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勇波;于发美
帕金森病(PD)是一种慢性退行性神经系统常见病,多发于40岁以上,主要症状包括震颤、肌僵直和行动迟缓等,是一种严重影响中老年人生活质量的中枢神经系统退变性疾病.帕金森病是一种严重威胁中老年人健康的常见病,据统计,目前全国至少有200万人患有此病.脑立体定向射频毁损术,因其定向精确度,缩小了毁损范围,避免了邻近正常组织的损伤,具有创伤小的优点.立体定向毁损术成为帕金森病外科治疗的有效方法之一,术后护理及出院指导在帕金森病人的术后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丁雪娟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分析舒适护理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1月-2013年8具期间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70例,将其随机分成干预组与对照组两组,对照组85例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85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舒适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过1年的舒适护理干预,干预组患者血压控制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患者,干预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6.47%,而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65.88%,两组患者的差异显著,具统计学意义(P<0.05、P<0.01).在饮食控制、情绪控制、按时用药、坚持运动等方面,干预组患者的情况也明显好于对照组患者,且两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舒适护理干预,能够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有效控制患者的血压,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布秀珍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究替硝唑在治疗滴虫性阴道炎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滴虫性阴道炎的患者4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4例.观察组给予替硝唑治疗,对照组给予甲硝唑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1.67%,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9.1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硝唑对治疗滴虫性的阴道炎具有显著的效果,它的副作用小、作用强、起效快的特点,是值得推广和应用的.
作者:张小红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对不同内固定方法治疗上肢长骨干骨折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09年6月至2012年12月间的上肢长骨干骨折患者126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石膏固定以及夹板联合石膏固定.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上肢长骨干骨折患者疾病情况均有改善,且石膏联合夹板组中患者的疾病治疗总有效率更高,P<0.05.结论:在对上肢长骨干骨折患者进行疾病治疗时,石膏联合夹板固定治疗的临床疗效更好,值得推广.
作者:漆文华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痛经,分原发性和继发性,女生痛经多为原炭性,治疗采用特定电磁波治疗仪(简称理疗)和止痛药物对症治疗,通过对50例理疗治疗和50例单纯止痛药物治疗的痛经案例比较,发现理疗治疗效果优于药物治疗.作用机理,电磁板直接照射疼痛部位和穴位,通过经络调节和局部调节,改善病位的血液循环,达到治疗作用.与药物相比,减少了药物通过胃肠吸收,全身分布的大循环的环节,所以收效快、疗程短.
作者:潘慧英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对老年精神分裂症的治疗现状进行分析和调查,为老年精神分裂症的药物治疗提出如下几点建议.方法:采用本院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对老年精神分裂症的用药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将30例老年精神分裂病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两组人数各15人,其中对照组使用常规性的抗精神分裂药物进行治疗,观察组使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情况.结果:使用非典型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效果要优于常规性的精神药物.结论:对老年精神分裂患者的治疗,使用非典型的抗精神病药物具有很大的优势,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作者:张晓;李海霞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对比观察美沙拉嗪与柳氮磺吡啶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治疗组给予美沙拉嗪进行治疗,对照组给予柳氮磺胺吡啶治疗,疗程均为8周.观察比较两组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治疗后显效32例、有效89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1.1%,对照组治疗后显效22例、有效11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为73.3%,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沙拉嗪缓较柳氮磺吡啶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不良反应轻围,疗效较好,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一种有效和安全的药物.
作者:魏晨曦;杨东兴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分析不同途径早期肠内营养在危重病人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6月-2013年4月对收治的253例危重患者实施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资料,观察各早期肠内营养途径的开始时间、达到肠内营养目标点时间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死亡组与存活组肠内营养开始时间及达到营养目标点时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各营养途径患者开始时间及到营养目标点时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根据患者情况选择适当的肠内营养途径,给患者提供所需营养物质,有助于患者的预后.
作者:刘翠冰;赵泳谊;欧俏文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支原体肺炎患儿发生闭塞性细支气管炎后遗症的高危因素,为降低此类情况发生率提供可靠依据,保障患儿生活质量.方法:对研究组支原体肺炎发生阻塞性细支气管炎患儿与对照组支原体肺炎未发生阻塞性细支气管炎患儿临床一般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所得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得出结论.结果:研究组患儿体内MP-IgM、血沉以及CRP水平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而白细胞水平与对照组对比结果无统计学差异;研究组患儿剧烈咳嗽、胸腔积液、肺部哮鸣音以及高热持续五天以上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研究组与对照组患儿肺外并发症发生情况及肺不张发生情况对比结果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若患儿符合阻塞性细支气管炎发生高危因素,则应积极采取各项预防措施降低此类后遗症发生率;并对已经发生阻塞性细支气管炎的支原体肺炎患儿进行尽早发现病情,并给予及时治疗,从而达到更为有效的临床治疗效果,保障患儿预后及生活质量.
作者:秦文跃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寻找一种高效且低毒的治疗脑卒中继发癫痫的药物.方法:以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之间来我院治疗的160例脑卒中继发癫痫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有80名患者,一组选用苯巴比妥进行抗瘫痫治疗作为对照组,另一组选用新型抗癫痫药物拉莫三嗪(iamotrigine,LTG)来进行治疗,作为实验组.结果:新型抗癫痫药物莫三嗪的总治疗效率为92.5%,苯巴比妥的治疗效率为70%,并且在治疗期间,拉莫三嗪治疗组没有发现明显的毒副作用.讨论:拉莫三嗪的治疗效果显著,是较理想的新型抗癫痫的治疗药物,且无毒副作用,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和应用.
