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富碧
目的:观察舒适护理干预对老年结肠癌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所选60例结肠癌患者均为我院2010年5月至2013年5月期间收治的患者,上述患者均经病理组织检查证实,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除了给予常规护理外,同时实施舒适护理干预:术前舒适护理干预、术中舒适护理干预、术后舒适护理干预.观察结肠癌术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记录两组患者术后切口的愈合时间,记录患者的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33.3%)低于对照组(6.7%),切口愈合时间(7.1±2.5)早于对照组(9.6±2.1),住院时间(12.3±2.8)比对照组(15.3±3.4)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适护理干预在结肠癌老年患者围手术期中应用效果显著,能够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术后康复,值得借鉴.
作者:陈茜;张小莉;肖莎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究与分析自拟降脂汤治疗34例高血脂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自2010年4月至2013年4月收治的68例高血脂症患者,根据患者的意愿分成两组,对照组34例采用辛伐他汀胶囊治疗,试验组34例采用自拟降脂汤治疗,观察并对比其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与试验组患者经药物治疗后的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及低密度脂蛋白含节较治疗前相比均有明显下降趋势,而试验组患者经治疗后的下降的各上述指标数值较对照组相比更加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高血脂症患者行我院自拟降脂汤治疗后的疗效更加显著,血清胆固醇等各项指标均有明显下降趋势,治愈率较高,且不良反应较少,提高患者存活质量,值得在临床范围内推广应用.
作者:刘华峰 刊期: 2013年第11期
肾病综合征是一组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肾小球基底膜通透性增加,导致血浆内大量蛋白质从尿中丢失的临床综合征.患者血液粘稠度增加、血流缓慢、血小板聚集增加,为血栓的宣传创造了病理基础.及时发现并发症,正确合理使用抗凝剂,可以减低血栓形成的机会.
作者:胡俊杰;王笑柯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外科手术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大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0月至2012年10月在我院接受胃十二指肠溃疡大出血治疗的64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患者.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外科手术,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止血的成功率为100%,对照组患者常规治疗后止血的成功率为93.8%;观察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为6.2%,对照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8.8%;观察组患者出血复发的现象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科手术在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大出血具有显著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雷改琴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总结分析脑电图检查在小儿癫痫诊断中的意义及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2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82例可疑小儿癫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拟诊为非癫痫发作性疾病的患者为20例,拟诊为癫痫患者为62例,所有患儿分别进行常规脑电图检查和动态脑电图检查,并总结分析检测结果.结果:常规脑电图检查中,检测出痫样波的有29例(46.8%),在动态脑电图检查中,检测出痫样波的为50例(80.6%),动态脑电图痫样波检出率显著高于常规脑电图(P值<0.05).动态脑电图检查中,拟诊为非癫痫发作性疾病的患者有18例(90%)在发作期以及发作间期未出现痫样放电情况,排除癫痫可能.结论:动态脑电图检查对小儿癫痫的鉴别诊断和指导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肖红;郭江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研究创伤性进行性硬脑膜外出血的发生时间与危险因素.方法:选取自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创伤性硬脑膜外血肿患者205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主要对进行性硬脑膜外出血的影响因素作了分析,包括性别、年龄和第1次头颅影像学检查距受伤时间等.结果:男性发生进行性硬脑膜外出血的几率高于女性,年龄大的发生率高于年龄小的,而且多发生于受伤后24小时内,第1次CT检查距受伤时间短的较受伤时间长的发生率高,各项差异比较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创伤性硬脑膜外血肿患者受伤后应尽早做颅内影像学检查,并且男性、年龄较大者和第1次影像学检查距受伤时间短者更应该提高警惕,降低进行性硬脑膜外出血的发生率.
作者:陈挺 刊期: 2013年第11期
随着平均寿命的延长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老年性白内障患者越来越多,我国也越来越重视老年性白内障问题.现总结了250例老年性白内障超声乳化加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护理经验,包括各种护理,精心的护理治疗是术后恢复的关键.
