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关于“阳光体育游戏”的园本课程研讨

武超

关键词:阳光, 体育游戏, 幼儿园课程改革, 体育活动, 教育理念, 理论知识, 教育实践, 福建省, 萌发, 教师, 健康, 户外, 合本, 操作
摘要:一、活动缘起在新形势下,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发展方向和新动态、新理念,特别是福建省优秀幼儿园开展的“阳光体育游戏”对我园颇有启示,本着“让每个孩子健康快乐成长”的教育理念,我们萌发了探索适合本园开展的户外体育活动的想法,引导教师们通过实际操作来巩固、消化理论知识,并将理论落实到教育实践中.
儿童与健康杂志相关文献
  • 对农村幼儿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思考

    幼儿期是一生中身心发展快的时期,幼儿期更是良好生活方式与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期.一直以来,我园作为一所农村寄宿制公办幼儿园十分重视培养幼儿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并且取得了初步成效,得到了家长的认可.

    作者:朱海英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从幼儿关键期入手办好家园共育栏

    在家园合作共育的方式中,“家园共育栏”是常见的每个班级都在用的家园联系方式.“家园共育栏”会定期更新,内容通常是以文字的形式向家长展示幼儿在园的日常活动,是家长了解教师的日常工作、孩子在幼儿园的发展情况、班级的保教和班级管理工作的一扇窗口.“家园共育栏”是家长和幼儿园联系的一个纽带,通过它可以弥补教师与家长日常沟通的不足,提升家长对幼儿教育各个领域知识的了解.

    作者:李中峰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守望民间艺术:小小吉花别样红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艺术领域目标2建议我们要“创造条件让幼儿接触多种艺术形式和作品,带幼儿观看或共同参与传统民间艺术和地方民俗文化活动”.我们以区域活动的模式让幼儿走进安海“扎吉花”这一传统技艺,在区域活动中感受“吉花”不同造型和材料特性,合理利用材料进行设计和重组造型,鼓励幼儿大胆表现或创新,从中体验民间艺术作品多样性的美,激发他们用自己的作品布置环境,美化生活的愿望.同时,在感受传统技艺的魅力中增进喜爱与传承的情感,让他们从小在文化古今的穿越中守望家乡的“心灵家园”.

    作者:温红瑜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相对间距:规划游戏所需的合理空间

    一、提出概念——“相对间距”在幼儿园日常活动的安全管理中,引导幼儿相互间保持合理的间距,能有效规避幼儿相互间的碰撞、擦伤、划伤、踩踏等安全事故.我们尝试着在做操、队列行进、跑步、走楼梯、做手工以及翻、滚、钻、爬和一些大型的综合情境竞赛等活动中,用地面标识、手臂测量、器械摆放等形式,帮助幼儿相互间保持合理间距.但是若时时处处要求孩子保持绝对固定的间距,则会因限制过度让活动变得呆板、无趣;若不要求间距,又可能出现拥挤现象,存在互相间划伤、抓伤、擦伤、碰撞、踩踏等事故隐患.

    作者:张鹏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科学活动:菠菜的变化

    设计意图:种植园活动对幼儿园孩子来说并不陌生,他们通过亲身参与体验种植活动带来的乐趣,提高自己对蔬菜瓜果的认识.一次种植园观察活动中孩子们产生了争执:苗苗长了多高呢?这么多到底是多少?……于是,我抓住了孩子的兴趣点,基于孩子有过看教师测量的经验,生成了本次活动.希望能通过此活动解决他们的困惑.

    作者:王楠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未待花开,错过爱

    2015年初,我们班新来了一位小朋友S.初次见面时S表现得腼腆极了.第一个星期S因事请假没来,到了第二个星期,我想,应该是到了可以和这个可爱的孩子近距离接触的时间了吧.谁知,第一天到班的他一进教室便直奔玩具而去.因为玩玩具的小朋友很多,不可能独占,S就急得大哭起来,还在自己的脖子和脸颊上挠出了一条条长长的红印儿.

    作者:朱冬梅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大班幼儿尝试进行绘本创作的实践

    绘本,顾名思义就是“画出来的书”.即指一类以绘画为主,兼附有少量文字,甚至没有文字的书籍.现在市面上的绘本图书以低幼儿童阅读为主,内容涉及文学、教育、科普等.根据2014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婴儿画报》《幼儿画报》《嘟嘟熊画报》等阶梯阅读平台对全国13068名1~9岁儿童家庭所进行的一项阅读调查显示——小读者年龄的构成:1~3岁占29%,4~6岁占61%,7岁以上占10%;家庭儿童绘本拥有量:拥有1~10本的占18%,拥有11~20本的占65%,拥有20本以上的占17%.其中,中国本土原创的儿童绘本仅占12.7%,87.3%为原版引进图书.

    作者:李艺;周莉莎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爱能创造奇迹

    我曾遇到过一个特殊的孩子,是他让我坚信爱能创造奇迹.第一次见到小官时他躲在妈妈的怀里,虎头虎脑的样子着实惹人爱,完全没想到这是一个轻度脑瘫的孩子.面对语言和动作都发展迟缓的小官,我心疼不已……望着妈妈眼里那份热切的期盼和深深的担忧,我把小官抱了个满怀.

    作者:李敏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我这样做幼儿教师

    读了叶圣陶老先生的《如果我当教师》感受颇多,回顾自己十几年来的工作经历,我一直要求自己——做幼儿喜欢的老师、做让家长放心的老师、做对工作负责的老师、做智慧的老师.

    作者:郭靖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倾听孩子,陪伴成长

    一双善于倾听的耳朵让我们听到小草发芽、花儿开放,让我们感悟生活中关好的点滴,让我们看到灿烂的笑容.刚走上工作岗位时,看到孩子们的甜笑心里就欢喜的不得了.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各种各样的问题越来越多,我意识到幼儿教师不是一份简单的工作,必须要倾尽全力才行.

