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科学活动:小小杂技员

胡雅萍

关键词:科学活动, 大班幼儿, 主动探索, 知识经验, 兴趣, 实验探究, 设计意图, 科学方法, 操作性, 运用, 游戏, 户外, 跌落
摘要:设计意图:本活动来源于幼儿日常生活一一孩子在户外玩“顶沙包”的游戏中,多次感受到沙包的跌落与平衡.因此,设计本节新颖、有趣、操作性强的活动来进行实验探究.活动立足于孩子的兴趣与需要,激发幼儿的探究欲望,非常适合大班幼儿好奇、爱探究的特点.鼓励幼儿大胆尝试操作,借助已有知识经验,运用观察、比较、记录等科学方法,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主动探索的兴趣.
儿童与健康杂志相关文献
  • 科学活动:菠菜的变化

    设计意图:种植园活动对幼儿园孩子来说并不陌生,他们通过亲身参与体验种植活动带来的乐趣,提高自己对蔬菜瓜果的认识.一次种植园观察活动中孩子们产生了争执:苗苗长了多高呢?这么多到底是多少?……于是,我抓住了孩子的兴趣点,基于孩子有过看教师测量的经验,生成了本次活动.希望能通过此活动解决他们的困惑.

    作者:王楠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毛根创意编织篮

    毛根质地柔软、色彩多样丰富,可塑性、定型效果强,还可以重复使用,在幼儿园中用途较为广泛.我园开展关于编织的民间手工艺特色活动,结合毛根的特点及中、大班幼儿已有的编织经验进行贴近生活的手工制作,运用一上一下交替编织、弯、折、拧等技巧进行编织,在发展幼儿小肌肉动作的同时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

    作者:汪月琴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爱的力量

    偶然间被绘本故事《搬过来搬过去》中的情节所吸引,于是,把整套书买回家认真反复地阅读,每读一遍都感觉有新的发现和感动.终,我决定在家长开放日时将这个故事分享给大家.我满怀激情地对家长和孩子们说:“身高的差距让这对好朋友面临很多困难,他俩没有抱怨,积极地想办法,后,所有的困难都解决了.现在,他们可以在这样的房子里每天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送给对方一个甜蜜的微笑!”我能看到大家的眼睛里都闪着感动的光茫,爱的种子在孩子们的心里开始生根发芽……

    作者:阎伟伟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对“自助餐式”餐后环节的管理

    幼儿园餐后环节一般处于教师的高控状态,活动内容随意又单一,孩子们没有选择的机会,也没有满足幼儿由于进餐速度差异产生的不同需求,更不要说是让幼儿进行自主活动了.[问题镜头]镜头一:教师邀请吃完饭的幼儿去走廊上看书,但是,有个别幼儿对看书根本没兴趣,书一扔就开始在走廊上嬉戏吵闹,教师既要管理走廊秩序,又要督促剩余的孩子吃饭,显得力不从心.

    作者:朱佳颖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在游戏中快乐成长

    《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出:“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幼儿天生就爱玩好动,而游戏正是一种集自由、兴趣、需要、快乐、满足于一体,以幼儿为主体的积极主动的活动过程.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陈鹤琴说过:“儿童好游戏乃是天然.”因此,游戏是符合幼儿天性的,与他们快乐的生活、健康的成长有着密切联系,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能促进幼儿身体、认知、社会性和情感的发展.

    作者:王琴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努力做好的老师

    读完了李镇西的《做好的老师》,颇有感想,我觉得做好的老师要做到以下三点:1.拥有童心:“童心是师爱的源泉.”我们要读懂幼儿,要尽量用幼儿的眼光去看待事物、体验情感——这使我想到和孩子们在一起时的一件趣事.早操时间,宗玺不小心踩到我了,我冲他一笑,他赶紧把脚收回去说:“对不起.”我回答一句:“没关系.”隔了不久,天赐也踩了我的脚,我说“天赐,踩到老师的脚了.”他抬起头说:“老师,是宗玺让我踩的,他说你敢不敢踩老师的脚,我说敢,我就踩了.”再看看宗玺,他不好意思地低下头.原来,我的脚有幸成为了试胆的“试验品”,真是让人哭笑不得!看来,童心是需要揣测的,需要我们细心观察、仔细琢磨,才能真正走进孩子的世界.

    作者:赵燕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从幼儿关键期入手办好家园共育栏

    在家园合作共育的方式中,“家园共育栏”是常见的每个班级都在用的家园联系方式.“家园共育栏”会定期更新,内容通常是以文字的形式向家长展示幼儿在园的日常活动,是家长了解教师的日常工作、孩子在幼儿园的发展情况、班级的保教和班级管理工作的一扇窗口.“家园共育栏”是家长和幼儿园联系的一个纽带,通过它可以弥补教师与家长日常沟通的不足,提升家长对幼儿教育各个领域知识的了解.

    作者:李中峰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角色游戏中的“咬人”事件

    小付哭着跑过来对着我说:“老师,阿朗咬我!”一边用手擦着眼泪,一边拉起裤腿露出一圈红色的牙印.这时,阿朗也走了过来,他不像平时那样总是笑着的,表情非常沉重,一副正在自我反省的模样.阿朗走到小付身边想用手帮他揉一揉,嘴里还不停地念叨着:“对不起,对不起.”

