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语言活动:猜猜我是谁

许春兰

关键词:抽象思维能力, 语言思维, 语言比较, 游戏, 生活活动, 设计意图, 教学内容, 积极思维, 大班幼儿, 表现欲, 体验, 食物, 谜语, 萌芽, 经验, 动物, 猜想
摘要:设计意图:猜谜、编谜是孩子们喜爱的、富有挑战性的语言思维游戏,也是大班语言教学内容之一.大班幼儿的思维十分活跃,抽象思维能力已经萌芽,有十分强烈的探索欲望和表现欲.在平时的生活活动中,孩子们常常会将自己喜欢的动物、食物等编成谜语请老师和同伴猜,观察发现:孩子们的思维、经验、语言比较零散,概括总结能力需要进一步加强,于是我结合绘本《猜猜我是谁》,让孩子们在游戏中积极思维,体验猜想表达的乐趣.
儿童与健康杂志相关文献
  • 墙角数技梅

    冬天的腊梅花漂亮了,我们就用腊梅画来做装饰,提前感受一下身处“梅园”的惬意吧!通过这类活动,幼儿们不仅能发现美、感受美,还能表现美、创造美.快快行动吧!制作步骤1.先把卫生纸放入容器里倒入水,将纸泡成纸浆,用时将多余的水挤掉,然后在纸浆里倒入乳胶和颜料进行调制.

    作者:田文娟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相对间距:规划游戏所需的合理空间

    一、提出概念——“相对间距”在幼儿园日常活动的安全管理中,引导幼儿相互间保持合理的间距,能有效规避幼儿相互间的碰撞、擦伤、划伤、踩踏等安全事故.我们尝试着在做操、队列行进、跑步、走楼梯、做手工以及翻、滚、钻、爬和一些大型的综合情境竞赛等活动中,用地面标识、手臂测量、器械摆放等形式,帮助幼儿相互间保持合理间距.但是若时时处处要求孩子保持绝对固定的间距,则会因限制过度让活动变得呆板、无趣;若不要求间距,又可能出现拥挤现象,存在互相间划伤、抓伤、擦伤、碰撞、踩踏等事故隐患.

    作者:张鹏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倾听孩子,陪伴成长

    一双善于倾听的耳朵让我们听到小草发芽、花儿开放,让我们感悟生活中关好的点滴,让我们看到灿烂的笑容.刚走上工作岗位时,看到孩子们的甜笑心里就欢喜的不得了.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各种各样的问题越来越多,我意识到幼儿教师不是一份简单的工作,必须要倾尽全力才行.

    作者:张元春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爱能创造奇迹

    我曾遇到过一个特殊的孩子,是他让我坚信爱能创造奇迹.第一次见到小官时他躲在妈妈的怀里,虎头虎脑的样子着实惹人爱,完全没想到这是一个轻度脑瘫的孩子.面对语言和动作都发展迟缓的小官,我心疼不已……望着妈妈眼里那份热切的期盼和深深的担忧,我把小官抱了个满怀.

    作者:李敏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用绘本阅读激发幼儿的审美情感

    绘本被公认为是幼儿早期教育的佳读物,具有直观性与形象性,符合幼儿审美需要的心理特点.幼儿通过图文并茂的绘本可以达到语言、思维、想象、审美和个性的协同发展.目前,绘本己被广泛运用到幼儿教学中,而我们更多的是把它作为发展智力、进行品德教育和发展语言能力的工具,往往忽视了以图文为对象的审美教育.

    作者:葛俊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从幼儿关键期入手办好家园共育栏

    在家园合作共育的方式中,“家园共育栏”是常见的每个班级都在用的家园联系方式.“家园共育栏”会定期更新,内容通常是以文字的形式向家长展示幼儿在园的日常活动,是家长了解教师的日常工作、孩子在幼儿园的发展情况、班级的保教和班级管理工作的一扇窗口.“家园共育栏”是家长和幼儿园联系的一个纽带,通过它可以弥补教师与家长日常沟通的不足,提升家长对幼儿教育各个领域知识的了解.

