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英
目的:分析急诊液体复苏治疗闭合性腹部损伤合并失血性休克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闭合性腹部损伤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资料,将其随机分成即刻复苏组和延迟复苏组,每组各40人.结果:即刻复苏组40例,死亡9例,病死率11.25%;延迟复苏组40例,死亡5例,病死率6.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闭合性腹部损伤合并失血性休克时,延迟液体复苏对维持重要脏器的血流灌注有重要意义,可以为手术治疗争取时间,大大降低病死率.
作者:黄忠荣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和分析对急诊患者采用人性化护理的效果.方法:对我院急诊科收治的120例急诊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为60例;对照组:对患者进行一般的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对患者采用人性化护理.结果:在对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之后,试验组患者的抑郁和焦虑状态以及患者的满意度要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诊患者护理时实施人性化护理,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促进患者的康复,树立患者的治疗信心,同时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在临床护理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值得进行推广和使用.
作者:欧阳旭英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在腰椎间盘突治疗中的护理方法.方法:对在我部2011年12月至2013年1月接受诊断和治疗的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资料进行分析,医护人员将这些患者进行分组(两组),每组40名患者.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进行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患者护理方法的基础上医护人员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康复护理计划,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护理总有效率达到9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5%,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具有差异性(P<0.05).结论:康复护理干预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过程中护理效果较好,这种护理干预能够减轻患者痛苦,值得医护人员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王裕民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血液细胞分析仪应用于荣膜腔积液细胞计数中的方法与意义.方法:对80例浆膜腔积液分别用血液细胞分析仪和显微镜计数法进行红细胞和白细胞的计数,比较两法结果的一致性.结果:对64份无异物标本,显围镜计数法算得白细胞计数为52-9700×106/L,血液细胞分析仪计数法算得白细胞计数为49-9819×106/L,二者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其余16份有异物的标本,两种方法的计数结果差异有显著性(P<0.05).对52份非血性标本,显微镜计数法算得红细胞计数为43-33500×106/L,血液细胞分析仪计数法算得红细胞计数为399-35000×106/L,二者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其余28份血性标本,两种计数法测量的结果差异不大,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当荣膜腔积液细胞数目较多时,可以用血液细胞分析仪做浆膜腔积液细胞计数检查,但无法完全取代传统的显微镜计数法.
作者:李静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研究腹腔镜阑尾炎切除术后的阑尾根部治疗方法,评价处理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了本院120例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阑尾切除之后,患者经历以下阑尾根部处理,单级电凝法、双极电凝法、电凝撕剥法切断阑尾系膜至根部.随访所有患者术后各种典型并发症.结果:11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8例中转开腹.术后均未应用止痛剂.无出血、肠漏及伤口感染等并发症.随访所有患者术后至今无肠粘连、肠梗阻及切口疝等发生.结论: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中,随机应变的选择合适的阑尾根部处理方法,可以有效的降低术后并发症,临床应该普及推广.
作者:李湖南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肝破裂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对75例肝破裂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5例患者中非手术治疗20例,无1例死亡;手术治疗55例,死亡5例.总治愈率93.3%.结论:早期诊断、合理治疗是提高肝破裂的治愈率,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作者:耿铁山;赵金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析严重创伤急救绿色通道运行中的护理对策.方法:对来我院治疗的150名严重创伤患者进行研究,对其运行急救绿色通道,分别包括院前护理和院内护理,对治疗的过程进行有效的研究,制定合理的治疗策略,其中包括加强护士配合能力的培养.结果:97%的患者经过急救绿色通道护理,获得了及时的救治和痊愈.结论:严重创伤后进行有效的绿色通道护理,可以提高患者的治愈率,降低病残率和患者的痛苦.
作者:罗琼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观察使用间苯三酚注射液治疗肾绞痛的临床疗效并评估其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肾绞痛患者134例,随机分为实验、对照2组,实验组患者使用间苯三酚注射液进行治疗,对照组使用山莨菪碱注射液进行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疼痛复发率与不良反应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间苯三酚注射液对肾绞痛患者进行临床治疗,能够有效缓解其疼痛,减少复发及不良反应,相比山莨菪碱具有更为理想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
作者:李文彬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观察对老年面肌痉挛患者采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月于我院就诊采用微血管减压术的面肌痉挛患者400例,以65岁年龄为分界线,等于高于65岁的120例为观察组,低于65岁280例为观察组.观察两组治疗情况.结果:两组性别、病变、住院时间等基本资料对比无差异,P>0.05;年龄、病程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对照组治愈率分别为99.17%、96.07%,并发症率分别为0.83%、3.93%.结论:对于面肌痉挛的治疗,微血管减压术属于效果好的一种治疗方式,尤其对于老年患者来说,效果较为显著,可在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赵国有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对我院2008年月-2012年6月期间60例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用常规康复护理+CPM进行观察.方法:术后对髋关节置换术的主要并发症如关节粘连、脱位、血栓形成等作好预防护理,患肢关节CPM功能的训练,进行康复应用.结果:60例患者获随防,CPM对患者的治疗是安全的,容易为患者接受,通过使用CPM锻炼可使手术后的关节达到患者满意的屈曲、伸直、旋转功能位.结论:术后常规康复护理+CPM,可使患者关节功能早期恢复,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安莉;姬小娜;曹院院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分析外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风险因素,探讨外科护理风险管理的有效模式.方法:针对外科护理工作常见的安全隐患进行评估,总结风险存在的因素,完善外科护理工作制度,提高护理水平,改进系统护理的工作流程.根据常见风险隐患,制定相应的应急措施,提高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加大外科护理中的风险监控力度.结果:外科护理人员风险意识明显提高,护患关系进一步和谐,护理质量提高,护理工作更加系统化,建立了有效的风险管理模式.结论:本文研究得出增加护理人员的护理培训次数、提高护理水平、强化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加强医院的风险监控力度等措施,均能有效的预防和减少护理风险,提高外科护理水平,在有效的外科护理风险管理模式下,给患者提供一个安全、有效、有序的护理环境.
