作品具有自然、浑厚、稚拙的美感.正如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心理学家也一致认为手指是“智慧的前哨”,这说明动作的发展多么的重要.所以我觉得可以借助撕贴活动,让小班孩子们的小手变得更灵巧,提高孩子对独特美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作者:王攀;何宏芳 刊期: 2016年第12期
新学期开始了,小小班的孩子们比入园时长大了半岁.而我则开始尝试鼓励孩子们自己穿衣戴帽.孩子们很棒,努力尝试按老师教的方法自己穿衣服,于是,可爱的穿衣秀在每天午睡起床的时间如期上演.下午两点,起床时间到了!
作者:李晓利 刊期: 2016年第12期
幼儿的游戏离不开材料,丰富多样、不断更新的游戏材料不仅能满足幼儿个体日益丰富的游戏需要,还能满足群体中不同幼儿、不同游戏的需要,从而达成幼儿游戏发展的优化.那么,这些不同类别且丰富多样的游戏材料该如何摆放呢?创建班级资源库就是个很好的办法,它不仅能满足多种区域游戏材料的共享需求,解决频繁更新游戏材料的烦恼,更能让老师、幼儿和家长关注到幼儿园中有这样一个资源汇集的地方,也能看到幼儿与资源之间的良好互动,看到幼儿的游戏情况,从而更好地关注幼儿,了解幼儿,支持幼儿的游戏行为,提高幼儿的游戏水平.
作者:卢静 刊期: 2016年第12期
营养状况是影响儿童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之一.多年以来,我园每季度膳食调查与营养分析总会出现矿物质钙、锌摄入量偏低,鱼、虾及蛋类食物供应不足,肉类供应超标等问题.为改变这种局面,我园统计了2013年至2016年的膳食营养数据,并对相应的儿童生长发育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显示:膳食结构的改进和优化有利于控制单纯性肥胖症的患病率,提高儿童身高年增长平均数值.
作者:黄爱民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生动丰富的墙饰不仅赏心悦目还饱含教育元素,能起到潜移默化教育地作用.那么墙饰究竟发挥着哪些教育作用呢?我个人认为:一、墙饰与主题结合成为课堂活动的窗口主题鲜明的墙饰除了能美化环境还能起到教育的作用.让墙饰走进教学,让教学延伸到环境,内外呼应,合而为一.曾经,那些形式花俏的墙饰既增加了老师们的工作量,还忽略了与教学之间的联系;现在,我们将教学主题与环境创设紧密地连接在一起,结合学习进度提前规划,让每个孩子的作品都有机会展示,让环境成为教学的助力和孩子们交流的平台.例如:小班入园后的第一个月是“快乐的幼儿园”主题,在这个总主题下又细分为四个周主题:第一周是“甜甜找朋友”,我们先指导幼儿进行涂色游戏,再将孩子们的所有作品五个一组分组张贴,而刚入园的幼儿在看到自己的作品被老师精心装饰后贴在墙上时,能够直观地获得认同感,有效地缓解入园的紧张情绪;第二周是“甜甜笑眯眯”,美术活动《笑脸宝宝》的作品也被搬上了墙壁,当那红红的稚嫩笑脸展示到墙面上时,孩子们收获的就是成功的快乐!
作者:孙慧 刊期: 2016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