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正桃
大班初期,男孩东东在积木区专注地摆弄积木,进行平铺搭路,一连几天重复玩得不亦乐乎.他看到在旁边观察的老师便滔滔不绝地讲述他设计的火车站和火车道,他的想法极富创意,但是搭建的内容及水平却呈现出小班建构特点.教师对是否“要介入东东的重复游戏”陷入了两难之中:如果介入指导,可能会挫伤东东游戏的积极性;不介入,他的建构水平又“不符合其年龄阶段水平”——表面上看这似乎只是涉及到如何选择与运用具体的指导方式方法,其背后反映出教师如何认识幼儿的儿童观和游戏观等深层问题.只有厘清了幼儿为什么重复游戏及其背后蕴藏的发展价值,教师对是否介入和如何引导才会了然于胸.
作者:杨雪锋 刊期: 2018年第06期
幼儿园的安全工作一直是幼儿园工作的重中之重,为了保证幼儿的安全,必须常抓不懈.每一位教职工对待每天的工作必须细致周到,使幼儿在幼儿园里快乐、健康地成长.我认为幼儿园安全工作应该从以下几个角度规范.一、教师的安全防患意识1.教师应时刻怀有安全意识教师要有“防忠于未然”的安全意识和高度的责任感,多观察,善发现,要随时关注所有孩子,随机进行安全教育.如幼儿来园前检查室内外设备;幼儿来园时做好晨检,要注明病假或事假,作好人数清点和缺课追踪记录;进餐时,教育幼儿专心进食;午睡时,值班人员应巡回检查,并根据气候作好防暑降温工作;盥洗入厕时,应依次有序进行,避免拥挤碰撞,要保持地面干燥,防止滑倒;上下楼梯时教育幼儿要依次有序靠右走,手扶把手,不推不挤.
作者:李海霞 刊期: 2018年第06期
幼儿园教育应该让幼儿体验生活、接触社会.根据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的思想,结合本地特有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职业资源,我园于2014年开始,进行了“古行今当”职业体验游戏的实践探索.一、真景巧造,创设游戏场景.儿童建筑设计师马克·杜德克说过:建筑应该是一个未完成的故事,应该让每个孩子把自己的想法加入到这个叙事故事之中.我园在设计“西西职业体验馆”时,就通过聊天的方式先征求孩子们的想法,并且从幼儿的视角考虑,创设与幼儿生活经验相关的游戏场景.
作者:冯婷聪 刊期: 2018年第06期
设计意图:手工是深受幼儿喜欢的一项活动.通过手工制作,不仅可以提高幼儿对美术的认知,还能让幼儿亲自体验探索动手的情趣,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因此,本活动通过启发幼儿运用身边熟悉的材料来进行制作,帮助他们在感受小房子外形特征的同时,尝试运用卷、折、画的方法把小房子的外形特征表现出来.在活动中我引导幼儿在观察房子外形特征的基础上,尝试探索用半圆形纸制作尖尖的屋顶.在“跳一跳,够得着”的情况下,激发幼儿制作房子的兴趣.
作者:俞春娟 刊期: 2018年第06期
主题活动作为幼儿园一种主要的教学方式,在确立主题、选择内容、组织与实施教学活动等方面都需要关注儿童真实的生活世界,既要为幼儿提供大量的主题信息,又要为幼儿营造自由探索的学习空间,使环境成为孩子们获取信息、交流经验的平台.因此,在准备主题环境的过程中,材料准备这个关键的环节往往需要家长帮忙收集和制作.《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家长走进孩子们中间,这不仅使主题活动的内容更丰富和生活化,教学组织形式多样化,还有利于提高主题活动的教育质量,更好地发展孩子的能力.
作者:曾佳婷 刊期: 2018年第06期
设计意图:《雪花飞》是一节大班音乐活动中的唱歌活动.一直以来,“唱歌活动如何体现创新”好像成为音乐活动组织的难点.本次活动设计采用了大胆的想法,主要以情感为主线,借助角色游戏和歌曲图谱,调动幼儿的感听视觉,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调动幼儿的参与积极性.大班幼儿对“雪”有一定的认知经验,再予以情感加入,从而引导幼儿主动地学唱歌曲、表现歌曲.