作者:王静 刊期: 2013年第11期
高职高专护理教育以培养具有实践综合能力、适应21世纪需求的高技能护理实用性人才为目的,所以在注重实践技能的训练同时,也要加强综合能力及创新思维的培养.为适应此目的,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则要优化实验教学设计、教学过程、考核评价系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作者:陈潇;李密;林晓莉 刊期: 2013年第11期
本文就恶性肿瘤患者的心理护理进行了研究探讨,并做如下报告.
作者:黄梅花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观察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临床防治措施及其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总结防治要点以及终止妊娠指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50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对于早发型子痫前期的患者采取口服降压药物治疗,病情严重者给予硫酸镁静脉滴注,发现终止妊娠指征,及时采取妊娠措施.结果:经过有效的降压治疗,患者的平均动脉压、尿酸、血β-HCG值以及血钙等各项指标均有明显改善,有3例早发型子痫前期患者,通过积极的对症处理,产妇及胎儿未发现有严重并发症;1例HELLP综合征患者,胎儿在宫内死亡,其他产妇及新生儿均痊愈出院;自然分娩6例(12%),剖宫产44例(88%).结论:加强孕期保健,及时诊断,采取积极的预防和治疗措施,根据患者的病情适时终止妊娠并选择适当的分娩方式,可有效改善母婴结局.
作者:田捍东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对消化内科无痛胃肠镜在临床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和总结.方法:选取医院与2010年6月-2011年7月收治的86例消化内科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3例,治疗组采取无痛肠胃镜的治疗方法;对照组采取普通肠胃镜的治疗方法,对两组患者的治疗结果进行分析与比较.结果:治疗组患者通过采取无痛胃肠镜的治疗方式,在治疗中的痛苦比较小,依从性也比较高,治疗后无不良反应的发生,效果非常显著;而对照组患者所采取的普通肠胃镜治疗方法,患者术后有不同程度的呕吐和躁动症状.结论:消化系统患者,在治疗的方式上采取无痛胃肠镜,不论是在适应症上还是在安全性上,和普通胃肠镜相比较都具有良好的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大力的推广和应用.
作者:单金红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对比观察美沙拉嗪与柳氮磺吡啶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治疗组给予美沙拉嗪进行治疗,对照组给予柳氮磺胺吡啶治疗,疗程均为8周.观察比较两组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治疗后显效32例、有效89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1.1%,对照组治疗后显效22例、有效11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为73.3%,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沙拉嗪缓较柳氮磺吡啶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不良反应轻围,疗效较好,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一种有效和安全的药物.
作者:魏晨曦;杨东兴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活血化瘀法治疗肺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4月至2013年4月我院收治的780例肺胀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地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390例给予基础方药治疗,治疗组390例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活血化瘀法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1个疗程后的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1%,明显低于治疗组的95.1%,两组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中医辩证用药的基础上给予活血化瘀法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肺胀临床症状,临床效果明显,值得大力推广和应用.
作者:朱宇东 刊期: 2013年第11期
以护理质量为中心,以护理人员全员参与为基础,对护理工作进行全程、全方位的质量控制.采用PDCA循环法来指导实施持续质量改进的过程,并对各过程的具体实施方法进行了说明,结果表明,持续质量改进应用于护理管理,有助于护理质量的提高,保证护理工作的高效、务实的发展.
作者:董维容 刊期: 2013年第11期
护患沟通是人际沟通的特殊形式,是指护理人员与服务对象之间的信息交流及相互作用的过程.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人们文化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以及健康观念的转变,现代医学模式已逐渐转变为生物-医学-心理的全新模式,护理工作的目的是大限度地帮助病人保持健康、恢复健康,要求以人为中心.如果护患沟通不当,容易产生护理纠纷.
作者:于红梅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究断肢再植患者的围术期护理方法及护理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2月至2013年2月期间我院所收治的断肢再植56例患者,回顾性分析56例断肢再植患者围手术期的临床护理资料.结果:经过精心且全面的固手术期护理,断肢再植患者的不良心理反应得以大幅度减轻,与之前相比患者更加积极的接受护理及治疗.结论:组建专门性的临床护理小组,在术前、术中以及术后对断肢再植患者实施全方位的围手术期护理,有助于患者心理困境的摆脱,有助于患者积极的接受护理及治疗,有助于患者身体健康的的早日恢复,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作者:李凌云 刊期: 2013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