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孝强
目的:总结44例甲状腺癌的临床特点.方法:2003年~2011年收治甲状腺癌患者44例,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结果:经病理诊断,甲状腺癌44例,其中乳头状癌42例,滤泡性癌1例,髓样癌1例,合并桥甲炎9例,合并原发性甲亢1例,二次手术5例,病理证实4例为炎性肉芽肿,残癌1例.结论:通过总结资料,旨在提高甲状腺癌的术前诊断准确率,减少误诊漏诊.
作者:李军 刊期: 2012年第12期
肝硬化在我国的发病率较高,其治疗效果欠佳,失代偿期肝硬化临床缺乏特异的治疗方案,患者多死于并发症.近年来对肝干细胞的研究为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提供了新思路.随着对干细胞研究的深入,有望实现肝病细胞治疗的新突破.本文就干细胞的分类、来源及在肝硬化门脉高压中的应用做一综述.
作者:王柱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大肠癌的临床、肠镜及病理特点,旨在加深对大肠癌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2月~2012年2月我院收治的126例大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均经结肠镜及病理证实,对其肠镜下临床表现及病理特点进行分析.结果:126例大肠癌患者病理类型中腺癌15例,粘液腺癌10例,乳头状腺癌6例.结论:近年来大肠癌发病率有上升趋势,大肠癌好发于直肠,且大部分分化程度较好,生长缓慢,病理仍以腺癌为主.结肠镜联合病理检查是临床诊断大肠癌可靠、有效的方法.
作者:徐日红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对贝克曼AU680和东芝TBA-40FR两种生化分析仪检测血脂项目进行比对实验,研究其测定结果是否一致.方法:依据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EP9-A文件,取患者新鲜血清,在两台生化仪上对总胆固醇(CHO)、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四个生化项目进行检测,用回归统计法分析两组测定结果的相关性和偏差.结果:贝克曼AU680和东芝TBA-40FR两种检测系统结果相关性较好(相关系数r≥0.99),并且在统计学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两种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系统上的血脂四项检测结果基本一致.
作者:詹正坤;刘芳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对比分析思密达、西瓜霜喷剂联合甲硝唑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的疗效.方法:将2010年10月至2011年10月我院80例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实验组给予西瓜霜喷剂联合甲硝唑,对照组给予思密达糊剂,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溃疡大直径小于对照组,溃疡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1年内复发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均具有显著性,P<0.05;实验组的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为77.5%,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西瓜霜喷剂联合甲硝唑对复发性口腔溃疡的疗效优于思密达.
作者:陈鸿禧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以及诊治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9月~2011年9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82例,并对其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结果、治疗方法及疗效进行总结与分析.结果:82例患儿中6~13岁学龄儿童占主体,主要症状为持续发热和刺激性咳嗽.外周血白细胞多数正常,少数有所上高.痰培养支原体阳性者7例.肺片主要呈现出一侧大片絮状阴影,且右侧多于左侧.26例患儿存在有肺外合并症,主要为渗出性胸膜炎.所有患儿均基于阿奇霉素进行治疗,均痊愈出院.讨论: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多发于学龄期儿童,当出现持续性发热并伴有刺激性咳嗽时,可依据X胸片检查结果以及血清学检验结果进行判断,确诊后给予抗生素进行治疗.
作者:吴庆飞 刊期: 2012年第12期
喹诺酮类药物是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抗菌药物,具有抗菌谱广、抗菌力强、结构简单、给药方便等优点[1].氟喹诺酮类中第3代喹诺酮类药物主要有诺氟沙星(Norfloxac in)、培氟沙星(Pefloxac in)、依诺沙星(Enox acin)、氧氟沙星(O floxacin)、环丙沙星(C ipro floxac in)、洛美沙星(Lom eflox acin)等,第4代主要有司帕沙星(Sparfloxac in)、妥舒沙星(To sufloxacin)、氟罗沙星(Fleroxac in)等.由于其使用量的不断增加,药物不良反应也日益增多.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可在人体的多个系统、器官和组织中表现出来.现综述如下.
作者:吴建新 刊期: 2012年第12期
众所周知,在多数国家和地区,冠心病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严重的病例之一,也是发病率和致死率较高的疾病.在过去多年的冠心病治疗与护理调查中,对冠心病病人的护理措施主要是通过对康复护理治疗、社区卫生教育护理、心理护理等,也有工作人员在对于高危个体目标采用跟踪方式来进行护理.在目前的冠心病治疗和护理中,通常都是通过将这三者相结合来形成一个有效的治疗监督措施,从而提高治疗效果.本文就冠心病患者的护理措施、心理护理和康复护理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与总结,并提出了相关的治理模式和工作流程.
作者:吴华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头面部烧伤的临床护理措施,总结经验以提高护理水平.方法:对2010年2月-2012年11月我科收入的54例头面部烧伤患者给予相关临床护理,记录并作回顾性分析.结果:经过积极护理,本组54例患者中一期愈合41例,二期愈合13例;头面部色素沉着者4例,无死亡患者.结论:加强头面部烧伤患者的临床护理可显著提高患者预后.
作者:曾凡荣 刊期: 2012年第12期
对于鹤膝风,我国古代医学早有记载,对其发病原理、病候分类等都做了说明.虽然说辨证外治、内治的方法都不尽相同,但是很一个病人的表现都是千差万别的,因此在进行治疗的时候,一定要查明病因,然后根据不同的症候有针对性的进行治疗.
