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社区获得性肺炎病原菌及药敏试验监测分析

徐淑凤;朱宝玉;吴琦;王燕;陈哲;董丽霞

关键词:社区获得性肺炎, 抗生素, 革兰阴性杆菌, 革兰阳性球菌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的病原菌分布及对各种抗生素的敏感情况,指导合理用药.方法选择305例CAP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老年组和中青年组,对其相关资料、痰细菌培养结果以及药物敏感试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老年组182例检出病原菌15种共208株,革兰阴性杆菌145株,占该组细菌总数的69.71%,中青年组123例检出病原菌17种共128株,革兰阳性杆菌48株,占该组细菌总数的37.5%,组间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1).(2)老年组的肺炎克雷伯杆菌、醋酸钙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和大肠埃希菌的感染率显著高于中青年组(P均<0.05).(3)加替沙星和左氧氟沙星对革兰阳性球菌和革兰阴性杆菌等均具有较强的抗菌活性;阿米卡星对除肠球菌外的其他革兰阳性球菌和革兰阴性杆菌多见.结论 CAP患者以中老年居多,许多病原菌存在多重耐药;新一代喹诺酮类药如加替沙星和左氧氟沙星等具有强而广谱的抗菌活性,应将其作为治疗CAP的首选药.
中华国际感染控制杂志相关文献
  • 临床病原菌601株检测及药敏分析

    目的为临床提供细菌学资料和药敏监测分析,提高临床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方法对我院2001年1月~12月的2072份细菌标本培养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分离检出致病菌601株,检出率为29.01%,其中以革兰阴性杆菌和革兰阳性球菌为主,其次为革兰阴性球菌、革兰阳性杆菌和真菌.结论革兰阴性杆菌和革兰阳性球菌是各类感染性疾病的主要致病菌,合理使用敏感抗生素是提高感染性疾病治疗为有效的措施之一 .

    作者:陈少华;周晓春;范淑华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沙门菌食物中毒误诊原因分析

    沙门菌食物中毒多以急性胃肠炎症状出现,不洁饮食史和粪便检查对本病诊断至关重要[1],如不重视则易引起漏诊和误诊.2001年9月,本市一中学发生一起沙门菌食物中毒未及时作出诊断,现对临床误诊情况进行分析.

    作者:梁祚法;杨年忠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桑植县医疗机构消毒监测结果分析

    为了贯彻落实卫生部颁发的<消毒管理办法>,认真执行<湖南省消毒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加强我县消毒工作,使我县各类医疗机构消毒工作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我们在2002年对全县医疗机构进行了一次消毒效果监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谷臣政;钟吉波;王贞明;卢雪花;储永红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应用分级法管理社区卫生服务站消毒隔离工作

    目的建立和完善对社区卫生服务站消毒隔离的管理,预防和控制社区卫生服务站感染的发生.方法应用分级法管理的方法,对社区卫生服务站消毒隔离工作进行质控管理.结论实施对社区卫生服务站消毒隔离的分级法管理,科学地把社区卫生服务站的消毒隔离工作纳入了总院,进行同步管理,使社区卫生服务站的消毒隔离工作向规范化、正规化发展,取得较好的效果.

    作者:吴峻;潘敏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登革热98例临床分析

    目的讨论和分析登革热的临床特点及早期诊断方法.方法采用ELASA斑点法行病原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肝功能、肌酸激酶(CPK)、骨髓等.结果出现肝功能异常58例,占59.2%,CPK增高69例,占70.4%,10例行骨髓涂片及骨髓活检术,骨髓的增生程度主要为增生低下,且可见异型淋巴细胞.所有病例的登革热抗体IgM或IgG阳性,病毒分离均为登革病毒DV1血清型.结论对于登革热应早期诊断和治疗,防治疾病的流行和扩散.

    作者:陈学福;陈小苹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成人副流感嗜血杆菌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研究

    目的了解副流感嗜血杆菌(Hpi)对成人下呼吸道感染的致病情况和临床特征药物敏感试验的研究.方法用普通培养基和嗜血杆菌专用培养基对下呼吸道感染病人的痰进行细菌培养、分离、鉴定和药物敏感试验.将Hpi下呼吸道感染与非Hpi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特征进行比较.结果在1164份痰标本中,分离出致病菌367株,其中Hpi 63株,流感嗜血杆菌8株,确诊为Hpi下呼吸道感染37例.Hpi对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头孢呋辛和头孢噻肟的敏感性分别为61.9%, 95.2%,93.7%和96.8%.结论 Hpi下呼吸道感染常发生于中老年伴有基础疾病者,临床表现无特征性,可选择β-内酰胺酶抑制剂或第二、三代头孢菌素治疗.

