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倾听孩子,陪伴成长

张元春

关键词:幼儿教师, 善于倾听, 工作岗位, 感悟生活, 意识, 发芽, 耳朵
摘要:一双善于倾听的耳朵让我们听到小草发芽、花儿开放,让我们感悟生活中关好的点滴,让我们看到灿烂的笑容.刚走上工作岗位时,看到孩子们的甜笑心里就欢喜的不得了.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各种各样的问题越来越多,我意识到幼儿教师不是一份简单的工作,必须要倾尽全力才行.
儿童与健康杂志相关文献
  • 科学常识伴幼儿成长

    幼儿教育的出发点应从教师的兴趣转向孩子的兴趣,由多数预设的探究活动走向生成的科学活动,让科学更贴近幼儿生活.从生活中孕育科学教育,让科学教育不再局限于灌输科学知识,而是更注重让幼儿从探索中获取科学知识,在实践中学科学爱科学.

    作者:李玲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我这样做幼儿教师

    读了叶圣陶老先生的《如果我当教师》感受颇多,回顾自己十几年来的工作经历,我一直要求自己——做幼儿喜欢的老师、做让家长放心的老师、做对工作负责的老师、做智慧的老师.

    作者:郭靖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社会活动:一个人在家

    设计意图:许多家庭由于父母自身工作繁忙又无老人帮忙照看孩子,偶尔会把孩子一个人留在家里,无形中增加了潜藏的危险.大班幼儿虽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我保护能力,但是当他们独自一个人在家时,心理上还会产生恐惧.因此,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让他们掌握一些独自在家时的基本安全知识和应对技巧就显得尤为重要.

    作者:左金静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努力做好的老师

    读完了李镇西的《做好的老师》,颇有感想,我觉得做好的老师要做到以下三点:1.拥有童心:“童心是师爱的源泉.”我们要读懂幼儿,要尽量用幼儿的眼光去看待事物、体验情感——这使我想到和孩子们在一起时的一件趣事.早操时间,宗玺不小心踩到我了,我冲他一笑,他赶紧把脚收回去说:“对不起.”我回答一句:“没关系.”隔了不久,天赐也踩了我的脚,我说“天赐,踩到老师的脚了.”他抬起头说:“老师,是宗玺让我踩的,他说你敢不敢踩老师的脚,我说敢,我就踩了.”再看看宗玺,他不好意思地低下头.原来,我的脚有幸成为了试胆的“试验品”,真是让人哭笑不得!看来,童心是需要揣测的,需要我们细心观察、仔细琢磨,才能真正走进孩子的世界.

    作者:赵燕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关于“阳光体育游戏”的园本课程研讨

    一、活动缘起在新形势下,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发展方向和新动态、新理念,特别是福建省优秀幼儿园开展的“阳光体育游戏”对我园颇有启示,本着“让每个孩子健康快乐成长”的教育理念,我们萌发了探索适合本园开展的户外体育活动的想法,引导教师们通过实际操作来巩固、消化理论知识,并将理论落实到教育实践中.

    作者:武超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科学活动:小球真好玩

    设计意图:《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做为科学探索的对象.球是孩子们喜欢的玩具,孩子们不仅会拍、滚、抛着玩,还发现了放在盒子里的球能发出好听的不同声音呢.于是活动中我提供了乒乓球和网球,孩子们通过在玩球中感知它们的异同点,并探索两种不同材质的球摇动后会发出不同的声音,进一步激发了幼儿的科学探索欲望.

    作者:丁香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在游戏中快乐成长

    《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出:“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幼儿天生就爱玩好动,而游戏正是一种集自由、兴趣、需要、快乐、满足于一体,以幼儿为主体的积极主动的活动过程.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陈鹤琴说过:“儿童好游戏乃是天然.”因此,游戏是符合幼儿天性的,与他们快乐的生活、健康的成长有着密切联系,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能促进幼儿身体、认知、社会性和情感的发展.

    作者:王琴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用绘本阅读激发幼儿的审美情感

    绘本被公认为是幼儿早期教育的佳读物,具有直观性与形象性,符合幼儿审美需要的心理特点.幼儿通过图文并茂的绘本可以达到语言、思维、想象、审美和个性的协同发展.目前,绘本己被广泛运用到幼儿教学中,而我们更多的是把它作为发展智力、进行品德教育和发展语言能力的工具,往往忽视了以图文为对象的审美教育.

    作者:葛俊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大班幼儿尝试进行绘本创作的实践

    绘本,顾名思义就是“画出来的书”.即指一类以绘画为主,兼附有少量文字,甚至没有文字的书籍.现在市面上的绘本图书以低幼儿童阅读为主,内容涉及文学、教育、科普等.根据2014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婴儿画报》《幼儿画报》《嘟嘟熊画报》等阶梯阅读平台对全国13068名1~9岁儿童家庭所进行的一项阅读调查显示——小读者年龄的构成:1~3岁占29%,4~6岁占61%,7岁以上占10%;家庭儿童绘本拥有量:拥有1~10本的占18%,拥有11~20本的占65%,拥有20本以上的占17%.其中,中国本土原创的儿童绘本仅占12.7%,87.3%为原版引进图书.

    作者:李艺;周莉莎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墙角数技梅

    冬天的腊梅花漂亮了,我们就用腊梅画来做装饰,提前感受一下身处“梅园”的惬意吧!通过这类活动,幼儿们不仅能发现美、感受美,还能表现美、创造美.快快行动吧!制作步骤1.先把卫生纸放入容器里倒入水,将纸泡成纸浆,用时将多余的水挤掉,然后在纸浆里倒入乳胶和颜料进行调制.