作者:冯广林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我院在治疗小儿支气管炎中的诊断和疗效.方法:通过对本院收治38例小儿支气管患者实施各种有效的治疗手段,总结分析上述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临床表现,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症状的临床改善.结果:经积极治疗后,患儿症状明显得到改善.痊愈患儿29例,显效患儿8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高达97.4%.结论:我院结合小儿自身特点采取中西医结合方法进行小儿支气管肺炎合理治疗取得了显著疗效,值得推广.
作者:胡升记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分析研究导致神经内科病房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因素,来预防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发生.方法:采用目标检测的手段,对我院神经内科2010年内88例住院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分析,同时进行护理干预与控制.结果:在88例神经内科患者中,有20例发生了医院感染,其中有16例尿路感染,感染率达18.1%,留置尿管大于7天的患者易发生尿路感染,感染率达48%.结论:为有效地控制尿道感染的发生,必须对导致产生尿路感染的因素进行探讨,并采取护理干预措施,加强护理监管.
作者:魏玉叶 刊期: 2012年第12期
随着社会的发展,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社会老龄化,老年人视力减退,四肢协调,反应敏捷性下降,而且骨质疏松,尤其容易发生骨折.因此,老年人骨折的问题愈未愈突出,老年人由于机体功能日益退化,代谢水平逐渐下降,一旦发生骨折,并发症较多,预后较差.因此,对降低骨折的发生,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吴旻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采取措施对整体护理对慢性胃炎患者提高治疗效果的影响进行系统性探讨.方法:从医院收治的慢性胃炎患者中选取54例,其中男性有28例,女性有26例,他们的年龄在25-60岁之间.随机将这些患者划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一组有27例患者.对于对照组患者的护理,主要是利用传统常规性的护理模式对患者进行护理.而对于观察组患者的护理,则是在传统常规性护理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整体性的护理.利用统计学的理论对两组患者的护理疗效与自我保健意识进行对比性分析.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与护理,两组患者的病情均得到有效控制.其中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治疗效果好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结论:利用整体护理的模式对慢性胃炎患者进行治疗与护理,有助于改善患者的临床病症,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王探霞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从联合用药角度看药物服务的必要性.方法:对临床上治疗患者疾病时采用联合用药的情况进行分析,以阐明加强药学服务的必要性.结果:在联合用药的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导致药物对患者的副作用增强,严重影响到了患者病情的改善,甚至危及到患者的生命安全.结论:临床在对患者进行联合用药的过程中,导致患者出现副作用的机率增加,不利于患者的病情改善,对此要加强对患者的药学服务,以减少患者疾病治疗的不良反应.
作者:吴莲波;吴明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跨伤椎内固定和经伤椎内固定治疗屈曲压缩型胸腰段骨折的疗效对比.方法:选取跨伤椎内固定、经伤椎内固定手术治疗无明显神经症状的胸腰段屈曲压缩型骨折各20例患者,详细记录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主要诊断、合并疾病、手术方式、手术日期、手术用时、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影像学随访结果等,并对患者手术疗效进行总结.结果:经伤椎内固定治疗组术后六个月时复位丢失率小于跨伤椎内固定组,经伤椎内固定治疗组失败率低于跨伤椎内固定组.结论:两种术式都是后路治疗脊柱胸腰段屈曲压缩型骨折的有效手术治疗措施,但经伤椎椎弓根的6钉内固定术式对脊柱骨折具有更好的生物力学稳定性,应优先采用.
作者:冯小勇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对应用肢体智能反馈训练系统A1(下肢康复机器人)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卧-站一体化行走训练,观察该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恢复的影响,从而总结临床经验.方法:选取经头颅CT或MRI检查确诊为脑卒中偏瘫恢复期患者80例,随机分成两组,平均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不进行应用肢体智能反馈训练系统A1训练;研究组除采用常规康复治疗外,采取肢体智能反馈训练系统A1进行卧-站一体化行走训练.结果:研究组的下肢运动功能评分、活动能力(包括转移、行走、上下楼梯)评分比对照组变化显著,且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肢体智能反馈训练系统A1能够显著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和活动能力,降低致残程度,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是一种有效的改善行走功能障碍的康复治疗方法.
作者:王汉明;李伟杰;梁镇宏;唐金普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自发性气胸采用电视腹腔镜辅助小切口治疗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将146例自发性气胸患者依据手术方式随机分为行电视腹腔镜辅助腋下小切口手术的观察组76例和行常规后外侧切口手术的对照组70例.对比观察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等方面差异.结果:观察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方法治疗自发性气胸均有效,但电视腹腔镜辅助小切口手术时间更短、创伤小、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值得临床作为首选手术方式.
作者:刘山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采取措施对腹腔镜手术治疗宫外孕伴出血休克型的56例临床疗效进行有效性观察与研究.方法:本组所研究的56例宫外孕伴出血休克型患者是从医院收治的病例中选取出来的,她们的年龄在20-43岁之间.这些患者经过CT与B超检查以及病理学理论的研究均符合宫外孕伴出血休克型的临床症状.利用回顾性分析的方式对腹腔镜手术治疗56例宫外孕伴出血休克型患者的手术方式、时间、并发症以及出血量进行分析与研究.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与研究,56例患者均完成腹腔镜手术,术后没有1例出现并发症.结论:利用腹腔镜手术的方式治疗宫外孕伴出血休克型患者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痛苦小等优势,具有极强的临床研究与应用价值.
作者:朱玉丽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社区获得性肺炎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从2011年8月至2012年7月期间收治的38例CAP患者,治疗以抗生素为主.结果:38例CAP患者的诊断方式有:病史采集、临床体征诊断、病原菌检测、血常规、X线检查.经过治疗后,总有效率达到了94.7%.结论:社区获得性肺炎起病较急,病情较重,死亡率高,临床应早期明确诊断,积极治疗.
作者:袁登花 刊期: 2012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