    作者:张元春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幼小衔接:提升大班幼儿的整理能力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幼小衔接不是要幼儿园与小学特定学科内容上直接的延续,而是培养儿童上小学后成为其生活、学习基础的内容.以往单纯的认为幼小衔接是幼儿入大班以后的事情是错误的,其实在幼儿一入园幼小衔接工作就开始了,整个幼儿教育时期都要为儿童小学和今后的成长做好基本的全面的素质准备.大班,只是侧重做好儿童入小学的特殊准备阶段.结合我班的课题开展,我和大家谈谈大班幼儿在幼小衔接中整理能力发展的相关问题.

    作者:刘春芳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丰富·有效:对幼儿户外游戏的探索

    一、背景与新的思考华爱华教授在《游戏中的学习与发展——基于游戏的师幼共同成长》中把幼儿的游戏主要分为三大类:规则性游戏——以集体教学游戏为主;探究性游戏——以室内活动区游戏为主;自发性游戏——一户外自主游戏为主.

    作者:王晓萍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语言活动:猜猜我是谁

    设计意图:猜谜、编谜是孩子们喜爱的、富有挑战性的语言思维游戏,也是大班语言教学内容之一.大班幼儿的思维十分活跃,抽象思维能力已经萌芽,有十分强烈的探索欲望和表现欲.在平时的生活活动中,孩子们常常会将自己喜欢的动物、食物等编成谜语请老师和同伴猜,观察发现:孩子们的思维、经验、语言比较零散,概括总结能力需要进一步加强,于是我结合绘本《猜猜我是谁》,让孩子们在游戏中积极思维,体验猜想表达的乐趣.

    作者:许春兰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科学活动:小小杂技员

    设计意图:本活动来源于幼儿日常生活一一孩子在户外玩“顶沙包”的游戏中,多次感受到沙包的跌落与平衡.因此,设计本节新颖、有趣、操作性强的活动来进行实验探究.活动立足于孩子的兴趣与需要,激发幼儿的探究欲望,非常适合大班幼儿好奇、爱探究的特点.鼓励幼儿大胆尝试操作,借助已有知识经验,运用观察、比较、记录等科学方法,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主动探索的兴趣.

    作者:胡雅萍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陈鹤琴体育思想在幼儿园健康领域的应用与思考

    陈鹤琴先生特别关心儿童的健康问题:“幼稚教育重要的目的,是养成强健身体的儿童.”“身体强健的小孩子,他很快就会在幼稚园里跟其他的小孩子玩各种游戏器具,做各种动作;如果身体不好,他要在新的环境里面很活跃地做各种工作,玩各种玩具,是比较困难的.”在他倡导的“五指活动”中,健康是排在第一位的,足见他对儿童健康教育的重视.

    作者:张文芳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科学常识伴幼儿成长

    幼儿教育的出发点应从教师的兴趣转向孩子的兴趣,由多数预设的探究活动走向生成的科学活动,让科学更贴近幼儿生活.从生活中孕育科学教育,让科学教育不再局限于灌输科学知识,而是更注重让幼儿从探索中获取科学知识,在实践中学科学爱科学.

    作者:李玲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毛根创意编织篮

    毛根质地柔软、色彩多样丰富,可塑性、定型效果强,还可以重复使用,在幼儿园中用途较为广泛.我园开展关于编织的民间手工艺特色活动,结合毛根的特点及中、大班幼儿已有的编织经验进行贴近生活的手工制作,运用一上一下交替编织、弯、折、拧等技巧进行编织,在发展幼儿小肌肉动作的同时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

    作者:汪月琴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关于“阳光体育游戏”的园本课程研讨

    一、活动缘起在新形势下,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发展方向和新动态、新理念,特别是福建省优秀幼儿园开展的“阳光体育游戏”对我园颇有启示,本着“让每个孩子健康快乐成长”的教育理念,我们萌发了探索适合本园开展的户外体育活动的想法,引导教师们通过实际操作来巩固、消化理论知识,并将理论落实到教育实践中.

    作者:武超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艺术活动:《孤独的牧羊人》

    设计意图:歌曲《孤独的牧羊人》是美国电影《音乐之声》的插曲,是女声用美声唱法演唱的经典音乐作品,真假声转换忽高忽低,这特点鲜明的演唱方式令幼儿耳目一新,诙谐、幽默的风格给他们带来欢快、活泼的感受.改编后的歌词,其内容更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在独生子女时代,幼儿对“孤独”都有所感受与体验.这首歌曲表现了孤独的牧羊人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可以启发幼儿学习积极地排解孤独的情绪,在生活中用更积极的态度和更智慧的策略去面对消极情绪.学习演唱这首歌曲,还可以让幼儿感受优秀的音乐作品,体验演唱的乐趣,进而形成新的认知经验,丰富审美感受.

    作者:杨彦君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爱的力量

    偶然间被绘本故事《搬过来搬过去》中的情节所吸引,于是,把整套书买回家认真反复地阅读,每读一遍都感觉有新的发现和感动.终,我决定在家长开放日时将这个故事分享给大家.我满怀激情地对家长和孩子们说:“身高的差距让这对好朋友面临很多困难,他俩没有抱怨,积极地想办法,后,所有的困难都解决了.现在,他们可以在这样的房子里每天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送给对方一个甜蜜的微笑!”我能看到大家的眼睛里都闪着感动的光茫,爱的种子在孩子们的心里开始生根发芽……

    作者:阎伟伟 刊期: 2017年第05期

儿童与健康杂志

儿童与健康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西安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