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华
过敏性紫癜是一种血管变态反应出血性疾病.本病是机体对某些物质发生变态反应,引起广泛小血管炎,使小动脉和毛细血管通透性和脆性增高,伴渗出性出血和水肿.皮肤和粘膜累及多见,但亦可发生于胃肠道,关节和肾脏.而诱发癫痫患者临床少见,近我科收治1例,报道如下:
作者:巴桑措姆 刊期: 2001年第04期
膀胱部分切除术后、经膀胱摘除前列腺术后,膀胱痉挛性收缩痛是患者大的痛苦,也是导致切口及前列腺窝出血的主要隐患;一般的镇痛药解痉药难以缓解这种痉挛痛,我科对30例经膀胱手术患者采用术后留置镇痛泵48~72小时,具有效果好,副作用小,病人恢复快等优点.
作者:夏雪兰;黄丽丽 刊期: 2001年第04期
患者女性,14岁,因左中、无名、小指疤痕挛缩畸形1年收入我院骨外科病房,后在左臂丛麻醉下施行挛缩屈侧疤痕松解加植皮术,手术顺利,术后回病房测血压16/10kPa,患者一般情况好,护士遵医嘱做低分子右旋糖酐试验,结果阴性,当低分子右旋糖酐滴入约20ml后患者即感胸闷、憋气、呕吐,继之出现呼吸心跳骤停,查体:血压0,全身青紫、呼吸停止,心音听不到,初步诊断:过敏性休克,立即停用低分子右旋糖酐,平卧、吸氧、行心、肺复苏,予以副肾素、氟美松、心脏三联、速尿、呼吸兴奋剂、多巴胺、654-2、阿托品、小苏打、甘露醇等药物,行气管插管,抢救20分钟,心音仍听不到,后又重复应用上述药物其间不间断心肺复苏,心内注射副肾素后分别选定200J、300J电除颤6次,在第7次200J状态下电除颤成功,心脏恢复窦性心律,心率155次/分,血压19/12KPa、10分钟后出现自主呼吸,共抢救62分钟.
作者:周延民;刘春 刊期: 2001年第04期
急性脑血管病(ACVD)是目前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研究其危险因素,日趋得到重视,国内外报道很多,为了解西藏地区ACVD的主要危险因素,探讨其发病机理,为积极预防和治疗提供科学的依据我,们收集了近十五年我科住院的急性脑血管病人,择其资料较完整的124例,作临床回顾分析,探讨西藏地区藏族急性脑血管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作者:加永泽培;扎巴;阿珠 刊期: 2001年第04期
肝肺综合征(Hepatopulmonary syndrome,HPS)系1977年kennedy等首先提出的概念,是以肝病、肺血管扩张、动脉血氧分压异常及严重的低氧血症为三大主征的综合征.
作者:汤晓梅;葛卫红 刊期: 2001年第04期
β-受体综合征[1]是体内分泌或游离的内源性儿茶酚胺正常而β-受体对刺激反应性增高所致,多见于青壮年,多无器质性心脏疾病,症状有心悸、胸闷、心率快、手脚发麻,失眠、焦虑、口干等,可用异丙肾上腺素试验和普奈洛尔过程诊断本病.正常心率是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相互作用的结果,一旦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功能失调,交感神经β-肾上腺素受体过敏,则可出现上述一系列临床症状,研究表明:心率变异性(HRV)可以作为植物神经系统活动的非侵入性指标应用于临床[2].
作者:卢兴美;房秀琼 刊期: 2001年第04期
体外循环手术中库血使用量大,交叉配血频繁,转流中血球破坏严重,这不仅加重了患者的经济负担,而且也增加血液污染机会和血型不符的可能,更重要的是易感染血源性传染病,引起输血并发症及免疫抑制等.我院针对以上问题,从1991年-1999年对146例患者实行了体外循环手术中,先采集患者未经心肺转流的血液,待转流结束后再将血液回输到患者体内的方法,收到了良好疗效,不但节省了血源,减少了污染及血源性传染病的感染机会,而且提高了血液质量,大大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作者:陈月华 刊期: 2001年第04期
我们于2000年6月-7月对我地区各大小旅店业、理发美容业、浴室等进行抽样卫生检测.
作者:普布卓玛 刊期: 2001年第04期
氨茶碱是临床常用的解除支气管痉挛药物,虽然我国目前仍首选于各种原因引起的支气管哮喘,但它的局限性目前也已经被重视.
作者:汪翠玲;马良娟 刊期: 2001年第04期
1996年4月上旬我院半天内连续发生17例门诊治疗患者并发临床表现的输液反应,经全力抢救,均痊愈.事发后经各种检查及分析,证实为注射器内存在细菌毒素所致.为避免今后再发生此类事件,加强对院内感染的监测及控制,本文探讨此次输液反应的一些问题.