作者:张岚 刊期: 2018年第06期
幼儿天生喜欢敲敲打打,能发出声音的事物可以轻易地引起幼儿的注意力.因此,打击乐活动以操作性强、音色变化多样等深受幼儿的喜爱.打击乐活动是需要所有幼儿都参与并产生分工的一种活动.当所有的孩子都一起完成一次的合奏,他们从中获得的喜悦、集体荣誉感是无法用言语表达的.闽南童谣是用闽南方言进行创作和传唱的儿童歌谣,它以丰富多彩、生动活泼、诙谐风趣的特点深受幼儿的喜爱,加上很多闽南童谣演唱时朗朗上口、节奏鲜明,适合进行打击乐教学.随着普通话的普及,更多的孩子能说得一口流利的普通话,闽南话作为福建泉州一种的本土语言却不被幼儿熟悉.在学习朗诵闽南童谣时发现闽南语作为泉州人的乡音可以很轻易地激发起幼儿的学习的兴趣和共鸣,并且闽南童谣以其特有的语言直白、旋律优美、贴近幼儿生活的特点,容易让幼儿接受并喜爱.如果二者能结合可以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由此我们选择了闽南童谣作为教学的切入点.结合课题“闽南文化在幼儿园教学中的研究和探索”,以闽南童谣为载体而进行多形式的打击乐教学.以下是我在一年的教学实践中的一点尝试和探索.
作者:陈均婉 刊期: 2018年第06期
儿童绿色教育倡导尊重儿童的自然本性,运用自然、本真的教育方式指引儿童自我生成的建构,使他们获得智慧的增长,拥有健康的身心、自由的个性、创造性的思维等.我园位于“国家森林城市”——漳州市.孩子们生活的龙文区,城市融于田园,繁华拥抱宁静,如诗如画的九龙江畔、大气古朴的湘桥古民居、古姿新貌的龙文塔、宛如绸带的城市绿道、栖息于碧湖的白鹭……都让幼儿感受着家乡的绿色自然生态之美.在课题“实施‘指南’幼儿园活动区游戏活动研究”开展过程中,我们结合“生态龙文,美丽家园”的主题探究活动,将绿色教育理念融入丰富多彩的活动区游戏中,在户外创设美工区、探索区、表演区等共享区域,探索开放混龄的户外区域活动.在共享区域中,用平行、互补、合作的方式开展活动区游戏,从空间的共享走向材料、经验的共享.[1]让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在开放的环境、丰富的材料中共同游戏和发展.
作者:李莉 刊期: 2018年第06期
设计意图:小班小朋友的口语表达和普通话能力都差,而且,他们大多是生活在乡村的留守儿童,没有小伙伴们一起玩,为了帮助他们提高口语和普通话表达能力、尽快融入幼儿园生活,我利用幼儿身边熟悉的小动物创编故事“小鱼找朋友”,以小鱼找朋友为线索设计了此次活动.
作者:任正桃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群论坛:近日,明珠、娜娜、俊帮等小朋友的妈妈都向我们反映,孩子不愿自己吃饭,挑食、偏食的情况比较严重,有时边吃边玩.怎样解决宝宝吃饭难的问题呢?请家长们跟帖.群公告:下周我们将开展主题活动“家乡的水果”,请家长和孩子一起收集相关“家乡的水果”的资料并带来园,以方便开展相关“家乡的水果”活动,谢谢您的配合!这是我园小一班的QQ群.QQ群的建立打破了时间和空间交流的限制,方便了老师和家长之间、家长和家长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是我园进行家园共育的又一个平台.
作者:白晓琴 刊期: 2018年第06期
主题墙作为主题课程实施中的一种“隐性课程”,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教育资源,它是幼儿每天所接触的环境,对幼儿的身心发展、社会性发展及个性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我园历来非常重视主题墙的创设,通过一系列实践研究活动逐步提高了广大教师创设主题墙的能力,使主题墙真正服务于教学、服务于幼儿.第一阶段:找出不足首先,针对教师发放“主题墙创设”调查表,了解教师在主题墙创设中遇到的问题,同时邀请省市级幼教专家莅临我园对主题墙创设情况进行现场指导,找出了以下问题:部分教师将主题墙创设作为一个额外的负担;主题墙饰的创设一手由教师包办;主题脉络不清晰,随便挑几个教学内容,不能体现主题的教育进程;互动性不强,没有体现教师与幼儿之间、幼儿与幼儿之间、家长与主题墙之间的互动;艺术性和美观性不够等.
作者:张艺毅 刊期: 2018年第06期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多元化的区域环境能够为幼儿提供更多的学习、探索机会,促进其多方面的发展.我园地处郊区,走出幼儿园就是碧绿的山坡、彩色的田野.随处可见的瓜果蔬菜、种类繁多的花草、自然流淌的小溪成了幼儿园独有的教育资源.考虑到我园的地理环境和可利用的自然资源以及幼儿成长背景,我们结合本班幼儿年龄特点、兴趣需要和季节变换等因素,共同制定出本学期的主题活动——亲亲大自然.
作者:张弟 刊期: 2018年第06期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教育必须和生活结合才能发生作用,科学活动更应如此,因为抽象说教永远比不上孩子亲身的体验.一、开展科学活动的误区1.教育形式比较单一幼儿园的科学活动主要以正式的集体教学活动呈现,老师制定教育内容计划,然后按部就班地开展科学活动.这样的科学活动是远远不能让孩子满意的——孩子是带着发现的眼睛在生活,他们会发现生活中的奇妙现象,但是老师的教学计划中没有,孩子的好奇心也就得不到满足和应有的回应.
