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幼儿园班级环境创设的“加减”法

马国美

关键词:
摘要:在课程游戏化背景下,幼儿园班级环境作为一种“隐性课程”,不只是进行主题墙的设计和区域游戏的创设,也不只是进行自然角的种植和家园联系栏的布置.良好的环境,既包括物质的,也包括精神的.自由的语言发展环境、自然的体验情景和愉悦的人文环境都在不知不觉地陶冶着幼儿的心灵,实现着其他教育途径所不能实现的教育目标.笔者认为班级环境创设应超越绿化和美化,要确立正确的儿童发展理念和提高环境创设能力,适时、适宜地进行“加减法”,以满足幼儿的活动兴趣和需求,支持儿童的学习与发展.因此,以“幼儿发展为本”,创设幼儿发展所需要的班级环境就显得尤为重要.
儿童与健康杂志相关文献
  • 也谈幼儿美术区域活动中教师的指导策略

    幼儿美术区域活动是幼儿个别化的美术学习活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提出:“要充分理解和尊重幼儿发展进程中的个别差异”,而教师结合幼儿的学习经验、需要、兴趣,创设具有开放性、丰富性、挑战性的美术区环境,让幼儿自由选择,与环境、材料积极互动,从而获得个性化、全面性的发展,正是这一理念的好解读.充分发挥美术区域活动对幼儿全面发展的促进作用,教师在指导活动时,应本着以幼儿发展为核心的原则,对幼儿表现出的自我意志给予充分尊重和理解,并积极引导幼儿表现其真实的内在认知、情感与想象力等.

    作者:陈文静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搭建幼儿主动学习的有效支架

    “能让我决定”“能让我尝试”“能让我体验”这就是儿童心中简单的幸福,是主动成长的一种蜕变.主动学习是儿童发展的核心素养之一,因此,我们对促进幼儿主动学习的方式方法进行了探索与尝试.一、抛开误区走进主动学习案例:随着主题活动“亲亲动物”的开展.W老师带领孩子认识鸽子.她出示图片“这是什么?”“鸽子长什么样?”通过语言引导孩子一一对鸽子的颜色、结构进行了观察和讨论.后告诉孩子:鸽子是我们的朋友,我们要保护它们.

    作者:陈薇;王芳芳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幼儿园歌唱活动中的游戏化教学设计

    歌唱活动是幼儿园音乐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是针对某一歌曲展开的音乐实践活动.让幼儿学习通过唱歌或者运用嗓音进行艺术表现,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情感,享受音乐带来的美感和快乐.歌唱活动的游戏化教学是遵循《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的理念,从适合幼儿学习方式出发,以游戏的形式开展歌唱活动,达到幼儿学习的有效化.

    作者:马兰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艺术活动:乒乒和乓乓钓大鱼

    设计意图:《乒乒和乓乓钓大鱼》是一本典型的运用夸张手法进行表现的绘本.绘本中乒乒和乓乓从水里钓起来的各类海洋生物的造型极具夸张性……让孩子看了不禁哈哈大笑.大班幼儿在绘画表现时已经有了一定的绘画基础,通过该活动让孩子在感受夸张效果的基础上,尝试用局部夸张的方法来表现其他海洋生物.

    作者:马云云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追随:让幼儿的创意更有趣

    陶行知先生说过:“我们要活的书,不要死的书;要真的书,不要假的书;要动的书,不要静的书;要用的书,不要读的书.总起来说,我们要以生活为中心的教学做指导,不要以文字为中心的教科书.”也就是说我们给予幼儿的不是死的知识,而是能让幼儿终身受用,适用于生活、适用于社会的本领,教师的作用是引导而不是灌输.

    作者:顾晔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一课三研:“我会排排队”活动案例

    本学期我园教研组结合教师们在日常教学工作中不会分解目标这一困惑,组织开展了以社会领域目标“知道日常生活、游戏、学习中的规则,了解其意义”的“一课三研”活动.一、第一次研讨㈠聚焦问题目标确定之后,教研组张老师组织教师们主要围绕以下两个问题展开研讨:1.看到这个目标,你是如何理解的?如何分解此目标?