    作者:李中峰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大班幼儿尝试进行绘本创作的实践

    绘本,顾名思义就是“画出来的书”.即指一类以绘画为主,兼附有少量文字,甚至没有文字的书籍.现在市面上的绘本图书以低幼儿童阅读为主,内容涉及文学、教育、科普等.根据2014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婴儿画报》《幼儿画报》《嘟嘟熊画报》等阶梯阅读平台对全国13068名1~9岁儿童家庭所进行的一项阅读调查显示——小读者年龄的构成:1~3岁占29%,4~6岁占61%,7岁以上占10%;家庭儿童绘本拥有量:拥有1~10本的占18%,拥有11~20本的占65%,拥有20本以上的占17%.其中,中国本土原创的儿童绘本仅占12.7%,87.3%为原版引进图书.

    作者:李艺;周莉莎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情境教学在幼儿美术活动中的运用

    儿童心理学家黄翼说:“儿童的绘画和美术家的绘画不同,并不是狭义的美术,而是一种游戏.”我们将游戏与美术活动进行优化结合,使美术活动成为幼儿爱玩的“游戏”,美术作品成为幼儿表达自己情绪和认识的一种“语言”,美术创造成为启迪幼儿创造力思维摇篮.而情境教学法是教师根据活动所描绘的情景,创设出形象鲜明的投影图画片,辅之生动的文学语言,并借助音乐的艺术感染力,再现所描绘的情景表象,使幼儿如闻其声,如见其人,仿佛置身其间,如临其境;师幼就在此情此景之中进行着的一种情景交融的教学活动.因此,“情境教学” 对培养幼儿情感、启迪思维、发展想象、开发智力等方面确有独到之处.根据《3~6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精神,我们在实践活动中运用情境教学,使美术活动更丰富多彩.

    作者:季丽娅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我这样做幼儿教师

    读了叶圣陶老先生的《如果我当教师》感受颇多,回顾自己十几年来的工作经历,我一直要求自己——做幼儿喜欢的老师、做让家长放心的老师、做对工作负责的老师、做智慧的老师.

    作者:郭靖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幼小衔接:提升大班幼儿的整理能力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幼小衔接不是要幼儿园与小学特定学科内容上直接的延续,而是培养儿童上小学后成为其生活、学习基础的内容.以往单纯的认为幼小衔接是幼儿入大班以后的事情是错误的,其实在幼儿一入园幼小衔接工作就开始了,整个幼儿教育时期都要为儿童小学和今后的成长做好基本的全面的素质准备.大班,只是侧重做好儿童入小学的特殊准备阶段.结合我班的课题开展,我和大家谈谈大班幼儿在幼小衔接中整理能力发展的相关问题.

    作者:刘春芳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艺术活动:《孤独的牧羊人》

    设计意图:歌曲《孤独的牧羊人》是美国电影《音乐之声》的插曲,是女声用美声唱法演唱的经典音乐作品,真假声转换忽高忽低,这特点鲜明的演唱方式令幼儿耳目一新,诙谐、幽默的风格给他们带来欢快、活泼的感受.改编后的歌词,其内容更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在独生子女时代,幼儿对“孤独”都有所感受与体验.这首歌曲表现了孤独的牧羊人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可以启发幼儿学习积极地排解孤独的情绪,在生活中用更积极的态度和更智慧的策略去面对消极情绪.学习演唱这首歌曲,还可以让幼儿感受优秀的音乐作品,体验演唱的乐趣,进而形成新的认知经验,丰富审美感受.

    作者:杨彦君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丰富·有效:对幼儿户外游戏的探索

    一、背景与新的思考华爱华教授在《游戏中的学习与发展——基于游戏的师幼共同成长》中把幼儿的游戏主要分为三大类:规则性游戏——以集体教学游戏为主;探究性游戏——以室内活动区游戏为主;自发性游戏——一户外自主游戏为主.

