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紫外线灯清洁器

王晓静;何录梅;郭梅

关键词:紫外线灯, 清洁器
摘要:手术室空气消毒常规以紫外线灯照射为主,每日早、晚及手术后均需照射.为保证其消毒效果,应定期擦拭灯管表面以去除灰尘.由于紫外线灯管固定于吊顶上,要求离地面2m高,护士在高空擦拭灯管有一定危险,操作费时费力,不易清洁干净,影响消毒实际效果.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制作了紫外线灯清洁器,该器既便于护士操作使用,又保证灯管的使用效果.
中华国际感染控制杂志相关文献
  • 1 698例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医院感染调查与分析

    为了加强医院感染的控制与管理,重点调查占我院住院患者 18.72%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医院感染发病情况,现就临床资料总结如下.

    作者:于德香;徐桂华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医院感染现患率的临床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医院感染现患率和发现医院感染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方法采用床旁调查和在架病例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现患调查,调查1日的医院感染现患率.结果调查1354人,现患率5.61%(76/1354),例次现患率5.91%(80/1354);感染部位构成比:上呼吸道30.00%、下呼吸道 22.50%、泌尿道12.50%、手术部位11.25%;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是严重的基础病、机械通气、气管插管、泌尿道插管等.结论现患率调查简单、方便,节省人力.呼吸道感染是我院医院感染控制的重点.

    作者:覃金爱;张云;黄娟;黄小红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加强医院感染管理者继续教育的思考

    目的探讨医院感染管理者继续教育问题.方法纵观医院感染管理者的现状,查找医院感染管理者监督管理中的薄弱环节.结果提出关于加强医院感染管理者继续教育的几点建议.结论加强医院感染管理者的继续教育,是促进医院基础管理、保障医院诊疗安全及有效落实卫生部关于医院感染管理要求的根本保证.

    作者:汪永芳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酸化电解水自动消毒仪在胃镜消毒中的应用

    目的监测酸化电解水自动消毒仪对胃镜活检孔道及活检钳的消毒效果.方法随机对30例受检者的胃镜于消毒前后收集胃镜活检孔道标本,计数菌落数,并分离致病菌;用HBsAg阳性患者血清污染活检孔道及活检钳,于消毒前后收集标本,检测HBsAg.结果使用后的胃镜经过7min酸化电解水自动消毒仪消毒后,细菌和HBsAg抗原性100%被杀灭和破坏.结论酸化电解水自动消毒仪消毒法是一种便捷、高效、安全的内镜消毒新方法.

    作者:曹文娟;凌九人;郑家驹;袁瑞芬;李美芬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我院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

    目的了解本院感染现患率,发现医院感染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医院感染发生的特点,控制医院感染.方法床旁调查与在架病历调查结合的方法,所有调查病例均填写统一表格(含当日出院病人).将调查日处于医院感染状态的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次调查应查病例数694人,实查676人,发现医院感染42人、46例次,实查率97.4%,医院感染现患率为6.2%(人数)、6.8%(例次);医院感染部位常见为下呼吸道、泌尿道;医院感染的发生与疾病类型及泌尿道插管、动静脉插管、使用呼吸机、气管切开、化疗等治疗相关因素有关;抗生素使用率54.6%.结论降低医院感染率必须加强重点科室的感染管理.无菌操作技术、消毒隔离措施应常抓不懈.加强医务人员的再教育,合理使用抗生素,有利于提高医疗质量.

    作者:张云;徐镛男;文鸣姣;李林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急性脑卒中患者医院感染调查分析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患者医院感染的特点及防治措施.方法对793例急性脑卒中医院感染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医院感染率18.03%.结论急性脑卒中是当前的常见病、多发病,且致残率高,是医院感染的高危人群,应对其重点监控,积极预防.

