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昕;许燕卿;左亚沙
医疗机构的消毒效果是否符合GB15982-1995<医院消毒卫生标准>的要求,直接关系到医疗质量和医院感染的控制.GB15982-1995卫生标准自1996年实施以来,我站连续7年对全县各级医疗机构的消毒效果进行了监测.为认真贯彻执行新颁布的<消毒管理办法>,探讨医疗机构消毒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监督监测的重点,以便卫生行政部门对医院消毒加大监督力度,现将我县1996~2002年医疗机构消毒效果监测结果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黄峰;曹举生;李招东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调查临沂市内餐饮业公用餐具HBsAg污染情况,探讨其控制措施.方法随机抽取各类餐饮单位公用餐具,用PBS棉拭子涂抹采样,离心后取上清液待检,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检测.采取强化消毒措施后,再次采样检测.结果采样605份,HBsAg阳性36份,阳性检出率为5.95%.小型单位和摊点较大中型单位餐具HBsAg检出率高;与口接触机会多的饭碗、筷子、小饭匙HBsAg检出率较其他餐具高.采取强化消毒措施后,HBsAg检出率降为1.91%.结论采取强化消毒控制措施、加强餐饮业的卫生监督指导,是降低HBsAg污染的有效方法,对阻断乙肝传播有重要流行病学意义.
作者:孙隆富;王景美;张慧民;马宗勇 刊期: 2003年第01期
为了贯彻落实卫生部颁发的<消毒管理办法>,认真执行<湖南省消毒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加强我县消毒工作,使我县各类医疗机构消毒工作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我们在2002年对全县医疗机构进行了一次消毒效果监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谷臣政;钟吉波;王贞明;卢雪花;储永红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细菌培养菌种及分布情况.方法对262例老年COPD住院病人首次细菌培养阳性的194例进行分析.结果发现老年COPD住院病人首次细菌培养的菌种以肺炎克雷伯菌、表皮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混合菌和真菌感染为多见.结论因患者年老、体弱、长期使用抗生素、激素等原因所致.
作者:何龙文;朱书胜;窦琴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病毒性肝炎重型患者肝肾综合征(HRS)的临床特点及对策.方法回顾性调查分析1999年1月~2002年10月住院病毒性肝炎重型者HRS的发生率、病死率及与其他并发症的关系.结果 241例病毒性肝炎重型患者中发生HRS有52例(21.58%),与HRS直接相关的死亡有41例(17.01%);发生HRS的患者常常同时或先后出现其他并发症,尤以上消化道出血及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发生率为高.结论病毒性肝炎重型发生HRS的比例较高,常与其他并发症共存,病死率亦较高.预防和治疗HRS需要采取综合措施,以预防为主.
作者:薛建亚;李成忠;陈敏;陈姬秀;张迁;宋玉 刊期: 2003年第01期
改进和加强围手术期的处理能从多方面降低手术感染的风险,已证明手术前一天进行手术区皮肤剃毛的传统方法是术前伤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在手术开始前即时剃毛或在毛发稀疏部位不剃毛能明显减少伤口感染[1].
作者:曹月敏;王兰辉;田彦玲;赵晓晖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了解副流感嗜血杆菌(Hpi)对成人下呼吸道感染的致病情况和临床特征药物敏感试验的研究.方法用普通培养基和嗜血杆菌专用培养基对下呼吸道感染病人的痰进行细菌培养、分离、鉴定和药物敏感试验.将Hpi下呼吸道感染与非Hpi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特征进行比较.结果在1164份痰标本中,分离出致病菌367株,其中Hpi 63株,流感嗜血杆菌8株,确诊为Hpi下呼吸道感染37例.Hpi对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头孢呋辛和头孢噻肟的敏感性分别为61.9%, 95.2%,93.7%和96.8%.结论 Hpi下呼吸道感染常发生于中老年伴有基础疾病者,临床表现无特征性,可选择β-内酰胺酶抑制剂或第二、三代头孢菌素治疗.