    作者:王晓萍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角色游戏中的“咬人”事件

    小付哭着跑过来对着我说:“老师,阿朗咬我!”一边用手擦着眼泪,一边拉起裤腿露出一圈红色的牙印.这时,阿朗也走了过来,他不像平时那样总是笑着的,表情非常沉重,一副正在自我反省的模样.阿朗走到小付身边想用手帮他揉一揉,嘴里还不停地念叨着:“对不起,对不起.”

    作者:李茸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爱的力量

    偶然间被绘本故事《搬过来搬过去》中的情节所吸引,于是,把整套书买回家认真反复地阅读,每读一遍都感觉有新的发现和感动.终,我决定在家长开放日时将这个故事分享给大家.我满怀激情地对家长和孩子们说:“身高的差距让这对好朋友面临很多困难,他俩没有抱怨,积极地想办法,后,所有的困难都解决了.现在,他们可以在这样的房子里每天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送给对方一个甜蜜的微笑!”我能看到大家的眼睛里都闪着感动的光茫,爱的种子在孩子们的心里开始生根发芽……

    作者:阎伟伟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陈鹤琴体育思想在幼儿园健康领域的应用与思考

    陈鹤琴先生特别关心儿童的健康问题:“幼稚教育重要的目的,是养成强健身体的儿童.”“身体强健的小孩子,他很快就会在幼稚园里跟其他的小孩子玩各种游戏器具,做各种动作;如果身体不好,他要在新的环境里面很活跃地做各种工作,玩各种玩具,是比较困难的.”在他倡导的“五指活动”中,健康是排在第一位的,足见他对儿童健康教育的重视.

    作者:张文芳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艺术活动:秋天的畅想

    设计意图:很多家长们会在周末、假期带孩子去郊外放松一下,去领略大自然的风光,特别是夏、秋两季,大自然中的颜色是丰富的.为了让孩子们将这种对大自然的感受与美术活动相结合,我设计了这节创意美术活动.

    作者:崔英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在游戏中快乐成长

    《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出:“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幼儿天生就爱玩好动,而游戏正是一种集自由、兴趣、需要、快乐、满足于一体,以幼儿为主体的积极主动的活动过程.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陈鹤琴说过:“儿童好游戏乃是天然.”因此,游戏是符合幼儿天性的,与他们快乐的生活、健康的成长有着密切联系,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能促进幼儿身体、认知、社会性和情感的发展.

    作者:王琴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精彩瞬间:区域活动中的孩子们

    以前总是认为只有集体教育活动才能让孩子获得知识、快乐、进步、成长,所以非常重视集体教育活动,总是把更多的精力和注意力放在集体教育活动上,在集体教育活动中变换各种方式传授给孩子们知识,但是,上星期的几次区域活动后让我改变了看法,因为我看到了区域活动中孩子们的自主发展和精彩表现,真是让我惊喜不已!

    作者:肖航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对“自助餐式”餐后环节的管理

    幼儿园餐后环节一般处于教师的高控状态,活动内容随意又单一,孩子们没有选择的机会,也没有满足幼儿由于进餐速度差异产生的不同需求,更不要说是让幼儿进行自主活动了.[问题镜头]镜头一:教师邀请吃完饭的幼儿去走廊上看书,但是,有个别幼儿对看书根本没兴趣,书一扔就开始在走廊上嬉戏吵闹,教师既要管理走廊秩序,又要督促剩余的孩子吃饭,显得力不从心.

    作者:朱佳颖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科学活动:小球真好玩

    设计意图:《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做为科学探索的对象.球是孩子们喜欢的玩具,孩子们不仅会拍、滚、抛着玩,还发现了放在盒子里的球能发出好听的不同声音呢.于是活动中我提供了乒乓球和网球,孩子们通过在玩球中感知它们的异同点,并探索两种不同材质的球摇动后会发出不同的声音,进一步激发了幼儿的科学探索欲望.

    作者:丁香 刊期: 2017年第05期

儿童与健康杂志

儿童与健康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西安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