    作者:张琪琳;朱对兰;肖中;张舒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氧气湿化液细菌污染的监测

    氧气湿化液细菌污染是引起医院感染的重要途径之一[1].随着医院感染控制系统的建立和完善,氧气湿化液细菌污染问题得到医院监控部门的重视[2].为了解我院氧气湿化液细菌污染情况,感控科对1999~2002年各科室所用氧气湿化液进行了随机抽样监测,并对其原因进行分析.

    作者:谭飘红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老年COPD住院病人痰培养的细菌分析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细菌培养菌种及分布情况.方法对262例老年COPD住院病人首次细菌培养阳性的194例进行分析.结果发现老年COPD住院病人首次细菌培养的菌种以肺炎克雷伯菌、表皮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混合菌和真菌感染为多见.结论因患者年老、体弱、长期使用抗生素、激素等原因所致.

    作者:何龙文;朱书胜;窦琴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1999~2002年医院感染病例回顾性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医院感染发病的基本情况.方法对本院1999~2002年全部出院的病例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医院感染平均发病率为2.41%,内外科之间无明显差别;冬春季节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夏秋季节;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37.99%)、上呼吸道(18.63%)、消化道(12.05%)、泌尿道(10.78%)感染为主;老年患者占的比重较大;检出致病菌406株,真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是导致医院感染的主要致病菌.结论老年人容易发生医院感染,真菌的感染呈上升趋势.应加强监控管理,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加强宣传教育,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

    作者:张浩军;朱玲;刘惠萱;张俭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浅议检验科如何适应医疗纠纷举证的新形势

    在我国,随着社会主义法制的逐步健全以及法规的不断完善,医疗纠纷的诉讼不断增加[1].患者自负医疗费用比例增高,并由于其医疗知识欠缺而对医院过高的期望达不到时,即想运用法律维护自身权利,从而导致近年来医疗纠纷明显增多.而根据<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因医疗行为引起侵权诉讼,由医疗机构就医疗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及不存在医疗过错承担举证责任[2].即医疗诉讼举证责任倒置.由于医疗纠纷的增多,医院要分出部分精力和财力来应付.如何采取有效措施防范、处理医疗事故,大限度地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是目前医疗机构需要认真研讨的课题.在医疗纠纷的处理中,会接触到大量的书证,包括病案、术前谈话记录、手术记录单、影像学胶片以及检验报告单,为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所以与我们的工作息息相关.我们首先要增强法律意识,严格自律,认真做好每个检验操作项目,才能适应医疗纠纷举证倒置的新形势,有效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为病人解除病痛,治疗疾病.为避免医疗事故发生,我们检验科要从以下3方面着手,以防患于未然.

    作者:姚丽萍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母婴同室实施前后新生儿医院感染分析

    为创建爱婴医院,推行母婴同室,我院进行了一系列感染监控改革工作,使产科新生儿医院感染率逐年下降,确保了母婴健康.现对我院6年监测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牛江英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酒泉市人民医院医院感染资料分析

    目的通过医院感染资料分析,掌握我院医院感染的基本情况,评价医院感染前瞻性调查的可行性.方法采用前瞻性调查、回顾性调查和医生报卡相结合的方法.结果共监测出院病人9015例,发生医院感染270例,医院感染率为3.00%,发生医院感染例次282例,例次感染率为3.13%.感染率较高的科室是中心监护室(13.41%)、呼吸科(8.40%)和神经科(6.59%).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为主,占36.88%,其次是上呼吸道(15.96%)和泌尿道(14.18%).结论采用前瞻性调查的方法,为医院感染控制提供更准确的依据.

    作者:毛维轩;何建宏;吕洁英;刘守亮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外科系统医院感染的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外科系统医院感染的特点.方法采用前瞻性监测的方法对外科系统住院患者进行监测,观察其发生感染的部位,病原体分布和耐药情况.结果外科系统发生感染部位主要是下呼吸道、表浅切口、上呼吸道、泌尿道、皮肤及软组织;医院感染病原体前五位为葡萄球菌、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多数细菌对抗菌药物呈多重耐药.结论外科系统医院感染以下呼吸道为主,手术部位的感染仍应注意控制,应加强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管理.

