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江桥;巫雪平
目的掌握医院细菌谱及其耐药性,为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2001年临床分离的607株细菌及其耐药性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临床共送检标本2333份,分离菌株607株,阳性率26.0%,其中革兰阳性球菌占51.7%,以表皮葡萄球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革兰阴性杆菌占46.9%,以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和克雷伯菌属多见,真菌占1.3%,以白色念珠菌多见.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占50%,未发现耐万古霉素金黄色葡萄球菌(VRSA),12.1%肠球菌耐万古霉素.革兰阴性杆菌对氨苄西林耐药率达80%以上,对三代头孢中有的已呈较高的耐药率,对大多数细菌亚胺培南、阿米卡星有较高的敏感性.结论革兰阳性球菌导致的感染有增长趋势;应强调根据细菌药敏试验,合理选用抗生素.
作者:王江桥;巫雪平 刊期: 2002年第03期
近年来,对新现、再现感染症管理对策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关注,新现感染症(emerging infection disease)是指近20年间新出现的感染症,再现感染症(re-emerging infection disease)是指以前存在,而近年来患者数量显著增加属公众卫生问题上的感染症,表1所示的新现感染症及再现感染症,狂犬病、登革热或登革出血热、黄热病,多数是以血液为媒介的感染病原体[1].
作者:阎有功;刘汛;黄前川 刊期: 2002年第03期
近年来,全国各地消毒事故频发,究其原因,大多是由于医院消毒把关不严、消毒质量未达标所致.因而,消毒药械的质量使用规范是医院消毒水平的重要保障.笔者就消毒药械监督中的难点与我市的做法进行探讨.
作者:潘维良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调查外科病人手术后切口感染情况,探讨感染易感因素,为其防治提供依据.方法以1995~2001年外科手术病人为调查对象进行系统监测.结果不同年度外科病人手术后切口感染率及2000~2001年不同季节Ⅲ类手术后切口感染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但各年度Ⅰ类手术后切口感染率及2000~2001年不同季节Ⅰ类手术后切口感染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而对2000~2001年105例切口感染病例分析,发现老年人(≥60岁)、恶性肿瘤和术前住院时间长是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手术后切口感染与季节和手术环境等因素有关.
作者:邹宝波;何琅;程科萍;殷静霞;王健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探索在高专一年级学生中开展预防艾滋病同伴教育的可行性.方法抽取某高专新校区两个系的一年级学生分别为干预组、内对照组,老校区一系为外对照组.结果教育后干预组的艾滋病知识水平及正向态度信念率较干预前明显提高(P<0.01),并显著高于同期内、外对照组(P<0.01).结论在高专一年级学生中开展预防艾滋病同伴教育是可行且有效的.
作者:张美英;张根华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工作人员手部清洁用的洗手皂、消毒剂和擦手巾的有效、方便可行的方法.方法对15个病区随机分组进行洗手皂(固体肥皂、液体肥皂)清洁手部效果对比,消毒剂(洛本清泡沫剂、0.5%洗必泰乙醇、0.2%过氧乙酸毛巾)消毒手部效果对比,擦手巾(小毛巾、纸巾)的含菌量等进行细菌学检测和成本核算对照.结果液体肥皂和固体肥皂洗手后平均菌落数分别为0.32和9.31(t=5.05,P<0.001);洛本清泡沫剂、洗必泰乙醇和过氧乙酸湿毛巾杀菌率分别为89.1%、87.8%和98.5%(t=0.06,P>0.05;t=0.91,P>0.05);小毛巾、纸巾擦手后的含菌量分别为0.16CFU/cm2和0.12CFU/cm2.结论使用液体肥皂较固体肥皂除菌效果好,临床科室比较接受洗必泰乙醇作为手部快速消毒剂和使用纸巾来擦干手,其消毒效果和成本均为佳.
作者:周惠联;何少璋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了解食管癌患者手术后与医院感染的关系.方法对胸外科137例食管癌手术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食管癌患者术后医院感染率三切口手术者大于二切口和一切口手术者;手术时间长,医院感染率越高;性别和年龄与医院感染关系不大.结论侵袭性操作、手术时间长、免疫力低下是发生医院感染的主要因素.
作者:周艳华;欧阳立志;陈小兵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剖胸术后切口感染与营养状况的相关性.方法以胸外科剖胸手术病人为研究对象,通过病例对照分析方法,将病人分为单纯切口感染组(感染组)和切口Ⅰ 期愈合组(对照组),各15例;分别记录两组术后第5天血清蛋白定量和累计氮平衡;统计数据以t检验处理.结果感染组血清蛋白各指标均数都低于对照组,其中总蛋白比较有统计学意义(t=2.661,P<0.05),白蛋白比较有极显著差异性(t=3.289,P<0.01),前白蛋白比较无统计学意义(t=1.435,P>0.05),转铁蛋白比较有显著差异性(t=2.575,P<0.05);感染组和对照组术后5d累积氮平衡分别为(-24.57±11.43)g和(-18.45±9.19)g,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性(t=2.416,P<0.05).结论剖胸术后营养状况与切口感染有密切的相关性,术后合理的营养支持在预防切口感染中有积极的意义.
作者:李江燕;李勇霞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研究医院感染的临床特点,为医院感染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我院2001年1~12月住院患者病历7047份,对2001年的全院医院感染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 2001年医院感染率为5.54%,例次感染率为5.95%,病原菌中真菌的比例明显增高.结论要加大医院感染管理力度,加强医院感染监测、控制工作.
