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元林;黎红;江妮
目的分析医院感染现患率与科室、病种及其他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以了解医院感染现患率和回顾性调查感染率的差别.方法采用床旁调查和查阅住院病历相结合的方法,填写个案调查表.结果本院现患率7.24%,较回顾性调查率5.67%高.结论现患率调查可以省时、省力、快速、准确.
作者:胡琴;陈捷;周惠珍;刘涛 刊期: 2002年第03期
含氯消毒剂在医院应用非常广泛,如一次性注射器、输液(血)器使用后的消毒、医疗器械使用后的初步处理、病人污染物及疫源地的消毒,出院病人用物及环境的消毒等.
作者:肖丽华;麦艳冰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掌握医院细菌谱及其耐药性,为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2001年临床分离的607株细菌及其耐药性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临床共送检标本2333份,分离菌株607株,阳性率26.0%,其中革兰阳性球菌占51.7%,以表皮葡萄球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革兰阴性杆菌占46.9%,以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和克雷伯菌属多见,真菌占1.3%,以白色念珠菌多见.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占50%,未发现耐万古霉素金黄色葡萄球菌(VRSA),12.1%肠球菌耐万古霉素.革兰阴性杆菌对氨苄西林耐药率达80%以上,对三代头孢中有的已呈较高的耐药率,对大多数细菌亚胺培南、阿米卡星有较高的敏感性.结论革兰阳性球菌导致的感染有增长趋势;应强调根据细菌药敏试验,合理选用抗生素.
作者:王江桥;巫雪平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工作人员手部清洁用的洗手皂、消毒剂和擦手巾的有效、方便可行的方法.方法对15个病区随机分组进行洗手皂(固体肥皂、液体肥皂)清洁手部效果对比,消毒剂(洛本清泡沫剂、0.5%洗必泰乙醇、0.2%过氧乙酸毛巾)消毒手部效果对比,擦手巾(小毛巾、纸巾)的含菌量等进行细菌学检测和成本核算对照.结果液体肥皂和固体肥皂洗手后平均菌落数分别为0.32和9.31(t=5.05,P<0.001);洛本清泡沫剂、洗必泰乙醇和过氧乙酸湿毛巾杀菌率分别为89.1%、87.8%和98.5%(t=0.06,P>0.05;t=0.91,P>0.05);小毛巾、纸巾擦手后的含菌量分别为0.16CFU/cm2和0.12CFU/cm2.结论使用液体肥皂较固体肥皂除菌效果好,临床科室比较接受洗必泰乙醇作为手部快速消毒剂和使用纸巾来擦干手,其消毒效果和成本均为佳.
作者:周惠联;何少璋 刊期: 2002年第03期
医院感染是一个世界性问题,已经引起了各国医学界的普遍重视.它不仅影响病人、家庭、社会,也造成经济方面的重大损失.消毒供应室负责监控全院无菌物品的发放及污染物品的处理,如果消毒供应室感染工作管理不善极易引起医院感染,故消毒供应室感染的监控与管理是医院的一项重要工作.
作者:崔波;徐勤东;张静;郑辉 刊期: 2002年第03期
近年来,全国各地消毒事故频发,究其原因,大多是由于医院消毒把关不严、消毒质量未达标所致.因而,消毒药械的质量使用规范是医院消毒水平的重要保障.笔者就消毒药械监督中的难点与我市的做法进行探讨.
作者:潘维良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对改用安德烈指示剂的新型O-F糖微量管评价.方法对62株肠杆菌科细菌、38株非发酵菌用传统法O-F糖管、市售O-F糖微量管、常量新型O-F糖管及新型O-F糖微量管4种方法进行对比试验.结果传统法O-F糖管,发酵型菌62株阳性符合率100%,氧化型菌34株阳性符合率73.5%,不分解糖非发酵菌4株菌均为阴性.市售O-F糖微量管,发酵型菌和不分解糖菌的阳性符合率与传统法相同,仅氧化型菌34株阳性符合率较传统法稍高,为82.4%.常量新型O-F糖管及新型O-F糖微量管法结果完全一致,发酵型菌62株阳性符合率为100%,非发酵菌34株阳性符合率为100%,不分解糖4株符合率为100%.结论新型O-F糖微量管法,阴性时为白色或淡粉色,分解糖产酸时变为红色,颜色反应稳定,阴性与阳性对比明显,结果准确,容易观察,体积小,且糖管两端密封,可长期室温保存,是鉴定非发酵菌较为理想的O-F培养基.
作者:邹凤梅;张俭;魏莲花;刘刚;张新芳 刊期: 2002年第03期
YWC型医院污水速效处理装置能有效地杀灭水中的微生物.该装置在5s内可杀灭水中99.99%的大肠杆菌和白色念珠菌,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10s杀灭率也可达到99.99%;大肠杆菌消毒10s、白色念珠菌和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消毒30s杀灭率为100%.但当水中细菌含量在5×108CFU/ml时,需略延长消毒时间.观察发现,水温在10℃时的杀灭效果好,水温在20℃和30℃的杀灭率无变化.对混浊度低的医院污染水的消毒效果良好,但对混浊度较高或含有杂质的污水,消毒效果不理想,消毒时需延长时间,才能达到消毒目的.
