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灼培;刘庆余;梁碧玲
目的进一步提高对急性胸部创伤的X线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35例急性胸外伤患者的胸部X线表现及其产生的病理基础.结果肋骨骨折90例,皮下及纵隔积气35例,单纯性气胸5例,单纯性血胸11例,血气胸35例,肺纹理增粗89例,多发斑片影42例,大片状实变影36例,肺血肿15例,血气囊肿6例,急性肺膨胀4例.结论急性胸部创伤的X线表现多种多样,伤后连续的X线复查对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很有帮助.
作者:周永生;张承惠;谭世奇;黄向明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笔者搜集了先天性左肺缺如1例,就其影像表现报道如下:患者女性,19岁.既往足月顺产,半年后发现胸廓畸形,随年龄增长,左侧胸廓逐渐塌陷.生活学习如正常人,日常活动无呼吸困难表现.院外多次就诊,均诊断为:左肺不张或发育不全.我院胸部平片显示:左侧胸廓塌陷,肋间隙变窄,纵隔心脏左移,胸腔密度均匀致密,无支气管和血管纹理,仅胸腔上部见气体影,左侧横膈抬高,膈面显示不清(图1).脊柱胸段侧弯畸形,胸腰椎未见半椎畸形.超声检查双肾未见异常.钡餐透视未见膈疝及胃肠道畸形.心电图未见异常表现.肺功能检查提示中度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进一步行螺旋CT扫描,见纵隔及心脏完全疝入左侧胸腔,左肺完全缺如,右肺代偿行肺气肿并形成肺疝,部分扩张的右肺经纵隔前方凸出至左胸腔上部.三维重建观察(Lung-SSD),左肺及左主支气管完全缺如.(图2~4)
作者:朱俭;王保安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观察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在鉴别早期子宫内膜癌与内膜良性病变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54例绝经后异常子宫出血妇女行阴道二维超声检查、经阴道彩色多普勒(TVCD)检查及诊刮病理活检,比较良、恶性内膜病变组子宫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PSV)、阻力指数(RI)以及子宫内膜动脉的收缩期峰值流速(PSVen)及阻力指数(RIen)的差异,并观察良、恶性内膜病变组内膜内血流显像的差异。结果子宫动脉的PSV、RI在良恶性病变组间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恶性病变组内膜血流显示率为90.0%,明显高于良性病变组的9.1%(P<0.01)。两组间内膜动脉PSV值无显著差异,而RI值虽有重叠,但恶性内膜病组内膜动脉显示出低阻力的血流动力学特点,与良性病变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TVCD可进一步提高内膜良恶性病变的鉴别水平,对子宫内膜癌的早期检出有一定价值。
作者:李丽娟;谢红宁;蔡文;郭含群;孔秋英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卵巢畸胎瘤的CT表现特点及其病理基础,以提高CT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8例19个卵巢畸胎瘤的CT影像资料,结合病理讨论其CT表现特点.结果本组19个畸胎瘤中,17个见脂肪密度区.16个成熟囊性畸胎瘤中,14个边缘光滑,11个有浮球征或畸胎结节,1个见脂液平面,12个见囊壁钙化. 2个恶变成熟囊性畸胎瘤均为囊实性肿块,囊壁不规则增厚,肿块边缘不规则,囊内见条索状厚间隔和散在钙化及小片状脂肪密度影.1个未成熟畸胎瘤为实质性肿块,边缘浅分叶状,内见散在小钙化灶和脂肪密度影以及盘曲带状稍低密度影,后者镜下为脑组织.结论卵巢畸胎瘤CT能作出正确诊断,囊壁不规则增厚和/或囊内出现厚间隔是其恶变的征象.实质性肿块伴有脂肪和/或钙化影为未成熟畸胎瘤重要征象.
作者:梁宇闯;龙晚生;张朝桐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钼靶X线放大摄影在乳腺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癌普通钼靶X线摄影及钼靶X线放大摄影的资料,比较两种方法在显示病变方面的差异.结果钼靶X线放大摄影在显示肿块的毛刺、分叶、钙化方面明显优于普通X线摄影,在显示乳腺癌的间接征象方面也优于普通钼靶X线摄影.结论加做钼靶X线放大摄影可提高乳腺癌诊断的准确率和精确性.
