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功群;陈延平;刘波
目的了解心血管内科病区抗生素应用情况.方法对854名出院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有466例使用抗生素,使用率为54.6%,治疗用药占88.6%,预防用药占11.4%.合理用药84.1%,不合理用药15.9%,用药指征不明占不合理用药的70.3%,病原学送检率6.6%.结论要减少不合理应用抗生素,需加强对抗生素应用的教育与管理,重点在于严格掌握用药指征,提倡使用窄谱抗生素,根据病原菌检测和药敏结果选用抗生素.
作者:孟祥云;唐爱霞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研究神经外科昏迷病人真菌感染的易感因素、诊断要点和治疗方法.方法分析1996年9月~2001年5月发生真菌感染病人共20例,通过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方法明确诊断.结果 20例中口腔感染5例,肺部感染8例,消化道感染5例,尿路感染7例,皮肤感染1例,脊髓感染1例,其中两个部位以上合并感染3例.结论针对不同临床表现选用不同的抗真菌药物,16例治愈,3例好转,1例死亡.
作者:张瞿璐;姚国杰;靳桂明 刊期: 2002年第01期
1981年6月5日美国疾病控制中心首次揭示艾滋病(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人类免疫缺陷综合征.20年来,该病流行之迅速,规模之大,罹患人数之多,造成人类生命与社会经济损失之大均已超过历史上任何一种传染病[1].其感染、发病与死亡人数达2200万,尤其是近几年全球HIV/AIDS 患者上升的幅度比联合国有关专家预期的数字高出50%以上,其中欧洲和北美洲略微增加,撒哈拉非洲增加了3倍,而亚洲则增加了6倍[1].到20世纪末,AIDS在全球几乎没有一个国家和地区可以幸免.
作者:万功群;陈延平;刘波 刊期: 2002年第01期
抗生素的应用与医院感染密切相关.近年来抗生素更新换代的速度越来越快,新药大量出现,临床滥用现象也日趋严重.为了解本院儿科呼吸系统抗生素使用与医院感染的关系,做如下调查分析.
作者:牛江英 刊期: 2002年第01期
深静脉体腔粗大,周围有结缔组织固定,血管不易塌陷.经深静脉穿刺置入的导管,生物相容性好,保留时间长[1];广泛用于长期输液、外周静脉条件差而需用有刺激性或毒性的药物、中心静脉测压、紧急心内导管起搏和造影等患者.
作者:张友华;源燕兰 刊期: 2002年第01期
对我院2000年1~12月住院病人医院感染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现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调查对象以本院2000年1~12月住院患者为调查对象,医院感染的诊断按照全国医院感染监测中心制订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执行.
作者:杨萍;刘家明;吴开进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了解本院感染现患率,发现医院感染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医院感染发生的特点,控制医院感染.方法床旁调查与在架病历调查结合的方法,所有调查病例均填写统一表格(含当日出院病人).将调查日处于医院感染状态的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次调查应查病例数694人,实查676人,发现医院感染42人、46例次,实查率97.4%,医院感染现患率为6.2%(人数)、6.8%(例次);医院感染部位常见为下呼吸道、泌尿道;医院感染的发生与疾病类型及泌尿道插管、动静脉插管、使用呼吸机、气管切开、化疗等治疗相关因素有关;抗生素使用率54.6%.结论降低医院感染率必须加强重点科室的感染管理.无菌操作技术、消毒隔离措施应常抓不懈.加强医务人员的再教育,合理使用抗生素,有利于提高医疗质量.
作者:张云;徐镛男;文鸣姣;李林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了解本院医院感染的实际情况,确定今后监测的方向和工作重点.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对2001年6月27日所有住院患者用床旁调查和在架病历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调查.结果医院感染现患率为6.19%,例次现患率为6.76%;现患率高的科室为重症监护病房(ICU),达50.00%;医院感染部位构成中,上呼吸道感染所占比重高,占25.00%,其次为下呼吸道感染,占21.66%;此次调查共分离出20株医院感染病原菌,铜绿假单胞和不动杆菌占较大比例,分别占35.00%和30.00%;泌尿道插管、动静脉插管、使用呼吸机、气管切开、免疫抑制剂、激素、化疗、基础病(诊断)个数≥3个均是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抗生素使用率为52.36%.结论在全面综合性监测的基础上,积极开展目标性监测.
作者:丘美娇;谢爱金;余秀芳;林尤斌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了解医院感染现患率和发现医院感染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方法采用床旁调查和在架病例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现患调查,调查1日的医院感染现患率.结果调查1354人,现患率5.61%(76/1354),例次现患率5.91%(80/1354);感染部位构成比:上呼吸道30.00%、下呼吸道 22.50%、泌尿道12.50%、手术部位11.25%;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是严重的基础病、机械通气、气管插管、泌尿道插管等.结论现患率调查简单、方便,节省人力.呼吸道感染是我院医院感染控制的重点.
作者:覃金爱;张云;黄娟;黄小红 刊期: 2002年第01期
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第三版规定,甲醛不能用于医院空气消毒[1].为避免甲醛熏蒸法消毒对人体的损害,我院手术室安装了绿杀星强效消毒器.进行空气终末消毒,与甲醛熏蒸法经过10个月对比研究证明:该机用于手术室空气消毒效果可靠,与甲醛熏蒸法无显著性差异.