作者:张琪琳;朱对兰;肖中;张舒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分析我院神经外科住院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高危因素.方法按照全国医院感染监控网的统一诊断标准对我院神经外科1998年1月~2000年12月收治的1 217例住院病人进行分类分析.结果医院感染发病率7.31%,感染例次发病率9.7%,下呼吸道、泌尿道、伤口及颅内感染发病率分别占50.0%、16.1%、8.5%、4.2%;脑损伤、高血压脑出血及脑瘤感染发病率分别占77.5%,16.9%、5.6%;急诊手术感染发病率占56.2%.院内感染以沙雷菌、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变形杆菌为主,占69.7%.结论神经外科发生院内感染的高危因素较多,应预防控制相结合消除易感因素,减少感染的发生.
作者:吕巧云;张继秀 刊期: 2003年第01期
一次性滴管、注射器使用后作为医疗垃圾所暴露的管理问题与处理对策一直受到我院的重视.我院针对自身及周边医院在此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实施了有效的管理对策,消除了重复使用和回流市场等安全隐患,防止了因此而引起的院内交叉感染.
作者:黄妙珠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了解外科系统医院感染的特点.方法采用前瞻性监测的方法对外科系统住院患者进行监测,观察其发生感染的部位,病原体分布和耐药情况.结果外科系统发生感染部位主要是下呼吸道、表浅切口、上呼吸道、泌尿道、皮肤及软组织;医院感染病原体前五位为葡萄球菌、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多数细菌对抗菌药物呈多重耐药.结论外科系统医院感染以下呼吸道为主,手术部位的感染仍应注意控制,应加强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管理.
作者:覃金爱;陈龙英 刊期: 2003年第01期
咳嗽是呼吸系统防御功能的一个重要部分,通过咳嗽将异物或分泌物排出体外.但反复咳嗽不止则常系疾病所致,咳嗽也是呼吸科门诊常见的就诊原因.据报道,美国不吸烟人群中慢性咳嗽发病率达14%~23%[1].本文就近年来有关咳嗽发病机制及诊治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容朝晖;沈策 刊期: 2003年第01期
先天性梅毒也叫胎传梅毒,是胎儿时期通过胎盘从母体受感染所致.随着性传播疾病在我国传播蔓延,先天性梅毒也不断增加,我院自1997年1月~2002年12月收治先天性梅毒21例,现总结分析如下.
作者:王道红;宋超帮;黄辉文;邝文英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了解医院感染发病的基本情况.方法对本院1999~2002年全部出院的病例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医院感染平均发病率为2.41%,内外科之间无明显差别;冬春季节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夏秋季节;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37.99%)、上呼吸道(18.63%)、消化道(12.05%)、泌尿道(10.78%)感染为主;老年患者占的比重较大;检出致病菌406株,真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是导致医院感染的主要致病菌.结论老年人容易发生医院感染,真菌的感染呈上升趋势.应加强监控管理,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加强宣传教育,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
作者:张浩军;朱玲;刘惠萱;张俭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通过医院感染资料分析,掌握我院医院感染的基本情况,评价医院感染前瞻性调查的可行性.方法采用前瞻性调查、回顾性调查和医生报卡相结合的方法.结果共监测出院病人9015例,发生医院感染270例,医院感染率为3.00%,发生医院感染例次282例,例次感染率为3.13%.感染率较高的科室是中心监护室(13.41%)、呼吸科(8.40%)和神经科(6.59%).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为主,占36.88%,其次是上呼吸道(15.96%)和泌尿道(14.18%).结论采用前瞻性调查的方法,为医院感染控制提供更准确的依据.
