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宏宾;袁海燕;王小乐
目的 分析超声造影与增强CT在甲胎蛋白(AFP)阴性肝占位性病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2015年11月至2017年10月我院收治的57例AFP阴性肝占位性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进行超声造影与增强CT检查,以手术病理检查为金标准,比较超声造影与增强CT对AFP阴性肝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价值.结果 肝脏恶性病变的超声造影始增时间、达峰时间、渡越时间和峰值强度均与良性病变、周围肝脏实质具有显著差异(P<0.05).超声造影检测AFP阴性肝恶性占位性病变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87.18%、94.44%、89.47%,增强CT检测AFP阴性肝恶性占位性病变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82.05%、88.89%、84.21%.结论 超声造影与增强CT对AFP阴性肝占位性病变均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作者:徐升;黄朴忠;辛浩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分析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 diffusion tensor imaging)在轻型颅脑损伤评估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轻型颅脑损伤患者102例,作为轻型组,纳入同期入院的102例中重度颅脑损伤者作为中重度组,并取同期于我院体检的102例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均予以磁共振DTI检测,比较两组表观扩散系数(ADC)、脑白质部分各向异性(FA).结果 ①轻型组额叶白质、内囊、颞叶白质、压部胼胝体处FA值高于中重型组,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轻型组各观察区处ADC值低于对照组且高于中重型组,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磁共振DTI检查能明确轻型颅脑损伤患者的脑组织损伤情况,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任月勤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腮腺肿瘤的MSCT表现,分析误诊原因,提高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手术病理证实的83例腮腺肿瘤患者CT资料,探讨其MSCT表现并分析误诊原因.结果 良性61例,恶性22例;良性肿瘤多位于浅叶,边界多清晰光滑,持续或渐进性强化多见,腺淋巴瘤早期明显强化;混合瘤、血管瘤可见钙化,腺淋巴瘤囊变多见.恶性肿瘤多位于深叶,具恶性肿瘤一般特点.CT误诊9例:2例腺淋巴瘤、1例良性肌上皮瘤及1例海绵状血管瘤误诊为混合瘤,1例混合瘤误诊为血管瘤,1例基底细胞腺瘤误判为恶性,3例边界清楚长径小于2.5cm的恶性肿瘤误判为良性.结论 腮腺肿瘤MSCT能准确定位并判定良恶性,大部分可术前明确诊断;部分表现不典型或互有重叠,拘泥于好发部位、性别年龄等均可成为误诊原因.
作者:李高峰;黄学武;黄耀华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梯度场Z轴增益对磁共振全身弥散加权成像(WB-DWI)图像拼接的影响.方法 对20例骨显像证实为肿瘤骨转移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每位患者均需行两次WB-DWI检查(序列1、2).其中序列2相对于序列1仅在Z轴增益上调整-5至5,余参数与序列1保持一致.评价两种序列检查获得图像的拼接差异,同时以骨扫描结果为标准,比较WB-DWI与PET-CT的诊断吻合率.结果 (1)序列2得到的拼接图像质量评分≥3分17例,多于序列1拼接图像质量评分≥3分(14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序列2得到的拼接图像发现可疑骨转移病灶数78个,高于序列1可疑骨转移病灶数(65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 WB-DWI序列2发现可疑骨转移数高于PET-CT发现可疑骨转移病灶数(75个),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适度调整梯度场Z轴增益有助于WB-DWI图像拼接和提高图像质量,WB-DWI对肿瘤全身骨转移性疾病有很好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
作者:陈地友;陈金华;谭勇 刊期: 2018年第09期
1 一般资料患者女性,25岁,第一胎、单胎,因“产后6月自觉腹部局部突起日益明显”就诊.患者产后3月发现腹部膨隆,自认为系产后改变,近3月来感腹部膨隆无恢复,局部稍突起.于2017年7月来我院普外科门诊就诊,外科体检发现患者腹壁异常,腹白线增宽,自剑下2cm至脐下腹壁局部膨隆,面积约6.2cm× 1.2cm,腹壁皮肤于脐水平前突明显,临床诊断:腹壁疝.