    作者:田文娟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爱的力量

    偶然间被绘本故事《搬过来搬过去》中的情节所吸引,于是,把整套书买回家认真反复地阅读,每读一遍都感觉有新的发现和感动.终,我决定在家长开放日时将这个故事分享给大家.我满怀激情地对家长和孩子们说:“身高的差距让这对好朋友面临很多困难,他俩没有抱怨,积极地想办法,后,所有的困难都解决了.现在,他们可以在这样的房子里每天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送给对方一个甜蜜的微笑!”我能看到大家的眼睛里都闪着感动的光茫,爱的种子在孩子们的心里开始生根发芽……

    作者:阎伟伟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丰富·有效:对幼儿户外游戏的探索

    一、背景与新的思考华爱华教授在《游戏中的学习与发展——基于游戏的师幼共同成长》中把幼儿的游戏主要分为三大类:规则性游戏——以集体教学游戏为主;探究性游戏——以室内活动区游戏为主;自发性游戏——一户外自主游戏为主.

    作者:王晓萍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毛根创意编织篮

    毛根质地柔软、色彩多样丰富,可塑性、定型效果强,还可以重复使用,在幼儿园中用途较为广泛.我园开展关于编织的民间手工艺特色活动,结合毛根的特点及中、大班幼儿已有的编织经验进行贴近生活的手工制作,运用一上一下交替编织、弯、折、拧等技巧进行编织,在发展幼儿小肌肉动作的同时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

    作者:汪月琴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爱能创造奇迹

    我曾遇到过一个特殊的孩子,是他让我坚信爱能创造奇迹.第一次见到小官时他躲在妈妈的怀里,虎头虎脑的样子着实惹人爱,完全没想到这是一个轻度脑瘫的孩子.面对语言和动作都发展迟缓的小官,我心疼不已……望着妈妈眼里那份热切的期盼和深深的担忧,我把小官抱了个满怀.

    作者:李敏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对“自助餐式”餐后环节的管理

    幼儿园餐后环节一般处于教师的高控状态,活动内容随意又单一,孩子们没有选择的机会,也没有满足幼儿由于进餐速度差异产生的不同需求,更不要说是让幼儿进行自主活动了.[问题镜头]镜头一:教师邀请吃完饭的幼儿去走廊上看书,但是,有个别幼儿对看书根本没兴趣,书一扔就开始在走廊上嬉戏吵闹,教师既要管理走廊秩序,又要督促剩余的孩子吃饭,显得力不从心.

    作者:朱佳颖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从幼儿关键期入手办好家园共育栏

    在家园合作共育的方式中,“家园共育栏”是常见的每个班级都在用的家园联系方式.“家园共育栏”会定期更新,内容通常是以文字的形式向家长展示幼儿在园的日常活动,是家长了解教师的日常工作、孩子在幼儿园的发展情况、班级的保教和班级管理工作的一扇窗口.“家园共育栏”是家长和幼儿园联系的一个纽带,通过它可以弥补教师与家长日常沟通的不足,提升家长对幼儿教育各个领域知识的了解.

    作者:李中峰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幼儿为本:谈大班美术区的创设与指导

    幼儿的艺术创造能力是在游戏化的表现中发展起来的.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欣赏、感受、表现、创造,慢慢走向艺术化.美术区是集欣赏、玩色、构图、制作为一体,通过幼儿与美术材料的交互作用,采用撕、贴、剪、画、做等操作方式,以游戏的手段满足幼儿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发展需求.那么,在创设大班美术区时,怎样为幼儿创设多元化的环境,投放多样化的材料和内容?怎样能即时观察了解到幼儿在活动中的情况,并适时支持引导幼儿的能力发展呢?

    作者:张雪婷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利用“轶事记录”提升幼儿评价的真实性

    近年来,教师的观察记录作为评估幼儿发展的一种方法愈来愈受到重视和强化,但当前幼儿教师的观察记录存在着不少误区,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很多的观察记录是盲目和随机的,所获取的信息不够真实,主观臆断较多,再加之没有系统、全面的追踪记录,教师所做的观察记录在用于儿童评价时往往缺乏效度,观察记录应有的评价功能难以体现.

    作者:胡海燕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艺术活动:秋天的畅想

    设计意图:很多家长们会在周末、假期带孩子去郊外放松一下,去领略大自然的风光,特别是夏、秋两季,大自然中的颜色是丰富的.为了让孩子们将这种对大自然的感受与美术活动相结合,我设计了这节创意美术活动.

    作者:崔英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艺术活动:《孤独的牧羊人》

    设计意图:歌曲《孤独的牧羊人》是美国电影《音乐之声》的插曲,是女声用美声唱法演唱的经典音乐作品,真假声转换忽高忽低,这特点鲜明的演唱方式令幼儿耳目一新,诙谐、幽默的风格给他们带来欢快、活泼的感受.改编后的歌词,其内容更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在独生子女时代,幼儿对“孤独”都有所感受与体验.这首歌曲表现了孤独的牧羊人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可以启发幼儿学习积极地排解孤独的情绪,在生活中用更积极的态度和更智慧的策略去面对消极情绪.学习演唱这首歌曲,还可以让幼儿感受优秀的音乐作品,体验演唱的乐趣,进而形成新的认知经验,丰富审美感受.

    作者:杨彦君 刊期: 2017年第05期

儿童与健康杂志

儿童与健康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西安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