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老年COPD住院病人痰培养的细菌分析

何龙文;朱书胜;窦琴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病, 痰培养, 细菌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细菌培养菌种及分布情况.方法对262例老年COPD住院病人首次细菌培养阳性的194例进行分析.结果发现老年COPD住院病人首次细菌培养的菌种以肺炎克雷伯菌、表皮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混合菌和真菌感染为多见.结论因患者年老、体弱、长期使用抗生素、激素等原因所致.
中华国际感染控制杂志相关文献
  • 胃癌手术84例医院感染调查与护理对策

    目的探讨我院胃癌手术病人医院感染现状并制定护理对策.方法对我院2000年10月~2002年3月84例因胃癌手术而发生医院感染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84例医院感染患者中老年患者45例,占53.57%,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感染为主,常见的病原体以表皮葡萄球菌为主.结论认真做好卫生宣教,提高病房环境质量,规范基础护理和坚持消毒隔离制度,重视营养疗法,合理使用抗生素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关键.

    作者:杨松珍;李和姐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酒泉市人民医院医院感染资料分析

    目的通过医院感染资料分析,掌握我院医院感染的基本情况,评价医院感染前瞻性调查的可行性.方法采用前瞻性调查、回顾性调查和医生报卡相结合的方法.结果共监测出院病人9015例,发生医院感染270例,医院感染率为3.00%,发生医院感染例次282例,例次感染率为3.13%.感染率较高的科室是中心监护室(13.41%)、呼吸科(8.40%)和神经科(6.59%).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为主,占36.88%,其次是上呼吸道(15.96%)和泌尿道(14.18%).结论采用前瞻性调查的方法,为医院感染控制提供更准确的依据.

    作者:毛维轩;何建宏;吕洁英;刘守亮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1999~2002年医院感染病例回顾性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医院感染发病的基本情况.方法对本院1999~2002年全部出院的病例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医院感染平均发病率为2.41%,内外科之间无明显差别;冬春季节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夏秋季节;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37.99%)、上呼吸道(18.63%)、消化道(12.05%)、泌尿道(10.78%)感染为主;老年患者占的比重较大;检出致病菌406株,真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是导致医院感染的主要致病菌.结论老年人容易发生医院感染,真菌的感染呈上升趋势.应加强监控管理,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加强宣传教育,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

    作者:张浩军;朱玲;刘惠萱;张俭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神经外科1 217例医院感染综合分析

    目的分析我院神经外科住院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高危因素.方法按照全国医院感染监控网的统一诊断标准对我院神经外科1998年1月~2000年12月收治的1 217例住院病人进行分类分析.结果医院感染发病率7.31%,感染例次发病率9.7%,下呼吸道、泌尿道、伤口及颅内感染发病率分别占50.0%、16.1%、8.5%、4.2%;脑损伤、高血压脑出血及脑瘤感染发病率分别占77.5%,16.9%、5.6%;急诊手术感染发病率占56.2%.院内感染以沙雷菌、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变形杆菌为主,占69.7%.结论神经外科发生院内感染的高危因素较多,应预防控制相结合消除易感因素,减少感染的发生.

    作者:吕巧云;张继秀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临床病原菌601株检测及药敏分析

    目的为临床提供细菌学资料和药敏监测分析,提高临床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方法对我院2001年1月~12月的2072份细菌标本培养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分离检出致病菌601株,检出率为29.01%,其中以革兰阴性杆菌和革兰阳性球菌为主,其次为革兰阴性球菌、革兰阳性杆菌和真菌.结论革兰阴性杆菌和革兰阳性球菌是各类感染性疾病的主要致病菌,合理使用敏感抗生素是提高感染性疾病治疗为有效的措施之一 .

    作者:陈少华;周晓春;范淑华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社区获得性肺炎病原菌及药敏试验监测分析

    目的研究分析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的病原菌分布及对各种抗生素的敏感情况,指导合理用药.方法选择305例CAP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老年组和中青年组,对其相关资料、痰细菌培养结果以及药物敏感试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老年组182例检出病原菌15种共208株,革兰阴性杆菌145株,占该组细菌总数的69.71%,中青年组123例检出病原菌17种共128株,革兰阳性杆菌48株,占该组细菌总数的37.5%,组间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1).(2)老年组的肺炎克雷伯杆菌、醋酸钙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和大肠埃希菌的感染率显著高于中青年组(P均<0.05).(3)加替沙星和左氧氟沙星对革兰阳性球菌和革兰阴性杆菌等均具有较强的抗菌活性;阿米卡星对除肠球菌外的其他革兰阳性球菌和革兰阴性杆菌多见.结论 CAP患者以中老年居多,许多病原菌存在多重耐药;新一代喹诺酮类药如加替沙星和左氧氟沙星等具有强而广谱的抗菌活性,应将其作为治疗CAP的首选药.