作者:修志刚;罗艺;秦俭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探究弥散加权成像(DWI)联合胰胆管水成像(MRCP)对壶腹部梗阻性黄疸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62例因壶腹部病变所致梗阻性黄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30例患者行MRCP扫描,纳入对照组;32例患者行MRCP联合DWI检查,纳入观察组.分析所有病例的MRCP征象、DWI图像质量及信号特征,与病理学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MRCP可清楚显示胆管系统结构,恶性病变胆管表现为“软藤样”扩张,DWI可见清晰肿块及胆囊壁增生;良性病变表现为“枯枝样”扩张,DWI无特殊征象;对照组总诊断符合率为63.33%,观察组总诊断符合率为93.75%,两组比较差异具统计学意义(x2=6.907,P<0.05).结论 MRCP联合DWI对壶腹部梗阻性黄疸的诊断效能显著优于单一MRCP诊断,临床上可将其作为诊断工作中的参考方案.
作者:陈永芊;敬文斌;张德军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低剂量CT (LDCT)与迭代重建技术在健康体检筛查早期肺癌中的可行性.方法 将600例健康体检者随机分为常规剂量CT组和LDCT组,分别进行常规剂量肺CT(120kV,150mAs)扫描和低剂量肺CT(120kV,30mAs)扫描,采用迭代重建技术对LDCT扫描图像进行重建,比较两组主观图像质量,客观图像质量参数(噪声、CT值、SNR),辐射剂量参数(CTDIvol、DLP、ED)及肺结节检出率.结果 两组纵隔窗、肺窗主观图像质量均能满足诊断要求,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DCT组图像噪声略高于常规剂量C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CT值、SN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DCT组CTDIvol、DLP、ED均显著低于常规剂量CT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受检者肺结节及早期肺癌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DCT结合迭代重建技术能获得较好的图像质量,且有效降低辐射剂量,对早期肺癌的筛查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潜力.
作者:张宏宾;袁海燕;王小乐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卵巢透明细胞癌的MRI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1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卵巢透明细胞癌的MRI表现.结果 11例均为单侧病变,肿块较大,11例为囊实性,囊实性肿块10例以囊性成分为主伴多发结节.结论 卵巢透明细胞癌MRI表现有一定特征,有助于临床进行诊断及鉴别诊断.
作者:徐生芳;杨爱萍;杨来虎;朱大林;钱吉芳;赵丽;李芸芝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脐尿管癌的CT表现及螺旋CT在脐尿管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9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脐尿管癌的CT及MPR重建图的表现,包括肿瘤的部位、边界、形态、生长方向、密度、强化及转移情况,并分析总结.结果 9例脐尿管癌在CT上均表现为位于脐尿管走行区(即Retzius间隙内)中线或偏离中线的膀胱顶前壁的肿块;9例均为囊实性,6例肿瘤内见钙化;脐尿管癌有沿脐尿管蔓延的趋势,其中约一半侵犯膀胱右前上壁并向右前上方生长;肿瘤可在膀胱壁上形成并发生远隔转移;结论 脐尿管癌有特征性的发生部位和影像学特点,螺旋CT及MPR重建对其术前准确的诊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作者:孙紫情;李建生;黄健球;陈志军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研究3.0T MRI多b值DWI (MB-DWI)序列在乳腺良恶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2015年3月至2018年3月我院106例女性乳腺疾病患者以及6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进行MRI常规扫描和MBDWI检查,并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乳腺疾病患者标准化表观弥散系数(ADCstandard),快、慢速ADC(ADCfast、ADCslow)以及快速扩散所占比例(ffast)在良、恶性病变及正常乳腺组织的差异以及各项参数对乳腺良恶性疾病鉴别诊断价值.结果 106例患者中良性病变61例(5 7.5 5%),其中常见为纤维腺瘤36例(33.96%);恶性病变45例(42.45%),主要为浸润性非特殊型癌23例(21.70%),良恶性病变结节分布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良恶性病变T1WI和T2WI信号特点分布情况无明显差异(P>0.0 5);正常乳腺、乳腺良性病变、恶性病变ADCslow、ffast、ADCstandard均依次降低,ADCfast依次升高,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B-DWI各参数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AUC从小到大依次为ADCstandard、ADCfast、ffast、ADCslow.结论 MB-DWI序列检查可从分子水平反映乳腺疾病病灶的生物学行为,对鉴别良恶性病变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其中以ADCslow、ffast诊断价值较高.
