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小君
目的:针对小儿支气管肺炎患者采取循证护理方式的效果研究.方法:选取2010年7月~2012年6月于我院儿内科进行小儿支气管肺炎治疗的患者100例,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针对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模式,针对观察组患者采取循证护理模式.治疗、护理结束后记录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治疗依从性,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统计家长对护理的满意率.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治疗依从性、家长满意率均高于对照组,对照组发生并发症的概率要高于观察组,两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循证护理模式应用在小儿支气管肺炎中的效果显著,相比于其他护理模式而言具有很大优势,帮助患者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作者:李春妍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对应用综合护理模式对在局麻状态下接受小切口修补术治疗的腹股沟疝患者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抽取90例在局麻状态下接受小切口修补术治疗的腹股沟疝患者病例,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平均每组45例.通过常规护理模式对对照组患者在围手术期内实施护理;通过综合护理模式对于预组患者在围手术期内实施护理.结果:手术实际操作时间和术后恢复治疗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出现不良反应的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应用综合护理模式对在局麻状态下接受小切口修补术治疗的腹股沟疝患者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作者:曹静;邱顺英;周淑娟;黄志坚;黄玫芬;林思静 刊期: 2012年第11期
C反应蛋白是组织炎性反应的标志物,是在人体肝脏中合成的一种典型急性期反应蛋白,在炎性反应和组织损伤后6-12h,血浆中C反应蛋白浓度即明显升高,且几乎成正比关系;C反应蛋白水平与心房颤动负荷、临床类型及抽血时间有关,随着C反应蛋白浓度阶梯样的升高,其心房颤动负荷也逐渐增高.说明心房颤动的持续与心房结构的改变有关,C反应蛋白水平增高,反映炎性反应可能导致心房结构的重构,对心房颤动的持续产生一定的作用.
作者:王勇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讨论心脏介入性治疗引起低血压的原因.方法:选择25例心脏介入性治疗的患者,分为观察组13例和对照组12例,分析其引起低血压共同的临床特点,并分别实施心脏介入治疗.结果:观察组所有患者均手术成功,观察组术中和术后发生低血压5例,占38.5%,对照组在术中和术后发生低血压10例,占83.3%,P<0.05,有统计学意义.低血压通过治疗及时缓解,对照组随症治疗,缓解时间较长,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心脏介入术中和术后容易发生低血压,根据临床特点和影像分析,进行预防性治疗,可减少低血压的发生,增加手术成功率.
作者:葛永翔 刊期: 2012年第11期
急性单纯性阑尾炎,首次发病时,症状体征较轻,发病缓慢,经用抗感染治疗可治愈,一般不需手术,经治疗后效果不理想,病情加重,可行阑尾切除术;急性单纯性阑尾炎属病变早期,炎症起于黏膜及黏膜下层,逐渐扩散至肌层及浆肌层,阑尾轻度肿胀;中医结合疗法起到活血祛瘀、清解湿毒;通利气机而止痛,通里和营而杀菌;同时给予抗生素口服或静滴,不仅减轻了患者病痛,而且还避免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石冰竹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分析微波治疗宫颈糜烂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对2011年4月-2012年4月住我院的共80例不同程度的宫颈糜烂患者全部使用微波治疗.结果:全部患者通过微波治疗后,术后2个月复查,痊愈41例,占51.2%,显效30例,占37.5%,有效6例,占7.5%,无效3例,占3.8%,总有效率为96.2%,3-6个月均痊愈.结论:采用微波治疗宫颈糜烂,效果显著,止血作用强,术后均无不良反应,具有经济、安全、创伤少的特点,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作者:吴艳华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比较并评价多普勒血管超声和血管造影检查对颈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98例疑似颈动脉狭窄的患者均行血管造影及超声检查,并对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血管造影和超声检查在颈动脉狭窄的诊断方面具有很高的一致性,特别是对闭塞动脉和颈动脉高度狭窄的诊断过程中;多普勒血管超声的动脉斑块检查阳性率明显高于血管造影检查,特别是对位于颈动脉交叉出的斑块.结论:多普勒血管超声和血管造影对于颈动脉狭窄的诊断作用较一致,在动脉斑块的检查方面超声检查具有优势.
