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艾滋病在医院内的预防控制

杨萍

关键词:艾滋病, 预防, 控制
摘要: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传染病,病死率高,目前在我国流行形势十分严峻.因此,加强艾滋病在医院中的预防控制十分必要.我院2000年6月~2002年11月送检抗-HIV血清标本3046份,可疑阳性(初筛)20份,经卫生部批准的艾滋病确认实验室确认阳性4份.现将预防控制措施报告如下.
中华国际感染控制杂志相关文献
  • 爱尔施强氯杀星消毒片的临床应用

    含氯消毒剂在医院应用非常广泛,如一次性注射器、输液(血)器使用后的消毒、医疗器械使用后的初步处理、病人污染物及疫源地的消毒,出院病人用物及环境的消毒等.

    作者:肖丽华;麦艳冰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391例医院感染调查分析

    目的研究医院感染的临床特点,为医院感染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我院2001年1~12月住院患者病历7047份,对2001年的全院医院感染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 2001年医院感染率为5.54%,例次感染率为5.95%,病原菌中真菌的比例明显增高.结论要加大医院感染管理力度,加强医院感染监测、控制工作.

    作者:何小慧;吴剑萍;邱燕芬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烟曲霉菌及烟曲霉菌病的研究进展

    烟曲霉菌是多种医源性因素导致的机会性严重深部真菌感染的主要病原菌,烟曲霉菌病的早期诊断及防治是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烟曲霉菌的相关研究,正逐步深入.本文就烟曲霉菌的性状、烟曲霉菌病的分类及相关临床症状和烟曲霉菌病的一些诊断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徐华;钟晓祝;车小燕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临床感染标本的细菌谱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了解临床感染标本的细菌分布及抗生素耐药性情况.方法采用18种抗菌药物纸片,K-B琼脂扩散法监测医院临床分离菌的耐药性.结果 162株细菌中,G+菌55株,占33.9%;G-菌107株,占66.1%,G-菌对氨苄西林、哌拉西林、头孢哌酮、头孢唑啉的耐药率高,对亚胺培南较敏感(嗜麦芽窄食单胞菌除外);G+菌对青霉素类耐药率高,而对万古霉素、亚胺培南和第三代头孢敏感.结论近年来临床感染菌耐药现象严重,需合理使用抗生素,强调耐药性监测指导临床用药的重要性.

    作者:谢元林;黎红;江妮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感染性腹泻的研究进展

    感染性腹泻是临床发病率高的传染病.本文着重从病原学、流行病学、病原体检测、治疗以及亟待更新的认识等方面介绍感染性腹泻研究中的有关进展,以促进感染性腹泻的预防和控制.

    作者:李成忠;汪伟业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410例老年患者医院感染的分析

    目的了解老年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病情况,并对发生原因进行分析,以期引起重视,降低医院感染率.方法对医院干部病房60岁以上410份出院病历作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感染76例次占18.54%,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为首位,占46.06%;其次是皮肤软组织占15.79%,泌尿道占11.84%.结论医院感染与老年患者免疫功能低下,同时存在着多种慢性病等因素有关.

    作者:罗发枢;李庆明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医院内获得性铜绿假单胞菌肺炎经济学损失1∶1病例对照研究

    目的了解住院患者因医院内获得性铜绿假单胞菌肺炎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情况.方法对1999年1月~2001年12月所有确诊的医院内获得性铜绿假单胞菌肺炎患者进行调查.并用1∶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方法,进行住院费用及分类费用分析.结果病例组平均每例住院天数比对照组延长11.1d,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住院费用病例组比对照组平均每例多花费8438.4元,主要是药费、治疗费的增加,分别占整个增加费用的73.9%和10.8%.结论医院内获得性铜绿假单胞菌肺炎使患者医疗费用、住院天数增加,从而影响医院病床周转率,降低医院收入,将医院感染的成本效益分析纳入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中,对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韩全乡;刘金淑;魏纪竹;王宗升;赵俊君;李明重;冯红军;潘秀荣;江卫东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我院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情况分析

    目的分析医院感染现患率与科室、病种及其他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以了解医院感染现患率和回顾性调查感染率的差别.方法采用床旁调查和查阅住院病历相结合的方法,填写个案调查表.结果本院现患率7.24%,较回顾性调查率5.67%高.结论现患率调查可以省时、省力、快速、准确.