作者:何小慧;吴剑萍;邱燕芬 刊期: 2002年第03期
自抗生素临床应用以来,在各种感染疾病的治疗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抗生素长期广泛地使用,使患者机体防御功能遭到破坏,增加了二重感染的易感性;同时,也促进了耐药菌株的产生.我院对抗生素临床应用情况进行调查,以总结经验、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作者:邢金陵;王丽莉;邢金川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沙门菌感染是否引起血嗜酸性粒细胞减少及其机制.方法对沙门菌食物中毒者临床表现和血常规进行分析.结果 21例肠炎沙门菌食物中毒者主要表现:发热18例、畏寒3例、腹痛13例、腹泻21例,少数伴有恶心、呕吐、头痛.检查19例血常规,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增多14例,占73.68%,白细胞减少3例,占15.79%,嗜酸性粒细胞减少和消失16例,占84.21%.结论肠炎沙门菌感染可致血嗜酸性粒细胞减少或消失,其机制可能与伤寒病所致血嗜酸性粒细胞减少相似.
作者:杨年忠 刊期: 2002年第03期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一次性医疗用品越来越受广大医务人员和病人的青睐.它使用方便,既可以减少交叉感染,又能节省人力、物力.目前常用的有一次性注射器、输液器、输血器、导尿管、鼻导管、采血针、加液泵、静脉留置针、手套等.但由于部分厂家消毒不严格、质量不过关,各医疗单位使用前均要检测细菌、内毒素等.以下浅谈几点综合检测的优点和体会.
作者:郑粦英;杨一丽;庄梅仙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了解老年糖尿病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的情况.方法对我院2000年收治的186例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医院感染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86例老年糖尿病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42例,感染发生率为22.58%,明显高于我国平均医院感染率8.4%.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常见,感染病原菌主要为革兰阴性杆菌.血糖水平高、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年龄大、住院时间长是感染增加的危险因素.结论宜加强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医院感染的监测和预防.
作者:罗发枢;袁晓英;陈涛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氧化苦参碱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临床疗效.方法经肝组织病理检查筛选98例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病人,用氧化苦参碱100ml静脉滴注,6个月后观察其HBV-DNA定量,血清HA、LN、PCⅢ以及肝组织病理纤维化变化.并设54例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病人HBV-DNA阴转率高于对照组;其血清HA、LN、PCⅢ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肝组织病理检查,肝纤维化程度明显减轻,减轻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氧化苦参碱通过其抗病毒,稳定肝细胞膜,抑制贮脂细胞增生,减少细胞外基质(ECM)的形成,从而起到有效的抗纤维化的作用.
作者:吴晓荫;张洋 刊期: 2002年第03期
近年来由于抗生素的广泛应用,由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引起的医院感染呈上升趋势.因其对多种抗生素耐药,受到临床高度重视[1].现将我院2002年2月~2002年6月由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引起的医院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病例报道如下.
作者:王东亮;李静玫;黄乐为;卢巍;齐玉和;蔡为为 刊期: 2002年第03期
医院感染是一个世界性问题,已经引起了各国医学界的普遍重视.它不仅影响病人、家庭、社会,也造成经济方面的重大损失.消毒供应室负责监控全院无菌物品的发放及污染物品的处理,如果消毒供应室感染工作管理不善极易引起医院感染,故消毒供应室感染的监控与管理是医院的一项重要工作.
作者:崔波;徐勤东;张静;郑辉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了解临床感染标本的细菌分布及抗生素耐药性情况.方法采用18种抗菌药物纸片,K-B琼脂扩散法监测医院临床分离菌的耐药性.结果 162株细菌中,G+菌55株,占33.9%;G-菌107株,占66.1%,G-菌对氨苄西林、哌拉西林、头孢哌酮、头孢唑啉的耐药率高,对亚胺培南较敏感(嗜麦芽窄食单胞菌除外);G+菌对青霉素类耐药率高,而对万古霉素、亚胺培南和第三代头孢敏感.结论近年来临床感染菌耐药现象严重,需合理使用抗生素,强调耐药性监测指导临床用药的重要性.
作者:谢元林;黎红;江妮 刊期: 2002年第03期
医院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是否达标,是衡量一个医院医院感染控制好坏的标准.2001年,我们将部分监测超标项目,进行分析,找出原因,采取有效控制措拖,及时纠正,不断提高.
作者:李淑英;周伟雄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了解我院医院感染的横断面情况.方法采用床旁和病历相结合调查方式,对全院所有住院患者进行1d的医院感染情况调查.结果调查925人,发生医院感染42人,现患率为4.54%,例次现患率为4.75%.现患率高的科室为ICU科21.43%、神经外科12.31%和传染科11.76%.医院感染部位构成中呼吸道感染居首位,其次为泌尿道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手术切口感染.年龄<2岁和>60岁为医院感染的高危人群.留置导尿、使用呼吸机、气管切开为医院感染易感因素.抗菌药物应用者588人,使用率为63.57%,其中单用药占71.26%,二联用药占26.19%.结论通过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及时发现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有利于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
作者:刘永华;魏虹;郭增娟;祝洪珍;刘玲珍 刊期: 2002年第03期
吡硫酮钠是一种无毒、广谱、水溶性好,尤其对真菌有效的抗微生物药物.本文从化学合成、抗菌效果、抗菌机制、毒性和应用等方面对吡硫酮钠进行讨论.
作者:常文军;高宏伟;蔡全才 刊期: 2002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