作者:李珂;张晓东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探究多层螺旋CT (MSCT)结合磁共振成像(MRI)对肺动脉栓塞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2015年2月至2017年8月收治的经影像学检查确诊为肺动脉栓塞的6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MSCT及MRI扫描,并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及病理诊断进行确诊,由两位影像学医师对MSCT及MRI图像进行分析,比较MSCT、MRI及MSCT联合MRI诊断肺动脉栓塞的效果.结果 66例患者MSCT诊断显示受累的肺动脉为145支,MRI诊断受累肺动脉为137支,MSCT联合MRI诊断显示受累的肺动脉为154支,其中直接征象为肺动脉内不同程度的充盈缺损;间接征象包括马赛克征、肺动脉高压、胸腔积液、脑梗死等;以DSA及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MSCT、MRI及MSCT联合MRI诊断的灵敏度分别为92.94%、87.82%及98.71%,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 MSCT联合MRI对肺动脉栓塞诊断效果显著优于单一MSCT及MRI诊断,临床上可根据将其作为肺动脉栓塞诊断的参考.
作者:杨尊帅;胡秋根;杨少民;陈海雄;徐锦锋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和分析肺部CT上甲状腺病变的影像特征.方法 随访3750例可显示甲状腺的肺部CT中发现甲状腺病变的450例患者,分析甲状腺CT值、甲状腺结节特征、周围淋巴结等CT表现.连续选取100例正常甲状腺作为对照组.统计受检者的辐射剂量.辐射剂量采用t检验;各组甲状腺的CT值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结果 肺部CT中有无甲状腺显示的受检者间辐射剂量无明显差异.450例患者中以甲状腺肿及结节性甲状腺肿为常见,其次为甲状腺腺瘤、甲状腺炎、Graves病及甲状腺肿恶性病变.甲状腺炎85例,腺体CT值明显降低,平均约(54.2+15.3)HUJ (P<0.01).Graves病35例,表现为弥漫性增大,密度减低,无结节.甲状腺肿、结节性甲状腺肿共210例,20例甲状腺肿无结节;190例结节性甲状腺肿共270个结节,24例结节囊变,59例结节钙化.甲状腺腺瘤92例,84例为单发结节或肿块,8例单侧多发结节,结节可囊变(45例)、钙化(9例).甲状腺恶性病变28例,17例可见不规则或颗粒状钙化,10例囊变(3例可见壁结节),12例淋巴结增大,病变与正常甲状腺及周围结构分界不清.结论 肺部CT中有较高概率显示甲状腺并发现甲状腺病变,且在CT上具有一定的特征性表现.
