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从小班幼儿日常生活谈大自然教育的点滴

陆苗

关键词:幼儿, 大自然, 生活教育, 身体发育, 能力发展, 花草树木, 动作发展, 陶行知, 适应生, 黄金期, 兴趣, 生命, 情绪
摘要: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须的教育.”当一个生命来到这个世界,我们不得不让他慢慢的适应生活,去感受大自然的神奇.3~6岁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是身体发育及各方面能力发展的黄金期.小班的孩子正值3岁的懵懂期,他们动作发展快,认识靠行动,情绪作用大,好奇好问,爱模仿;他们喜欢接触大自然,对周围的很多现象感兴趣,大自然中花草树木鸟虫兽等各种神奇的现象无疑对于小班的孩子充满了“诱惑”.
儿童与健康杂志相关文献
  • 科学活动:菠菜的变化

    设计意图:种植园活动对幼儿园孩子来说并不陌生,他们通过亲身参与体验种植活动带来的乐趣,提高自己对蔬菜瓜果的认识.一次种植园观察活动中孩子们产生了争执:苗苗长了多高呢?这么多到底是多少?……于是,我抓住了孩子的兴趣点,基于孩子有过看教师测量的经验,生成了本次活动.希望能通过此活动解决他们的困惑.

    作者:王楠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科学常识伴幼儿成长

    幼儿教育的出发点应从教师的兴趣转向孩子的兴趣,由多数预设的探究活动走向生成的科学活动,让科学更贴近幼儿生活.从生活中孕育科学教育,让科学教育不再局限于灌输科学知识,而是更注重让幼儿从探索中获取科学知识,在实践中学科学爱科学.

    作者:李玲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艺术活动:《孤独的牧羊人》

    设计意图:歌曲《孤独的牧羊人》是美国电影《音乐之声》的插曲,是女声用美声唱法演唱的经典音乐作品,真假声转换忽高忽低,这特点鲜明的演唱方式令幼儿耳目一新,诙谐、幽默的风格给他们带来欢快、活泼的感受.改编后的歌词,其内容更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在独生子女时代,幼儿对“孤独”都有所感受与体验.这首歌曲表现了孤独的牧羊人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可以启发幼儿学习积极地排解孤独的情绪,在生活中用更积极的态度和更智慧的策略去面对消极情绪.学习演唱这首歌曲,还可以让幼儿感受优秀的音乐作品,体验演唱的乐趣,进而形成新的认知经验,丰富审美感受.

    作者:杨彦君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守望民间艺术:小小吉花别样红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艺术领域目标2建议我们要“创造条件让幼儿接触多种艺术形式和作品,带幼儿观看或共同参与传统民间艺术和地方民俗文化活动”.我们以区域活动的模式让幼儿走进安海“扎吉花”这一传统技艺,在区域活动中感受“吉花”不同造型和材料特性,合理利用材料进行设计和重组造型,鼓励幼儿大胆表现或创新,从中体验民间艺术作品多样性的美,激发他们用自己的作品布置环境,美化生活的愿望.同时,在感受传统技艺的魅力中增进喜爱与传承的情感,让他们从小在文化古今的穿越中守望家乡的“心灵家园”.

    作者:温红瑜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爱能创造奇迹

    我曾遇到过一个特殊的孩子,是他让我坚信爱能创造奇迹.第一次见到小官时他躲在妈妈的怀里,虎头虎脑的样子着实惹人爱,完全没想到这是一个轻度脑瘫的孩子.面对语言和动作都发展迟缓的小官,我心疼不已……望着妈妈眼里那份热切的期盼和深深的担忧,我把小官抱了个满怀.

    作者:李敏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用绘本阅读激发幼儿的审美情感

    绘本被公认为是幼儿早期教育的佳读物,具有直观性与形象性,符合幼儿审美需要的心理特点.幼儿通过图文并茂的绘本可以达到语言、思维、想象、审美和个性的协同发展.目前,绘本己被广泛运用到幼儿教学中,而我们更多的是把它作为发展智力、进行品德教育和发展语言能力的工具,往往忽视了以图文为对象的审美教育.

