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深部真菌感染临床研究进展

滕维亚

关键词:真菌, 流行病学, 念珠菌属, 危险因素
摘要:真菌是微生物中的一个大类,属真菌界,与动、植物界平行.其种类繁多,对人类有致病力者约200余种,引起常见真菌病的有10余种. 真菌病可根据侵犯部位的不同而分为浅部真菌病和深部真菌病.前者系指表皮、毛发和指甲板的真菌感染,又称癣;后者系指侵犯皮肤真皮、粘膜和深部组织、内脏的真菌引起的感染性疾病[1].
中华国际感染控制杂志相关文献
  • 成人疱疹病毒活动性感染与肝炎

    目的探讨成人四型常见疱疹病毒散发性感染与病毒性肝炎的关系.方法用ELISA法测定血清中抗病毒-IgM抗体,同时应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测定血清HBV-DNA含量.结果 457例病毒性肝炎患者中抗HSV-1、HSV-2、CMV、EBV-IgM阳性率分别为1.97%、1.75%、5.03%及1.53%.其中EBV单独感染者1例,CMV单独感染者5例.合并EBV感染者AST增高更显著,部分ALT/AST比例倒置.合并CMV感染者黄疸增高更明显,病情较重,住院时间延长.四型疱疹病毒对乙肝病毒复制无明显影响.结论 EBV及CMV可引起并加重肝炎病情,疱疹病毒Ⅰ、Ⅱ、Ⅳ、Ⅴ型对乙肝病毒复制无影响.

    作者:罗开忠;唐晓鹏;苏先狮;王文龙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绿杀星强效消毒器在手术室的应用

    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第三版规定,甲醛不能用于医院空气消毒[1].为避免甲醛熏蒸法消毒对人体的损害,我院手术室安装了绿杀星强效消毒器.进行空气终末消毒,与甲醛熏蒸法经过10个月对比研究证明:该机用于手术室空气消毒效果可靠,与甲醛熏蒸法无显著性差异.

    作者:王艳华;吴冰;张凤娟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女性尖锐湿疣的临床诊断与治疗

    尖锐湿疣[1]是常见的性传播疾病之一,又称生殖器疣或性病疣.是由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引起的生殖器或肛门周围的赘生物.现发病率逐年增高,因为它的传染性强、复发率高,且人乳头瘤病毒的15型与尖锐湿疣有关.6、11、16、18型人乳头瘤病毒有引发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的可能,已引起社会及医务界的广泛关注.现将我院1999年1月~2001年1月两年共确诊治疗633例报道如下.

    作者:陈良玉;童华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262例医院感染的调查分析

    对我院2000年1~12月住院病人医院感染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现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调查对象以本院2000年1~12月住院患者为调查对象,医院感染的诊断按照全国医院感染监测中心制订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执行.

    作者:杨萍;刘家明;吴开进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医院艾滋病的感染因素及防护

    艾滋病在我国流行趋势十分严峻,严重危害着人们健康,在全民预防艾滋病传播队伍中,临床医护人员始终站在这道防线前沿.我院自2000年1月至2002年4月收治艾滋病病人及HIV感染者78例,本文就医院艾滋病的感染传播因素及防护,结合收治病人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总结.(1)艾滋病感染传播因素:包括收治急诊病人如外伤出血病人、一般住院病人中的艾滋病或HIV感染者、急产孕妇艾滋病或带HIV病毒者及平时医院门诊、住院病人,取血、药物注射等护理操作,都存在艾滋病病毒对医护人员、住院其他病人交叉感染传播的潜在因素;(2)艾滋病的防护:加强医务人员专业知识基础理论的学习,制订消毒隔离操作方法及医务人员在临床操作中的防护措施等.深刻认识艾滋病在医院的感染因素,做好防护措施,以保障医务人员和住院病人的安全.