    作者:覃金爱;陈龙英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咳嗽的诊治进展

    咳嗽是呼吸系统防御功能的一个重要部分,通过咳嗽将异物或分泌物排出体外.但反复咳嗽不止则常系疾病所致,咳嗽也是呼吸科门诊常见的就诊原因.据报道,美国不吸烟人群中慢性咳嗽发病率达14%~23%[1].本文就近年来有关咳嗽发病机制及诊治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容朝晖;沈策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落实军队《医院感染管理技术规范》加强部队医院感染管理

    本文探讨了通过学习和落实<医院感染管理技术规范>精神,遵照其要求,加大了医院感染管理领导力度,完善了医院感染网络系统,健全了管理制度,并采取了积极开展各类人员培训、加强重点部门和重点环节医院感染管理与监测、监控等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措施,使医院监测项目的合格率不断上升,有力地促进了医院感染管理各项工作的落实.

    作者:朱会英;曹洪涛;文其武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外科围手术期抗生素的应用探讨

    改进和加强围手术期的处理能从多方面降低手术感染的风险,已证明手术前一天进行手术区皮肤剃毛的传统方法是术前伤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在手术开始前即时剃毛或在毛发稀疏部位不剃毛能明显减少伤口感染[1].

    作者:曹月敏;王兰辉;田彦玲;赵晓晖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胃癌手术84例医院感染调查与护理对策

    目的探讨我院胃癌手术病人医院感染现状并制定护理对策.方法对我院2000年10月~2002年3月84例因胃癌手术而发生医院感染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84例医院感染患者中老年患者45例,占53.57%,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感染为主,常见的病原体以表皮葡萄球菌为主.结论认真做好卫生宣教,提高病房环境质量,规范基础护理和坚持消毒隔离制度,重视营养疗法,合理使用抗生素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关键.

    作者:杨松珍;李和姐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颅脑外伤169例医院感染前瞻性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颅脑外伤患者医院感染发病情况及其相关因素,为预防控制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前瞻性调查方法,对我院神经外科2001年4月~9月入院的169例颅脑外伤患者进行全面观察.结果 169例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21例,医院感染率为12.4%;感染例次数29例,例次感染率为17.2%,高于神经外科医院感染的平均水平;感染部位主要为下呼吸道感染;医院感染的发生与颅脑损伤的严重程度、住ICU、侵入性操作的实施关系密切(P<0.01),抗生素联合使用者感染率高于未联合使用者(P<0.01).结论颅脑损伤的严重程度、住ICU、侵入性操作和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是颅脑外伤患者医院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预防控制应针对危险因素及工作中的薄弱环节进行防护.

    作者:刘冰;贾淑梅;张红英;高大宽;顾克菊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医疗机构消毒效果监测结果分析

    医疗机构的消毒效果是否符合GB15982-1995<医院消毒卫生标准>的要求,直接关系到医疗质量和医院感染的控制.GB15982-1995卫生标准自1996年实施以来,我站连续7年对全县各级医疗机构的消毒效果进行了监测.为认真贯彻执行新颁布的<消毒管理办法>,探讨医疗机构消毒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监督监测的重点,以便卫生行政部门对医院消毒加大监督力度,现将我县1996~2002年医疗机构消毒效果监测结果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黄峰;曹举生;李招东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全自动胃镜清洗消毒机消毒效果的测试

    目的观察WHNX-15全自动胃镜清洗消毒机,在两个不同阶段的消毒效果测试及其讨论,提出能否在临床安全使用的可行性建议.方法对WHNX-15全自动胃镜清洗消毒机在临床使用中的消毒效果测试,与防疫站的消毒效果检验测试报告进行比较讨论.结果防疫站的消毒效果测试,是在该机投入使用前,趋于单纯性的、静态的、定性定量的、单一菌种的、分段测试,符合消毒标准要求.我院对该机的消毒效果测试是在该机临床实验使用中,趋于复杂的、动态的、不定性定量的、多菌种的、全程测试,未能达到消毒标准要求.结论具有两种不同阶段的消毒效果测试,对该机保证临床安全使用的必要的综合性测试.

    作者:费新潮;朱光;鄢平;杜丽娜 刊期: 2003年第01期

中华国际感染控制杂志

中华国际感染控制杂志

主管:中华国际医学协会

主办:全国医院感染监控数据培训基地 中华国际医学杂志社