    作者:徐淑凤;朱宝玉;吴琦;王燕;陈哲;董丽霞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医疗机构消毒效果监测结果分析

    医疗机构的消毒效果是否符合GB15982-1995<医院消毒卫生标准>的要求,直接关系到医疗质量和医院感染的控制.GB15982-1995卫生标准自1996年实施以来,我站连续7年对全县各级医疗机构的消毒效果进行了监测.为认真贯彻执行新颁布的<消毒管理办法>,探讨医疗机构消毒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监督监测的重点,以便卫生行政部门对医院消毒加大监督力度,现将我县1996~2002年医疗机构消毒效果监测结果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黄峰;曹举生;李招东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高强度紫外线空气消毒器实验室及医院应用效果的观察

    目的对该空气消毒器进行人工污染微生物气溶胶和在医院现场应用时的消毒效果评价.方法进行实验室人工污染微生物气溶胶的杀灭试验;对医院室内空气自然菌进行现场消毒试验.结果在27m3气溶胶室内进行人工污染微生物气溶胶的杀灭试验,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10和15 min的杀灭率分别为99.98%和100%;对空气中白色念珠菌和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20和30min的杀灭率均达到100.00%.在36 m3医院换药室内进行无人条件下现场消毒试验,结果表明,开机15min,其消亡率即可达95%以上;开机15和60 min室内空气中细菌含量分别小于100、50和25CFU/m3.在38 m3的医院诊疗室内进行人员流动时的消毒试验,证明该消毒器能有效地控制室内空气中的含菌量.该消毒器无毒无害,无紫外线泄露.结论 ZKXQ-600A型高强度紫外线空气消毒器消毒效果迅速、可靠,在实验条件和医院应用条件下有良好的空气消毒效果.

    作者:陈北川;薛广波;赵攀;顾春英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桑植县医疗机构消毒监测结果分析

    为了贯彻落实卫生部颁发的<消毒管理办法>,认真执行<湖南省消毒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加强我县消毒工作,使我县各类医疗机构消毒工作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我们在2002年对全县医疗机构进行了一次消毒效果监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谷臣政;钟吉波;王贞明;卢雪花;储永红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安尔碘临床应用与体会

    目的评价安尔碘皮肤消毒临床使用效果.方法对手术室,注射室,静点室和内外科病房病人手术术野、静脉、肌肉、皮下注射皮肤消毒前后进行监测.结果采用具有持续作用的安尔碘进行无菌技术操作前的皮肤消毒,能够有效地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而且使用安尔碘一步皮肤消毒法,简化了操作程序,降低了费用,适应临床皮肤消毒使用.结论安尔碘皮肤消毒临床应用效果好,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王丽雁;马艳霞;王丽萍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病毒性肝炎重型合并肝肾综合征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目的探讨病毒性肝炎重型患者肝肾综合征(HRS)的临床特点及对策.方法回顾性调查分析1999年1月~2002年10月住院病毒性肝炎重型者HRS的发生率、病死率及与其他并发症的关系.结果 241例病毒性肝炎重型患者中发生HRS有52例(21.58%),与HRS直接相关的死亡有41例(17.01%);发生HRS的患者常常同时或先后出现其他并发症,尤以上消化道出血及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发生率为高.结论病毒性肝炎重型发生HRS的比例较高,常与其他并发症共存,病死率亦较高.预防和治疗HRS需要采取综合措施,以预防为主.

    作者:薛建亚;李成忠;陈敏;陈姬秀;张迁;宋玉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产褥感染70例原因分析及预防

    目的探讨产褥感染发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对我院70例产褥感染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产褥感染发生率与剖宫产、产程延长、检查次数增多、妊娠高危因素、抗生素不合理使用有关.结论降低产褥感染的主要途径应正确掌握剖宫产指征、避免产程延长、减少检查次数、合理使用抗生素,做好各项预防措施.