    作者:甄丽基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肌肉注射致肺炎链球菌感染一例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诊疗操作已成为临床疑难杂症的诊断与治疗必不可少的手段.许多侵入性诊疗的相关感染已被人们逐渐认识并加以防范,注射治疗采用一人一针一管,一用一灭菌的严格管理办法,由肌肉注射而引起的医源性感染非常少见,本文遇到因肌肉注射致肺炎链球菌感染1例,报告如下.

    作者:龙绍芬;黎铁斌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我国21世纪遏制艾滋病势在必行

    1981年6月5日美国疾病控制中心首次揭示艾滋病(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人类免疫缺陷综合征.20年来,该病流行之迅速,规模之大,罹患人数之多,造成人类生命与社会经济损失之大均已超过历史上任何一种传染病[1].其感染、发病与死亡人数达2200万,尤其是近几年全球HIV/AIDS 患者上升的幅度比联合国有关专家预期的数字高出50%以上,其中欧洲和北美洲略微增加,撒哈拉非洲增加了3倍,而亚洲则增加了6倍[1].到20世纪末,AIDS在全球几乎没有一个国家和地区可以幸免.

    作者:万功群;陈延平;刘波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我院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

    目的了解本院感染现患率,发现医院感染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医院感染发生的特点,控制医院感染.方法床旁调查与在架病历调查结合的方法,所有调查病例均填写统一表格(含当日出院病人).将调查日处于医院感染状态的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次调查应查病例数694人,实查676人,发现医院感染42人、46例次,实查率97.4%,医院感染现患率为6.2%(人数)、6.8%(例次);医院感染部位常见为下呼吸道、泌尿道;医院感染的发生与疾病类型及泌尿道插管、动静脉插管、使用呼吸机、气管切开、化疗等治疗相关因素有关;抗生素使用率54.6%.结论降低医院感染率必须加强重点科室的感染管理.无菌操作技术、消毒隔离措施应常抓不懈.加强医务人员的再教育,合理使用抗生素,有利于提高医疗质量.

    作者:张云;徐镛男;文鸣姣;李林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基层医院预防医院感染的措施及效果评价

    目的探讨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有效措施,对实施的措施进行效果评价.方法对医院感染发病率、漏报率监督、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合理应用抗生素及消毒灭菌、环境卫生学检测等项工作制度化、常规化.结果医院感染率不断降低,漏报率控制在标准规定范围内,消毒灭菌、环境卫生学检测合格率上升,抗生素不合理应用明显减少.结论严格执行预防控制制度,可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率.

    作者:宿健;张宝爱;张扬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加强医院感染管理者继续教育的思考

    目的探讨医院感染管理者继续教育问题.方法纵观医院感染管理者的现状,查找医院感染管理者监督管理中的薄弱环节.结果提出关于加强医院感染管理者继续教育的几点建议.结论加强医院感染管理者的继续教育,是促进医院基础管理、保障医院诊疗安全及有效落实卫生部关于医院感染管理要求的根本保证.

    作者:汪永芳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紫外线灯清洁器

    手术室空气消毒常规以紫外线灯照射为主,每日早、晚及手术后均需照射.为保证其消毒效果,应定期擦拭灯管表面以去除灰尘.由于紫外线灯管固定于吊顶上,要求离地面2m高,护士在高空擦拭灯管有一定危险,操作费时费力,不易清洁干净,影响消毒实际效果.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制作了紫外线灯清洁器,该器既便于护士操作使用,又保证灯管的使用效果.

    作者:王晓静;何录梅;郭梅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9例泌尿道医院感染及控制

    我院2001年11月份医院感染病例监测发现,本月的医院感染率降低为近年的低水平,但医院感染中的泌尿道感染明显增高.为减少和控制泌尿道医院感染的发生,我们对9例泌尿道医院感染病例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齐敏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骨科手术医院感染3例分析

    随着医疗事业的不断发展,骨科各类手术的技术含量增大,置入体的种类增多.在监控和管理不力的情况下,医院感染率可出现回升趋势.