作者:毛维轩;何建宏;吕洁英;刘守亮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对该空气消毒器进行人工污染微生物气溶胶和在医院现场应用时的消毒效果评价.方法进行实验室人工污染微生物气溶胶的杀灭试验;对医院室内空气自然菌进行现场消毒试验.结果在27m3气溶胶室内进行人工污染微生物气溶胶的杀灭试验,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10和15 min的杀灭率分别为99.98%和100%;对空气中白色念珠菌和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20和30min的杀灭率均达到100.00%.在36 m3医院换药室内进行无人条件下现场消毒试验,结果表明,开机15min,其消亡率即可达95%以上;开机15和60 min室内空气中细菌含量分别小于100、50和25CFU/m3.在38 m3的医院诊疗室内进行人员流动时的消毒试验,证明该消毒器能有效地控制室内空气中的含菌量.该消毒器无毒无害,无紫外线泄露.结论 ZKXQ-600A型高强度紫外线空气消毒器消毒效果迅速、可靠,在实验条件和医院应用条件下有良好的空气消毒效果.
作者:陈北川;薛广波;赵攀;顾春英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评价安尔碘皮肤消毒临床使用效果.方法对手术室,注射室,静点室和内外科病房病人手术术野、静脉、肌肉、皮下注射皮肤消毒前后进行监测.结果采用具有持续作用的安尔碘进行无菌技术操作前的皮肤消毒,能够有效地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而且使用安尔碘一步皮肤消毒法,简化了操作程序,降低了费用,适应临床皮肤消毒使用.结论安尔碘皮肤消毒临床应用效果好,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王丽雁;马艳霞;王丽萍 刊期: 2003年第01期
氧气湿化液细菌污染是引起医院感染的重要途径之一[1].随着医院感染控制系统的建立和完善,氧气湿化液细菌污染问题得到医院监控部门的重视[2].为了解我院氧气湿化液细菌污染情况,感控科对1999~2002年各科室所用氧气湿化液进行了随机抽样监测,并对其原因进行分析.
作者:谭飘红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我院胃癌手术病人医院感染现状并制定护理对策.方法对我院2000年10月~2002年3月84例因胃癌手术而发生医院感染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84例医院感染患者中老年患者45例,占53.57%,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感染为主,常见的病原体以表皮葡萄球菌为主.结论认真做好卫生宣教,提高病房环境质量,规范基础护理和坚持消毒隔离制度,重视营养疗法,合理使用抗生素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关键.
作者:杨松珍;李和姐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为临床提供细菌学资料和药敏监测分析,提高临床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方法对我院2001年1月~12月的2072份细菌标本培养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分离检出致病菌601株,检出率为29.01%,其中以革兰阴性杆菌和革兰阳性球菌为主,其次为革兰阴性球菌、革兰阳性杆菌和真菌.结论革兰阴性杆菌和革兰阳性球菌是各类感染性疾病的主要致病菌,合理使用敏感抗生素是提高感染性疾病治疗为有效的措施之一 .
作者:陈少华;周晓春;范淑华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左旋氧氟沙星口服后在肝硬化患者血清和腹水中的药物分布及动态变化.方法收集7例肝硬化合并腹水患者口服左旋氧氟沙星后不同时间点(0.5,1.0,1.5,2.0,12h)的血清标本,采用高效液相法检测其中药物浓度.结果各个时间点的血清和腹水标本中均可测出药物浓度并随投药时间呈动态变化,血清中达高峰浓度时间TMAX约1.5h,高峰浓度CMAX(3.913±1.388)μg/ml,与健康人的血清药物浓度的动态变化一致;腹水中达药物高峰时间迟于血清,TMAX约6.0h,腹水药物高峰浓度CMAX(2.520±1.213)μg/ml,低于血清浓度.血清和腹水中药物浓度达到高峰后随时间推移而逐渐下降,至12h两者趋于稳定.结论左旋氧氟沙星口服后在患者的血清和腹水中均有分布并可形成高峰浓度,有效药物浓度持续时间长达12h以上,未发现明显毒副作用.
作者:张迁;李成忠;薛建亚;张斌;陈志辉;陈姬秀;万谟彬 刊期: 2003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