作者:刘远昌;刘国东;易松涛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临床上对脑外伤所致的硬膜下血肿患者进行外科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选择我院2005年3月到2012年8月我院收治的20例由于脑外伤导致的硬膜下血肿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采用外科手术治疗,选择同期我院收治的进行保守治疗的患者20例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治疗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存活率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生存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上针对脑外伤所致的硬膜下血肿患者的具体病情,采用合理的手术方式进行治疗,明显的降低了患者的死亡率,提高了治疗的有效率,明显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和价值.
作者:薛雷 刊期: 2012年第11期
在牙体牙髓疾病诊疗过程中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认为加强牙体牙髓疾病诊疗的质量控制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根本前提,“椅旁交流3分钟”是与患者建立和睦、信任关系的有效途径,患者知情同意书是尊重患者知情权的重要表现,以电话回访为主的医患信息沟通平台的建立是增进医患和谐的重要方法.
作者:刘志军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观察硫酸镁联合盐酸利托君防治早产的临床效果.方法:85例先兆早产患者随机单盲分为观察组(44例)与对照组(41例),在常规吸氧、应用糖皮质激素基础上,对照组静脉滴注硫酸镁抑制宫缩,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使用盐酸利托君,观察两组妊娠与新生儿结局.结果:①观察组延长妊娠天数、剖宫产率、足月分娩构成比、药物副反应分别为21.5±4.6d、15.6%、88.6%、18.2%,对照组为18.7±4.3d、34.1%、73.2%、12.2%,其中两组延长妊娠天数与剖宫产率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观察组与对照组活产数分别为42例、36例;观察组新生儿平均体重(618.4±265.2g)、Apgar评分(9.1±1.8)、NRDS发生率(11.9%)与对照组(2494.7±228.6g、8.3±1.5、30.6)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窒息(7.1%VS.19.4%)、感染(9.5%VS,25.0%)构成比,两组差别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硫酸镁联合盐酸利托君防治早产能明显的延长妊娠周数,改善新生儿预后;但要注意联合用药中心血管系统的不良反应.
作者:吴晓云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患者压疮预防与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在2009年10月-2011年11月期间收治的手术后压疮患者116例,随机分成两组,即对照组58例,观察组58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进行循证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压疮恢复情况和具体治疗情况.结果:观察组效果优良率89.66%,对照组效果优良率70.69%;观察组治愈时间为(9.21±2.07)天,对照组治愈时间为(15.32±3.21)天;观察组治疗费用为(67.32±4.14)元,对照组治疗费用为(209.21±10.21)元.两组患者在应用效果、治愈时间、局部护理时间以及治疗费用上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循证护理在患者压疮预防和治疗上具有重要临床价值,可以显著缩短愈合时间,降低治疗费用,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曾小红 刊期: 2012年第11期
循证护理(Evidence-based,nursing,EBN)是近几年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护理工作理念,即以有价值的、可信的科学研究结果为证据,提出问题,寻找实证,用实证对病人实施佳的护理,其核心是强凋实证.产后出血是指胎儿娩出后24h内失血量超过500ml,为分娩期严重并发症.居我国产妇死亡原因的首位,其发生率占分娩总数的2%-3%.由于分娩时测量和收集失血量存在一定的困难,估计失血量偏少,实际产后出血发病率更高.产后出血又以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为常见,而且大多发生于产后2h内,产后出血的观察及护理在产科护理工作中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提高护理人员的助产技术,加强责任心,高质量的观察及护理,对预防产后出血,保障产妇的生命安全是非常重要的.
作者:印建平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采取措施对化脓性阑尾炎切口的护理要点进行有效性观察与研究.方法:从医院收治的病例中选取46例患者,其中男性有25例,女性有21例,他们的年龄在20-60岁之间.对这些患者实行急诊手术,其中有10例患者实行右下经腹直肌切口手术,有36例患者实施麦氏切口手术治疗,在治疗之后要采取措施对这些患者进行护理.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与护理,这些患者的切口恢复状况良好,其中有6例患者的切口处出现感染现象.结论:在化脓性阑尾炎患者施行综合性治疗与护理,有利于争取在大程度上预防阑尾炎术后切口的感染.