    作者:胡琴;陈捷;周惠珍;刘涛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新生儿病房系统化医院感染管理方法初探

    目的探讨提高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管理水平.方法对新生儿病房实施系统化管理,把严格考核各项制度的落实、加强细菌学监测、改进新生儿病房基础建设、强化各个环节管理监控、定期评价管理效果等作为系统化管理的主要内容,分析总结完善管理方法.结果通过对2000年1月~2002年6月医院感染率、感染病例漏报率、监测合格率进行同期对比,表明对新生儿病房的系统化管理后,提高了医护人员控制医院感染意识,改进薄弱环节,从而降低了感染率.结论加强系统化医院感染管理是控制新生儿医院感染的有效措施.

    作者:李金红;张富玉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高专一年级学生预防艾滋病同伴教育效果分析

    目的探索在高专一年级学生中开展预防艾滋病同伴教育的可行性.方法抽取某高专新校区两个系的一年级学生分别为干预组、内对照组,老校区一系为外对照组.结果教育后干预组的艾滋病知识水平及正向态度信念率较干预前明显提高(P<0.01),并显著高于同期内、外对照组(P<0.01).结论在高专一年级学生中开展预防艾滋病同伴教育是可行且有效的.

    作者:张美英;张根华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革兰阴性杆菌的超广谱β-内酰胺酶检测和细菌耐药性分析

    目的监测本院革兰阴性杆菌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细菌的阳性率及其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状况.方法采用法国梅里埃API系统,使用ATB Expressin系统,鉴定出革兰阴性杆菌383株.体外药敏试验采用K-B法,双纸片协同检测ESBLs.结果大肠埃希菌株产ESBLs检出率18.27%、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率28.99%;粘质沙雷菌、阴沟杆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检出率分别为77.78%、44.00%、28.07%、55.10%和88.24%.产ESBLs和非产ESBLs菌株间体外药敏试验结果比较,除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外,耐药率都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产ESBLs细菌是造成本院严重的多重耐药菌的主要原因,多数细菌的产ESBLs率高于文献报道,而广谱、高效的三代头孢菌素及其他广谱抗生素大量使用,是导致革兰阴性杆菌产生ESBLs变异株.

    作者:徐镛男;王玉春;张云;李林;文鸣姣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一次性医疗用品综合检测优点的几点体会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一次性医疗用品越来越受广大医务人员和病人的青睐.它使用方便,既可以减少交叉感染,又能节省人力、物力.目前常用的有一次性注射器、输液器、输血器、导尿管、鼻导管、采血针、加液泵、静脉留置针、手套等.但由于部分厂家消毒不严格、质量不过关,各医疗单位使用前均要检测细菌、内毒素等.以下浅谈几点综合检测的优点和体会.

    作者:郑粦英;杨一丽;庄梅仙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呼吸科医院感染调查分析与预防措施

    目的了解我院呼吸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发病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我院呼吸科2000年7月~2002年6月全部出院病历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共1533份病历,发生医院感染44例,感染率为2.87%;感染48例次,感染例次率3.13%.感染部位主要以胃肠道、上呼吸道、下呼吸道感染为主,病原菌以真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鲍曼不动杆菌为主.结论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合理应用抗生素.

    作者:矫玲;张学香;张玉云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沙门菌食物中毒21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沙门菌感染是否引起血嗜酸性粒细胞减少及其机制.方法对沙门菌食物中毒者临床表现和血常规进行分析.结果 21例肠炎沙门菌食物中毒者主要表现:发热18例、畏寒3例、腹痛13例、腹泻21例,少数伴有恶心、呕吐、头痛.检查19例血常规,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增多14例,占73.68%,白细胞减少3例,占15.79%,嗜酸性粒细胞减少和消失16例,占84.21%.结论肠炎沙门菌感染可致血嗜酸性粒细胞减少或消失,其机制可能与伤寒病所致血嗜酸性粒细胞减少相似.