    作者:陆伟玲;邵亚琴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手术科室与非手术科室常见细菌耐药性分析

    目的降低病原菌的感染率,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对2000年1月~2001年12月我院各科室送检的标本,采用纸片扩散法和VITEK-AMS,培养分离出常见细菌.结果检出1170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889株,革兰阳性球菌281株,分别占75.98%、24.02%.细菌的检出株数手术科室低于非手术科室,分别为378株、792株.耐药性显示:杆菌耐药率高为氨苄西林(16.3%~96.0%),为敏感的是头孢哌酮、头孢曲松、亚胺培南.革兰阳性球菌耐药率高的是:头孢唑林、头孢噻肟(9.0%~100.0%),为敏感的是万古霉素、哌拉西林、头孢哌酮.结论定期进行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监测,对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春盛;张黎平;张建平;吕树杰;丛爱丽;张晓梅;郭瑞卿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静脉插管相关性感染的诊断和管理进展

    静脉插管相关性感染是导致院内感染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本文着重复习静脉导管中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革兰阴性杆菌和真菌等引起的插管相关血源感染的临床和微生物学诊断、管理和预防措施.讨论抗生素经验治疗和抗菌素锁技术的应用、插管营救等策略,以便推动临床疗效和节约卫生资源.

    作者:宋诗铎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卡氏肺孢子虫肺炎(附5例报告)

    卡氏肺孢子虫肺炎(pneumocystis carinii pneumonia,PCP)是近廿年来免疫功能低下患者(如艾滋病、器官移植、肿瘤大剂量化疗等)的一个常见并发症及死亡原因,由于其临床表现及肺部影像特异性不强,因此常被误诊、漏诊.为了加强对本病的认识,以便及时治疗,现将我院自2001年12月~2002年3月在肾内科及ICU病房发现的5例PCP报告分析如下.

    作者:徐昕;许燕卿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基层医院预防医院感染的措施及效果评价

    目的探讨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有效措施,对实施的措施进行效果评价.方法对医院感染发病率、漏报率监督、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合理应用抗生素及消毒灭菌、环境卫生学检测等项工作制度化、常规化.结果医院感染率不断降低,漏报率控制在标准规定范围内,消毒灭菌、环境卫生学检测合格率上升,抗生素不合理应用明显减少.结论严格执行预防控制制度,可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率.

    作者:宿健;张宝爱;张扬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神经外科昏迷病人真菌感染的诊断与治疗

    目的研究神经外科昏迷病人真菌感染的易感因素、诊断要点和治疗方法.方法分析1996年9月~2001年5月发生真菌感染病人共20例,通过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方法明确诊断.结果 20例中口腔感染5例,肺部感染8例,消化道感染5例,尿路感染7例,皮肤感染1例,脊髓感染1例,其中两个部位以上合并感染3例.结论针对不同临床表现选用不同的抗真菌药物,16例治愈,3例好转,1例死亡.

    作者:张瞿璐;姚国杰;靳桂明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医院感染现患率的调查

    目的了解医院感染现患率和探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方法通过统一培训调查人员,对符合要求的住院病人同时进行查阅在架病历和床旁体格检查,并填写统一的个案调查表.结果调查349人,医院感染25人,30例次,现患率为7.16%,例次现患率为8.60%,感染部位依次为下呼吸道、泌尿道、胃肠道.结论降低医院感染率,制定健全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是前提,贯彻落实管理制度是关键,必须改善诊疗环境,加强消毒灭菌、隔离和无菌技术管理,加强接受侵入性诊疗和老年患者的护理.

    作者:陈小恩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新生儿脑膜败血性黄杆菌肺炎一例报告

    脑膜败血性黄杆菌是一种条件致病菌,近年来由于广谱抗生素的广泛使用和各种原因所致的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相对增多,增加了其感染的机会,目前已逐渐被人们所重视.关于成人脑膜败血性黄杆菌肺炎多有报道,而婴幼儿脑膜败血性黄杆菌肺炎国内报道不多,仅马延和[1]报道3例婴幼儿脑膜败血性黄杆菌肺炎.本文报道1例新生儿脑膜败血性黄杆菌肺炎如下.