作者:王海彦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支气管动脉灌注(BAI)治疗晚期肺癌的联合化疗方案,了解不同病理类型的肺癌对西艾克、卡铂、丝裂霉素联合支气管动脉内灌注治疗有无差异,以及根据支气管动脉造影(BAG)分型了解富血型和少血型肺癌与疗效的关系.方法本组31例,经临床X线及病理证实后,先行BAG确定为肿瘤供血动脉后,再采用BAI灌入西艾克、卡铂及丝裂霉素.结果本组共灌注85次,其中CR 2例(6.45%)、PR 18例(58.06%)、NC9例(29,03%)、PD2例(6.45%),总缓解率64.52%,非小细胞肺癌(鳞癌+腺癌)总缓解率为72,72%(16/22).鳞癌、腺癌、小细胞未分化癌三组间疗效差异不显著(χ2检验P>0.05).富血型和少血型两组间疗效有非常显著差异(χ2检验P<0 01).结论西艾克、卡铂以及丝裂霉素联合BAI治疗晚期肺癌疗效明显高于西艾克、卡铂、丝裂霉素联合静脉化疗,且具有疗程短、总用药量少、全身毒副反应小等优点.
作者:康友根;曾伟华;王道德 刊期: 2001年第01期
先天性冠状动脉瘘是一种少见心血管病变,我院收治一例,心导管造影证实为先天性冠状动脉--右室瘘. 患者,男,12岁,反复胸闷,胸痛12年,咳嗽2d入院,体检,生长发育好,心界略向左扩大,胸骨左缘第3,4肋间Ⅳ级双期杂音,心尖区Ⅲ级收缩期杂音.B超诊断为冠状动脉左室或肺动脉瘘.心电图检查正常.X线平片检查:双肺血轻度增多,主动脉结无增大,肺动脉段隆起,心尖圆隆,心影稍增大,心胸比率约为0.56,以右心系统增大为主(图1).初步诊断为先天性心脏病,左向右分流.
作者:黄少英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并提高常规经腹壁超声检查对急腹症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常规经腹超声探查腹部器官异常病灶声像图特征,并观察横膈上下至盆腔区有无积液及包块、脏器周围结构与关系等情况,追踪266例超声诊断与手术结果,并与152例临床治疗经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超声检查418病例中以胆系疾病、肾绞痛、妇科、腹部外伤、阑尾等疾病多见,罕见的有腹内疝、缺血性肠炎、腹膜后自发性血肿.其中266例超声诊断与手术结果符合率为90.6%,误诊4.1%,漏诊5.3%;152例临床治疗证实符合占96%,漏误诊占4%.结论超声检查简单、迅速、方便,在急腹症检查中可首选,对保守治疗的监视、指导临床决策有重要价值.
作者:张淼源;徐晓院;吴祖光 刊期: 2001年第01期
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肌瘤是近几年来新兴的治疗手段。自1999年9月至2000年10月我院应用此疗法治疗15例患者获得成效。治疗过程中护士对患者的术前后护理、术中配合非常重要,优质的护理配合是新技术得以顺利开展、治疗获得成功的重要基础。
作者:罗燕玲;刘幼方;龙腾 刊期: 2001年第01期
子宫血管畸形很少见于文献报道,合并妊娠者更为少见,我院发现一例,现报告如下: 患者,女,28岁.1年前出现月经量增多,但周期正常,4个月前因阴道大出血入某院治疗,B超检查子宫输卵管未见异常.妇科作子宫内膜诊刮提示:宫内膜炎,腺体呈晚期增生.经治疗后好转出院,出院后月经周期正常,但经量仍较多.1周前突然右下腹痛并阴道大出血到我院就诊.妇检:双侧附件均可扪鸡蛋大小之包块各一个,其中右侧包块与子宫相连;宫体稍增大,其余无异常.
作者:冯阳宁;徐梓榕;冯丽红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对急性下消化道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均因急性下消化道出血而行腹部内脏血管造影.对造影中采集的动脉期、实质期、静脉期的图像进行实时分析.结果15例中阳性12例,阴性3例.12例阳性者包括动脉瘤2例,肿瘤2例,血管畸形4例,原因不明造影剂外溢4例,其中2例经血管内注入垂体后叶素后止血.结论出血期行急诊DSA,大多数病例可明确诊断或确定出血部位,且对血管病变较内窥镜、钡剂造影有更大的价值.
作者:李荣洲;林友岳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评价术前动脉灌注化疗治疗直肠癌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MMC和5-FU化疗方案,经皮股动脉穿刺插管向肠系膜下动脉及髂内动脉化疗灌注53例直肠癌患者,10~14d后进行外科手术.结果术后病理显示原发灶癌细胞坏死率90.6%,转移灶癌细胞坏死率84%,随访6~42个月,除3例姑息手术平均生存15个月外,另49例根治术患者全部生存,生活工作正常,未发现复发转移现象.结论术前动脉灌注化疗是直肠癌有效的综合治疗手段之一.
