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粉娥;王丽平;候美英
目的了解呼和浩特地区全民食盐加碘以来,碘缺乏病(IDD)防治效果,分析存在的问题,为今后的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按PPS抽样,调查分析8~10岁儿童甲状腺肿大率、尿碘、家庭盐碘和新生儿TSH等检测指标.结果实施全民食盐加碘(USI)后8~10岁儿童甲状腺肿大率逐年下降,尿碘中位数8年保持在200ug/L以上,居民家中碘盐中位数保持在20~40mg/kg之间,合格率逐年上升,TSH>5mlU/L的比例也呈逐年下降的趋势.结论8年防治取得显著效果,达到国家实现消除IDD阶段目标.
作者:赵妙珍;张秋霞;李元元;李晨阳;许凯峰;张继红;惠志强;周振荣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了解富砷饮水对居民消化系统的影响.方法对长期饮用高砷水并具有砷性皮肤损害的57名砷中毒患者和饮用非高砷水的57名健康人进行对照(1:1配比)研究.结果腹部B型超声波检查饮水型慢性砷中毒患者肝脾损害检出率较对照高,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肝功能检查二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提示富砷饮水对居民肝脾形态及功能有一定程度影响.
作者:任先云;周振荣;张玉敏;岱沁;王成尧 刊期: 2004年第03期
当今世界正面临着第二次卫生革命的挑战,开始由防治传染病到防治非传染病(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糖尿病)的重点转移.据统计,我国各类慢性病患病率呈增高趋势,现在每年用于治疗慢性病的费用约460亿元,这是个不容忽视的数字.
作者:孟凡梅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通过对呼市清水河县二个乡镇麻疹爆发流行调查分析,进一步说明做好预防接种工作是控制麻疹爆发流行的重要措施.方法按照发病的年龄分组,根据临床表现、检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本次麻疹爆发流行24例病人中,10~12岁占总发病人数的50%,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讨论通过调查分析,充分说明我市部分旗县计划免疫工作以前还存在着薄弱环节,应认真加强麻疹疫苗接种和疫情报告工作,从而有效控制传染病的爆发流行.
作者:王秀琴;王薇;王晓春 刊期: 2004年第03期
随着社会经济的提高,人民生活有了较大改善,儿童单纯性肥胖也已成为国内外科学家较为关注的普遍社会现象.儿童单纯性肥胖症是在无其他器质性疾病的情况下,由于能量的摄取和消耗不均衡而造成体内脂防过度储积的一种疾病.在1985年至1995年十年间,我国城乡7~18岁学生超体重及肥胖率男生上升了68.21%,女生上升了52.92%.肥胖对于儿童来说虽然不是一利疾病,但对其生理发育和心理发育都有较大影响,同时可成为成人后继续肥胖和导致慢性病发生的基础.因此及早预防儿童肥胖症的发生,对于控止成人慢性病发生,提高我国全民健康水平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作者:庞淑珍 刊期: 2004年第03期
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学生的营养状况也得到了显著改善.为了解包钢小学生10年来营养状况的变化情况,更好地开展营养不良、肥胖等的预防工作,为学校卫生工作提供科学依据,笔者于2002年对包钢4所小学的7~12岁小学生进行了营养状况调查,并与1993年的体检资料进行比较,报道如下.
作者:林莲芬;朱宏伟;赵玉蓉 刊期: 2004年第03期
为了解呼和浩特市地区(包括所属旗县)自备井水质情况,加强水质监督管理,保障饮用者的身体健康,我们对呼和浩特市地区65口自备井进行了卫生检测.
作者:张海燕;闫爱云;杭静 刊期: 2004年第03期
本站自2000年开始,结合卫生监督监测的改革,设置了质量管理科,配备了具有较高业务素质、较强事业心的5名专业人员从事质量管理工作,并将检测报告书规范运作作为质量管理科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由该科统一管理全站的检测报告书,经过3年多的运作,使检测报告书的质量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做法和体会如下:
作者:高新龙;张建峰;张春丽;娜仁;赵洪涛;王伟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了解呼和浩特西部冲湖积盆地地洼地区的居民饮用井水砷浓度分布情况,为当地的防砷改水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先收集调查地区各村庄所有饮水井的井位并编号,然后在采集水样之前严格用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鲁宾教授编写的随机抽样软件程序进行抽样.用二乙氨基二硫代甲酸银比色法检测水砷浓度.由中国环境检测总站实验室来完成样品收集和检验结果的质量控制工作.结果该地区水砷浓度范围为<0.010~1.298mg/L,其中高于0.05mg/L的水井占检测总井数的26.62%,高于0.100mg/L的水井占11.72%,高于0.200mg/L的水井占1.66%.饮水砷浓度高于0.050mg/L的村庄占检测总村庄数的47.33%,高于0.100mg/L的村庄占25.33%,高于0.200mg/L的村庄占5.33%.结论防砷改水势在必行,但不能盲目改水,可以根据该地区的环境地质特征进行切实有效的防砷改水,在非高砷区的山前取水.