作者:陈北川;居喜娟 刊期: 2002年第03期
2002年5月,我室从1例肺部感染患者痰液中检出疏螺旋体,现报道如下.
作者:储从家;孔繁林;吴惠玲;罗次节;王援 刊期: 2002年第03期
近年来由于抗生素的广泛应用,由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引起的医院感染呈上升趋势.因其对多种抗生素耐药,受到临床高度重视[1].现将我院2002年2月~2002年6月由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引起的医院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病例报道如下.
作者:王东亮;李静玫;黄乐为;卢巍;齐玉和;蔡为为 刊期: 2002年第03期
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传染病,病死率高,目前在我国流行形势十分严峻.因此,加强艾滋病在医院中的预防控制十分必要.我院2000年6月~2002年11月送检抗-HIV血清标本3046份,可疑阳性(初筛)20份,经卫生部批准的艾滋病确认实验室确认阳性4份.现将预防控制措施报告如下.
作者:杨萍 刊期: 2002年第03期
吡硫酮钠是一种无毒、广谱、水溶性好,尤其对真菌有效的抗微生物药物.本文从化学合成、抗菌效果、抗菌机制、毒性和应用等方面对吡硫酮钠进行讨论.
作者:常文军;高宏伟;蔡全才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烟曲霉菌是多种医源性因素导致的机会性严重深部真菌感染的主要病原菌,烟曲霉菌病的早期诊断及防治是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烟曲霉菌的相关研究,正逐步深入.本文就烟曲霉菌的性状、烟曲霉菌病的分类及相关临床症状和烟曲霉菌病的一些诊断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徐华;钟晓祝;车小燕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沙门菌感染是否引起血嗜酸性粒细胞减少及其机制.方法对沙门菌食物中毒者临床表现和血常规进行分析.结果 21例肠炎沙门菌食物中毒者主要表现:发热18例、畏寒3例、腹痛13例、腹泻21例,少数伴有恶心、呕吐、头痛.检查19例血常规,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增多14例,占73.68%,白细胞减少3例,占15.79%,嗜酸性粒细胞减少和消失16例,占84.21%.结论肠炎沙门菌感染可致血嗜酸性粒细胞减少或消失,其机制可能与伤寒病所致血嗜酸性粒细胞减少相似.
作者:杨年忠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了解我院医院感染的横断面情况.方法采用床旁和病历相结合调查方式,对全院所有住院患者进行1d的医院感染情况调查.结果调查925人,发生医院感染42人,现患率为4.54%,例次现患率为4.75%.现患率高的科室为ICU科21.43%、神经外科12.31%和传染科11.76%.医院感染部位构成中呼吸道感染居首位,其次为泌尿道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手术切口感染.年龄<2岁和>60岁为医院感染的高危人群.留置导尿、使用呼吸机、气管切开为医院感染易感因素.抗菌药物应用者588人,使用率为63.57%,其中单用药占71.26%,二联用药占26.19%.结论通过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及时发现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有利于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
作者:刘永华;魏虹;郭增娟;祝洪珍;刘玲珍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了解老年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病情况,并对发生原因进行分析,以期引起重视,降低医院感染率.方法对医院干部病房60岁以上410份出院病历作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感染76例次占18.54%,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为首位,占46.06%;其次是皮肤软组织占15.79%,泌尿道占11.84%.结论医院感染与老年患者免疫功能低下,同时存在着多种慢性病等因素有关.
作者:罗发枢;李庆明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调查外科病人手术后切口感染情况,探讨感染易感因素,为其防治提供依据.方法以1995~2001年外科手术病人为调查对象进行系统监测.结果不同年度外科病人手术后切口感染率及2000~2001年不同季节Ⅲ类手术后切口感染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但各年度Ⅰ类手术后切口感染率及2000~2001年不同季节Ⅰ类手术后切口感染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而对2000~2001年105例切口感染病例分析,发现老年人(≥60岁)、恶性肿瘤和术前住院时间长是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手术后切口感染与季节和手术环境等因素有关.
作者:邹宝波;何琅;程科萍;殷静霞;王健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紫外线灯由于使用方便,有一定杀菌作用,无残留毒性、不易损坏消毒物品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于医疗卫生、食品加工等行业.但是,紫外线的穿透力很弱,易被有机物和尘埃吸收,以及灯管易老化和使用方法不当等原因,均可以影响消毒效果.为了解我部各医疗单位紫外线灯的使用情况,于2002年10月对各科室的紫外线灯进行了检测.
作者:葛学峰 刊期: 2002年第03期
医院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是否达标,是衡量一个医院医院感染控制好坏的标准.2001年,我们将部分监测超标项目,进行分析,找出原因,采取有效控制措拖,及时纠正,不断提高.
作者:李淑英;周伟雄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探索在高专一年级学生中开展预防艾滋病同伴教育的可行性.方法抽取某高专新校区两个系的一年级学生分别为干预组、内对照组,老校区一系为外对照组.结果教育后干预组的艾滋病知识水平及正向态度信念率较干预前明显提高(P<0.01),并显著高于同期内、外对照组(P<0.01).结论在高专一年级学生中开展预防艾滋病同伴教育是可行且有效的.
作者:张美英;张根华 刊期: 2002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