作者:张薇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观察分析并探讨围创接骨板技术在治疗四肢骨折方面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在2011年9月到2012年9月所收治的78例四肢骨折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有39例患者.为对照组的患者采用传统的内固定术方式进行治疗,对观察组的患者采用微创接骨板技术进行治疗.再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平均手术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治疗后的效果优良率以及患者的满意程度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平均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都要少于对照组患者,而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效果也要明显好于对照组,其满意程度要远远地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微创接骨板技术在治疗四肢骨折方面有非常好的临床效果,患者的恢复情况相当好,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使用.
作者:王家顺 刊期: 2013年第11期
本文论述了PBL教学法和EBM各自的优点以及两者相结合在康复医学教学中的优势,阐述PBL和EBM相结合具体的实施方案.为康复医学教学新的教学模式提供参考,对康复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柳维林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在临床治疗的基础上对参麦注射液治疗烧伤休克的效果进行有效分析.方法: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之间在我院接受烧伤休克治疗的患者共有73名,选择其中具有代表性的50名患者作为治疗观察对象,并将这50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比组.观察组采用参麦注射液的方式进行治疗;对比组采用常规药物进行治疗.对两组治疗后的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过治疗之后,采用参麦注射液治疗的患者能够有效的缓解休克症状,并且恢复的时间明显快于对比组,两组具有显著的差异性.结论:参麦注射液能够有效的治疗烧伤休克,具有显著的疗效,在临床中可以进行广泛的推广.
作者:杨尚凯 刊期: 2013年第11期
血液透析(HD)是慢性终末期肾脏病(ESRD)的重要替代疗法.慢性肾衰竭终末期患者需终身依赖血液透析来维持生命.鉴于血液透析设备仪器和技术的不断改进,血液透析已经有效地提高了患者的长期生存率.
作者:王彦;田桂兰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在腰椎间盘突治疗中的护理方法.方法:对在我部2011年12月至2013年1月接受诊断和治疗的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资料进行分析,医护人员将这些患者进行分组(两组),每组40名患者.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进行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患者护理方法的基础上医护人员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康复护理计划,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护理总有效率达到9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5%,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具有差异性(P<0.05).结论:康复护理干预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过程中护理效果较好,这种护理干预能够减轻患者痛苦,值得医护人员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王裕民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观察早期干预治疗婴儿轻度脑损伤的疗效.方法:将68例轻度脑损伤患儿分为观察组(早期干预)、对照组(常规保健),其中观察组42例,对照组26例.两组均采用0~6岁儿童神经心理发育量表于治疗前后对患儿发育商进行评定.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干预治疗对婴儿轻度脑损伤起明显的促进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方莉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现代中医理论多将“抑郁症”等同于“郁证”;将抑郁症的基本病机归于肝气郁结,进而可以发生肝气乘脾、肝损及肾,气滞痰凝、血瘀,因实致虚等病机变化;中风后肝郁脾虚证主要表现为:表情抑郁、胸闷太息、倦怠乏力、入睡困难等体征;现代中医主要采用“疏肝解郁、健脾安神”的方法.笔者多年来依据中医理论,采用四逆散合汤加减临床治疗抑郁症,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汤中“桂枝”与“芍药”相配,共奏宣通心阳、调和营卫之功.“炙甘单”振奋温振心阳,鼓舞气血,温通血脉;“合龙骨、牡蛎”则动中兼静,动以通阳,静则安神,诸药相辅相成,使通阳与安神相得益彰.
作者:孙喜奎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分析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综合征和不良妊娠结局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从2008年2月-2013年6月来我院就诊的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综合征患者中选取16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妊娠结局分为AB两组,A组为良好结局组56例,B组为不良结局组110例.治疗过程中观察患者血清胆汁酸量(缩写为TBA)、子宫动脉搏动指数(缩写为PI)、阻力指数(编写为RI)以及子宫动脉收缩压大血流速度(缩写为S)与舒张末期失血流速度(缩写为D)两者的比值.结果:B组各项指标都比A组要高,并且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监测方法对肝内胆汁淤积综合征患者有很好的监护作用,是妊娠期干内胆汁淤积综合征患者比较好的监测手段.
作者:张婧;李枫光;董菊红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患者焦虑抑郁状态的影响.方法:选用我院40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乳腺外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术后康复指导.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评定,对两组患者评价数据进行统计,实施护理干预后观察组SCL-90各因子分值的改变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实施护理干预后,观察组心理焦虑、抑郁状态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对乳腺癌术后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焦虑抑郁状态,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曲直 刊期: 2013年第11期
八纲系指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八类证候,是中医辩证的基本方法,各种辩证的总纳,在疾病护理中占有重要地位.故运用八钢辩证更能为病变确定性质,为临床护理指明方向,做到有的放矢,使护理工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笔者兹将八钢辩证在临床护理中的体会谈一谈.
作者:马丽花 刊期: 2013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