    作者:郭筱霞;张海峰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科学活动:美丽的螺旋

    设计意图:螺旋这种形状就在我们身边,它如此常见,但是有什么作用呢?《美丽的螺旋》这本故事书给了我们答案.教师选取了图画书中的部分内容,向幼儿展示了自然界简单而又神奇的螺旋形,让幼儿感受大自然中的无穷美感与力量!教师在活动中为幼儿提供了图片和操作材料,支持幼儿在观察分析、操作体验中认识螺旋.

    作者:田甜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以《妈妈的吻》为例谈小班绘本教学设计

    绘本作为一种独特的儿童文学形式,可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理解能力,发展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能力,还可让幼儿感受、欣赏儿童文学的美.幼儿在阅读绘本时可释放自己的情感,促进其社会化发展.如何将绘本这一形式运用到教学活动中呢?根据本人的教学实践以及对绘本观摩活动的学习、研究,在此,将自己的实践进行总结.

    作者:黄小青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用艺体游戏滋润品格素养之花

    教育的关键在于“培养什么样的人”以及“如何培养人”.3~6岁幼儿需要在品格熏陶的环境中才能形成初步正确而稳固的价值观.一、准确定位,梳理园本品格素养.我园在多年体育、舞蹈、音乐特色浸润教育的同时,更注重从小培养幼儿良好的文明礼仪和乐分享的品德素养.在三十五年的办学历程中形成了倡导“欣赏、乐享、分享、共享”的教育思想,建构了“趣玩、想玩、智玩、会玩”的游戏课程,以“健康悦纳、自信快乐、自主创新”为宗旨,梳理出“健康自信”和“游戏价值”的核心理念,为幼儿的人生幸福导航,为孩子的终身发展奠基.

    作者:束腊娣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趣课程”:谈幼儿园“适趣教育”

    随着课程游戏化项目的推进,大家越来越关注如何让我们的课程更加贴近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贴近幼儿的学习特点,贴近幼儿的生活,贴近幼儿的兴趣与需要.这与我园一直秉承的教育理念“好的教育就是适合的教育”不谋而合.“十三五”初始,我园以“适其天趣,顺其自然”为幼儿园文化建设的核心理念,努力结合与发挥本土资源的教育优势,倡导“适趣教育”,注重和幼儿一起走入自然、融入社会,扩展幼儿的生活与活动空间,使幼儿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更充分,促进幼儿健康快乐地成长,同时也不断优化幼儿园的课程设置.

    作者:张学英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童谣融入大班音乐课堂的应用

    童谣是始于摇篮的早期教育,以其句式短小生动、强调音韵之美被称为“孩子们心中流淌的歌”.童谣韵律节奏的独特美感吸引着幼儿,让童谣走进音乐课堂有助于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提升音乐素养.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及兴趣点,我选择了活泼诙谐、幼儿易于接受的童谣,将其融入到大班的音乐教学中,让幼儿在玩中学童谣,感受音乐的魅力,享受童谣与音乐融合的乐趣.

    作者:朱慧萍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案例:快乐远足课程的实践

    课程背景在平时的户外活动中,常会看到有些孩子总是懒懒坐在一边,不参与游戏活动.而到了感冒高发时期,也总是这些孩子中招.为了改善这样的现状,给孩子们提供更多锻炼的机会,我们经过一番讨论认为:远足活动能让幼儿在自然、轻松的环境中练习走、跑、平衡等体育技能,还能增强体质,磨练意志,体验生活的快乐,是一项适合大班幼儿的活动.有了这一想法之后,我们立刻与家长们进行了交流,得到家长朋友们的一致认可和支持.有位妈妈说:“我家孩子平时走几步就喊累,远足好,让他锻炼锻炼.”另一位妈妈对老师说:“现在的孩子都太娇气,是该锻炼锻炼了.”有了家长们的支持,我们对这次远足活动更有信心了.

    作者:张敏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案例:警察小屋与小猫游乐场

    下午户外活动时间到了.男孩们在搭建,女孩们也在玩游戏,相互都很开心,但彼此好像没有交集.硕硕说:“我们在玩小猫游乐场,有滑梯,有跷跷板”.(见图1)辰辰说:“一二一,一二一,一二一!”文博说:“这是我们的枪(长管积木),我们是警察.”(见图2)一会儿,开心、昊昊扛着“枪”来到了小猫游乐场转了一圈,原因是他们要扛“枪”保护女孩.