    作者:李茸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守望民间艺术:小小吉花别样红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艺术领域目标2建议我们要“创造条件让幼儿接触多种艺术形式和作品,带幼儿观看或共同参与传统民间艺术和地方民俗文化活动”.我们以区域活动的模式让幼儿走进安海“扎吉花”这一传统技艺,在区域活动中感受“吉花”不同造型和材料特性,合理利用材料进行设计和重组造型,鼓励幼儿大胆表现或创新,从中体验民间艺术作品多样性的美,激发他们用自己的作品布置环境,美化生活的愿望.同时,在感受传统技艺的魅力中增进喜爱与传承的情感,让他们从小在文化古今的穿越中守望家乡的“心灵家园”.

    作者:温红瑜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利用“轶事记录”提升幼儿评价的真实性

    近年来,教师的观察记录作为评估幼儿发展的一种方法愈来愈受到重视和强化,但当前幼儿教师的观察记录存在着不少误区,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很多的观察记录是盲目和随机的,所获取的信息不够真实,主观臆断较多,再加之没有系统、全面的追踪记录,教师所做的观察记录在用于儿童评价时往往缺乏效度,观察记录应有的评价功能难以体现.

    作者:胡海燕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未待花开,错过爱

    2015年初,我们班新来了一位小朋友S.初次见面时S表现得腼腆极了.第一个星期S因事请假没来,到了第二个星期,我想,应该是到了可以和这个可爱的孩子近距离接触的时间了吧.谁知,第一天到班的他一进教室便直奔玩具而去.因为玩玩具的小朋友很多,不可能独占,S就急得大哭起来,还在自己的脖子和脸颊上挠出了一条条长长的红印儿.

    作者:朱冬梅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社会活动:一个人在家

    设计意图:许多家庭由于父母自身工作繁忙又无老人帮忙照看孩子,偶尔会把孩子一个人留在家里,无形中增加了潜藏的危险.大班幼儿虽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我保护能力,但是当他们独自一个人在家时,心理上还会产生恐惧.因此,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让他们掌握一些独自在家时的基本安全知识和应对技巧就显得尤为重要.

    作者:左金静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幼小衔接:提升大班幼儿的整理能力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幼小衔接不是要幼儿园与小学特定学科内容上直接的延续,而是培养儿童上小学后成为其生活、学习基础的内容.以往单纯的认为幼小衔接是幼儿入大班以后的事情是错误的,其实在幼儿一入园幼小衔接工作就开始了,整个幼儿教育时期都要为儿童小学和今后的成长做好基本的全面的素质准备.大班,只是侧重做好儿童入小学的特殊准备阶段.结合我班的课题开展,我和大家谈谈大班幼儿在幼小衔接中整理能力发展的相关问题.

    作者:刘春芳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对农村幼儿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思考

    幼儿期是一生中身心发展快的时期,幼儿期更是良好生活方式与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期.一直以来,我园作为一所农村寄宿制公办幼儿园十分重视培养幼儿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并且取得了初步成效,得到了家长的认可.

    作者:朱海英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我这样做幼儿教师

    读了叶圣陶老先生的《如果我当教师》感受颇多,回顾自己十几年来的工作经历,我一直要求自己——做幼儿喜欢的老师、做让家长放心的老师、做对工作负责的老师、做智慧的老师.

    作者:郭靖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关于“阳光体育游戏”的园本课程研讨

    一、活动缘起在新形势下,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发展方向和新动态、新理念,特别是福建省优秀幼儿园开展的“阳光体育游戏”对我园颇有启示,本着“让每个孩子健康快乐成长”的教育理念,我们萌发了探索适合本园开展的户外体育活动的想法,引导教师们通过实际操作来巩固、消化理论知识,并将理论落实到教育实践中.

    作者:武超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艺术活动:秋天的畅想

    设计意图:很多家长们会在周末、假期带孩子去郊外放松一下,去领略大自然的风光,特别是夏、秋两季,大自然中的颜色是丰富的.为了让孩子们将这种对大自然的感受与美术活动相结合,我设计了这节创意美术活动.

    作者:崔英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科学活动:小球真好玩

    设计意图:《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做为科学探索的对象.球是孩子们喜欢的玩具,孩子们不仅会拍、滚、抛着玩,还发现了放在盒子里的球能发出好听的不同声音呢.于是活动中我提供了乒乓球和网球,孩子们通过在玩球中感知它们的异同点,并探索两种不同材质的球摇动后会发出不同的声音,进一步激发了幼儿的科学探索欲望.

    作者:丁香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相对间距:规划游戏所需的合理空间

    一、提出概念——“相对间距”在幼儿园日常活动的安全管理中,引导幼儿相互间保持合理的间距,能有效规避幼儿相互间的碰撞、擦伤、划伤、踩踏等安全事故.我们尝试着在做操、队列行进、跑步、走楼梯、做手工以及翻、滚、钻、爬和一些大型的综合情境竞赛等活动中,用地面标识、手臂测量、器械摆放等形式,帮助幼儿相互间保持合理间距.但是若时时处处要求孩子保持绝对固定的间距,则会因限制过度让活动变得呆板、无趣;若不要求间距,又可能出现拥挤现象,存在互相间划伤、抓伤、擦伤、碰撞、踩踏等事故隐患.

    作者:张鹏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从小班幼儿日常生活谈大自然教育的点滴

    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须的教育.”当一个生命来到这个世界,我们不得不让他慢慢的适应生活,去感受大自然的神奇.3~6岁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是身体发育及各方面能力发展的黄金期.小班的孩子正值3岁的懵懂期,他们动作发展快,认识靠行动,情绪作用大,好奇好问,爱模仿;他们喜欢接触大自然,对周围的很多现象感兴趣,大自然中花草树木鸟虫兽等各种神奇的现象无疑对于小班的孩子充满了“诱惑”.

    作者:陆苗 刊期: 2017年第05期

儿童与健康杂志

儿童与健康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西安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