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红瑜
冬天的腊梅花漂亮了,我们就用腊梅画来做装饰,提前感受一下身处“梅园”的惬意吧!通过这类活动,幼儿们不仅能发现美、感受美,还能表现美、创造美.快快行动吧!制作步骤1.先把卫生纸放入容器里倒入水,将纸泡成纸浆,用时将多余的水挤掉,然后在纸浆里倒入乳胶和颜料进行调制.
作者:田文娟 刊期: 2017年第05期
小付哭着跑过来对着我说:“老师,阿朗咬我!”一边用手擦着眼泪,一边拉起裤腿露出一圈红色的牙印.这时,阿朗也走了过来,他不像平时那样总是笑着的,表情非常沉重,一副正在自我反省的模样.阿朗走到小付身边想用手帮他揉一揉,嘴里还不停地念叨着:“对不起,对不起.”
作者:李茸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绘本被公认为是幼儿早期教育的佳读物,具有直观性与形象性,符合幼儿审美需要的心理特点.幼儿通过图文并茂的绘本可以达到语言、思维、想象、审美和个性的协同发展.目前,绘本己被广泛运用到幼儿教学中,而我们更多的是把它作为发展智力、进行品德教育和发展语言能力的工具,往往忽视了以图文为对象的审美教育.
作者:葛俊 刊期: 2017年第05期
在家园合作共育的方式中,“家园共育栏”是常见的每个班级都在用的家园联系方式.“家园共育栏”会定期更新,内容通常是以文字的形式向家长展示幼儿在园的日常活动,是家长了解教师的日常工作、孩子在幼儿园的发展情况、班级的保教和班级管理工作的一扇窗口.“家园共育栏”是家长和幼儿园联系的一个纽带,通过它可以弥补教师与家长日常沟通的不足,提升家长对幼儿教育各个领域知识的了解.
作者:李中峰 刊期: 2017年第05期
设计意图:很多家长们会在周末、假期带孩子去郊外放松一下,去领略大自然的风光,特别是夏、秋两季,大自然中的颜色是丰富的.为了让孩子们将这种对大自然的感受与美术活动相结合,我设计了这节创意美术活动.
作者:崔英 刊期: 2017年第05期
设计意图:本活动来源于幼儿日常生活一一孩子在户外玩“顶沙包”的游戏中,多次感受到沙包的跌落与平衡.因此,设计本节新颖、有趣、操作性强的活动来进行实验探究.活动立足于孩子的兴趣与需要,激发幼儿的探究欲望,非常适合大班幼儿好奇、爱探究的特点.鼓励幼儿大胆尝试操作,借助已有知识经验,运用观察、比较、记录等科学方法,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主动探索的兴趣.
作者:胡雅萍 刊期: 2017年第05期
设计意图:《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做为科学探索的对象.球是孩子们喜欢的玩具,孩子们不仅会拍、滚、抛着玩,还发现了放在盒子里的球能发出好听的不同声音呢.于是活动中我提供了乒乓球和网球,孩子们通过在玩球中感知它们的异同点,并探索两种不同材质的球摇动后会发出不同的声音,进一步激发了幼儿的科学探索欲望.
作者:丁香 刊期: 2017年第05期
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须的教育.”当一个生命来到这个世界,我们不得不让他慢慢的适应生活,去感受大自然的神奇.3~6岁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是身体发育及各方面能力发展的黄金期.小班的孩子正值3岁的懵懂期,他们动作发展快,认识靠行动,情绪作用大,好奇好问,爱模仿;他们喜欢接触大自然,对周围的很多现象感兴趣,大自然中花草树木鸟虫兽等各种神奇的现象无疑对于小班的孩子充满了“诱惑”.
作者:陆苗 刊期: 2017年第05期
以前总是认为只有集体教育活动才能让孩子获得知识、快乐、进步、成长,所以非常重视集体教育活动,总是把更多的精力和注意力放在集体教育活动上,在集体教育活动中变换各种方式传授给孩子们知识,但是,上星期的几次区域活动后让我改变了看法,因为我看到了区域活动中孩子们的自主发展和精彩表现,真是让我惊喜不已!
作者:肖航 刊期: 2017年第05期
幼儿的艺术创造能力是在游戏化的表现中发展起来的.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欣赏、感受、表现、创造,慢慢走向艺术化.美术区是集欣赏、玩色、构图、制作为一体,通过幼儿与美术材料的交互作用,采用撕、贴、剪、画、做等操作方式,以游戏的手段满足幼儿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发展需求.那么,在创设大班美术区时,怎样为幼儿创设多元化的环境,投放多样化的材料和内容?怎样能即时观察了解到幼儿在活动中的情况,并适时支持引导幼儿的能力发展呢?
作者:张雪婷 刊期: 2017年第05期
儿童心理学家黄翼说:“儿童的绘画和美术家的绘画不同,并不是狭义的美术,而是一种游戏.”我们将游戏与美术活动进行优化结合,使美术活动成为幼儿爱玩的“游戏”,美术作品成为幼儿表达自己情绪和认识的一种“语言”,美术创造成为启迪幼儿创造力思维摇篮.而情境教学法是教师根据活动所描绘的情景,创设出形象鲜明的投影图画片,辅之生动的文学语言,并借助音乐的艺术感染力,再现所描绘的情景表象,使幼儿如闻其声,如见其人,仿佛置身其间,如临其境;师幼就在此情此景之中进行着的一种情景交融的教学活动.因此,“情境教学” 对培养幼儿情感、启迪思维、发展想象、开发智力等方面确有独到之处.根据《3~6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精神,我们在实践活动中运用情境教学,使美术活动更丰富多彩.