作者:梁秀芬;李丽峰;常虹;王来生;娜仁高娃;刘秀芝;闫爱云;王秀娟;张海燕;杭静 刊期: 2004年第03期
1995年呼和浩特市农区首次发现肾病综合征出血热(HFRS)病例,并通过宿主动物及健康人群监测,证实了内蒙古中部地区存在HFRS的自然疫源地,为家鼠型疫区.之后我市其他地区又相继发现HFRS病例,疫情有扩大蔓延趋势.为进一步探明我市HFRS疫源地范围和疫情变化趋势,为制定防治策略和指导防治实践提供科学依据,我市于2001~2002年在新发生HFRS病例地区及周围毗邻地区进行了出血热人间疫情和宿主动物的监测,现将监测结果分析如下.
作者:刘小平;刘梦来;许向云;宋永胜 刊期: 2004年第03期
肺结核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一种严重的危害人民健康的慢性传染病,是我国重点疾病之一,也是全球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此病可累及全身多个脏器,它的流行给家庭、社会造成巨大的损失.在与结核病作斗争中应具有流行病的知识和意识,从群体出发,搞好防治,为了使读者了解呼和浩特市肺结核病的流行情况,同时为控制其发病提供依据,现将1997~2002年呼和浩特市肺结核疫情资料分析如下.
作者:姚静;秋艳;李强;刘梦来 刊期: 2004年第03期
卫生防疫站是国家授权对社会进行监督、监测、疾病控制等为社会提供预防医学服务的机构.检验工作是卫生防疫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卫生监督和疾病控制起技术支撑作用.检验工作的好坏,直接反映防疫站的水平.它所提供的数据是否准确,能否得到社会各方面的承认,成为卫生防疫站在卫生执法中能否具有权威性,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能否生存与发展的大问题.
作者:侯美英;邢丽萍 刊期: 2004年第03期
常规免疫报告系统是反映和掌握接种工作实际情况的重要信息渠道,是计划免疫的基础工作.因此,报告质量会直接影响到计划免疫针对传染病控制与管理的决策.为全面准确地评价呼和浩特市基础免疫接种情况,及时掌握接种动态变化,以便发现报告中存在的客观问题,并为解决问题提供可借鉴的经验,现将我市2001年常规接种率报告及监测情况分析如下:
作者:温祥;任景平;王薇 刊期: 2004年第03期
随着经济的发展,工农业生产发展为社会创造了财富,但也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由环境污染引起的食品污染日趋严重,对人类健康危害极大.人们对无公害食品的需求与日俱增,发展无公害农业,保障生态和食品安全,已成为首要任务.
作者:云秀玲;张海燕;杭静 刊期: 2004年第03期
为了了解呼市地区生产用水水质状况,加强生产用水卫生管理,找出生产用水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做到从源头把关.笔者于2002年对呼市地区生产用水进行了卫生学调查和水质检测工作.
作者:闫爱云;张海燕;杭静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通过对呼和浩特市2002年消灭脊髓灰质炎工作进行评价与分析,以探讨今后工作重点,达到及时完成各项工作.方法对基层上报有关资料利用有关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2年报告AFP病例10例,发病高峰为3~7月,病例主要集中在9岁以下,AFP报告发病率1.51/10万,各项指标达到了国家卫生部和WHO的指标,流动儿童强化免疫在96%以上.结论我市应在3~7月份加强医院对AFP病例报告的督导工作,防止漏报发生,圆满完成针对流动儿童的TOPV强化免疫工作.
作者:汪洋杰;王春雨;王薇;李粉霞;温海英;任景平 刊期: 2004年第03期
食品是人类生活基本的必需品,由于食品市场潜力巨大,近几年,我国食品加工业获得空前发展,各种新型食品层出不穷.但,市售食品质量到底如何?食品质量问题频频见报,从劣质火腿肠到各利方便食品,无一不有,这不禁使广大消费者心存疑虑.
作者:刘梦来;云秀玲 刊期: 2004年第03期
乙型肝炎(HBV)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为了解乙肝病毒在高校学生中的感染情况,有针对性的做好学校的疾病预防工作,我们对2000~2002年入学的部分高校新生进行了乙肝HBsAg筛查,阳性者进一步做乙肝两对半.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徐玉霞;王大伟;郭强;周虓;张凤贤 刊期: 2004年第03期
近年来实验室认可工作越来越受到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它已成为国际贸易中降低贸易技术壁垒的重要措施.通过多年的努力,ISO/IEC制定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国际性实验室认可标准,使各国实验室认可都按照同一标准进行,从而使国际间实验室双边、多边合作得到广泛的承认.中国实验室国家认可委员会成立10年来,积极参与了国际上实验室认可活动,不仅加入APLAC,同时也是ILAC的正式成员.到2002年12月31日止,CNAL共认可实验室1031个.通过认可体系的有效活动,提高了中国实验室的管理水平和技术能力,在国内外树立了CNAL认可的公正性、规范性、有效性和权威性.
作者:张春丽 刊期: 2004年第03期
为进一步落实建设部、卫生部的<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为进一步加强我市集中供水卫生管理提供依据,对2002年全市集中供水卫生进行调查.
作者:王狄;屈国平 刊期: 2004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