    作者:唐宗娇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中班班本戏剧课程:古利和古拉

    一、课程缘由班上的“绘本分享月”活动又开始了,其中有本书吸引了孩子们的眼球——《古利和古拉》,原来书中两只可爱的小田鼠吉利和古拉让孩子们着了迷.故事中他们遇到了巨蛋,想尽办法却搬不回家,后只好把锅搬过来做成好吃的蛋饼,让小动物们一起来树林里共享美味.诙谐的故事,暖心的分享,赢得了小朋友的青睐.“我喜欢的一本书”贴星投票选出的结果还是这两只可爱的小田鼠.既然大家这么喜欢,我们班本戏剧课程就选《古利和古拉》吧!

    作者:徐海娟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琳琳的午餐时间

    吃午餐时,班上总有不少孩子嘟囔着“这个不好吃、那个不要吃”,一顿饭下来,吃到肚子里的饭菜还没有扔掉的多.在和家长沟通后了解到,这些挑食的孩子在家里也是如此这般,甚至更严重.家长们对挑食将导致的孩子营养不良、发育不好等问题忧心忡忡,因而常常会拜托我关注孩子的用餐情况,希望我能督促孩子多吃饭菜、不挑食.

    作者:陆彩霞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项目管理:助推教师专业发展

    幼儿园传统的管理方法是由幼儿园办公室对教师进行管理,这种管理模式虽看似责任明确,实际上还缺少系统性,且没有形成管理的合力.“项目管理”是指针对每学期内幼儿园的大型项目活动(如区域活动研讨评比、家长开放活动等)通过园内公开招标的方式,由教师团队承包.中标团队在规定的时间、预算、资源限定内,依据规定对项目设计的全部工作有效管理,终达到理想活动目标.

    作者:张炯艳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纸板编织器

    实用的杯垫、精美的挂毯,这些手织小物件都是出自孩子们之手——不要觉得编织很难,且看我们结合环保低结构材料制作出了“巧手织物”纸板编织器,让孩子们成为了DIY手作小达人!

    作者:许粤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创客玩偶课程的组织与实施策略

    一、坚持“人本教育”,制定生活本真的玩偶课程活动目标“活动目标”是幼儿园课程活动实施的灵魂之源.“创客玩偶课程”是在我园已有的木偶教育基础上进行拓展、延伸的新课程活动,其活动目标的制定在玩偶课程活动开展过程中就显得尤为重要.儿童是所有游戏、课程活动开展的主体,本着这样的理念,我们根据幼儿年龄特征,参考《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相关美育教育指导建议,遵循“三位一体”的目标制定原则,我们将玩偶课程的活动目标制定如下:1.喜欢观看木偶剧、乐于欣赏不同的玩偶种类,初步了解不同玩偶的制作要点.

    作者:黄慧君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减少幼儿一日活动中的消极等待现象

    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常常会看到这样的一幕:吃点心的时候,有的孩子快,有的孩子慢.快的孩子常常无所事事地满教室乱转;或者几个男孩子三三两两地学电视里机器人战斗的样子玩着游戏;还有无聊之极地坐在位子上发呆……老师是管了这边管不了那边,消极等待无处不在.这种等待不仅容易发生危险,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弱幼儿参与活动的热情,压抑幼儿个性的发展.因此我们应该正视消极等待,努力避免幼儿的消极等待,优化幼儿一日生活的每个环节,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其情感、个性、智能的共同发展.

    作者:张存桂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当幼儿经验和活动预设发生冲突时

    课程游戏化核心的目的是让幼儿园课程更加贴近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贴进幼儿的学习特点、贴近幼儿的生活及兴趣与需要.随着《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的不断学习与实践,今天的幼儿教师对“以幼儿为主体”“尊重幼儿”等教育原则已经是耳熟能详了.在实际的工作中也有了落实这些教育原则的意识,但是要真正做到尊重幼儿、以幼儿为主体还需要我们认真的摸索.近期我观摩了一节公开展示活动,老师在活动中也引导幼儿讨论了一些问题,但是幼儿根据自己经验的回答和老师的预设相距甚远,不禁让我思考:我们的活动设计应该来源于什么?当幼儿的经验和活动预设发生冲突时我们要怎么做?

    作者:樊迎黎 刊期: 2018年第09期

儿童与健康杂志

儿童与健康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西安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