作者:周毅;吴沛宏;黄金华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探讨32P-在肿瘤内和肝内外器官的生物分布、治疗作用以及对血常规的影响.方法采用大白鼠肝癌为实验模型,分别用32P-碘油乳剂和单纯胶体32P经肝动脉注射.结果32P在肿瘤内计数量以32P-碘油乳剂肝动脉注射组高(P<0.01),半衰期较长(13.5d),肝外器官计数量小(P<0.01),肿瘤细胞坏死明显,血常规改变不大.结论经肝动脉注射32P-碘油乳剂对肝癌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作者:彭志康;全显跃;刘亚洪;周杰;卢蔚芳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分析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影像学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收集16例(19个病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患者,所有病例均行一种或多种影像学检查.结果腹部平片及静脉尿路造影对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诊断无特异性,大部分(11/13)病灶在超声上为高回声,8/11个病灶CT表现为含脂肪的混杂密度肿块,10/14个病灶内见T1WI、T2WI上高信号的脂肪组织.结论CT、MRI对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确诊有赖于检出病灶内脂肪成分,而超声、平片及静脉尿路造影的诊断价值有限.
作者:杨灼培;刘庆余;梁碧玲 刊期: 2001年第01期
患者,男,74岁,一周前因左侧鼻息肉而行息肉摘除术.术后5d即出现精神状态改变,胡言乱语,无寒战、头晕、头痛、无四肢抽搐等.于当地医院就医,行头颅CT检查时发现左额叶占位性病变,考虑胶质瘤可能性大,遂来中山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进一步诊治.
作者:成艺;范淼 刊期: 2001年第01期
患者女,29岁,体检时发现甲胎球蛋白(AFP)阳性,无发热,无腹部不适,血常规正常. B超:肝右后叶膈下强回声光团,约1.3cm×1.1cm.诊断:肝中叶占位性改变,海绵状血管瘤?小肝癌?CT检查:肝右叶包膜下结节状低密度灶,圆形,约1.2cm×1.2cm,边清,平扫CT值58Hu,增强CT值53Hu(图1),密度均匀,延迟2'4'8'及13'扫描密度未见改变,诊断:肝右叶占位性改变,性质考虑小肝癌可能性大.
作者:曾惠良 刊期: 2001年第01期
本文报告36例经临床和病理证实的肺部炎性肿块的临床和X线表现,讨论了本病的X线诊断、鉴别诊断.根据其边缘、内部结构、大小、特殊征象,进行动态观察,认为:肺部炎性肿块早期表现边缘浅淡或模糊,有较多的细长毛刺,亚急性及慢性期边缘光滑、锐利、僵硬平直,内部可见空气支气管征,同时认为末梢支气管粘液潴留形成痰栓是病理原因之一.
作者:黎强;卢飞城;曾耀景 刊期: 2001年第01期
本文综述了原发性肝肿瘤中央疤痕的病理学改变和影像学表现,对不同类型的原发肝肿瘤中央疤痕的出现几率、组织病理学基础及CT、MRI表现的异同进行了叙述,为原发肝肿瘤之间的鉴别诊断提供一重要的参考依据,结合肿瘤自身的影像学表现特点,可以更准确地对原发肝肿瘤作出定性诊断.
作者:贾洪顺;全显跃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探讨MRI评价肺癌侵犯纵隔血管的应用价值方法15例中央型肺癌或纵隔旁型肺癌侵犯纵隔血管,术前MRI检查,对比分析其侵犯纵隔血管的MRI征象和大体手术及显微病理所见结果MRI表现为肿瘤与血管壁侧侧相贴、管腔通畅和其病理表现的癌肿与管壁相贴、主要侵犯外膜的纤维性粘连或侵犯中内膜的瘤性致密粘连方式相一致;MRI表现为肿瘤包埋血管、管腔狭窄或闭塞和其病理所见的癌肿沿管壁环形堆积式浸润方式相一致.结论MRI在评价肺癌侵犯纵隔血管方面是可行的,为临床制定肺癌手术计划具有指导意义.
作者:蔡文翀;李华杰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假性甲状帝腺功能减退症的颅内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经实验室和临床确诊假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的颅内CT资料及临床资料。结果头部CT平扫显示两侧大脑半球皮层下区和基底节区广泛散在小斑片高密度钙化灶,CT值78~216Hu,其中大脑基底节钙化以壳核钙化早、范围广和程度重,典型者呈“倒八字”征;大脑皮层下区钙化主要位于额顶叶,呈大致对称多个小斑片状或小弧形高密度影,周边伴有“星芒状阴影,我们称之为“星火样”钙化。结论CT能正确反映本病颅内钙化部位、范围和程度,壳核“倒八字”样钙化和大脑皮层上区对称性“星火样”钙化是重要影像特征,对了解病变程度、发展和预后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卓永;梁宇闯;郑辉 刊期: 2001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