    作者:刘存俐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中国大陆医院感染控制进展

    中国大陆医院感染控制的发展分为启动、快速普及和全面提高三个阶段.1980年开始有少数教学医院从事医院感染研究,1986年有134所不同级别医院开展医院感染的全面综合性监测和控制工作,1992年全国县及县以上医院均有专职人员从事医院感染控制和管理工作.医院感染专职人员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医师很少,以护士为主体,且以初级职称者为多(54.00%);1998年经97所医院调查,医师占专职人员的31.25%,专职人员中高级职称者达21.47%,初级职称者已降至26.90%.卫生部制定的<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和<医院消毒技术规范>在执行中不断修改,使医院感染步入规范化、标准化、系统化管理并取得成效,中国大陆医院感染率从1994年的9.70%降至2001年的5.22%.

    作者:徐秀华;吴安华;任南;文细毛;巩玉秀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1 698例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医院感染调查与分析

    为了加强医院感染的控制与管理,重点调查占我院住院患者 18.72%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医院感染发病情况,现就临床资料总结如下.

    作者:于德香;徐桂华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微型压力蒸汽灭菌器的灭菌效果

    目的了解微型压力蒸汽灭菌器的灭菌效果.方法采用二种不同型号的微型压力蒸汽灭菌器通过对不同灭菌对象进行生物和化学监测,并与供应室的预真空灭菌炉监测结果作对照,从中发现了一些问题,为正确使用微灭菌器提供参考依据.结果带预真空的灭菌器灭菌效果明显优于不带预真空的同类型灭菌器,而对石腊油等液体的处理不带预真空灭菌器占了优势,由于温度和时间在一定范围内可以人工调节,在对一些特殊物品的处理方面更显示出其灵活性;其次,操作人员对拟灭菌物品进行的处理和包装很重要,直接影响到灭菌效果,尤其对橡胶类物品进行灭菌时,要注意折叠方法,包装要宽松,尽量为其创造通汽条件;对凡士林油纱布和石腊油要尽量小包装,并适当延长灭菌时间.

    作者:张石红;李柳英;彭金来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晚期肿瘤患者医院感染分析

    恶性肿瘤在化疗、放疗过程中免疫功能严重低下,易发生医院感染.为掌握恶性肿瘤患者医院感染方面的资料,有效控制医院感染,我们采取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对我院1999年7月~2000年11月出院的973例肿瘤科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裴占宝;贺江虹;贾氢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加强护理部在医院感染中的监管作用

    目的加强护理管理,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方法从建立和健全组织机构和管理制度、加强重点科室和环节的管理、强化岗前培训、普及健康教育等方面阐述护理部在医院感染监管中所起的重要作用.结果通过严格的监控管理,近10年来我院从未出现过医院感染的暴发、流行,院感率控制在8%以下.结论护理管理在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陈晓阳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洁芙柔消毒凝胶应用效果观察

    在采供血操作中,手部皮肤消毒是防止感染的重要措施之一,也是保证血液质量的重要环节.洁芙柔是一种新型的手部皮肤消毒剂,采用新G86A8喱凝胶配方,内含特殊滋养成分,具有消毒、护肤的双重功效.以往常使用0.05%~0.1%优氯净消毒剂进行手部消毒,虽有很好的消毒效果,但对皮肤损伤较大.为了更好地选择消毒效果可靠、又不损伤皮肤的消毒剂,我们对洁芙柔的手部消毒效果进行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汤庆芬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深部真菌感染临床研究进展

    真菌是微生物中的一个大类,属真菌界,与动、植物界平行.其种类繁多,对人类有致病力者约200余种,引起常见真菌病的有10余种. 真菌病可根据侵犯部位的不同而分为浅部真菌病和深部真菌病.前者系指表皮、毛发和指甲板的真菌感染,又称癣;后者系指侵犯皮肤真皮、粘膜和深部组织、内脏的真菌引起的感染性疾病[1].

    作者:滕维亚 刊期: 2002年第01期

中华国际感染控制杂志

中华国际感染控制杂志

主管:中华国际医学协会

主办:全国医院感染监控数据培训基地 中华国际医学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