作者:董丛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掌握老年冠心病心力衰竭的发病诱因,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方法:以我院2010年1月-12月老年科收治的80例确诊为冠心病心力衰竭的病患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全部病患的发病诱因以及实施的护理措施、护理效果.结果:老年冠心病心力衰竭病患的发病诱因主要包括:呼吸道感染、高血压、心肌缺血、心律失常、输液太多、用药不合理、劳累或者精神情绪等.经发病诱因预防护理、心理护理、用药护理、生活护理以及饮食护理后,全部病患的心率及血压均得到有效改善.结论:对于老年冠心病心力衰竭病患,应全面掌握冠心病心力衰竭的发病诱因,并积极采取预防措施,同时给予有效临床护理,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改善病患的心功能,提高病患的生活质量.
作者:李放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通过对微波治疗慢性宫颈炎的临床观察,探讨微波护理的作用.方法:文章通过对宫颈炎患者的跟踪治疗,用微波进行治疗和护理.结果:在治疗宫颈炎的方法中,微波治疗宫颈炎成功率高达92%,并且在治疗后没有出现治疗后遗症.结论:微波治疗成功率高、操作简单、患者受苦少、术后没有严重的不良反应,在宫颈支的治疗和护理中,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治疗宫颈炎的方法,值得医院大力推广.
作者:王淑贞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血液细胞分析仪应用于荣膜腔积液细胞计数中的方法与意义.方法:对80例浆膜腔积液分别用血液细胞分析仪和显微镜计数法进行红细胞和白细胞的计数,比较两法结果的一致性.结果:对64份无异物标本,显围镜计数法算得白细胞计数为52-9700×106/L,血液细胞分析仪计数法算得白细胞计数为49-9819×106/L,二者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其余16份有异物的标本,两种方法的计数结果差异有显著性(P<0.05).对52份非血性标本,显微镜计数法算得红细胞计数为43-33500×106/L,血液细胞分析仪计数法算得红细胞计数为399-35000×106/L,二者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其余28份血性标本,两种计数法测量的结果差异不大,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当荣膜腔积液细胞数目较多时,可以用血液细胞分析仪做浆膜腔积液细胞计数检查,但无法完全取代传统的显微镜计数法.
作者:李静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分析我院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问题及解决问题的对策.方法:收集我院临床门诊、住院部传染病疫情报告记录、医技科有关传染病检查记录,并依据SPSS13.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比对分析,差异比对以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发现传染病疫情登记报告存在很多问题,影响了医院传染病报告质量.在具体工作中笔者发现,因登记人员个人原因,致使漏报、错报和迟报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传染病疫情报告的可靠性与时效性.结论:经过我院全体传染病登报人员的共同努力,以每月培训、考核和审查的方式全面提升了报告质量,提高了报告可靠性与时效性.
作者:梅文清;胡春诚 刊期: 2013年第11期
高职高专护理教育以培养具有实践综合能力、适应21世纪需求的高技能护理实用性人才为目的,所以在注重实践技能的训练同时,也要加强综合能力及创新思维的培养.为适应此目的,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则要优化实验教学设计、教学过程、考核评价系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作者:陈潇;李密;林晓莉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对比老年医疗保健相关性肺炎(HCAP)和社区获得性肺炎(CAP)临床差异,探讨各自的护理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呼吸科收治的30例HCAP患者与30例CAP患者临床特点及护理情况.结果:CAP组患者血液透析治疗、30d内静脉抗生素治疗、近3个月住院2d以上、误吸病史、病情好转、死亡例数分别为0例、0例、0例、6例、29例、0例,住院时间平均为(41.2±4.7)d;HCAP组患者血液透析治疗、30d内静脉抗生素治疗、近3个月住院2d以上、误吸病史、病情好转、死亡例数分别为1例、1例、28例、16例、24例、3例,住院时间平均为(59.4±1.7)d,病情好转率低于CAP组、其余5项指标均大于CAP组(P<0.05).两组患者年龄、机械通气率、鼻饲率、两种及以上基础疾病率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HCAP患者相比CAP患者住院时间更长,误吸、抗生素应用率、病死率等方面明显更高,临床需采用更科学、更具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以提升HCAP治疗效果、改善预后情况.