    作者:宋茂芳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氧气湿化液细菌污染的监测

    氧气湿化液细菌污染是引起医院感染的重要途径之一[1].随着医院感染控制系统的建立和完善,氧气湿化液细菌污染问题得到医院监控部门的重视[2].为了解我院氧气湿化液细菌污染情况,感控科对1999~2002年各科室所用氧气湿化液进行了随机抽样监测,并对其原因进行分析.

    作者:谭飘红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加强医院感染管理是提高医疗护理质量的保证

    目的探讨医院感染管理与医疗护理质量的关系.方法根据我们工作实践回顾,总结我院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结果领导到位、组织落实、全员教育、重点培训、建章立制、规范标准;全面监测、突出重点、抗菌药物、加强管理;消毒隔离、严格把关.结论控制医院感染是保证医疗、护理质量的重要的因素之一.

    作者:徐昕;许燕卿;左亚沙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一次性滴管、注射器使用后的处理与对策

    一次性滴管、注射器使用后作为医疗垃圾所暴露的管理问题与处理对策一直受到我院的重视.我院针对自身及周边医院在此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实施了有效的管理对策,消除了重复使用和回流市场等安全隐患,防止了因此而引起的院内交叉感染.

    作者:黄妙珠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沙门菌食物中毒误诊原因分析

    沙门菌食物中毒多以急性胃肠炎症状出现,不洁饮食史和粪便检查对本病诊断至关重要[1],如不重视则易引起漏诊和误诊.2001年9月,本市一中学发生一起沙门菌食物中毒未及时作出诊断,现对临床误诊情况进行分析.

    作者:梁祚法;杨年忠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基层医院医院感染经济损失调查

    目的调查某基层医院医院感染造成的经济损失.方法采用前瞻性调查方法.以2002年9月1日~10月31日住院患者为调查对象.结果调查期间共出院患者1915人,发生医院感染57例,共61例次,医院感染发生率为2.97%,医院感染例次率为3.18%;57例医院感染患者总超额费用为47 577.78元,平均每例损失834.70元,医院感染平均住院日为6.28d.科室每例平均医院感染经济损失内科为高,单部位感染经济损失以下呼吸道为高,多部位感染平均费用高于单部位.4例死亡患者均因合并肺部感染.结论医院感染增加患者经济负担,延长住院时间,影响病床周转率,增加病死率.

    作者:常洪美;余晓晖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恶性肿瘤11 895例医院感染分析

    目的了解我院恶性肿瘤患者医院感染发病情况.方法对我院2000年1月~2001年12月11895份恶性肿瘤患者出院病历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发生医院感染523例,感染率为4.40%,其中呼吸道感染279例(占53.35%),其次术后切口感染85例(占16.25%),胃肠道感染49例(占9.37%),皮肤感染36例(占6.88%).结论恶性肿瘤患者以手术、放射、化学药物治疗为主,机体抵抗力降低;大量抗生素使用,扰乱机体正常菌群导致医院感染,因此必须加强医院感染的管理.

    作者:周艳华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应用分级法管理社区卫生服务站消毒隔离工作

    目的建立和完善对社区卫生服务站消毒隔离的管理,预防和控制社区卫生服务站感染的发生.方法应用分级法管理的方法,对社区卫生服务站消毒隔离工作进行质控管理.结论实施对社区卫生服务站消毒隔离的分级法管理,科学地把社区卫生服务站的消毒隔离工作纳入了总院,进行同步管理,使社区卫生服务站的消毒隔离工作向规范化、正规化发展,取得较好的效果.

    作者:吴峻;潘敏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全自动胃镜清洗消毒机消毒效果的测试

    目的观察WHNX-15全自动胃镜清洗消毒机,在两个不同阶段的消毒效果测试及其讨论,提出能否在临床安全使用的可行性建议.方法对WHNX-15全自动胃镜清洗消毒机在临床使用中的消毒效果测试,与防疫站的消毒效果检验测试报告进行比较讨论.结果防疫站的消毒效果测试,是在该机投入使用前,趋于单纯性的、静态的、定性定量的、单一菌种的、分段测试,符合消毒标准要求.我院对该机的消毒效果测试是在该机临床实验使用中,趋于复杂的、动态的、不定性定量的、多菌种的、全程测试,未能达到消毒标准要求.结论具有两种不同阶段的消毒效果测试,对该机保证临床安全使用的必要的综合性测试.

    作者:费新潮;朱光;鄢平;杜丽娜 刊期: 2003年第01期

中华国际感染控制杂志

中华国际感染控制杂志

主管:中华国际医学协会

主办:全国医院感染监控数据培训基地 中华国际医学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