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玲
一、活动缘起在新形势下,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发展方向和新动态、新理念,特别是福建省优秀幼儿园开展的“阳光体育游戏”对我园颇有启示,本着“让每个孩子健康快乐成长”的教育理念,我们萌发了探索适合本园开展的户外体育活动的想法,引导教师们通过实际操作来巩固、消化理论知识,并将理论落实到教育实践中.
作者:武超 刊期: 2017年第05期
近年来,教师的观察记录作为评估幼儿发展的一种方法愈来愈受到重视和强化,但当前幼儿教师的观察记录存在着不少误区,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很多的观察记录是盲目和随机的,所获取的信息不够真实,主观臆断较多,再加之没有系统、全面的追踪记录,教师所做的观察记录在用于儿童评价时往往缺乏效度,观察记录应有的评价功能难以体现.
作者:胡海燕 刊期: 2017年第05期
设计意图:种植园活动对幼儿园孩子来说并不陌生,他们通过亲身参与体验种植活动带来的乐趣,提高自己对蔬菜瓜果的认识.一次种植园观察活动中孩子们产生了争执:苗苗长了多高呢?这么多到底是多少?……于是,我抓住了孩子的兴趣点,基于孩子有过看教师测量的经验,生成了本次活动.希望能通过此活动解决他们的困惑.
作者:王楠 刊期: 2017年第05期
在家园合作共育的方式中,“家园共育栏”是常见的每个班级都在用的家园联系方式.“家园共育栏”会定期更新,内容通常是以文字的形式向家长展示幼儿在园的日常活动,是家长了解教师的日常工作、孩子在幼儿园的发展情况、班级的保教和班级管理工作的一扇窗口.“家园共育栏”是家长和幼儿园联系的一个纽带,通过它可以弥补教师与家长日常沟通的不足,提升家长对幼儿教育各个领域知识的了解.
作者:李中峰 刊期: 2017年第05期
幼儿期是一生中身心发展快的时期,幼儿期更是良好生活方式与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期.一直以来,我园作为一所农村寄宿制公办幼儿园十分重视培养幼儿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并且取得了初步成效,得到了家长的认可.
作者:朱海英 刊期: 2017年第05期
设计意图:《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做为科学探索的对象.球是孩子们喜欢的玩具,孩子们不仅会拍、滚、抛着玩,还发现了放在盒子里的球能发出好听的不同声音呢.于是活动中我提供了乒乓球和网球,孩子们通过在玩球中感知它们的异同点,并探索两种不同材质的球摇动后会发出不同的声音,进一步激发了幼儿的科学探索欲望.
作者:丁香 刊期: 2017年第05期
偶然间被绘本故事《搬过来搬过去》中的情节所吸引,于是,把整套书买回家认真反复地阅读,每读一遍都感觉有新的发现和感动.终,我决定在家长开放日时将这个故事分享给大家.我满怀激情地对家长和孩子们说:“身高的差距让这对好朋友面临很多困难,他俩没有抱怨,积极地想办法,后,所有的困难都解决了.现在,他们可以在这样的房子里每天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送给对方一个甜蜜的微笑!”我能看到大家的眼睛里都闪着感动的光茫,爱的种子在孩子们的心里开始生根发芽……
作者:阎伟伟 刊期: 2017年第05期
设计意图:歌曲《孤独的牧羊人》是美国电影《音乐之声》的插曲,是女声用美声唱法演唱的经典音乐作品,真假声转换忽高忽低,这特点鲜明的演唱方式令幼儿耳目一新,诙谐、幽默的风格给他们带来欢快、活泼的感受.改编后的歌词,其内容更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在独生子女时代,幼儿对“孤独”都有所感受与体验.这首歌曲表现了孤独的牧羊人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可以启发幼儿学习积极地排解孤独的情绪,在生活中用更积极的态度和更智慧的策略去面对消极情绪.学习演唱这首歌曲,还可以让幼儿感受优秀的音乐作品,体验演唱的乐趣,进而形成新的认知经验,丰富审美感受.
作者:杨彦君 刊期: 2017年第05期
幼儿教育的出发点应从教师的兴趣转向孩子的兴趣,由多数预设的探究活动走向生成的科学活动,让科学更贴近幼儿生活.从生活中孕育科学教育,让科学教育不再局限于灌输科学知识,而是更注重让幼儿从探索中获取科学知识,在实践中学科学爱科学.
作者:李玲 刊期: 2017年第05期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幼小衔接不是要幼儿园与小学特定学科内容上直接的延续,而是培养儿童上小学后成为其生活、学习基础的内容.以往单纯的认为幼小衔接是幼儿入大班以后的事情是错误的,其实在幼儿一入园幼小衔接工作就开始了,整个幼儿教育时期都要为儿童小学和今后的成长做好基本的全面的素质准备.大班,只是侧重做好儿童入小学的特殊准备阶段.结合我班的课题开展,我和大家谈谈大班幼儿在幼小衔接中整理能力发展的相关问题.
作者:刘春芳 刊期: 2017年第05期
一、提出概念——“相对间距”在幼儿园日常活动的安全管理中,引导幼儿相互间保持合理的间距,能有效规避幼儿相互间的碰撞、擦伤、划伤、踩踏等安全事故.我们尝试着在做操、队列行进、跑步、走楼梯、做手工以及翻、滚、钻、爬和一些大型的综合情境竞赛等活动中,用地面标识、手臂测量、器械摆放等形式,帮助幼儿相互间保持合理间距.但是若时时处处要求孩子保持绝对固定的间距,则会因限制过度让活动变得呆板、无趣;若不要求间距,又可能出现拥挤现象,存在互相间划伤、抓伤、擦伤、碰撞、踩踏等事故隐患.