作者:陈晓敏;冯燕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对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早期进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和探讨.方法:将我院从2009年的6月份到2012年的12月份收治的70名患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早期进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在临床上的资料进行分析和回顾,并分组进行对比研究.结果:通过治疗,观察组的患者与对照组相比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顺利完成的病例数上明显比较多,中转开腹率比较低,两组患者之间存在的差异就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结论:早期进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来治疗急性的结石性胆囊炎临床效果良好,且具有较高安全性,值得在临床治疗上广泛推广.
作者:陈宏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观察胃大部分切除术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大出血的临床疗效,总结临床处理经验.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1月至2012年11月就诊的200例胃十二指肠溃疡大出血的患者,将其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各100例,观察组的患者采用胃大部分切除术治疗,对照组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不进行手术切除,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患者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的患者总有效率65%.两组患者总有效率对比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大部分切除术对于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大出血具有显著疗效,能有效控制出血情况,治愈率高,能有效减轻患者的痛苦,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徐直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全面分析妇产科发生的护理风险及其防范措施.方法:对我院妇产科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的护理风险回顾分析,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结果:妇产科护理中的护理风险主要存在于患者、护士、医疗护理技术、药物因素及消毒隔离等方面.结论:妇产科护理安全隐患数量多,所面临的工作项目与工作量都比较麻烦,必须通过制定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可提高妇产科的护理质量,切实消除患护纠纷发生的隐患.
作者:和旭青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手术室护理带教策略,提高教学质量.方法:分析护生、带教管理、学校方面的问题,提出合理化带教对策.结果:有效缓解学生心理压力,加强护生的职业责任感,提高护生的操作能力和沟通能力.结论: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的手术室护理人才.
作者:任科梅;彭柳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非脱垂子宫经阴道切除与传统经腹切除两种手术方式对比,选择一种佳的手术方法.方法:对良性病变的非脱垂子宫切除的患者,分为经阴道和经腹两组进行临床观察.结果:经阴道组平均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48h)、术后疼痛(≥2分)、手术并发症、住院时间分别为(50±35) min、(150±32.4)ml、95%、80%、5%、(9.3±5)d.腹式组分别为(70±20)min、(132±35.3)ml、50%、10%、0、(10±6)d.结论:经阴道子宫全切较腹式子宫切除的手术更符合当今微创的外科原则,手术时间短,腹腔干扰小,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早,疼痛轻,住院日短,腹壁不留疤痕,深受患者青睐.只要掌握好手术适应证,非脱垂子宫经阴道切除可充分展示出其诸多优越性.
作者:朱晓娜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对比T-VAD与T-VD方案用于多发性骨髓瘤临床治疗的方式与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近年来收治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共40例,依照入院顺序随机、评价分为A组与B组,A组予以沙利度胺、地塞米松、阿霉素及长春新碱(T-VAD)联合治疗,B组予以沙利度胺、地塞米松、雷那度胺(T-VD)联合治疗,对照两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A组总体有效9例(45.0%),B组总体有效17例(85.0%),总有效率明显高于A组(P<0.05).A组感染、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胃肠反应、周围神经病变、深静脉血栓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0.0%、10.0%、15.0%、35.0%、15.0%、0%;B组感染、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胃肠反应、周围神经病变、深静脉血栓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40.0%、20.0%、30.0%、50.0%、50.0%、15.0%,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P<0.05).结论:T-VD方案综合疗效优于T-VAD,且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T-VAD,但多为轻度不良反应,临床上可在控制不良反应的同时推广T-VD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
作者:王少雄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采用中药熏蒸、浮针疗法、皮肤针扣刺治疗由带状疱疹后遣的神经组织剧烈疼痛、表皮刺痛、肢体痉挛等临床症状.方法:根据患者肩胛、腋下、肩周及上肢等部位的持续性疼痛或间歇性痉挛疼痛或表皮刺痛;分别采用中药熏蒸,浮针、皮肤针扣刺疗法,取得满意疗效.结果:总有效率98%.结论:通过中药熏蒸、浮针疗法、皮肤针扣刺疗法达到缓解痉挛、舒筋通络、行气活血、镇痛的功效.采用中药熏蒸、浮针疗法治疗带状疱疹后遣神经痛,疗效肯定,易于推广.
作者:周海涛 刊期: 2013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