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先天性泪囊炎的疗效分析

刘岩

关键词:先天性泪囊炎, 泪道冲洗, 泪道探通
摘要:目的:探讨先天性泪囊炎采用泪道冲洗及泪道探通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观察246例,共272只眼.先用泪道冲洗把泪囊内积聚的脓性分泌物冲出,对于一次性即可冲通者可不行泪道探通术,反之则可立即行泪道探通术,探通后注入眼用透明质酸钠.结果:246例(260只眼)泪道通畅,治愈率为95.59%.结论:泪道冲洗联合泪道探通治疗先天性泪囊炎具有良好的效果.
健康之路杂志相关文献
  • 构建卫生事业管理学实训系统的研究

    随着当前的对于教育制度的改革,以及社会对于人才需求的变革,使得对于人才的需求更多的是面向实践性人才,则要求学生们在学习的时候要注重自己的实践能力,所以面对即将毕业的学生需要从其实训的时候加强其社会的适应能力与工作的学习,通过建立管理学的实训系统来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基本技能的学习,本文就卫生事业单位建立起的管理学实训系统来研究学生们在其中的学习情况,结合当前的社会发展,从培养学生们的基本技能出发,以此来实现对学生的基本技能的实训,促使学生学习到更加符合社会要求的技能.

    作者:夏克强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分子印迹聚合物在水质检测领域的应用

    在实际应用中,由于分子印迹聚合物具有较高效的富集分离能力以及特异识别能力,并且在应用中性能比较稳定,实际应用的成本比较低,因此,在传感器敏感材料选取使用和水质检测中,具有较为突出的应用.其中,分子即迹聚合物在水质检测领域中的应用,主要是作为一种固相的萃取剂进行水质检测实现.本文将在对于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定义特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其在水质检测领域中的具体应用进行分析论述.

    作者:向照英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浅析小儿反复性呼吸道感染的病因及家庭防护

    婴幼儿由于其生理特点及机体免疫特点,更容易发生呼吸系统的感染.根据权威机构统计,其发病率在20%左右.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已经成为当今儿科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文首先阐述了小儿易发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主要原因,然后从家庭护理的角度给易感患儿家长提出几条建议.

    作者:李思芳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中医治疗哮喘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研究分析中医治疗哮喘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60例哮喘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分别采用不同中医方法治疗,分别为采用针刺治疗、针灸治疗、拔火罐治疗、中药内服治疗,对比四种中医治疗方法的效果.结果:患者通过临床治疗到康复期时应用粒火罐的患者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没有拔火罐的患者,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针剌+针灸+中药内服治疗的患者总有效率为95.2%.与单行拔火罐、针剌、针灸以及中药内服的患者相比,效果显著,对比P<0.01,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中医联合治疗方法可以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减少哮喘发作次数,具有临床意义,值得推广.

    作者:张艳丽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合并心律失常心电图特征探讨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合并心律失常的心电图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2013年6月在我院收治的68例AMI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的心电图及动态心电图特征.结果:室性早搏、心室颤动、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是AMI患者常见的合并类型.其中以合并心室颤动死亡率高,达100%;非ST段抬高病死率高于ST段抬高,P<0.05.结论:AMI患者合并心律失常各个类型均可发生,心室颤动是主要的死亡原因;非ST段抬高是影响AMI心律失常预后的重要因素,应早期预防、及时控制.

    作者:李媛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对诱导期血液透析患者的护理体会

    血液透析(HD)是慢性终末期肾脏病(ESRD)的重要替代疗法.慢性肾衰竭终末期患者需终身依赖血液透析来维持生命.鉴于血液透析设备仪器和技术的不断改进,血液透析已经有效地提高了患者的长期生存率.

    作者:王彦;田桂兰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试论助产士对临产孕妇心理变化的应对措施

    临产孕妇在分娩时,机体要承受子宫收缩带来的剧烈疼痛,以及胎头压迫、肌肉拉长、宫颈扩张和腰酸等生理上的疼痛.加上孕妇对分娩的期盼,以及对胎儿的的渴望,容易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变化,产生焦虑、恐惧和紧张等情绪.本文就临产孕妇的心理变化特点,对助产士对临产孕妇的心理变化应对措施进行分析,以促进母婴安全.

    作者:王欢欢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利用超声原理分析肿瘤的良恶性程度

    本文就利用超声原理分析肿瘤的良恶性程度进行了研究探讨,并做如下报告.

    作者:施会芹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关于ICU护理安全用药的注意要点

    目的:通过对ICU护理用药的临床实践分析,探讨安全用药在ICU护理中的注意事项.方法:从药物的合理放置,药物标识明显化处理,以及对药物的合理管理;使用药物过程中病患用药的准确性与合理性;护理人员对药物的熟悉程度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通过对ICU护理中安全用药的相关研究和实践,使ICU护理中护理人员强化了安全用药的意识和知识,从理论和实际两个方面提高了ICU护理用药的安全性.结论:ICU护理中用药是否安全直接关系着病患的生命健康,不能马虎,必须将病患的安全隐患降到低.

    作者:林丽丽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冷疗法在骨折早期中的应用

    骨折后疼痛、肿胀、出血问题一直是影响病人康复的重要因素.早期冷疗具有有效控制疼痛、减轻局部充血水肿、缩短手术等待时间及康复的作用.冷疗法是急性创伤早期行之有效、安全性高、不良反应低、简便经济的治疗手段之一,在临床工作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能有效减轻患肢肿胀和疼痛,减少骨筋膜室综合征等严重并发症,为提早实施手术争取时间,缩短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经济负担,提高病床周转率,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殷士花;任慧琳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浅谈中药炮制的意义及重要性

    中药炮制是根据中医临床用药理论和药物配制的需要,将药材进一步加工的传统工艺.中药经炮制后用于临床,对保证其安全有效具有重要意义.现就有关资料,阐述如下.