作者:杨丽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分析探讨β-阻滞剂对充血性心衰(CHF)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所产生的药物不良反应等.方法:将我院44例充血性心衰患者按随机数字方法分成对照组与实验组两组,每组各为22例.采取常规的充血性心衰治疗药物对两组患者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在采取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之上联合β-阻滞剂进行治疗,分析β-阻滞剂对心衰患者的治疗作用以及患者的心功能等级改善等情况.结果:实验组心衰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同对照组相比有了明显改善,生存率得到了有效提高,两组间的差异十分明显,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β-阻滞剂对于心衰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明显,尤其是在充血性心衰的治疗方面,效果更好,且副作用少,有效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使其临床症状得到了明显改善,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极为广泛.
作者:张晓惠 刊期: 2012年第11期
感染性心内膜炎继发股动脉感染性动脉瘤形成非常罕见.本文报道2例感染性心内膜炎继发股动脉感染性动脉瘤形成病例的诊治经过,结合相关文献回顾展开讨论.
作者:俞册砚;姜力骏;倪一鸣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讨论肿瘤晚期患者在住院期间,应用中医护理技术对提高其生活质量和舒适度的护理体会.方法:选择自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40例肿瘤晚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方法相同,对照组20例常规护理,观察组20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中医护理技术,包括按摩,中药灌肠,中药泡洗,针灸注射,艾灸,耳穴埋豆等,对比两组患者在满意度、舒适度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满意度高,舒适度高,生活质量评分高,与对照组相比,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肿瘤晚期患者,在正常的治疗和常规护理基础上,运用中医护理技术,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舒适度,符合以人为本的医学理念,应在临床推广.
作者:张淑娥 刊期: 2012年第11期
淤血是指未能及时从体内排除和消散的离经之血,淤血停留在体内会造成血行不畅、壅遏经脉或者长期瘀积在脏腑组织和器官之中.因为瘀血阻滞的位置不同,因此不同部位的淤血会表现出不同的病证,血瘀和血瘀证属于中医学理论体系中一种独特的知识体系[1].形成血瘀的原因有很多,临床上的很多疾病也都还是由于血瘀引起的,在中医中治疗血瘀的重要方法就是活血化瘀治疗,本文中笔者就肾脏病血瘀证及活血化瘀法在肾脏病中的治疗运用作相关探讨.
作者:苟定华 刊期: 2012年第11期
输血的治疗作用除了用以补给血量,维持血容量,提高血压以抗休克和防止出血性休克的措施外;输血前对受血者血液HBV、抗-HCV、抗-HIV、RPR检测,提醒医务工作者要加强自我保护,在术前、术中、术后注意操作规则,减少医疗损,避免交叉感染;严格掌握输血指征,在用血方面开展成分输血,合理用血;同时开展自身输血以减少血液污染,为安全输血控制血源性医院感染提供可靠保证.
作者:傅广成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神经外科中ICU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11年12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70例颅脑损伤的患者以优质护理服务为分界点,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结果:观察组的护理质量评分、自理能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风险事故的发生率、并发症、后遗症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优质护理能够显著提高神经外科ICU的护理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的预后.
作者:潘远秀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并总结社区综合治理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和推广价值.方法:对本社区的50例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的患者进行随机化分组,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25例.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患者均给予止咳、平喘、化痰、抗感染等治疗措施,并对患者进行个体化的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相关知识的教育、饮食指导、运动指导和心理指导等.结果:试验组显效的患者为15例,有效的患者为8例,无效的患者为2例;试验组显效的患者为8例,有效的患者为9例,无效的患者为8例;试验组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对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的患者进行社区综合治疗,可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有很好的临床意义和推广价值.
作者:刘美华 刊期: 2012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