作者:刘彦锋;马延贺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分析儿童支原体肺炎(MP)的CT及X线影像学特点与诊断准确性.方法 选取2013年3月至2018年4月我院收治的疑似支原体肺炎患儿65例为研究对象,均在患儿及家属自愿基础上进行CT检查和X线检查,对比两种影像学检查结果与诊断准确性.结果 CT检查发现,患儿肺部表现均呈现异常,检查结果显示患儿肺实质阴影,呈斑片状,且胸腔存在部分积液;X线影像学检查,可分为节段性实质型、间质性润湿型、支气管炎类型和混合型各15、8、10、3例;CT检查确诊MP患儿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均显著高于X线检查,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CT检查方法对MP患儿进行早期诊断结果优于X线检查,且诊断准确度更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李晓鹏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分析儿童胸膜肺母细胞瘤(PPB)的CT图像特点.方法 收集我院5例经针刺活检、手术病理确诊为PPB患儿的临床资料,所选患儿均行CT扫描,对其CT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5例均为单发,肿瘤位于右侧3例、左侧2例,Ⅱ型4例、Ⅲ型1例;CT平扫显示胸膜下团块状、不规则状或占据整个胸腔的巨大肿块.Ⅱ型密度不均匀,病灶中心可见液化坏死的低密度区,增强扫描实性成分轻-中度不均匀强化,囊性成分及液化坏死无强化.Ⅲ型密度较均匀,增强扫描呈中度不均匀强化;病灶较大时压迫肺组织及纵隔,纵隔未见肿大淋巴结,相邻肋骨未见骨质破坏.结论 儿童PPB发病率极低,恶性程度高,其CT表现缺乏特异性,确诊本病需依赖病理及免疫组化.
作者:郑彬;霍亚玲;陈琬;聂磊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研究64排螺旋CT曲面重组(CPR)技术的检查方法在阑尾炎的临床诊断价值及其局限性.方法 搜集我院2013年7月-2018年2月外科手术确诊阑尾炎患者资料共计235例,全部采用SIEMENS公司SOMATOM Definition AS 64排螺旋CT行下腹部平扫,后将其0.625mm薄层扫描轴位源像(ASI)传到影像工作站进行图像后处理,在盲肠下部沿阑尾开口行阑尾全程肠腔曲面重建成像,作任意曲面以清晰显示阑尾粪石梗阻部位、梗阻性质、梗阻远端阑尾肠腔扩张及积液情况,对阑尾炎原因进行定位和定性诊断,并与手术所见及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235例临床疑似阑尾炎患者,术后病理证实单纯性阑尾炎1 92例,化脓性阑尾炎43例;术前64排螺旋CT曲面重组技术对阑尾炎的定位、定性诊断准确率可达100%.结论 64排螺旋CT曲面重组技术显著提高了对临床高度可疑、临床症状不典型阑尾炎患者的术前诊断能力,并可减少重症阑尾炎病例的发生,对阑尾炎疾病的诊断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张军强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骨盆诸骨ADC值及FF值与女性贫血程度的关系,评价磁共振IDEAL-IQ及DWI序列诊断女性贫血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40例女性贫血患者和40例女性正常志愿者的影像资料,分别测量骨盆诸骨(耻骨、髂骨、骶骨和坐骨)的ADC值及FF值,比较组间各参数值的差异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各参数值的阈值及诊断效能.结果 同年龄段正常组的ADC值和FF值均高于贫血组,中年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是0.978、0.764,诊断阈值分别为0.646×10-3mm2/s、67.10%,老年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是0.819、0.897,诊断阈值分别为0.578×10-3mm2/s、59.80%;轻度贫血组的ADC值和FF值均高于中、重度贫血组(P<0.05),中、重度贫血组间各参数值没有统计学差异;骨盆不同解剖部位间各参数值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磁共振IDEAL-IQ及DWI成像能够从骨髓成分变化的角度间接反映女性是否贫血,并可初步判定贫血程度.
