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立新
目的:诱导表达柯萨奇B3病毒(CVB3)的VP1蛋白.方法:针对CVB3基因的VP1区设计特异性引物,RT-PCR扩增VP1基因并将其克隆到pGEX-6p-1中,经IPTG诱导表达VP1蛋白.采用SDS-PAGE和Western blot检测VP1特异性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SDS-PAG在相对分子量约54kD处可见目的条带,Western blot检测亦相对分子量约54kD处见到了清晰的蛋白条带.结论:成功诱导表达了特异性较高的VP1蛋白.
作者:代海丽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氟康唑联合臭氧治疗外阴阴道念珠菌病(VVC)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的患者40例,给予口服氟康唑及臭氧冲洗治疗,观察症状体征及真菌学检查结果变化.结果:40例患者治疗结束后治愈34例(85.00%)、显效4例(10.00%)、有效2例(5.00%),总有效率95.00%.治疗后随访1个月复发率2.94%、2个月复发率5.88%和3个月复发率11.76%.均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氟康唑联合臭氧治疗VVC临床疗效确切,复发率低,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扎西;陈颖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综述了ICU患者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通过护理干预,提高ICU护理人员感染控制意识,并注重关键环节的监控和管理;保证医院感染控制措施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得以实施,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护理服务.
作者:林振宁 刊期: 2013年第11期
计划生育国策实行已逾30年,取得了举世嘱目的成绩.进入21世纪,我国人口工作出现了新情况、新问题,人口老龄化程度日益严重、出生人口男女性别比失衡等.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为日趋复杂的人口问题开避了一条新途径,本文提出完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和改进计划生育工作的一些建议.
作者:叶云丽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对骨外科性肋骨骨折临床护理要点的探讨.方法:对我院收治的90例骨外科肋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治愈出院23例,好转出院67例,平均住院时间18.9天,电话随访出院三个月后的患者,均对治疗结果感到满意,并无并发症.结论:骨外科骨折,早期主要观察和处理可能危及生命体征稳定的征象;中期主要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后期主要进行心理护理、出院指导等,这将有利于促进肋骨骨折患者的治愈和康复.
作者:叶芬芳 刊期: 2013年第11期
成分输血是输血技术发展的重要标志.随着成分制品种类的增加和成分制备过程中的环节增多,如果在血站产品生产管理过程中,监督措施不到位,差错就会不断发生,给血液质量带来很多隐患.所以,如何加强过程管理,杜绝和降低成分制备过程中的差错发生,意义十分重大.
作者:易芬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分析与探讨奥美拉唑联合莫沙必利对胃食管反流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8月-2011年8月期间收治的胃食管反流性疾病患者共5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2组,观察组患者应用奥美拉唑联合莫沙必利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单纯应用奥美拉唑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与咽喉症状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2.6%,对照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74.1%,两组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咽喉症状改善率为96.3%,对照组咽喉症状改善率为77.8%,两组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美拉唑联合莫沙必利对于胃食管反流性疾病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因此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与应用.
作者:沈俊辉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观察产妇产后出血的原因及有效的护理方法.方法:选取2011-2012年在我院进行分娩产后出血产妇42例,对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分析,并针对患者的出血原因采取合理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结果:对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观察,发现导致产妇大出血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产妇子宫收缩乏力、贫血或胎儿体重过重等,通过对产后出血的产妇进行合理的护理,42例产后出血产妇均已痊愈.结论:孕妇在怀孕过程中,要定期进行产前检查,医护人员应给予孕妇合理的身心护理,在生产过程中,对产妇出现的异常情况应及时采取措施,以保证产妇及胎儿的安全.
作者:张爱云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观察无氧铜药物分娩对生产程中给药的途径、镇痛效果、宫缩、产程时间、新生儿的影响.方法:将200例孕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个,观察两组的镇痛效果、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以及对新生儿的影响.结果:无痛分娩的镇痛效果显著,缩短了产程,并且对新生儿无任何影响.
作者:高应淑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使用人工呼吸机对患儿的负面影响及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2月~2013年2月我院收治的52例患儿应用人工呼吸机造成的负面影响,总结护理措施与体会.结果:不能忽视使用人工呼吸机给患儿身心造成的负面影响,应采取相应护理措施.结论:护士应从生理、身体、心理方面给予更多关注,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协助医生治疗,可以减轻患儿痛苦,促进患儿早日康复.
作者:王文娟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通过实验比较吗啡与不同镇痛联合使用对腹式子宫切除后镇痛的效果.方法:选取对腹式子宫进行切除手术的患者30例,随机分为A,B,C共3组,每组患者10例进行效果分析.A组进行单次硬膜外吗啡注射,B组进行硬膜外单次吗啡与酒石酸鼻喷剂布托啡诺联合用药,C组进行硬膜外术后吗啡与罗比卡因持续性输注镇痛.通过观察记录VAS评分和医疗费用,观察病人血压、脉搏、呼吸、SPO2的变化情况以及有无呕吐,恶心,延迟性呼吸抑制、皮肤瘙痒等不良现象.结果:对3组患者的镇痛效果进行对比.VAS评分观察,B组C组的镇痛效果要优于A组(P<0.05),B组和C组没有明显差异(P>0.05),但是各组的镇痛效果均符合临床手术后质控标准.各组的镇痛医疗费比较,C组大于B组大于A组.结论:对腹式子宫切除术后的患者进行单次硬膜外吗啡联合酒石酸鼻喷剂布托啡诺,镇痛效果更明显,医疗费用比较合理,性价比和医疗质量中较高,所以推荐在对腹式子宫切除术后进行镇痛时使用该种用药方法.