    作者:翁立坚;林若玲;陈旭生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一例深静脉置管致皮肤溃烂的原因分析

    深静脉体腔粗大,周围有结缔组织固定,血管不易塌陷.经深静脉穿刺置入的导管,生物相容性好,保留时间长[1];广泛用于长期输液、外周静脉条件差而需用有刺激性或毒性的药物、中心静脉测压、紧急心内导管起搏和造影等患者.

    作者:张友华;源燕兰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乙型肝炎与母乳喂养的关系

    乙型肝炎是一种常见的乙类传染病.母乳喂养在乙型肝炎的传播中是否起重要作用已争论多年.据WHO报道全世界约5%母亲为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者.在持续感染HBV高度流行的地区,HBV以垂直传播为主.故应了解母亲携带情况,采取必要措施,切断传播途径.

    作者:马秀琴;秦岭;赵云霞;陈桂英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肌肉注射致肺炎链球菌感染一例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诊疗操作已成为临床疑难杂症的诊断与治疗必不可少的手段.许多侵入性诊疗的相关感染已被人们逐渐认识并加以防范,注射治疗采用一人一针一管,一用一灭菌的严格管理办法,由肌肉注射而引起的医源性感染非常少见,本文遇到因肌肉注射致肺炎链球菌感染1例,报告如下.

    作者:龙绍芬;黎铁斌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紫外线灯清洁器

    手术室空气消毒常规以紫外线灯照射为主,每日早、晚及手术后均需照射.为保证其消毒效果,应定期擦拭灯管表面以去除灰尘.由于紫外线灯管固定于吊顶上,要求离地面2m高,护士在高空擦拭灯管有一定危险,操作费时费力,不易清洁干净,影响消毒实际效果.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制作了紫外线灯清洁器,该器既便于护士操作使用,又保证灯管的使用效果.

    作者:王晓静;何录梅;郭梅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深部真菌感染临床研究进展

    真菌是微生物中的一个大类,属真菌界,与动、植物界平行.其种类繁多,对人类有致病力者约200余种,引起常见真菌病的有10余种. 真菌病可根据侵犯部位的不同而分为浅部真菌病和深部真菌病.前者系指表皮、毛发和指甲板的真菌感染,又称癣;后者系指侵犯皮肤真皮、粘膜和深部组织、内脏的真菌引起的感染性疾病[1].

    作者:滕维亚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262例医院感染的调查分析

    对我院2000年1~12月住院病人医院感染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现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调查对象以本院2000年1~12月住院患者为调查对象,医院感染的诊断按照全国医院感染监测中心制订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执行.

    作者:杨萍;刘家明;吴开进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医院艾滋病的感染因素及防护

    艾滋病在我国流行趋势十分严峻,严重危害着人们健康,在全民预防艾滋病传播队伍中,临床医护人员始终站在这道防线前沿.我院自2000年1月至2002年4月收治艾滋病病人及HIV感染者78例,本文就医院艾滋病的感染传播因素及防护,结合收治病人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总结.(1)艾滋病感染传播因素:包括收治急诊病人如外伤出血病人、一般住院病人中的艾滋病或HIV感染者、急产孕妇艾滋病或带HIV病毒者及平时医院门诊、住院病人,取血、药物注射等护理操作,都存在艾滋病病毒对医护人员、住院其他病人交叉感染传播的潜在因素;(2)艾滋病的防护:加强医务人员专业知识基础理论的学习,制订消毒隔离操作方法及医务人员在临床操作中的防护措施等.深刻认识艾滋病在医院的感染因素,做好防护措施,以保障医务人员和住院病人的安全.

    作者:甄丽基 刊期: 2002年第01期

中华国际感染控制杂志

中华国际感染控制杂志

主管:中华国际医学协会

主办:全国医院感染监控数据培训基地 中华国际医学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