    作者:葛俊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从小班幼儿日常生活谈大自然教育的点滴

    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须的教育.”当一个生命来到这个世界,我们不得不让他慢慢的适应生活,去感受大自然的神奇.3~6岁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是身体发育及各方面能力发展的黄金期.小班的孩子正值3岁的懵懂期,他们动作发展快,认识靠行动,情绪作用大,好奇好问,爱模仿;他们喜欢接触大自然,对周围的很多现象感兴趣,大自然中花草树木鸟虫兽等各种神奇的现象无疑对于小班的孩子充满了“诱惑”.

    作者:陆苗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科学活动:小球真好玩

    设计意图:《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做为科学探索的对象.球是孩子们喜欢的玩具,孩子们不仅会拍、滚、抛着玩,还发现了放在盒子里的球能发出好听的不同声音呢.于是活动中我提供了乒乓球和网球,孩子们通过在玩球中感知它们的异同点,并探索两种不同材质的球摇动后会发出不同的声音,进一步激发了幼儿的科学探索欲望.

    作者:丁香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爱的力量

    偶然间被绘本故事《搬过来搬过去》中的情节所吸引,于是,把整套书买回家认真反复地阅读,每读一遍都感觉有新的发现和感动.终,我决定在家长开放日时将这个故事分享给大家.我满怀激情地对家长和孩子们说:“身高的差距让这对好朋友面临很多困难,他俩没有抱怨,积极地想办法,后,所有的困难都解决了.现在,他们可以在这样的房子里每天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送给对方一个甜蜜的微笑!”我能看到大家的眼睛里都闪着感动的光茫,爱的种子在孩子们的心里开始生根发芽……

    作者:阎伟伟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墙角数技梅

    冬天的腊梅花漂亮了,我们就用腊梅画来做装饰,提前感受一下身处“梅园”的惬意吧!通过这类活动,幼儿们不仅能发现美、感受美,还能表现美、创造美.快快行动吧!制作步骤1.先把卫生纸放入容器里倒入水,将纸泡成纸浆,用时将多余的水挤掉,然后在纸浆里倒入乳胶和颜料进行调制.

    作者:田文娟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对“自助餐式”餐后环节的管理

    幼儿园餐后环节一般处于教师的高控状态,活动内容随意又单一,孩子们没有选择的机会,也没有满足幼儿由于进餐速度差异产生的不同需求,更不要说是让幼儿进行自主活动了.[问题镜头]镜头一:教师邀请吃完饭的幼儿去走廊上看书,但是,有个别幼儿对看书根本没兴趣,书一扔就开始在走廊上嬉戏吵闹,教师既要管理走廊秩序,又要督促剩余的孩子吃饭,显得力不从心.

    作者:朱佳颖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角色游戏中的“咬人”事件

    小付哭着跑过来对着我说:“老师,阿朗咬我!”一边用手擦着眼泪,一边拉起裤腿露出一圈红色的牙印.这时,阿朗也走了过来,他不像平时那样总是笑着的,表情非常沉重,一副正在自我反省的模样.阿朗走到小付身边想用手帮他揉一揉,嘴里还不停地念叨着:“对不起,对不起.”

    作者:李茸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关于“阳光体育游戏”的园本课程研讨

    一、活动缘起在新形势下,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发展方向和新动态、新理念,特别是福建省优秀幼儿园开展的“阳光体育游戏”对我园颇有启示,本着“让每个孩子健康快乐成长”的教育理念,我们萌发了探索适合本园开展的户外体育活动的想法,引导教师们通过实际操作来巩固、消化理论知识,并将理论落实到教育实践中.

    作者:武超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艺术活动:秋天的畅想

    设计意图:很多家长们会在周末、假期带孩子去郊外放松一下,去领略大自然的风光,特别是夏、秋两季,大自然中的颜色是丰富的.为了让孩子们将这种对大自然的感受与美术活动相结合,我设计了这节创意美术活动.