作者:梁亚琴 刊期: 2018年第06期
“要让孩子读得懂,教师自己先读好”是周兢老师在《学前儿童语言学习与发展核心经验》[1]中对准备进行阅读指导的教师提出的建议.为帮助幼儿获得有意义的阅读学习机会,教师需要先对准备提供给幼儿的绘本进行阅读,分析绘本的图画、文字、符号等特点,理解绘本内容,挖掘绘本的教育价值.在本园课题“绘本教学中培养幼儿读图能力的实践研究”的研究过程中,我们通过欣赏和解读经典绘本,对绘本教育价值进行了分析.
作者:钟小明 刊期: 2018年第06期
语言是交流和思维的工具,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特别是口语发展的重要时期.幼儿语言的发展贯穿于各个领域,也对其它领域的学习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幼儿在运用语言进行沟通的同时,也是对人际交往能力、理解他人和判断交往情境的能力、组织自己思想的能力进行锻炼.语言环境有多种,一般地说,有自然语言环境、局部语言环境和自我营造的人工语言环境.这里阐述的语言环境为自然语言环境.一、幼儿园中幼儿语言发展环境的不利现状幼儿园为幼儿提供了一个相对舒适安全的氛围,将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逐渐渗透到日常生活中,在幼儿园多元环境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幼儿语言表达能力获得显著的提高.但是,目前幼儿园所提供的环境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值得我们思考.
作者:韩佳怡 刊期: 2018年第06期
设计意图:天气渐冷,小朋友们戴上了五彩缤纷的手套,艳丽的色彩和丰富的图案吸引着孩子们的目光——他们或三三两两地在一起比较自己和朋友手套的异同,或得意洋洋地炫耀自己手套的独特之处.于是,我想何不抓住这一有利时机,通过对手套这一常见的生活用品的欣赏与创作,有效地引导幼儿获得艺术领域的发展呢?
作者:林余 刊期: 2018年第06期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要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和社会的教育资源,拓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因此,有效的利用本土文化与自然资源,营造幼儿园良好氛围,挖掘教育资源,抓住教育契机,拓展幼儿园的活动内容对幼儿园园本特色的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陕南地处陕西省的南部,北以秦岭为屏,南以巴山作障,与楚蜀相接,横贯东西的汉江川流而过.两山夹一川的特殊地理结构,加之北亚热带的温润气候,使得处于几大文化板块交接地带的陕南自古以来就具有着源远流长的地域文化,呈现出南北荟萃、东西交融的丰富的秦楚文化特色.这些特有的汉水文化、饮食文化、风俗文化等为开拓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材料.怎样结合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合理、有效地开发和利用这些文化资源,承其精华,去其糟粕,整理和转化成幼儿感兴趣的教育教学资源,是我园近些年来一直致力于重点探索与研究的课题.
作者:姚华 刊期: 2018年第06期
不知不觉已经在教师岗位上度过了十几个春秋,时间不算长,但也足够使我从青涩走向成熟.每天早晨,当我从孩子们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手里接过一只只小手的时候,我觉得牵在手里的是一份莫大的信任和嘱托……幼儿教师的工作忙碌并快乐着,从喝水、洗手、吃饭、睡觉到生活常规的培养;从动物世界、自然科学到宇宙世界的神奇奥秘;从成长档案的建立到幼儿行为观察和个体差异的分析;从每一个教育环节的设计到教学课题的实践研究……所有琐碎的事情都点滴地注入我的“快乐容器”,使我的幸福感不断升级.
作者:李玲 刊期: 2018年第06期
大雁塔公园有一个剃头的雕塑,旁边写着:剃头、洗脚,胜似吃药.在我给思博解释其含义时,刚说了“剃头”,他立马接说:“剃头磨剪子,我是北里二杆子.”——“北里”是附近的一个村子,可这“二杆子”只有陕西人知道是什么了吧?我坐公交车接思博去小雁塔玩,车停稳后,奶奶把思博从前门送上车……刚坐好,思博就对我表示不满:“木囊得很!”——木囊(mu nang)是陕西方言,意思是磨叽、不利索,已经很少有人用并知道其准确意思,小家伙从哪儿学的?
作者:屈阿敏 刊期: 2018年第06期
我园在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以《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为指导,放眼儿童终身发展教育,确立了“以主题为背景的区域活动”课程.通过学习和借鉴成熟课程开展的理论与方法,明确区域活动在我园课程开展中的价值,明晰以探索区域活动的有效实施途径为教研核心,探寻行之有效的教研新思路,尝试多种方法教研和深度教研,围绕实例研讨、反思总结,通过教研的争鸣与碰撞,推进我园区域活动课程的成熟和发展,同时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作者:董顺华 刊期: 2018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