    作者:黄勇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先天性泪囊炎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先天性泪囊炎采用泪道冲洗及泪道探通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观察246例,共272只眼.先用泪道冲洗把泪囊内积聚的脓性分泌物冲出,对于一次性即可冲通者可不行泪道探通术,反之则可立即行泪道探通术,探通后注入眼用透明质酸钠.结果:246例(260只眼)泪道通畅,治愈率为95.59%.结论:泪道冲洗联合泪道探通治疗先天性泪囊炎具有良好的效果.

    作者:刘岩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外科护理风险管理模式研究

    目的:分析外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风险因素,探讨外科护理风险管理的有效模式.方法:针对外科护理工作常见的安全隐患进行评估,总结风险存在的因素,完善外科护理工作制度,提高护理水平,改进系统护理的工作流程.根据常见风险隐患,制定相应的应急措施,提高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加大外科护理中的风险监控力度.结果:外科护理人员风险意识明显提高,护患关系进一步和谐,护理质量提高,护理工作更加系统化,建立了有效的风险管理模式.结论:本文研究得出增加护理人员的护理培训次数、提高护理水平、强化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加强医院的风险监控力度等措施,均能有效的预防和减少护理风险,提高外科护理水平,在有效的外科护理风险管理模式下,给患者提供一个安全、有效、有序的护理环境.

    作者:王静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PICC在乳腺癌化疗患者置管后的循证护理分析

    目的:探讨PICC在乳腺癌化疗患者置管后的循证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2年8月~2013年8月收治的80例乳腺癌化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患者给予PICC常规置管,实验组在常规置管的同时,给予循证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2.5%,显著低于对照组(62.5%),P<0.05;实验组的导管留置时间、满意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对乳腺癌化疗患者进行PICC置管时,实施循证护理,可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王瑶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介入治疗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道损伤处理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道损伤处理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我院2002年3月-2012年9月间收治的50例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道损伤介入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历史性回顾分析,临床随访两年并对其进行详细随访记录.结果:50例患者经胆道观察损伤分类治疗,实施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后,术中发现胆道损伤患者4例,46例术后发现.经术后随访的2年间,出现胆道感染33例和胆管炎6例,黄疸7例,经直接接受手术干预治疗后全部康复.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道损伤处理中,实施介入治疗,不仅可以有效的控制胆道炎,利于患者早日康复,还可以消除胆道隐患,在临床上高效、安全,值得大力推广.

    作者:周本成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护理干预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探讨早产儿喂养不对受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喂养不耐受早产儿50例,平均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干预组早产儿在体重增加上显著早于对照组,且腹胀、呕吐消失时间、胃潴留消失时间均早于对照组.结论:通过开展有效的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喂养不耐受早产儿的肠胃功能,促进早产儿健康发育,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作者:周智春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关于急救中心院前急救病例单的档案管理

    院前急救工作的复杂性和特珠性以及人民群众对于急救医疗质量重视程度的提高,急救病历也像院内病历一样,越来越凸显出其医学及法律上的重要意义,已经成为病案管理人员的一个新的研究课题.目前,对院前急救病历的管理尚没有统一的模式,依然存在诸多的问题需要进一步的强化解决.

    作者:吴素香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影响因素及护理干预对策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影响因素及护理干预对策.方法:采用糖尿病生存质量特异性量表对我院2012年1月到2012年6月收治的60例糖尿病患者进行研究.结果:对于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影响大的因素是患者的心理情况,60例糖尿病患者中心理情况得分20分以上者35例,占58.3%,其次是生理情况、治疗情况及社会情况.结论:针对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宋丽华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浮针、皮肤针扣刺中药熏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临床报告

    目的:采用中药熏蒸、浮针疗法、皮肤针扣刺治疗由带状疱疹后遣的神经组织剧烈疼痛、表皮刺痛、肢体痉挛等临床症状.方法:根据患者肩胛、腋下、肩周及上肢等部位的持续性疼痛或间歇性痉挛疼痛或表皮刺痛;分别采用中药熏蒸,浮针、皮肤针扣刺疗法,取得满意疗效.结果:总有效率98%.结论:通过中药熏蒸、浮针疗法、皮肤针扣刺疗法达到缓解痉挛、舒筋通络、行气活血、镇痛的功效.采用中药熏蒸、浮针疗法治疗带状疱疹后遣神经痛,疗效肯定,易于推广.

    作者:周海涛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孕妇妊娠末期睡眠障碍的影响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

    目的:探讨孕妇妊娠末期睡眠障碍的影响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措施.方法:本研究于2011年8月~2012年8月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妊娠末期孕妇的睡眠障碍孕妇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给予传统常规护理与指导,而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孕妇的负性情绪、睡眠质量、产程时间、产后出血及新生儿阿氏评分情况.结果:研究组在干预后研究组孕妇的焦虑、抑郁及睡眠质量均较干预前明显改善,且与对照组干预后相比较亦明显改善(P<0.05).研究组的孕妇产程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产后出血较对照组明显减少,新生儿阿氏评分则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结论:孕妇在妊娠末期存在明显的睡眠障碍和负性情绪,护理干预对孕妇妊娠末期睡眠质量的改善能发挥积极的影响.

    作者:陈昌荣 刊期: 2013年第11期

健康之路杂志

健康之路杂志

主管: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广东省医学会 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