作者:李海英;叶如陵;阿旺降才 刊期: 2001年第04期
静脉输液是临床上有效而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然而,婴幼儿在输液过程中有时可能有较严重的输液反应给患者增加痛苦.因此,在实施前,医务人员应对患者仔细诊断,确定指征.并在输液过程中注意观察,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本文对我院1995~2000年0~2岁婴幼儿输液反应的诊治情况分析如下,就诊治体会进行简述.
作者:肖秀芳;闫敏;冯六波 刊期: 2001年第04期
为了解那曲地区卫生防疫队伍与学术成果的现状,于1998年11月份对该地区12所专职卫生防疫机构进行了一次专业人员素质与学术论文方面的调查,结果:此次共调查113人,其中藏族94人(83.19%),汉族19人(16.81%);男性71人(62.83%),女性42人(37.17%)平均年龄36.32岁,中级以上职称26人(23.01%);大专以上学历11人(9.73%);发表学术论文47篇;论文发表者的学历、职称、年龄与人均发表论文篇数有显著性差异(P<0.05),通过本次调查,为今后制订卫生防疫工作规划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张福生;琪布;嘎玛旺堆;昂旺加措;何凤珍 刊期: 2001年第04期
患女,44岁,农民,未孕.无肿瘤家庭史.因偶然发现左乳小肿块4个多月,于1981年8月20日入院.体查:一般情况良好,血、尿、便常规正常,胸片正常.行左乳腺根治术.病理检查报告乳腺单纯癌、肌肉、脂肪、结缔组织、淋巴未查见癌细胞浸润.术后化疗.
作者:崔巧燕;梁佩丽 刊期: 2001年第04期
患者女,40岁,已婚,个体,住院号:4013721.因下肢溃疡四年,全身皮疹面部红斑二年,于2000年2月13日入院.患者96年无诱因出现乏力,右下肢肿胀,夜间咳嗽胸闷心悸,外院血管造影示股静脉血栓形成.
作者:温志惠;孙凌云 刊期: 2001年第04期
高海拔地区急性脑出血的患病率和病死率很高.脑出血在抢救过程中几乎都继发不同程度的酸碱失衡,并可能因此而导致抢救失败.目前,动脉血气分析已成为脑出血病人一项不可少的指导诊疗方法.本文通过对53例脑出血病人的128例次动脉血气测定,旨在探讨动脉血气监测在急性脑出血病人抢救中的作用.
作者:韩莲德 刊期: 2001年第04期
雷诺综合征(Raynaud's syndrome)是肢体动脉,特别是小动脉在情绪激动或受寒冷后,所出现的阵发性痉挛.多发生于手指,呈明显的苍白色,发作缓解后依次转变为青紫和潮红[1].本症的确切病因至今不明.发病机理是由于血管神经功能紊乱所致[2].临床治愈率低.因本征多伴发变态反应性疾病,应在治疗的同时积极做好对本症的护理.临床上较为少见,现将四川省人民医院从1995年1月至1998年12月共收住的18例患者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郭小英 刊期: 2001年第04期
患者男性,68岁,因乏力,纳差,腹胀,体重日渐减轻2月来我院就诊.B超检查,肝、胆、胰、脾、双肾未见异常回声.
作者:赵洁 刊期: 2001年第04期
医院感染又称医院内感染或医院内获得性感染,它是指病人在住院过程中获得的感染,也包括出院之后才出现症状者.医院感染的病原体主要是条件致病菌,感染源有外源性和内源性(自身感染),其患病率高(9%以上),病情复杂,诊治不易.它延长了患者的住院日,增加了病人的痛苦和经济负担,有的甚至危及病人的生命.我院于1998年成立了以院长为领导的医院感染小组对各科室病区进行监控抽查.
作者:郭向琴;林敏;陈菊华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直肠癌是消化道肿瘤中常见的一种,直肠癌常发现较晚,即使施行手术治疗,对病人机体干扰大,术后并发症多,护理得当与否对病人术后恢复极为重要,本文就60例直肠癌综合治疗,介绍几点体会:
作者:郑华 刊期: 2001年第04期
自1997年1月-2000年5月,我科共收治出血量大于30ml[按出血量(ml)=π/6×1×s×层数计算]的半球出血126例,经对比发病3天内与15-21天时的两次CT片,发现新增加低密度脑梗塞灶48个,表明脑出血后及治疗过程中易于发生缺血性脑梗塞,现分析其发生原因及临床资料如下:
作者:赵相标;杨永星 刊期: 2001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