    作者:崔英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利用“轶事记录”提升幼儿评价的真实性

    近年来,教师的观察记录作为评估幼儿发展的一种方法愈来愈受到重视和强化,但当前幼儿教师的观察记录存在着不少误区,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很多的观察记录是盲目和随机的,所获取的信息不够真实,主观臆断较多,再加之没有系统、全面的追踪记录,教师所做的观察记录在用于儿童评价时往往缺乏效度,观察记录应有的评价功能难以体现.

    作者:胡海燕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努力做好的老师

    读完了李镇西的《做好的老师》,颇有感想,我觉得做好的老师要做到以下三点:1.拥有童心:“童心是师爱的源泉.”我们要读懂幼儿,要尽量用幼儿的眼光去看待事物、体验情感——这使我想到和孩子们在一起时的一件趣事.早操时间,宗玺不小心踩到我了,我冲他一笑,他赶紧把脚收回去说:“对不起.”我回答一句:“没关系.”隔了不久,天赐也踩了我的脚,我说“天赐,踩到老师的脚了.”他抬起头说:“老师,是宗玺让我踩的,他说你敢不敢踩老师的脚,我说敢,我就踩了.”再看看宗玺,他不好意思地低下头.原来,我的脚有幸成为了试胆的“试验品”,真是让人哭笑不得!看来,童心是需要揣测的,需要我们细心观察、仔细琢磨,才能真正走进孩子的世界.

    作者:赵燕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幼儿为本:谈大班美术区的创设与指导

    幼儿的艺术创造能力是在游戏化的表现中发展起来的.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欣赏、感受、表现、创造,慢慢走向艺术化.美术区是集欣赏、玩色、构图、制作为一体,通过幼儿与美术材料的交互作用,采用撕、贴、剪、画、做等操作方式,以游戏的手段满足幼儿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发展需求.那么,在创设大班美术区时,怎样为幼儿创设多元化的环境,投放多样化的材料和内容?怎样能即时观察了解到幼儿在活动中的情况,并适时支持引导幼儿的能力发展呢?

    作者:张雪婷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对农村幼儿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思考

    幼儿期是一生中身心发展快的时期,幼儿期更是良好生活方式与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期.一直以来,我园作为一所农村寄宿制公办幼儿园十分重视培养幼儿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并且取得了初步成效,得到了家长的认可.

    作者:朱海英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情境教学在幼儿美术活动中的运用

    儿童心理学家黄翼说:“儿童的绘画和美术家的绘画不同,并不是狭义的美术,而是一种游戏.”我们将游戏与美术活动进行优化结合,使美术活动成为幼儿爱玩的“游戏”,美术作品成为幼儿表达自己情绪和认识的一种“语言”,美术创造成为启迪幼儿创造力思维摇篮.而情境教学法是教师根据活动所描绘的情景,创设出形象鲜明的投影图画片,辅之生动的文学语言,并借助音乐的艺术感染力,再现所描绘的情景表象,使幼儿如闻其声,如见其人,仿佛置身其间,如临其境;师幼就在此情此景之中进行着的一种情景交融的教学活动.因此,“情境教学” 对培养幼儿情感、启迪思维、发展想象、开发智力等方面确有独到之处.根据《3~6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精神,我们在实践活动中运用情境教学,使美术活动更丰富多彩.

    作者:季丽娅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社会活动:一个人在家

    设计意图:许多家庭由于父母自身工作繁忙又无老人帮忙照看孩子,偶尔会把孩子一个人留在家里,无形中增加了潜藏的危险.大班幼儿虽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我保护能力,但是当他们独自一个人在家时,心理上还会产生恐惧.因此,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让他们掌握一些独自在家时的基本安全知识和应对技巧就显得尤为重要.

    作者:左金静 刊期: 2017年第05期

儿童与健康杂志

儿童与健康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西安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