作者:谢端兰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PICC在乳腺癌化疗患者置管后的循证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2年8月~2013年8月收治的80例乳腺癌化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患者给予PICC常规置管,实验组在常规置管的同时,给予循证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2.5%,显著低于对照组(62.5%),P<0.05;实验组的导管留置时间、满意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对乳腺癌化疗患者进行PICC置管时,实施循证护理,可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王瑶 刊期: 2013年第11期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医疗质量的要求也在不断地提高.护理安全作为医疗安全的一个重要方面,关系到病患的生命健康安全,所以,也在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精神科护理安全是其中一个重要的话题,本文便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使我们能对精神科护理安全隐患同题有一个全面的认识的同时,向我们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相关措施,旨在提高精神科护理人员防范安全隐患的意识,以期减少这些隐患给患者造成的伤害.
作者:杜燕;刘咏梅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现代中医理论多将“抑郁症”等同于“郁证”;将抑郁症的基本病机归于肝气郁结,进而可以发生肝气乘脾、肝损及肾,气滞痰凝、血瘀,因实致虚等病机变化;中风后肝郁脾虚证主要表现为:表情抑郁、胸闷太息、倦怠乏力、入睡困难等体征;现代中医主要采用“疏肝解郁、健脾安神”的方法.笔者多年来依据中医理论,采用四逆散合汤加减临床治疗抑郁症,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汤中“桂枝”与“芍药”相配,共奏宣通心阳、调和营卫之功.“炙甘单”振奋温振心阳,鼓舞气血,温通血脉;“合龙骨、牡蛎”则动中兼静,动以通阳,静则安神,诸药相辅相成,使通阳与安神相得益彰.
作者:孙喜奎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评定采用祖国医学与西医相结合的方法对膝骨性关节炎疼痛进行治疗与护理的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对照和实验两组.实验组采用中药内服与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治疗,对照组给予口服塞来昔布治疗.经一个月治疗后,采用Lequesne指数对膝关节功能及临床疗效进行对比.结果:一个月后,两组Lequesne指数分值与基础值相比均可见大幅下降,前后对比,可见膝关节功能有明显好转.两组相比,差异不明显.但实验组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对照组出现胃肠道不适6例.结论:利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疗效显著,不良反应较少,临床价值值得肯定.
作者:丁玉皎 刊期: 2013年第11期
骨折后疼痛、肿胀、出血问题一直是影响病人康复的重要因素.早期冷疗具有有效控制疼痛、减轻局部充血水肿、缩短手术等待时间及康复的作用.冷疗法是急性创伤早期行之有效、安全性高、不良反应低、简便经济的治疗手段之一,在临床工作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能有效减轻患肢肿胀和疼痛,减少骨筋膜室综合征等严重并发症,为提早实施手术争取时间,缩短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经济负担,提高病床周转率,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殷士花;任慧琳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对颅脑术后并发急性脑积水早期症状进行观察和探讨,并总结护理体会.方法:对2012年2月至2013年10月我院收治的颅脑术后并发急性脑积水30例患者的临床观察、护理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通过对患者早期症状的临床观察,及时采取相应护理措施,大部分患者痊愈,只有1例出现了轻度语言障碍.结论:通过严密的临床观察,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能有效减轻患者病痛和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生命保障.
作者:段素伟;乔凌芳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究婴儿湿疹(Infantile Eczema,IE)的发生与喂养方式之间的相关性,指导新生儿湿疹的预防.方法:我院自2011年9月至2013年9月间共有新生婴儿394名,其中85名婴儿采用纯母乳喂养,164名婴儿采用母乳与人工混合喂养,143名婴儿采用人工喂养,分别按照其喂养方式设置为母乳组、混合组和人工组,回顾统计各组婴儿IE的发病情况,分析不同喂养方式与IE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母乳组婴儿发生湿疹31例,湿疹发生率为36.5%,混合组发生湿疹69例,湿疹发生率为42.1%,人工组婴儿发生湿疹57例,湿疹发生率为39.8%.结论:人工喂养成分与IE的发病之间具有明确的相关性,母乳成分与IE的发病相关性不大,但混合喂养对IE致病性更强,临床上对易过敏体质的婴儿应建议母乳喂养为宜.
作者:韩玲翠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分析给予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进行院前急救的疗效.方法:从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期间接诊的重症颅脑损伤病患中选取9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90例患者进行分组救治,分别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5例,其中对观察组患者进行院前急救,对照组患者则由其家属送往医院.结果:通过给予观察组患者进行院前急救,得出观察组患者在急救时间、治愈好转率、死亡率方面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观察组的死亡率较低,且急救时间有显著缩短,另外在治愈率好转上也有明显的提高,与对照组相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给予重症颅脑损伤患者采取院前急救措施,有利于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对于提高治疗效果具有积极意义,值得推广.
作者:张发 刊期: 2013年第11期
本文就多元文化护理在五官科病房工作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并做如下报告.
作者:陈明月 刊期: 2013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