作者:季丽娅 刊期: 2017年第05期
近年来,教师的观察记录作为评估幼儿发展的一种方法愈来愈受到重视和强化,但当前幼儿教师的观察记录存在着不少误区,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很多的观察记录是盲目和随机的,所获取的信息不够真实,主观臆断较多,再加之没有系统、全面的追踪记录,教师所做的观察记录在用于儿童评价时往往缺乏效度,观察记录应有的评价功能难以体现.
作者:胡海燕 刊期: 2017年第05期
读完了李镇西的《做好的老师》,颇有感想,我觉得做好的老师要做到以下三点:1.拥有童心:“童心是师爱的源泉.”我们要读懂幼儿,要尽量用幼儿的眼光去看待事物、体验情感——这使我想到和孩子们在一起时的一件趣事.早操时间,宗玺不小心踩到我了,我冲他一笑,他赶紧把脚收回去说:“对不起.”我回答一句:“没关系.”隔了不久,天赐也踩了我的脚,我说“天赐,踩到老师的脚了.”他抬起头说:“老师,是宗玺让我踩的,他说你敢不敢踩老师的脚,我说敢,我就踩了.”再看看宗玺,他不好意思地低下头.原来,我的脚有幸成为了试胆的“试验品”,真是让人哭笑不得!看来,童心是需要揣测的,需要我们细心观察、仔细琢磨,才能真正走进孩子的世界.
作者:赵燕 刊期: 2017年第05期
设计意图:许多家庭由于父母自身工作繁忙又无老人帮忙照看孩子,偶尔会把孩子一个人留在家里,无形中增加了潜藏的危险.大班幼儿虽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我保护能力,但是当他们独自一个人在家时,心理上还会产生恐惧.因此,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让他们掌握一些独自在家时的基本安全知识和应对技巧就显得尤为重要.
作者:左金静 刊期: 2017年第05期
设计意图:猜谜、编谜是孩子们喜爱的、富有挑战性的语言思维游戏,也是大班语言教学内容之一.大班幼儿的思维十分活跃,抽象思维能力已经萌芽,有十分强烈的探索欲望和表现欲.在平时的生活活动中,孩子们常常会将自己喜欢的动物、食物等编成谜语请老师和同伴猜,观察发现:孩子们的思维、经验、语言比较零散,概括总结能力需要进一步加强,于是我结合绘本《猜猜我是谁》,让孩子们在游戏中积极思维,体验猜想表达的乐趣.
作者:许春兰 刊期: 2017年第05期
陈鹤琴先生特别关心儿童的健康问题:“幼稚教育重要的目的,是养成强健身体的儿童.”“身体强健的小孩子,他很快就会在幼稚园里跟其他的小孩子玩各种游戏器具,做各种动作;如果身体不好,他要在新的环境里面很活跃地做各种工作,玩各种玩具,是比较困难的.”在他倡导的“五指活动”中,健康是排在第一位的,足见他对儿童健康教育的重视.
作者:张文芳 刊期: 2017年第05期
2015年初,我们班新来了一位小朋友S.初次见面时S表现得腼腆极了.第一个星期S因事请假没来,到了第二个星期,我想,应该是到了可以和这个可爱的孩子近距离接触的时间了吧.谁知,第一天到班的他一进教室便直奔玩具而去.因为玩玩具的小朋友很多,不可能独占,S就急得大哭起来,还在自己的脖子和脸颊上挠出了一条条长长的红印儿.
作者:朱冬梅 刊期: 2017年第05期
偶然间被绘本故事《搬过来搬过去》中的情节所吸引,于是,把整套书买回家认真反复地阅读,每读一遍都感觉有新的发现和感动.终,我决定在家长开放日时将这个故事分享给大家.我满怀激情地对家长和孩子们说:“身高的差距让这对好朋友面临很多困难,他俩没有抱怨,积极地想办法,后,所有的困难都解决了.现在,他们可以在这样的房子里每天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送给对方一个甜蜜的微笑!”我能看到大家的眼睛里都闪着感动的光茫,爱的种子在孩子们的心里开始生根发芽……
作者:阎伟伟 刊期: 2017年第05期
毛根质地柔软、色彩多样丰富,可塑性、定型效果强,还可以重复使用,在幼儿园中用途较为广泛.我园开展关于编织的民间手工艺特色活动,结合毛根的特点及中、大班幼儿已有的编织经验进行贴近生活的手工制作,运用一上一下交替编织、弯、折、拧等技巧进行编织,在发展幼儿小肌肉动作的同时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
作者:汪月琴 刊期: 2017年第05期
幼儿教育的出发点应从教师的兴趣转向孩子的兴趣,由多数预设的探究活动走向生成的科学活动,让科学更贴近幼儿生活.从生活中孕育科学教育,让科学教育不再局限于灌输科学知识,而是更注重让幼儿从探索中获取科学知识,在实践中学科学爱科学.
作者:李玲 刊期: 2017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