    作者:杨年忠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吡硫酮钠抗菌剂研究进展

    吡硫酮钠是一种无毒、广谱、水溶性好,尤其对真菌有效的抗微生物药物.本文从化学合成、抗菌效果、抗菌机制、毒性和应用等方面对吡硫酮钠进行讨论.

    作者:常文军;高宏伟;蔡全才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感染性疾病临床分离的细菌分布及其耐药性分析

    目的掌握医院细菌谱及其耐药性,为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2001年临床分离的607株细菌及其耐药性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临床共送检标本2333份,分离菌株607株,阳性率26.0%,其中革兰阳性球菌占51.7%,以表皮葡萄球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革兰阴性杆菌占46.9%,以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和克雷伯菌属多见,真菌占1.3%,以白色念珠菌多见.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占50%,未发现耐万古霉素金黄色葡萄球菌(VRSA),12.1%肠球菌耐万古霉素.革兰阴性杆菌对氨苄西林耐药率达80%以上,对三代头孢中有的已呈较高的耐药率,对大多数细菌亚胺培南、阿米卡星有较高的敏感性.结论革兰阳性球菌导致的感染有增长趋势;应强调根据细菌药敏试验,合理选用抗生素.

    作者:王江桥;巫雪平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控制医院感染合理使用抗生素

    自抗生素临床应用以来,在各种感染疾病的治疗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抗生素长期广泛地使用,使患者机体防御功能遭到破坏,增加了二重感染的易感性;同时,也促进了耐药菌株的产生.我院对抗生素临床应用情况进行调查,以总结经验、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作者:邢金陵;王丽莉;邢金川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新型O-F糖微量管在非发酵菌鉴定中的应用评价

    目的对改用安德烈指示剂的新型O-F糖微量管评价.方法对62株肠杆菌科细菌、38株非发酵菌用传统法O-F糖管、市售O-F糖微量管、常量新型O-F糖管及新型O-F糖微量管4种方法进行对比试验.结果传统法O-F糖管,发酵型菌62株阳性符合率100%,氧化型菌34株阳性符合率73.5%,不分解糖非发酵菌4株菌均为阴性.市售O-F糖微量管,发酵型菌和不分解糖菌的阳性符合率与传统法相同,仅氧化型菌34株阳性符合率较传统法稍高,为82.4%.常量新型O-F糖管及新型O-F糖微量管法结果完全一致,发酵型菌62株阳性符合率为100%,非发酵菌34株阳性符合率为100%,不分解糖4株符合率为100%.结论新型O-F糖微量管法,阴性时为白色或淡粉色,分解糖产酸时变为红色,颜色反应稳定,阴性与阳性对比明显,结果准确,容易观察,体积小,且糖管两端密封,可长期室温保存,是鉴定非发酵菌较为理想的O-F培养基.

    作者:邹凤梅;张俭;魏莲花;刘刚;张新芳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艾滋病在医院内的预防控制

    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传染病,病死率高,目前在我国流行形势十分严峻.因此,加强艾滋病在医院中的预防控制十分必要.我院2000年6月~2002年11月送检抗-HIV血清标本3046份,可疑阳性(初筛)20份,经卫生部批准的艾滋病确认实验室确认阳性4份.现将预防控制措施报告如下.

    作者:杨萍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外科手术后切口感染情况分析

    目的调查外科病人手术后切口感染情况,探讨感染易感因素,为其防治提供依据.方法以1995~2001年外科手术病人为调查对象进行系统监测.结果不同年度外科病人手术后切口感染率及2000~2001年不同季节Ⅲ类手术后切口感染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但各年度Ⅰ类手术后切口感染率及2000~2001年不同季节Ⅰ类手术后切口感染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而对2000~2001年105例切口感染病例分析,发现老年人(≥60岁)、恶性肿瘤和术前住院时间长是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手术后切口感染与季节和手术环境等因素有关.

    作者:邹宝波;何琅;程科萍;殷静霞;王健 刊期: 2002年第03期

中华国际感染控制杂志

中华国际感染控制杂志

主管:中华国际医学协会

主办:全国医院感染监控数据培训基地 中华国际医学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