作者:王艳华;吴冰;张凤娟 刊期: 2002年第01期
为了加强医院感染的控制与管理,重点调查占我院住院患者 18.72%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医院感染发病情况,现就临床资料总结如下.
作者:于德香;徐桂华 刊期: 2002年第01期
卡氏肺孢子虫肺炎(pneumocystis carinii pneumonia,PCP)是近廿年来免疫功能低下患者(如艾滋病、器官移植、肿瘤大剂量化疗等)的一个常见并发症及死亡原因,由于其临床表现及肺部影像特异性不强,因此常被误诊、漏诊.为了加强对本病的认识,以便及时治疗,现将我院自2001年12月~2002年3月在肾内科及ICU病房发现的5例PCP报告分析如下.
作者:徐昕;许燕卿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了解微型压力蒸汽灭菌器的灭菌效果.方法采用二种不同型号的微型压力蒸汽灭菌器通过对不同灭菌对象进行生物和化学监测,并与供应室的预真空灭菌炉监测结果作对照,从中发现了一些问题,为正确使用微灭菌器提供参考依据.结果带预真空的灭菌器灭菌效果明显优于不带预真空的同类型灭菌器,而对石腊油等液体的处理不带预真空灭菌器占了优势,由于温度和时间在一定范围内可以人工调节,在对一些特殊物品的处理方面更显示出其灵活性;其次,操作人员对拟灭菌物品进行的处理和包装很重要,直接影响到灭菌效果,尤其对橡胶类物品进行灭菌时,要注意折叠方法,包装要宽松,尽量为其创造通汽条件;对凡士林油纱布和石腊油要尽量小包装,并适当延长灭菌时间.
作者:张石红;李柳英;彭金来 刊期: 2002年第01期
脑膜败血性黄杆菌是一种条件致病菌,近年来由于广谱抗生素的广泛使用和各种原因所致的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相对增多,增加了其感染的机会,目前已逐渐被人们所重视.关于成人脑膜败血性黄杆菌肺炎多有报道,而婴幼儿脑膜败血性黄杆菌肺炎国内报道不多,仅马延和[1]报道3例婴幼儿脑膜败血性黄杆菌肺炎.本文报道1例新生儿脑膜败血性黄杆菌肺炎如下.
作者:翁立坚;林若玲;陈旭生 刊期: 2002年第01期
手术室空气消毒常规以紫外线灯照射为主,每日早、晚及手术后均需照射.为保证其消毒效果,应定期擦拭灯管表面以去除灰尘.由于紫外线灯管固定于吊顶上,要求离地面2m高,护士在高空擦拭灯管有一定危险,操作费时费力,不易清洁干净,影响消毒实际效果.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制作了紫外线灯清洁器,该器既便于护士操作使用,又保证灯管的使用效果.
作者:王晓静;何录梅;郭梅 刊期: 2002年第01期
随着医疗事业的不断发展,骨科各类手术的技术含量增大,置入体的种类增多.在监控和管理不力的情况下,医院感染率可出现回升趋势.
作者:刘存俐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医院感染管理者继续教育问题.方法纵观医院感染管理者的现状,查找医院感染管理者监督管理中的薄弱环节.结果提出关于加强医院感染管理者继续教育的几点建议.结论加强医院感染管理者的继续教育,是促进医院基础管理、保障医院诊疗安全及有效落实卫生部关于医院感染管理要求的根本保证.
作者:汪永芳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监测酸化电解水自动消毒仪对胃镜活检孔道及活检钳的消毒效果.方法随机对30例受检者的胃镜于消毒前后收集胃镜活检孔道标本,计数菌落数,并分离致病菌;用HBsAg阳性患者血清污染活检孔道及活检钳,于消毒前后收集标本,检测HBsAg.结果使用后的胃镜经过7min酸化电解水自动消毒仪消毒后,细菌和HBsAg抗原性100%被杀灭和破坏.结论酸化电解水自动消毒仪消毒法是一种便捷、高效、安全的内镜消毒新方法.
作者:曹文娟;凌九人;郑家驹;袁瑞芬;李美芬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运用保险机制控制抗生素的滥用.方法通过三个阶段进行各种人群对医院感染保险的问卷调查,结合各种医院感染的统计资料,制定医院感染保险条款.结果医院对参保患者严格按规范进行预防用药,若发生医院感染则减免全部或部分抗生素药费,保险收益由医院和保险公司分成.结论该方法可望能有效控制抗生素滥用,实施推广需医学界、保险界共同努力.
作者:张新波;王杰;刘淑贞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了解医院感染现患率和探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方法通过统一培训调查人员,对符合要求的住院病人同时进行查阅在架病历和床旁体格检查,并填写统一的个案调查表.结果调查349人,医院感染25人,30例次,现患率为7.16%,例次现患率为8.60%,感染部位依次为下呼吸道、泌尿道、胃肠道.结论降低医院感染率,制定健全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是前提,贯彻落实管理制度是关键,必须改善诊疗环境,加强消毒灭菌、隔离和无菌技术管理,加强接受侵入性诊疗和老年患者的护理.
作者:陈小恩 刊期: 2002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