作者:张鹏 刊期: 2017年第05期
一双善于倾听的耳朵让我们听到小草发芽、花儿开放,让我们感悟生活中关好的点滴,让我们看到灿烂的笑容.刚走上工作岗位时,看到孩子们的甜笑心里就欢喜的不得了.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各种各样的问题越来越多,我意识到幼儿教师不是一份简单的工作,必须要倾尽全力才行.
作者:张元春 刊期: 2017年第05期
我曾遇到过一个特殊的孩子,是他让我坚信爱能创造奇迹.第一次见到小官时他躲在妈妈的怀里,虎头虎脑的样子着实惹人爱,完全没想到这是一个轻度脑瘫的孩子.面对语言和动作都发展迟缓的小官,我心疼不已……望着妈妈眼里那份热切的期盼和深深的担忧,我把小官抱了个满怀.
作者:李敏 刊期: 2017年第05期
陈鹤琴先生特别关心儿童的健康问题:“幼稚教育重要的目的,是养成强健身体的儿童.”“身体强健的小孩子,他很快就会在幼稚园里跟其他的小孩子玩各种游戏器具,做各种动作;如果身体不好,他要在新的环境里面很活跃地做各种工作,玩各种玩具,是比较困难的.”在他倡导的“五指活动”中,健康是排在第一位的,足见他对儿童健康教育的重视.
作者:张文芳 刊期: 2017年第05期
冬天的腊梅花漂亮了,我们就用腊梅画来做装饰,提前感受一下身处“梅园”的惬意吧!通过这类活动,幼儿们不仅能发现美、感受美,还能表现美、创造美.快快行动吧!制作步骤1.先把卫生纸放入容器里倒入水,将纸泡成纸浆,用时将多余的水挤掉,然后在纸浆里倒入乳胶和颜料进行调制.
作者:田文娟 刊期: 2017年第05期
读完了李镇西的《做好的老师》,颇有感想,我觉得做好的老师要做到以下三点:1.拥有童心:“童心是师爱的源泉.”我们要读懂幼儿,要尽量用幼儿的眼光去看待事物、体验情感——这使我想到和孩子们在一起时的一件趣事.早操时间,宗玺不小心踩到我了,我冲他一笑,他赶紧把脚收回去说:“对不起.”我回答一句:“没关系.”隔了不久,天赐也踩了我的脚,我说“天赐,踩到老师的脚了.”他抬起头说:“老师,是宗玺让我踩的,他说你敢不敢踩老师的脚,我说敢,我就踩了.”再看看宗玺,他不好意思地低下头.原来,我的脚有幸成为了试胆的“试验品”,真是让人哭笑不得!看来,童心是需要揣测的,需要我们细心观察、仔细琢磨,才能真正走进孩子的世界.
作者:赵燕 刊期: 2017年第05期
一、背景与新的思考华爱华教授在《游戏中的学习与发展——基于游戏的师幼共同成长》中把幼儿的游戏主要分为三大类:规则性游戏——以集体教学游戏为主;探究性游戏——以室内活动区游戏为主;自发性游戏——一户外自主游戏为主.
作者:王晓萍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绘本,顾名思义就是“画出来的书”.即指一类以绘画为主,兼附有少量文字,甚至没有文字的书籍.现在市面上的绘本图书以低幼儿童阅读为主,内容涉及文学、教育、科普等.根据2014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婴儿画报》《幼儿画报》《嘟嘟熊画报》等阶梯阅读平台对全国13068名1~9岁儿童家庭所进行的一项阅读调查显示——小读者年龄的构成:1~3岁占29%,4~6岁占61%,7岁以上占10%;家庭儿童绘本拥有量:拥有1~10本的占18%,拥有11~20本的占65%,拥有20本以上的占17%.其中,中国本土原创的儿童绘本仅占12.7%,87.3%为原版引进图书.
作者:李艺;周莉莎 刊期: 2017年第05期
以前总是认为只有集体教育活动才能让孩子获得知识、快乐、进步、成长,所以非常重视集体教育活动,总是把更多的精力和注意力放在集体教育活动上,在集体教育活动中变换各种方式传授给孩子们知识,但是,上星期的几次区域活动后让我改变了看法,因为我看到了区域活动中孩子们的自主发展和精彩表现,真是让我惊喜不已!
作者:肖航 刊期: 2017年第05期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艺术领域目标2建议我们要“创造条件让幼儿接触多种艺术形式和作品,带幼儿观看或共同参与传统民间艺术和地方民俗文化活动”.我们以区域活动的模式让幼儿走进安海“扎吉花”这一传统技艺,在区域活动中感受“吉花”不同造型和材料特性,合理利用材料进行设计和重组造型,鼓励幼儿大胆表现或创新,从中体验民间艺术作品多样性的美,激发他们用自己的作品布置环境,美化生活的愿望.同时,在感受传统技艺的魅力中增进喜爱与传承的情感,让他们从小在文化古今的穿越中守望家乡的“心灵家园”.
作者:温红瑜 刊期: 2017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