作者:孟楠;岳巍;翟战胜;殷慧佳;段金辉;韩东明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分析胶质母细胞瘤的MRI表现,旨在提高脑胶质母细胞瘤的诊断正确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9月至2017年9月于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胶质母细胞瘤55例MRI资料.结果 在55例患者中,额叶13例,其中单独在额叶4例,其余9例均不同程度侵犯邻近脑叶;颞叶26例,其中单独在颞叶11例,14例侵犯邻近侧脑室,1例在侧脑脑室内独立成瘤灶;顶叶7例,枕叶9例.脑胶质母细胞瘤具有较快的生长速度,一般在发现时,瘤体均已较大,形态以不规则为主;MRI分型可分为囊变坏死型、出血型、多发型,其表现主要以T1WI低信号及T2WI高信号为主,以不均匀强化为多见,有时肿瘤内可见异常增生血管影,周围出现Ⅱ-Ⅲ度水肿及较重的占位效应.结论 MRI对胶质母细胞瘤的诊断具有较高临床价值;胶质母细胞瘤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术前多能做出正确诊断.
作者:阿不都克尤木·阿不拉;帕力丹木·吾买尔;黄杰灵;成官迅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螺旋CT血管造影(SCTA)应用于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系统检查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从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在就诊于我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50例进行分析.在治疗前,对所有患者进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颈部血管超声(CVUS)以及SCTA,并且以DSA结果作为参照标准,对比经CVUS和SCTA检查的颈动脉狭窄检出率、颈动脉狭窄率、颈动脉狭窄程度以及颈动脉斑块检出率,对SCTA检查做出评价.结果 ①经SCTA和CVUS检查检出颈动脉狭窄的检出率分别为52%和50%,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SCTA和CVUS检出的颈动脉狭窄率分别为(32.98±10.92)%和(31.07±10.33)%,两者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经SCTA和CVUS检查检出颈动脉狭窄情况的准确率分别为74%和46%,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④经SCTA和CVUS检查检出颈动脉斑块检出率分别为93.22%和73.73%,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比于同样是无创的CVUS,螺旋CT血管造影(SCTA)在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系统检查中不仅能更好地判断颈动脉狭窄情况,还能更好地检出动脉斑块.
作者:张双定;贾利宾;高洁;李晓举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采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s-fMRI)研究轻微肝性脑病患者默认网络(DMN)脑区功能连接的改变情况.方法 本研究共纳入73例肝硬化患者和7 3名匹配的健康对照者进行rs-fMRI扫描,采用DPARSF软件分析得到DMN相关脑区功能连接的变化情况,并使用方差分析比较各组之间差异;使用皮尔森相关分析DMN中脑区功能连接改变和神经心理功能测试结果之间的联系,ROC分析评估可靠性.结果 与HC组相比,肝硬化患者DMN中额前内侧回(MPFC),后扣带回/楔前叶(PCC/PCUN),左侧颞极(TP)以及双侧海马旁回(PHG) DMN连接下降,而与non-HE患者相比,MHE组患者在MPFC,PCC/PCUN,以及右侧PHG脑区间的功能连接降低.其中MPFC出现改变的有效性高(敏感度81.5%,特异度7 0.4%).结论 肝硬化患者从non-HE发展为MHE的过程中,DMN部分脑区的功能连接减低,这为轻微肝性脑病的诊断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作者:杨旭;赵建农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小细胞肺癌(yn)、嗜铬蛋白(CgA)表达水平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015年3月-2017年3月在我院经病理证实的45例SCLC患者及50例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术前均行CT检查,并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神经内分泌标志物Syn、CgA表达情况.结果 SCLC胸腔积液、纵膈淋巴结融合等CT征象出现比例分别为44.44%、71.11%,明显高于NSCLC组的20.00%、16.00% (P<0.05),而两组在心包积液、胸膜转移、远处转移、大血管受侵等其他CT征象出现比例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yn、CgA在SCLC中阳性表达率为86.67%、53.33%,明显高于它们在NSCLC中阳性表达率(16.00%、4.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肺癌诊断中,CT联合Syn、CgA检查鉴别SCLC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3.33%、94.00%、93.68%,均明显优于单一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yn、CgA在SCLC与NSCLC中表达有明显差异,联合CT扫描有助于提高SCLC的鉴别诊断水平.
作者:杨长俊 刊期: 2018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